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道科技_无尽道科技官网
每位艺术家的求艺之路也各有不同,我们在不断否定自己,我们在不断肯定自己,这个过程往往复复,循环不止,没有穷尽,但每次往复之后则对艺术的认识更加深邃。
正展:道无尽——2022年中国当代艺术展作品展 编辑整理| ART佐罗原创作者|当代艺术家联盟 曹佳俊道无尽——道路漫漫,点滴前行策展人:曹佳俊艺术无尽,道无尽每位艺术家都在自己的道路之上苦苦追寻,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每次痛过之后则必然对艺术有所领悟。
道无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没有穷尽每位艺术家的求艺之路也各有不同,我们在不断否定自己,我们在不断肯定自己,这个过程往往复复,循环不止,没有穷尽,但每次往复之后则对艺术的认识更加深邃 《道德经》中说:道无尽,请以敬畏求。
“道”无法穷尽,探求地再多也不会是它的全部我们必须认识它的伟大以及自身的渺小与局限,从而敬畏它又渴求它艺术又何尝不是无穷尽,我们每一位艺术同仁也都在孜孜不倦的探寻艺术的穷尽,但又有谁能抵达艺术的穷尽呢?又有谁能抵达艺术的艺术地的高度呢?又有谁能抵达艺术的艺术的边界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我们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这一切并不能阻挡我们对艺术的渴望与向往。
让我们依然在自己的艺术之路上,不怕艰难,勇往直前,让我们在每一次更加靠近艺术之时而雀跃不已,心怀满足,更加向往 “道无尽”——2022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线上展)由当代艺术家联盟公众平台主办、艺伯当代画廊承办。
参展艺术家上篇:一路向前谢丽娟||王钟||党月||蔡未来||王奇||何慧芬||杨璐畅||苏勒德||亚森||程童瑜||徐锦||陈天遥||高燕||范荣泽||葛彤||卜萱||宁晓颖||计红梅||邢雪||连佳琪||景浩然||王坦||姚子杨||顾韬||
李正英||沈一雯||赵映岚||张佳琪||戚恒||吴烁钺||王骁||王枫||李涛||刘巧玲||吴琼琼||赵明||唐晗朔||王思丁||唐川一||王如卉 ||和乔昆||下篇:人生圆满洪伟||肖浪||钟宽||井中月||耿晓丕||田佳龙||
张仕炜||王建红||王晓亮||孟晓峰||计语帆||时卿||韩玉||苗亦阗||元野||程星婷||陈智||许凯||杨浩奇||顾林||蔡学琴||李芸菁||宋佳杰||杨淳||曹白雪||胡俊辉||朱海云||熊丽晴||赵健明||刘洋||
镇天琦||韩辉||杨丽||庄皓智||宋玉晓||赖至彬||赵永林、成澄||赵雨潮||王泓力||张晓帆||柳丁||车定杰||张刘娟||洪伟
青年艺术家1992年出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现居山东济南创作理念:杂志图像中的抽象色彩、质感、与形状让人赏心悦目,过于商业化的图像叙述模式又将感知的愉悦隐藏在消费故事的背后,创作试图用个性化的逻辑重新挑选重组,将破碎的感性图块布置成私密的话语场。
《下坠》洪伟/28×42cm/剪纸拼贴/2021肖 浪
青年艺术家1989年出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深圳大学讲师现居广东深圳创作理念:持续创作题材,聚焦于女性与她们的“家”的关系女性之于家,如尊神、守护者、拆除者或服务者,或兼而有之,或并非其一摄影主题希望持续探索女性的角色,并期望通过作品反映出女性多样的性格与特质。
《女人和她们的神殿》 肖浪/30×21cm/摄影/2014、2016钟宽
青年艺术家1987年出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现居江西南昌创作理念:作者运用木材独特的表现语言对材料进行二次加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采用抽象的表现手法,传达涅槃重生之意。
《甦》钟宽/40×20×40cm/雕塑/2021井中月
独立艺术家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硕士) 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曾获首届中外美术文献奖 现居北京
《 俯山 》 井中月/45×60cm/木板综合/2021耿晓丕
青年艺术家1991年出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师从于刘彦教授现居北京创作理念:中国人讲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追求的是洒脱,靠的是修行天、地、人,人居其间,能与天地和谐共处,靠的是智慧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人”是修行晋入高阶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就有了狐妖、蛇妖等幻化成人的传说,谓之“先成人再成佛”。
