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明朝科技:明朝科技是否领先世界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2-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朝代,明朝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多伟大贡献。但它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的世界领先,却鲜

明朝科技:明朝科技是否领先世界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朝代,明朝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多伟大贡献。但它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的世界领先,却鲜为人知。

1.【加特林式手动转管步枪】“加特林”是什么?加特林就是在1860年代设计的手动型多管机关枪,所谓Gatling gun是也。

令人惊奇的是,早在明代,我们伟大的老祖宗就有了加特林式手动转管步枪,它就是著名的三眼铳:

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出宫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铳三眼铳除了可以像加特林机枪那样手动转管连续发射外,还可以当成一把威力无比的锤子使用,这点上来说,比笨重的加特林还要先进!!!到明末时,大明又有了更先进的五雷神机,有枪管五个,各长一尺五寸,重五斤,枪口各有准星,柄上装总照门和铜管,枪管可旋转,转瞬之间,可轮流发射。

2.【后膛式金属弹壳速射炮】后膛枪炮是什么?弹药从后膛装入的枪和炮,英文叫breech-loading weapon。

明代制造的子母铳,母铳就是大炮的炮筒,子铳就是炮弹,其口径要小于母铳,用铁或铜制成,在出征前先装好铁砂、石块、铅子、火药,封好,打包带走等到地方要打了,把子铳往母铳后膛里一塞,火药一点,立马就能轰出去,放完了,把子铳拉出来,塞进去第二个,就能连续发射,装填速度可比今日之榴弹炮。

在洋人还在慢吞吞的用前装炮半天还打不了一发的时候,我们大明已经可以打出好几发炮弹了,火力密度完爆洋人。看谁还敢说大明火器技术落后!!

3.【霰弹式区域压制火力】霰弹,洋人叫Shotgun shell,是一种装有铅弹丸(Lead Shot)或散弹块(Shotgun Slug)的子弹,霰弹枪火力大,杀伤面宽,是近战的高效武器。

在明代,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军事家们开发出了可以一发击毙几百几十敌人的霰弹式区域压制火力以虎蹲炮为例:先入药线,缚之以布,次用药六七两,上用木马以合口者为准,送至二箍,平上用土少许,入铅铁子一层,又用土少筑,再下子,子小以百数,子大以五十数,口用石子一枚,下口一半,慢慢筑实,口平而止.威力按照记载,无敌大将军可以“一发五百子,击宽二十余丈,可以动众。

”一炮秒杀洋人方阵不是梦!装填散弹的虎蹲炮-------------虎蹲炮还是世界最早的骑炮!!以骡马驮载虎蹲炮的骑兵营,是中国骑兵史上最早的骑炮兵,它比瑞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在1630年编制的骑炮兵,要早50——70年!

4.【助推式远程覆盖火箭炮】火箭助推器,即 booster rocket,在其起飞和爬升阶段提供附加推力的动力装置

火箭在明代是一种能够自身向后喷射火药燃气,利用燃气向后喷射时产生的反作用力飞行,从而攻击目标的远程兵器。其原理与现代火箭助推器一模一样!!

明代还有筒型火箭架。它把几十只火箭放在一个大木筒里,引线联在一起,用时点总线,几十只箭齐发,宛如群蛰人,故称"一窝蜂"

5.【多级式分段点火反舰导弹】

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多级火箭(就是杨利伟上天的长城火箭的祖宗),用纸糊筒外绑第一级火箭,龙口内有第二级火箭,射出后加大射程击中敌方船舰,用于水上攻击,射程可以达到1.5公里在梁露海海战中,运用火龙出水重创日军舰队。

当日本舰队全部进入梁露海之后,邓子龙率领俞家军切断后路,在日军前进过程中,李舜臣率领朝鲜水师(很强大,配备世界上最早的装甲舰“龟”)袭击日军舰队侧翼,陈璘在海战开始后全力支援,而日军统帅岛津义弘却不恋战,全速驶离梁露海,意图穿越猫岛,但是他不知道明军在猫岛埋设水雷。

