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嘉兴学院科技处:嘉兴学院科技处处长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2-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乐缘杯“这五年,我最想点赞的一件事”有奖征集活动

嘉兴学院科技处:嘉兴学院科技处处长

 

昨天你看我们的微信了吗?有没有被这位残疾妈妈的来信,感动了呢?

好多粉丝留言了~

今天,一位嘉兴学院的教授也有故事要分享~人物名片

袁志明教授,长期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曾担任嘉兴学院科技处处长,现为嘉兴学院社会合作处处长最近看到大家都在点赞这五年,今天,我也要来点赞一件事,就是咱们的大学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越来越强,毕业生越来越受社会欢迎,录取分数线越来越高,总之,嘉兴学院这块家门口大学的牌子呀越来越硬了。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越来越“接地气”    我是嘉兴学院一名老教师,参加工作已有31年了,先后在学校科技处和社会合作处工作,有幸见证了嘉兴学院特别是升本后的发展历程,作为一所办学百年的省属本科地方高校,除了为社会培养人才,还天然担负着科研服务地方发展的使命,而后者,在这五年里的变化尤其大。

    以前,大学里的教师给人总的印象是在象牙塔里,就是教书育人,搞科研写论文,与地方上的交集不够广我觉得,过去这样的情况的确存在,大学老师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收集数据写论文,少数还有纸上谈兵写论文的倾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整体不是很高。

    进入2010年以来,这样的情况在逐渐改变以前,我们所说的做科研,大多是自己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个研究方向,再查资料,然后选定企业作为实践样本来研究现在的情形往往是,课题来自社会、来自单位和生产一线,越是紧贴实际的鲜活难题越是有价值,与社会广泛接触并‘沉下去’研究的劲头就越大。

这得益于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进一步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工作、精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共识    我认为,要提倡原创性科研更要靠近现实生产力大家不分领域地只想着发表SCI论文,被国外的评价指标牵着走,看不到社会发展需求并研究解决问题,这是非常可怕的。

在现阶段,与把论文写在世界科学的高峰上相比,把论文写在祖国建设的大地上更为重要    这是总书记的期待,也是人民的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5月全国 “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的“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号召以来,嘉兴学院积极响应,2016年6月专门新设社会合作处,明确将“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和贡献地方”作为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工作理念。

学校各部门、二级学院统筹协同,主动走出校门,加大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引导广大教师勇于创新,不仅在基础科研领域“显山露水”,也越来越多地在经济和民生需求中体现价值    在科研项目与地方的合作方面,这几年嘉兴学院做得非常精彩:生化学院周大鹏博士团队与秀洲区嘉民生化公司签订协议,5年经费250万元;机电工程学院钱苏翔教授团队与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共建新光源研发中心,3年投入100万元用于新型LED照明产品的开发;生化学院吴建一教授分别与嘉化集团、禾欣化工成立校企研发中心,3年投入预研经费60万元;设计学院鲁恒心教授团队的嘉兴学院濮院毛衫设计中心已在濮院毛衫市场运行多年……

    同时,我们学校围绕区域经济主动服务社会,依托优势特色学科,搭建了一大批省部级学科“高平台”:2013年至今,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嘉兴学院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牵头成立“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秀洲中心”,数量和层次一举赶超省内同类院校并处于领先水平。

    科研和产业两张皮在向一起靠拢显著的变化是许多大企业甚至政府都主动与我们开展联姻,促进成果转化我觉得,以前机制不通畅,科研成果只能以“许可”的方式转让,前年国家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之后,科技成果落地速度明显加快了,而政府鼓励高新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让许多企业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动力所在。

当然,我们学校在不断创新合作的模式:开展“博士下企业”、“创新团队进行业”的“双服务”,探索构筑了“校府无缝对接和共建大学科技园”两大平台,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带动了新兴产业发展,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影响力。

毕业生大受欢迎,录取行情年年看涨    我看到,老师们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科研交流多了,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既重视理论水平,更增强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向‘双师型’方向转型,指导起学生来必然得心应手了。

现在,嘉兴学院的入教门槛起码是博士,而且还不是一般大学的博士当然,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力度更是让人刮目相看:其中有双聘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还有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多人,省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

    师资队伍强了,产学研平台有了,学生实习、教师科研、学生就业等形成了一条链,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文武双全”,社会责任感强,工作上手快、创新能力强,自然也就受欢迎了到目前,我们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连续3年高达96%以上,其中多个专业是百分之百,很多学生被期货金融机构、研究院所、机关名企录用。

    毕业生出路这么好,家长当然要“用脚投票”啦,同时催生了考生报考的动力我们学校这几年录取的分数线连年攀升,文理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跻身浙江省高校20强,部分专业已超越省外重点线,与一些省内“浙字头”高校也有得一拼。

我始终觉得,投档线的高低是检验一所高校“含金量”的重要参数,嘉兴学院较高的“人气指数”和较强的竞争力,主要源于近年来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坚持走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之路,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嘉兴学院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同步提升。

    作为嘉兴学院的一分子,我为自己亲身参与服务地方的实践而自豪;作为嘉兴人的一员,我为咱嘉自己的大学越来越好感到骄傲面对未来,我看好,主动接轨上海的嘉兴未来大有可为,主动服务嘉兴的嘉兴学院同样大有可期。

相关链接: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大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作为社会的灯塔、经济建设的“发动机”,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功能实践证明,一所大学的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

高校科技工作者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各种证书与奖励上,更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据统计,嘉兴学院围绕区域经济,主动服务社会,“十二五”期间,共承担包括352向省部级以上项目在内的横向科研项目1337项,市厅级以上获奖187项,其中省部级奖项6项,专利申请数248项,其中发明专利118项,累计到校科研经费2.039亿元,取得了单项经费超过500万元项目的“零的突破”。

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被孵化,转化落地成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有效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乐缘杯“这五年,我最想点赞的一件事”有奖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欢迎大家在本条微信下评论或在后台留言,你与我们分享的故事也将有机会刊登在嘉兴日报上。

有奖征集详情→→→这里有一则重要的通知!今天国庆,这位帮政府打过官司的律师有话想说……听一个饭店老板说,公款吃喝的风是怎么刹住的这位70岁农村老人两度给镇里写信,说是一定要......一位癌症病人对医疗接轨沪杭算了几笔帐

一位残疾母亲的脱贫之路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奖金2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1200元三等奖3名,奖金800元另外,底部留言获点赞最多的小伙伴也将获得奖金100元的粉丝奖(粉丝奖有20名)口述整理:俞佩忠编辑:潘程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