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保诺科技:保诺科技北京裁员最新消息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1-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危机似乎已由上游企业传达到下游企业。这让人不免唏嘘,CRO行业也不好吗?今日,保诺-桑迪亚亚太区相关负责人向E药经理人证实,公司确系裁员,“本次裁员人数大约是10%-15%,各个业务部门或多或少都有涉及,由安宏资本邀请了几家外聘的顾问公司帮

保诺科技:保诺科技北京裁员最新消息

 

危机似乎已由上游企业传达到下游企业这让人不免唏嘘,CRO行业也不好吗?今日,保诺-桑迪亚亚太区相关负责人向E药经理人证实,公司确系裁员,“本次裁员人数大约是10%-15%,各个业务部门或多或少都有涉及,由安宏资本邀请了几家外聘的顾问公司帮忙处理内外信息沟通。

”此外,该负责人还透露,此次裁员“可以实现吐故纳新,进一步优化公司运营,提高公司的效率和竞争力,且不会影响公司的既定战略”基于运营可持续的考量,裁员一般是公司在外界环境不确定时,收缩战线的一种常规操作但站在被“寒冬”侵蚀的当下,任何裁员、缩管线的举措,产业界会显得分外敏感。

这次老牌CRO公司保诺-桑迪亚的裁员举措,让人不免唏嘘,CRO行业也不好吗?保诺-桑迪亚是谁?保诺-桑迪亚身上有很多标签,而今的“现貌”实则经过了多次整合扩张而来最初,保诺和桑迪亚还只是平行轨道上的两个“赛手”。

桑迪亚公司成立于2004年一年后,即2005年,保诺科技由Biotech Investment Group(BIG集团)在圣地亚哥创立并在北京开始运营从时间来看,这两家公司算得上实打实的老牌CRO几乎与药明康德、睿智化学、康龙化成和美迪西同一时期创立,且业务高度相似。

但与药明等不一样的是,这两家公司多年来,一直兜兜转转,买别人或者被别人买保诺科技于2009年被国际CRO巨头PPD收购,6年后即2015年又被BIG集团从PPD重新购回,并与BIG旗下FORMEX公司合并。

桑迪亚则在成立3年后,与United Pharma合并直到2019年,一个“关键先生”出现了——全球最大且最富经验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安宏资本,将两家公司命运交织在一起安宏资本先是与保诺科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合作协议,安宏资本投资持有保诺科技的多数股权,具体合作财务条款未披露一年后,即2020年9月,安宏资本再次出手,收购桑迪亚自此,新公司保诺-桑迪亚出世,成为大型合同研究、工艺开发和生产机构(CRDMO),在中国和美国运营其主要业务。

当多数股权被他人所掌握,命运齿轮也相应移交到了安宏资本手中安宏资本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主管李晰安曾回忆称,作为一家生物制药服务提供商,这样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服务会有助于带动整个生物制药行业效率的提升,能够加速数百家公司旗下无数项目的研发与投产的进度,从而更快地将产品提供给患者,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创造更高的价值。

不过,保诺-桑迪亚似乎也错失了一些先机在2019年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美迪西、维亚和方达接连IPO之际,它却显得有些没跟上脚步至今,仍未实现上市不单如此,保诺-桑迪亚还曾传出或被出售的消息2022年8月,据海外媒体路透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安宏资本计划出售保诺-桑迪亚多数股权,估值或超10亿美元,此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正式出售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发生”虽然保诺-桑迪亚近20年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但却培养了不少知名创业者比如大名鼎鼎的欧雷强、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崔霁松此外,挚盟医药创始人陈焕明、凌科药业创始人汪俊、璧辰医药创始人陈晨等业内知名人士均曾在该公司有过任职。

CRO也不好吗?坏消息总是凑对儿发生这两天,另一家老牌CRO也随后传出欠薪等事项在春天医药总裁余四详致离职人员的一封信中提及,自2022年底以来,公司遭遇到资金流紧张的窘境,导致拖欠员工薪资的事态发生,落款日期为6月13日。

为什么此时CRO曝出裁员、欠薪等消息?长期关注CXO领域的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王海蛟认为,主要还是由上下游供需所导致,而今创新药投资比较差,整个CRO的需求在下降,尤其是海外订单少的CRO面临的压力比较大。

从2021以来,医药行业迈入下行周期、Biotech们股价下跌情况惨烈、投融资遇冷、现金流断裂、关厂卖身砍管线减项目上游企业不在少数,上游不好过,公认“旱涝保收”的CXO企业也难免不受影响不同于此前传出的大举招兵买马,一家创新药企负责人看到了CXO企业的B面,“某些CXO公司正在大批裁员,之前我就收到了不少简历,他们想到我们这儿来做生产厂的管理。

”王海蛟也观察到,创新药企停掉某些临床前项目,这使临床前CRO或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很多创新药企融不到资,不得不先停掉一些临床前项目,临床前CRO需求受到打击后被压缩”海外订单受挫或也是一大原因此前很长一段时间,CXO走过了最开始的萌芽期和发展期,开始持续扩张,为了满足更多海外客户的需求,不少头部 CXO 公司加快海外建厂布局。

从国内几家头部CXO公司的2022年年报数据来看,其大多主要收入来自国外市场如果海外订单遇挫,尤其是高度依赖海外的头部CXO企业,业绩营收等或愈渐凹陷什么时候会好转?王海蛟认为,要看创新药企的经营情况和资本市场的情况。

一是创新药企能否在企业经营层面获得回报,比如创新药企不仅能够收入规模快速增长,而且实现了盈利;二是当二级市场回暖,并带动投资机构对一级市场加大投资,这或是一个改变的契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