不得已只能返回梁露海决一死战在激战中日军舰队包围了李舜臣的旗舰,就在李舜臣万分危急之时,陈璘赶到,可是日军舰队也包围了陈璘的旗舰,就在这时,陈璘却鸣金收兵于是世界上最早的反舰导弹运用到了实战上顷刻间,日军舰队伤亡惨重,导弹发射之刻便是总攻之时。

经过激烈的战斗,中朝联军击毁日本帝国军舰400余艘,一万日本兵阵亡。日军统帅岛津义弘逃跑,日本精锐第五军全军覆没。6.【棱堡式交叉火力构筑】

棱堡的定义都被别有用心的一小撮洋奴神化歪曲了!!!其实就是主墙向外突出的角状结构!!棱堡在东方就是定义为敌台或者铳台,用于构筑交叉火力棱堡式交叉火力构筑在中国古代就叫曲城弯曲的城墙可以形成交叉火力,一段段城墙之间可以互相掩护。

7.【梅卡瓦式运载步兵战车】梅卡瓦坦克,即Merkava main battle tank其最大特点为 May carryinfantry as passengers.除了传统坦克的火炮、装甲防护等特征外,还可以运载五到六名士兵。

“土木堡之变”后明军败北,也先的彪悍凶猛,使得北方的边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很多文官武将认为胡骑劲捷,不用战车难以抵御朱冕说:“战车行则载衣止则结营阵”谭学上疏:“奉命以来,熟看大同地方山川平矿,宜府地方,一半相等,门庭寇至,车战为便”认为车战的好处是“行则纵为阵,止则横为营。

…彼用弓箭,止有百步技能,利用枪炮,动有三四百步威势。”李贤更明确的指出:“中国长策唯有战车,卫青之武刚车,可以御之,而又有取胜之道,则火炮是也。

8.【特警式长短相卫突击小队】现代特警进行突击作战的常用阵型

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中国明代军队抗击倭寇时采用的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火器广泛运用于战场后,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显著提高,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适应作战需要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和。

倭寇作战特点等情况,创立了此阵。以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

同时期洋人还在用呆板的纯长矛方阵作战,完全就是火炮的靶子!!中国人已经采用灵活机动的长短相卫协同作战啦!!9.【凯夫拉式有机纤维防弹衣】凯芙拉(Kevlar)是杜邦DuPont使用于芳族聚酰胺类有机纤维

上的注册商标。该种纤维继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之后被用作增强纤维,由杜邦DuPont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此纤维抗张强度是一般有机纤维的4倍,其模量为涤纶的9倍,故大量应用于防弹衣的制作。

令人惊奇的是,早在明代,中国人就已经大量使用有机纤维来防弹了古代用棉织品制作的战衣,用以护身在中国战场上火器出现后,传统的重型铠甲变得不堪一击元代开始,出现了以外为布料,内里在要害装有铁片的布面甲,即棉甲的前身。

明代棉甲为对抗火器,开始内衬铁片,外用铜钉固定棉甲类有机纤维防弹衣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棉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肩五寸,下长掩膝,粗线逐行横直缝紧入水浸透取起,铺地,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

见雨不重、霉鬓不烂,鸟铳不能大伤。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捶软,迭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

当西欧骑士们还穿着几十公斤的板甲慢吞吞地爬行,还是被火枪打得粉碎时勤劳聪慧的中国明代人民已经将生物技术用于战争,成功领导了几百年后的单兵防护革命!!10.【两栖特混式抢滩登陆舰队】特混舰队就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将航母、。

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补给舰等变成一个舰队去执行任务,大多数情况下特混舰队规模不大,一般不超过40艘。有时会搭载陆战部队。

郑和船队是郑和下西洋所组织的远航船队,诞生于中国海权最强盛时期的明帝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船队,也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郑和船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将士二万余名,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

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

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