当某“得道”高人修行至脱离六道轮回之后便会萌生一种拯救众生助其脱离苦海的想法殊不知,这又陷入另一种苦海当中去了,“放下”是自我的放下,“修行”亦是自我的修行
《天上人间》耿晓丕/140×70cm/纸本水墨/2016田佳龙
青年艺术家1996年出生鲁迅美术学院硕士在读现居辽宁沈阳创作理念:我对雪域高原西藏情有独钟,不仅如此,平日里对于藏传佛教的佛珠、配饰、法器、老物件等等也有极大的兴趣有幸进藏让我切身体会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淳朴的藏民,美丽的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于西藏的喜爱更加强烈,也启发我的灵感对藏民与高原生灵的题材进行艺术创作。
在西藏,这些可爱的动物就是他们的全部依靠,可以说是家人,藏民离不开他们,他们离不开藏民作品采用了这几个高原生灵来融入到我的西藏题材创作当中,来描绘藏民的生活与高原生灵的千姿百态
《雪域藏歌》系列田佳龙/35×35×35cm/雕塑/2020张仕炜
青年艺术家1995年出生毕业于深圳大学现居深圳创作理念:喜爱将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后再运用艺术方法去呈现关注时间的变化流转,呈现当下的精神状态及周遭的混沌往事思考时间之外的事物,热衷于整理生命的细枝末节
《花衬衫与羊和蓝色》张仕炜/21×30cm×3/布面油彩/2022王建红
自由艺术家1969年出生毕业于青岛教育学院现居青岛、温哥华创作理念:近几年处在不同语境的切换中,不同文化碰撞中,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画画也像生活一样在变化、质疑和挑战中建立自己的领地,随遇而安地建立一种生活态度,从中找到自我。
在诸多课题中无论是艺术的国际化,还是国际化的艺术非常有必要找到它们当中所交汇的那个部分,也就是可做共识的那部分,无论身处国内国外的艺术家们都关注中西合璧议题,但“中西合璧”并不是字面上和技术上的定义而是精神的体现,也就是说采取更全球化方法的艺术样式这一点很有趣也非常有意义,而且如何寻找具备辨识度高的新艺术形态更值得探索,其不受东西方传统的约束,化解流派、风格间的分隔,使艺术的趋势更多元,也必然更健康。
《明天在明天》王建红/90×122cm/布面丙烯/2022王晓亮
青年艺术家2000年出生瑞林艺术设计学院(Ringling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在读现居山东东营创作理念:这个项目是一组绘本插图,讲述的是安徒生的《夜莺》中的几个片段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安徒生的童话,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篇《夜莺》,这也是我唯一的一篇以中国为背景的童话故事。
后来在初中的一节音乐课上,老师让我们欣赏了希腊音乐家雅尼的乐曲《夜莺》,曲子当中有很多的中国音乐元素,独具东方神韵与审美,乐曲飘渺灵动,让我如痴如醉!因此我希望创作出一组在清晰讲述该童话的同时,又能展现乐曲神韵的插画作品。
《夜莺》王晓亮/26×37cm/纸本水彩/2022孟晓峰
跨界艺术家1987年出生北京东方研修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进修班现居河北石家庄创作理念:本人对自己的品行要求就很高,自从学习艺术创作后,一直就想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来感化更多的人。
《武动太极》孟晓峰/数码绘画/2022计语帆
青年艺术家1998年出生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现居上海
《两个我》 计语帆/35×70cm/绢本设色/2022时 卿
青年艺术家1997年出生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在读现居江苏苏州创作理念:取材自黔南地区的郎德上寨,是贵州省东线民俗风情村寨之一,保留着最质朴最宁静的村落风景以强烈的蓝红黄大块色彩为画面定下基调人物服饰绘制注重重彩效果。
身着传统服饰的老年人,以及一身现代服饰的男孩,展现出郎德上寨当地老人儿孙绕膝享天伦的传统情感。画面追求人物画的装饰性,细致刻画建筑和装饰寻求在细节上展现淳朴的苗寨风情。
《朗德情》时卿/120×182cm/中国画/2020韩 玉
青年艺术家1997年出生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在读现居陕西西安创作理念:反映人生走向老年时的精神状态,从不同的外貌里看出不同人的内心。
《耄耋之年》 系列韩玉/40×40cm/国画/2022苗亦阗
青年艺术家2000年出生呼伦贝尔学院在读现居内蒙古包头创作理念: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影响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世界观从而就使绘画作品具有了不同的意境儒家思想主张“中和”之美,即追求和谐和圆满,表现在作品中就是要求画面形神兼备,意境悠远。
道家思想提倡“自然”之美,就是自然而然之意,不刻意做作,追求水到渠成的境界
