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35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2-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研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在未来科学大奖等科学奖项的获奖名单中,越来越多80后、90后的名字闪现;未来产业的征程上,优秀青年创新创业者正成长为主力军。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35人

 

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研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在未来科学大奖等科学奖项的获奖名单中,越来越多80后、90后的名字闪现;未来产业的征程上,优秀青年创新创业者正成长为主力军作为2024浦江创新论坛的一项重磅活动,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简称TR35)亚太地区发布仪式今天(9月9日)举行。

35位勇于探索未知科学边界、挑战科技极限的亚太科技青年在聚光灯下亮相:他们中有人从纳米材料中寻觅健康监测新路径,有人将物理场景嵌入机器智能,有人制造类脑计算器件,有人开发硅量子比特计算平台……发布仪式上,10位嘉宾点亮手中的“星球灯”,这些象征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未来能源的“星球”,正是科技青年们全心投入的“小宇宙”。

亚太青年更关注当下挑战自1999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评选一批35岁以下最具创新性与影响力的科技青年领袖TR35亚太区评选始于2014年,10年来,共有185位青年创新者入选TR35亚太区名单。

“我们发现亚太地区的青年学者在原始创新、工程技术和市场应用上,更具创造力和实干精神。”《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副出版人、水木络绎联合创始人张岚说。

作为颇具风向标意义和前瞻性的青年科技领袖评选,TR35也反映着评选区域科技创新的趋势和特点张岚对10年来TR35亚太区入选者的研究领域统计分析发现,占比前三的领域分别为纳米技术与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与医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而在TR35的全球入选者中,入围最多的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亚太青年更关注当下挑战”不过,近年来亚太地区AI领域的入围人数也在快速增长此外,亚太区的入围者主要来自高校,全球榜单中高校和企业的人数比例为1:1。

从平均年龄来看,亚太地区的入选者比全球榜单要高一些今天的创新将塑造明天的世界美国东北大学植物与人类界面研究所所长翁经科是TR35的评委之一,当他看到当下年轻人的科研成果时不禁感慨,“他们在做非常重要的事”,今天的创新将塑造明天的世界。

在他看来,现在科学能做到的事情,是科幻作家都不敢想象的,比科幻更科幻

高比能全固态电池是全球电池产业的战略研发方向,可进一步拓宽锂电池的应用场景,有望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与安全焦虑,驱动航空、航海、深海、机器人等领域的电动化变革身为宁德时代固态电池首席技术官,29岁的宁子杨首次提出锂金属全固态电池的热-电-流-力多场耦合全固态电池枝晶模型,实现了锂金属全固态电池超低外压条件下的5C超级快充能力——充电5分钟,即可行驶600公里,且电池具有超长寿命,实现超6000次循环无衰减。

来自计算机视觉顶尖科学家李飞飞团队的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心理系助理兼职教授吴佳俊,创造性地提出通过神经模拟方法,可在无明确人类标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让机器学习物理场景的理解利用他的模型,人人都可成为“神笔马良”:输入树木、古建筑、摩天大楼等词语,屏幕上就会在原有风景基础上快速渲染出与文字对应的物体。

吴佳俊希望打造具有互动性的AI系统,用户输入什么就可看到什么他还使用超越视觉的感官来感知并与场景互动,这些感官包括听觉和触觉新一代年轻人如何做科研从TR35科技青年身上,翁经科发现这一代年轻人的共性特质是敢于挑战,勇于创新。

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会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成为引领科技发展的关键人物,正如2007年入选TR35榜单的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或者是2002年入选榜单的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25岁的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博士生姜凯议与27岁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研究生黎鹏举,是今年TR35亚太区榜单上两位最年轻的入选者。

黎鹏举开发了一种单片薄膜半导体装置,仅有头发丝的百分之一粗细,可贴在心脏表面它首次用于成年猪心脏的最小侵入性、高分辨率和随机访问的光电起搏,实现了从单个心肌细胞到大型哺乳动物心脏组织的多尺度生物调控之所以这么年轻就能独立完成装置开发,黎鹏举认为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导师的指导模式。

他有很广的研究兴趣、很多共同扶持的研究伙伴,但他们都在做交叉学科的东西“我的导师允许我们自己提出研究方向我们实验室在细胞和小型动物模型上都有积累,在我做出更好的器件性能之后,联想到了大型哺乳动物模型对临床应用测试更有意义,这才有了猪的光电起搏器。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讲师、助理教授赵安娜用细胞和芯片设计了全球首个低差异性、大尺寸、发育成熟度高、电生理特征复杂的组织工程类脑器官,可用来模拟退行性疾病或病毒感染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她的成功得益于一个高度全球化的合作网络,其中包括医院、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拥有不同技能的工作者。

赵安娜坦言她并不擅长计算机,但如果她的研究需要用到相关技术,合作网络中就有人能帮她解决问题类器官是当下的前沿热点,全球有很多研究团队,科研合作网络让她得以“超前一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