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师主页
正如青年时期一位好友所形容的,杨振宁是一位显得最正常不过的天才。数理人文、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命运选择,杨振宁都显示出一种得心应手的平衡感。而他在物理学上的创造性,使他又成为国际上深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追求学术独立的目标杨振宁原本报考的是
正如青年时期一位好友所形容的,杨振宁是一位显得最正常不过的天才数理人文、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命运选择,杨振宁都显示出一种得心应手的平衡感而他在物理学上的创造性,使他又成为国际上深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追求学术独立的目标
杨振宁原本报考的是化学系阅卷时,吴有训(时任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发现杨振宁更适合学物理,便叫了杨振宁过来,向他讲述了物理学对促进人类科技发展的重大作用,引导他转到物理系吴有训出生于 1897 年,代表着中国本土接受现代科学教育的第一代中国大学生。
1921 年吴有训考取江西省公费留学生,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师从阿瑟·霍利·康普顿康普顿是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主任,1942 年与费米等人协作建立起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1927 年,康普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晚年康普顿曾感慨吴有训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两名学生之一”他的另一位得意门生是阿尔瓦莱兹,于 1968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26 年,吴有训选择回国吴有训回国任教是带着追求学术独立的目标的所谓学术独立,简言之,可说是对于某一学科,不但能造就一般需要的专门学生,且能对该科领域之一部或数部,成就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为国际同行所公认,该一学科,称为独立。
这代表着这一时期回国人才的教育初衷即使在昆明的困难岁月里,这批物理学家也在想方设法维持研究者的精神状态,为战后研究工作所需训练人才战争使最精英的物理系人才相聚在西南联大物理系虽然比较小,只有约 10 位教员、10 位助教,阵容却是不容小觑的。
除了吴有训、吴大猷之外,系里还有饶毓泰、叶企孙、周培源、王竹溪等人系主任是饶毓泰,1922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南开大学创办了物理系周培源是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第一名中国博士生在西南联大,他们想方设法将最前沿的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们。
这使得他们的学生,即使到了国外,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与前沿接轨,甚至在众多优秀的学生里表现突出对杨振宁影响最大的老师杨振宁在《杨振宁传》中回忆,这些老师里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吴大猷和王竹溪吴大猷 1933 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物理系。
杨振宁记得,他在大学四年级念了吴大猷的《论物理》这门课这门课讲的是 19 世纪发展出来的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方向,影响到 20 世纪量子力学的发展,而量子力学的发展又影响到所有以后一切物理学的发展,包括今天应用物理学的发展,比如半导体、计算机等。
每到下课以后,许多学生总是围着吴大猷讨论问题“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幕,就是在西南联大西北角的一个校门外边,有一条很长的轻便的铁路,他和我们就站在那个校门外,在铁路旁边讨论物理然后到很晚了,他看了表觉得实在是非走不可了,我们就看着他顺着铁路走,要走大概一两公里的样子才能到马车站。
”杨振宁在回忆老师时说杨振宁的学士论文是跟吴大猷写的1941 年秋天杨振宁去找吴大猷,对方答应收他为学生,给了他一本《现代物理评论》,让他研究其中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分子光谱学和群论的关系杨振宁把这篇文章拿回家给父亲看。
杨武之虽不是念物理的,却很了解群论他拿出导师狄克逊的《近代代数理论》给杨振宁这本书简明扼要,很符合杨振宁的口味,“我非常幸运,吴先生把我带到这个领域,因为对称性是后来整个 20 世纪后半叶的物理学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支柱,我能够在那么早的时候走进这个领域,实在是非常幸运”。
王竹溪则是将杨振宁引入了统计力学领域王竹溪出生于 1911 年,在当时联大的教授群中,是属于年纪较轻的一位,既爱好物理,又具有数学计算的特殊才能王竹溪1933 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王竹溪在联大开设统计物理、热力学、量子力学等课。
杨振宁的硕士论文是跟着王竹溪做的,他因此进入统计力学的领域,这也是 20 世纪物理学后半段最重要的新领域之一科学研究有“风格”也是在西南联大,杨振宁开始掌握住一些杰出物理学家的风格他曾在成名之后回忆,科学研究有“风格”的重要性:“也许有人会说,科学就是科学,科学讲的是事实,跟文学、艺术、音乐不一样,事实有什么风格?物理学所要研究的是自然界的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把这个规律掌握住,就会发现它有很多美的地方、妙的地方。
每一个人对于不同的美和妙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美的东西,不同的物理学工作者感受是不一样的通过每一个人不同的感受,他对于一些现象、理论、结构就有偏好通过这些偏好,他就发展出了他的风格这个风格影响到他将来做研究工作取题目的方向,影响到他将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所以,风格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你去看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家的论著,就会发现他们的风格是很不一样的,他们之间文章的差别跟不同文学家文章的差别是一样的大一个年轻人达到了他自己能够掌握住风格,了解到自己所使用的风格,这就是他在研究工作发展中成熟了的表现。
”杨振宁在《读书教学四十年》一书中回忆说,在西南联大的七年里,尤其是后来两年念研究院的时候,自己渐渐地能欣赏一些物理学家的研究风格他当时最佩服、直到今天依然最佩服的近代物理学家有三个人:爱因斯坦、费米、狄拉克。
“这三个人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在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里,抓住了精神”

王珊 苗千 著 商务印书馆 2024.4校对 盛媛媛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师主页
正如青年时期一位好友所形容的,杨振宁是一位显得最正常不过的天才。数理人文、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命运选择,杨振宁都显示出一种得…
-
金晶科技股吧:金晶科技股吧讨论
指数震荡企稳,弱势反弹,强度不大,周初可能延续一两天的反弹走势。
- 金晶科技股吧:金晶科技股吧讨论
- 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录取线2023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官网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官网
- 济宁科技馆:济宁科技馆门票网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