《墨语》系列苗亦阗/29×20cm/水墨/2022元 野
青年艺术家1989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现居河北廊坊创作理念:通天塔,又称巴别塔,是《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故事中人们建造的塔 据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但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本次绘画的灵感来自于此不同的语言、肤色让人类产生隔阂,但是人类对音乐、绘画等艺术语言的理解却是共通的画作描绘了人们用堆叠的画作重建通天塔的场景,象征人类的艺术家们与神抗争,并不断向上探索的可贵精神
《重建通天塔》 元野/1280×704像素/数码绘画/2022程星婷
青年艺术家1998年出生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在读现居江苏盐城创作理念:春天总会到来,花总会盛开,就像疫情总会好转,生活也会迎来阳光。
《静候春暖花开》 程星婷/92×92cm/综合材料/2022陈 智
青年艺术家1998年出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现居贵州仁怀创作理念:采用泥塑的手法,用泥塑的手法表现纸飞机与纸船的造型,表达出每个孩子的童年的梦想,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梦想有多么远大,但是越长大越发现自己的梦想遥不可及,但同时自己也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梦想失去过想象。
基于此,我以纸飞机与纸船表现,二者都为孩童时期都接触过的事物更加纯粹,纯真以飘浮的云作为底座意为让梦想风帆远航,寓为希望每个人都能坚持自己童年时的梦想并且去实现它
《不梦天真》 陈智/70×25×90cm/陶瓷/2022许 凯
青年艺术家1995年出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居西安创作理念:在自己的创作中,作品的媒介是唢呐,唢呐作为万器之王,自公元3世纪传入我国,经几千年发展,自身本就拥有独特的气质它不仅有百鸟朝凤的磅礴气势,也有一枝花的安详美好。
从古至今唢呐更是赋予了婚礼和葬礼独特意义,它即是开始也是结束,亦或是另一种开始,这便是人间的艺术
《 生命协奏曲》 许凯/5×15×1cm/陶瓷/2022杨浩奇
青年艺术家2001年出生西安美术学院在读现居西安创作理念:作品从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以及对故乡的印象出发,对美好事物进行瞬间的捕捉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提取了中国水墨元素在疫情严重和生活困惑的状况时,巧遇晨光破开灰暗,唤起我对生命以及生活的热爱,也蕴含着我对疫情时代结束的祈祷。
《破晓》杨浩奇/30×10×20cm/陶艺/2022顾 林
独立艺术家1966年出生毕业于清华美院进修班现居北京创作理念:以宇宙深邃蓝色为底色,浩渺的深蓝星际点点星球在此间孕育,此系列呈现的是宇宙天元的形态,蕴含着无数形态的物质和生命,它们以有形无形具象抽象的万千形态,各自绽放似乎在述说着生命的启示 。
《天启》 顾林/2048×2048像素/数码绘画/2022 蔡学琴
青年艺术家1975年出生毕业于四川大学现居广东汕头创作理念:艺术当随时代, 时代催生艺术当代抽象、意象主义作品, 注重色彩与心灵、与视觉感受的关系, 不注重光与色的关系, 而让色彩配合情感, 直接发光。
形式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荷塘秋色》 蔡学琴 /79×116cm/水彩/2022李芸菁
青年艺术家1998年出生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现居上海创作理念:枯树与石头的形象截取自元代山水画。树有根而无冠,未来何为?枯树在画面外永生,石头化为尘埃,远山无形,融于颗粒,万物生长无穷尽。
《万物生长》 李芸菁/180×180cm/综合材料/2022宋佳杰
青年艺术家1999年出生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在读现居江西景德镇创作理念:以陶瓷成型的技法来表现武生的一种从容不迫、威风凛凛的姿态以此用艺术来关注传统文化,用当代艺术为媒介来对传统文化进行另一种的表达,吸取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兴趣。
《中国戏曲NO.1》 宋佳杰/11×7×52cm/陶瓷/2022杨 淳
青年艺术家1985年出生毕业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现居北京创作理念:作品以蜗牛为媒介对当今社会慢节奏的一种探索,作品巧妙地装置酒杯构成汉字“停”,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适时让自己慢下来,甚至是停下来,得以更有力的前行。
