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形容科技发达的成语_形容科技发达的成语四个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3-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赛先生
大家好,我是赛先生!大家好,我是小小赛。赛先生,今天您将为我们讲什么呢?
讲知识之前,小小赛,我先考考你,你知道“地动山摇”、“山崩地陷”、“翻江倒海”、“

形容科技发达的成语_形容科技发达的成语四个字

 

赛先生

大家好,我是赛先生!大家好,我是小小赛。赛先生,今天您将为我们讲什么呢?

讲知识之前,小小赛,我先考考你,你知道“地动山摇”、“山崩地陷”、“翻江倒海”、“飞砂走石”这几个四字成语吗?老师说,“地动山摇”出自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集》,形容声势非常浩大……咦,赛先生,我们今天要讲语文知识麽?

哈哈,我们今天要讲语文中的自然科学,就先讲讲前面说的那几个成语吧,看看都有哪些自然灾害藏在其中。

地动山摇——不经意地描述了两种地震波地动山摇是对地震的描述,也就是在地震发生时大地震颤,大山摇摆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中,文中写到“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也比喻某些发展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动摇了之前的基础然而,当仔细品味它时,你会发现里面“藏”了两种地震波——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地动”,也就是大地在震颤,而导致震颤的就是地震的纵波“山摇”,也就是大山摇摆,摇摆是一种左右运动,是地震横波造成。

纵波的传播路径几乎是直线,波通过物体内各个质点疏密的变化完成传播横波的路线则是左右摆动的一条曲线,其从震中到地表行进的距离要大于纵波因此当地震发生时,纵波往往先于横波到达地表,也就是先“地动”,再“山摇”。

地震波.gif 来源:知乎-非解构赛先生,如果地震真的造成“地动山摇”,是不是说明地震很猛烈呢?

地震到底是强烈还是轻微,除了我们能直观感觉到以外,科学家还通过两个指标来衡量——震级和烈度震级是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高,破坏力往往也越大烈度是地震对地表的影响程度,同一次地震不同地区烈度是不同的,烈度高的地方往往是震中及周围地区,那里就会房倒屋塌、。

“地动山摇”,但是随着与震中距离增加,这种破坏程度也下降。这就好比一个灯泡,其瓦数是固定的(就像是震级),但是所照到的地方亮度不同(就像是烈度),灯下最亮,向周围慢慢变暗。

汶川映秀镇地震遗址

山崩地陷——块体运动灾害山崩地陷即“山岳崩倒,大地塌陷”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94回就有这样的描述:“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山崩地陷看似和地动山摇类似,但是它们所反映的灾害类型却不尽相同。

后者反映的地震,而前者则反映了块体运动块体运动,英文为“mass movement”,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发生运动的过程块体运动往往会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常见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等此外,当地下因为自然或人为原因被掏空,导致地表发生塌陷,也会带来巨大灾难。

所以成语“山崩地陷”就是描绘这些地质灾害的

发生过崩塌的山体——崩塌的碎石堆在山脚

崩塌是岩块、土受到风化作用、剥蚀、地震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从较陡的斜坡上突然脱离山体,并堆积在坡脚的一种地质现象造成崩塌的原因首先是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例如地形坡度大于50度,并且山坡上的岩石处于松动的状态,这就为崩塌的发生提供了基本条件。

当然,万事俱备,还需“东风”,也就是说崩塌的发生需要一个诱发因素,这个“东风”可以是地震、强降水等自然因素,也可以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例如开山取石、挖土,人工爆破、水库蓄水等

崩塌.gif 来源:搜狐听您这么一说我明白了!赛先生,我想问一下,什么是滑坡呢?

像我们玩滑梯一样,岩石也会滑“滑梯”不过岩石一旦玩起滑梯,则不“好玩”了,它带来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这就是滑坡灾害滑坡俗称“走山”,是岩、土体因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上的一个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数量之多,位居我国地质灾害之首,几乎每年都占全国地质灾害总数的一半以上,每年因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滑坡.gif 来源:搜狐

四川汶川发生过滑坡的山体——还有滑坡疤痕赛先生,我以前做过一个小实验:并排排上三块积木,上面放上一张纸,纸上再放一些积木之后,把底下三块积木中的中间一块撤走,我发现纸张中间由于下部悬空,上部有压力,就出现一个“大坑”,“大坑”上面的积木就陷下去甚至倒塌。

小小赛,你做的这个实验,就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另一个更为隐蔽而恶毒的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在闹市区,在田间地头,有时不经意间地面会出现一个深深的大坑,一旦掉进大坑,性命难保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体或土体受到自然作用或人为活动的影响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现象。

当这种现象发生在人类活动区特别是人口稠密地区时,会造成很大危害,成为吞噬生命的陷阱

翻江倒海——解析为什么海啸的威力那么巨大?成语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其出自唐代李筌的《太自阴经》,里面有“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的记载此外,我们熟悉的哪吒能将风平浪静的大海,闹得翻江倒海,这就是哪吒闹海。

赛先生,为什么海啸的威力那么巨大?

在2004年底,自然界真给印度洋沿岸的人们上了一次“翻江倒海”那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巨浪拍打到岸边,淹没了许多房屋,并吞噬了22万人的生命这次那个闹海的“哪吒”是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大地震地震由断层运动引发,使400公里长、50公里宽的海床上升了大约5米,将超过1000亿吨的海水提升到海平面以上,这种“倒海”产生巨大的能量,形成海啸波。

海啸波在深海区并不明显,但是在接近岸边时因为水深急剧减小会形成10米高,5公里宽的巨浪,最终酿成了惨剧

海啸.gif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飞砂走石——揭示沙尘暴的实质飞砂走石也写作飞砂转石,即在狂暴的风势下,砂土飞扬,石块滚动这就是沙尘暴的真实写照《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曾记载:“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砂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 赛先生,沙尘暴是怎么回事?

沙尘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沙尘暴也是一种自然过程,就是风对于地表的松散物质,小到灰尘,大到砾石的搬运作用细粒的砂、尘土等物质会以不接触地表的方式搬运,即悬移搬运,这就是“飞砂”;大的颗粒物会以跳跃、滑动或滚动的方式搬运,这就是“走石”。

我猜,“飞砂”会比“走石”搬运得更远吧。因为风力减小的时候,“走石“就会在近处先停下来;当风力更小的时候,“飞砂”才会在远处停下来。

是的。此外,风携带着砂石对于地表岩石有强烈的侵蚀作用,像阿拉善的风蚀蘑菇就是“飞砂走石”的杰作。

沙尘暴.gif 来源:猫扑APP赛先生,听您讲了那么多,我知道了,原来竟有这么多成语都源于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之后才有了引申义,成为稍带点夸张的形容词。

是的通过对上述成语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已经对自然灾害进行探索,只不过因为科学手段的局限,在大灾大难面前却束手无策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通过对各种灾害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防灾减灾因此生活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无疑是幸福的。

作者:尹超(北京自然博物馆志愿者)专家审校:张锋(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地球》杂志科学审读)音频讲解:沙菲、沙可欣责任编辑:郑钰排版编辑:张一涵本文曾经刊登在2020-05期《地球》青少年园地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