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论文
发达的金融体系通过有效地动员储蓄、配置资源和管理风险,促进研发创新和高水平增长。
推动自主研发和实现创新性增长的意义在人口和资源红利逐渐消失、后发优势相对减弱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多重影响下尤为凸显本文通过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银行部门,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在均衡状态下金融发展可以有效缓解研发部门的外部融资约束并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实现更高经济增长的结论,为金融更好支持创新性经济增长改革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作者 | 庄毓敏、储青青、马勇以下为观点速递: 1摘要本文通过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银行部门,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在均衡状态下,金融发展可以有效缓解研 发部门的外部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最终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 31 个省 2008-2016 年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相 关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2)在工业化程度、 外商投资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政府支出水平较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金融发展 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3)企业的研发创新确实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揭示了“金融发展——企业创新——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传导机理及其在中国的体现,从而为金融支持创新型经济增长的改革逻辑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2引言从Schumpeter (1911)、Solow (1957)到Kogan et al.(2017),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一直反复被学术界提及和强调。
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在人口和资源红利逐渐消失、后发优势相对减弱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多重影响下,推动自主研发和实现创新型增长的意义尤为突出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等原因,企业的创新投入往往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问题。
因此,如何通过构建一个发达的融资体系为企业创新服务从而实现创新型的经济增长,成为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理论上,一个发达的金融体系可以通过有效地动员储蓄、配置资源和管理风险,缓解企业的创新融资困境,从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和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
从已有文献上看,尽管金融发展、研发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国内外文献中得到了广泛的考察,但绝大多数研究仅关注了两两之间的联系,如金融发展与研发投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等,极少有文献综合考察了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机制 ;此外,相关研究中,实证检验较多,理论建模匮乏,针对中国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也非常有限。
3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补充,强调了金融发展促进企业研发、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考察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具体而言,本文在Howitt和Aghion(1998)创造性毁灭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吸收存款并将贷款分配给生产者和研发者的银行部门,重点分析了企业创新研发过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
模型推导发现,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中的储蓄增加,研发部门的融资缺口收窄,研发活动因资金不足而导致的价值损失减少,从而企业研发意愿增强、研发投入增加,并最终推动了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31个省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首先以各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以及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作为金融发展的代理变量,检验金融发展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并探讨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该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接着以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以及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增长率作为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考察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在实证部分的最后,我们对研发在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中介效应进行了验证和评估。
相关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2)在工业化程度、外商投资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政府支出水平较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3)企业的研发创新确实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4政策建议总体而言,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揭示了“金融发展——企业创新——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传导机制确实在中国有比较明确的体现,从而为金融支持创新型经济增长的改革逻辑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基础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一是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显著地刺激了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因此,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区域金融发展,将有助于缓解创新型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要继续推动工业化和对外开放,改善研发创新环境,同时,对于政府财政能力弱化、人才资源(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要特别重视金融发展在促进创新型增长上的作用并加以有效利用;三是要重视研发创新的作用,加强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企业研发活动的能力,使“金融发展——企业创新——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和路径更加顺畅,从而有效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本文作者为:庄毓敏(IMI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 储青青(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马勇(IMI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论文全文
整理 储青青编辑 孙建秋来源 《IMI Working Paper》责编 胡晓涛、蒋旭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涂永红:近期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主要工作视点|世界秩序正在由中心外围结构演变为分布式结构推荐|eSDR:走向理想的超主权货币创新邀您参会|社科院世经所副所长姚枝仲做客IMI主讲“中美贸易战
的演变”(6月30日)报名入口|2019国际货币论坛重磅来袭(7月6日-7日)欢迎加入群聊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
),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论文
发达的金融体系通过有效地动员储蓄、配置资源和管理风险,促进研发创新和高水平增长。
-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论文
【专家点评】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与经济结构深度转型之际,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我国突破发展瓶颈、构筑竞争优势的关键。…
-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瀚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瀚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 万界黑科技聊天群txt:万界黑科技聊天群TXT免费下载
- 厦门商中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商中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话
- 厦门商中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商中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