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微妙玄通(微妙玄通深不可测)
同一位本师,同一种信仰——修十善业,生解脱念,发菩提心,让我们一起回家。
同一位本师,同一种信仰——修十善业,生解脱念,发菩提心,让我们一起回家。
各位师兄们好,咱们继续来分享《道德经》,这是第四十一篇咱们上面一篇介绍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句其实这背后涉及的就是文化界最常见的“古今之争”,而且这个又来已久,在老子所在的春秋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比如说孔子就属于是标准的“尊古派”,他心目中最完美的世界就是周文王和周公旦的时期,礼乐具足,而到了他生活的时期已经是礼崩乐坏,所以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克己复礼”反过来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基本上都属于是“崇今派”,他们都认为时代是不停前进的,只有一直改革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其实这两派都没有问题,从“道”的角度来说需要尊古,因为那些圣人已经代表了做人的极致,不可能更高了;但是从“术”的角度来说又需要崇今,不然科技这些都无法发展了好,回顾就到这里,咱们继续往下介绍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直译:上古时代真正懂得“道”的人,内心微妙而通达,深不可测,普通人难以理解,正因如此,只能强行来形容他们。
他们谨慎的像是在冬天里踏上冰川,四处都是强大的敌人,又像是去别人家做客,非常的肃然而他们的温暖又像是初春冰雪即将融化,淳朴的像是还未雕刻的璞玉,豁达空旷的像是在幽静的山谷,内心广阔包容,就像是江海的水一样。
谁能够在浑浊中停止下来,慢慢的等待清澈;谁又能在长久的停滞中慢慢的开始启动呢?懂得这些大道的人,不会期待一个圆满无缺的结果,正因为这样,才能不断的前进这是《道德经》的第十五章,说的仍然是“道”,也依然非常抽象,所以老子一口气用了七个比喻来说明,咱们一起来看看。
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这里的“士”,和我们习惯理解的“士大夫”的意思不同,那种指的是有文化有道德有官职的群体,更加接近于儒家的定义而老子这里所说的,其实就是对大道有所感悟的人,更加像是“真人”。
这样的人自古都有,只不过他们绝大部分都根本无心于功名,因此青史留名的极少,类似曾经指点张良的“黄石公”,觉得张良有缘就指点他一番,然后马上“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乃是真正的世外高人老子当然也是这样的人,而且境界恐怕还要更高,毕竟有这旷古奇书《道德经》存在,等于他的精神和智慧万古长存。
老子对这样的真人的评价就是八个字——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这里面等于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都作出了诠释,微妙说的就是他们的感知非常敏锐,天地之间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动都逃不脱他们的感觉而玄通又指的是他们的眼界深远,格局宏大,就算天地万物都可以包容。
正因为他们宏观上无限大,微观上又无限小,我们这些世俗中的普通人根本不可能了解他们,就像是让一群蚂蚁来评价大象究竟是什么样一样,肯定是错误百出所以老子为了避免这种误解,就勉强用下面的七种比喻来形容这类人,至于具体的比喻,我们下一篇再来介绍。
感恩各位师兄,也祝愿大家都能吉祥,欢喜,自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药师琉璃佛,请大家都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愿做文殊剑 斩尽诸无明,愿三恶道日减一生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处度此生 ?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这都可以?微妙玄通(微妙玄通深不可测)
同一位本师,同一种信仰——修十善业,生解脱念,发菩提心,让我们一起回家。
-
科技信息官网期刊最新期(科技传播期刊官网)原创
期刊推荐《科技传播》——国家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 科技信息官网期刊最新期(科技传播期刊官网)居然可以这样
- 科技信息官网期刊最新期(科技研究期刊官网)学到了
- 学会了吗空对空(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是什么)
- 科技信息官网期刊最新期(科技研究期刊官网)这都可以?
- 高三宣言(高三宣言口号)学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