《境无止境》 杨淳/34×26×58cm/玻璃钢/2022曹白雪
青年艺术家1995年出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现居北京创作理念:当一个家族中最像耕牛、最像大地、最像青山的一辈人生命走向尽头,一种名“根”的归属感开始飘离游荡用春、夏、秋、冬四季呈现并描绘记忆中的模样,这是从生到死的生命旅程,一同离开的还有那个年代,那些岁月,从此家乡的水、家乡的山和记忆中的身影交叠,我将用漫长的时间去追忆、去找寻我的“青山”,安放漂泊的灵魂。
《忆青山》 曹白雪/尺寸不一/雕塑 /2022胡俊辉
青年艺术家1999年出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居安徽合肥创作理念:生天地,育万物,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持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衍》 胡俊辉/25×20×5cm/现成品艺术/2022朱海云
自由艺术家1976年出生毕业于榆林师范首师大表现性绘画工作室学员现居陕西榆林创作理念:本组画是四月份跟着老师段正渠教授在陕北艺术考察以及纸本绘画课程期间画的,绘画过程中我尝试了各种绘画媒介材料,寻求新的个性化语言,实践未曾尝试的风格语言,这是我绘画过程中尽力琢磨和追求的。
《黄河》 朱海云/270×190cm/纸本水彩/2022熊丽晴
青年艺术家2001年出生珠海科技学院在读现居广西梧州
《The alternate moments in my mind 》 熊丽晴/80×60cm/数字绘画/2022赵健明
独立艺术家1993年出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硕士)师从覃继刚副教授现居广西南宁创作理念:作品《萌动》选用的是废弃的青石来创作,并把它们拼接起来,保留原有的石料部分,依石造型,把石材看作是有生命的原材料,一种萌芽的感觉把它表现出来。
《萌动》系列 赵健明/40×35×55cm/雕塑/2020刘 洋
独立艺术家1979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居江西上饶创作理念:大鱼.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游过山林.越过大河.游弋到尘世的上空,歇歇.不急走。
《鲲的楼》 刘洋/70×20×50cm/铸铜/2021镇天琦
青年艺术家1994年出生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在读师从林海钟教授现居浙江杭州创作理念:此幅作品景象为大佛寺所见,大佛寺群山环抱,峰青谷翠,岩险石奇,池明水碧,画面中心建筑为弥勒宝殿,弥勒宝殿的建筑很有特色,一般的寺院里大殿往往只有一两层,而它却有五层。
大佛阁沿山依崖就势而建,佛龛大殿浑然一体,楼宇飞檐挑角,古朴雄伟五层楼阁都有悬匾,最上面"逍遥楼"是唐代颜真卿的真迹,第三楼的悬匾上写着"三生圣迹"整座大殿气势恢宏,巍峨庄严
《溪山林屋》 镇天琦/180×97cm/国画/2021韩 辉
青年艺术家1987年出生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现居甘肃平凉创作理念:不受任何约束与限制的灵魂,是自由的,通过简单感性的笔墨去表现自然物象,与万物共鸣用心生活记录,或者说是一种对话,一种酣畅淋漓的抒怀,追求内心的一种平和旷达。
创作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交流,一种与自然的共鸣唯心境至上,后求法笔墨,则意境生,道法存
《鸟鸣禅意浓》 韩辉/138×34cm/国画/2022杨 丽
青年艺术家1997年出生西华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现居四川南充创作理念:出生在一个小镇的我,总是能看到很多“留守”老人,在家做一点针线消遣时光,该作品显现的就是老人惬意的下午时光。
《午后》 杨丽/138×69cm/中国画/2022庄皓智
青年艺术家2000年出生四川美术学院在读现居重庆创作理念:作品以连续的、单一的雕凿行为展开创作工作,试图呈现一件具有观念性、行为性的雕塑作品该作品所使用的材料为一整块460斤重的塑料块,以纯手工的方式一锤一锤雕凿而成,雕凿对象为目前所记载的最早的史前人体雕刻——《威伦多夫的维纳斯》。
《460斤》 庄皓智/500×200×100cm/雕塑/2022宋玉晓
青年艺术家1995年出生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现居北京创作理念:平行世界相互混合,各种生命同时存在,漂浮、上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靠近、分离,息息相关又自成一体。艺术生生不息,艺术与梦同行。
《味道》 系列宋玉晓/尺寸不一/纸本水彩/2022赖至彬
自由艺术家1987年出生毕业于福州大学厦门鼓浪屿工艺美院现居福建厦门创作理念: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状况!是要磨圆自己还是要武装前行!
《前行的人》 赖至彬/25×15×70cm/雕塑/2018赵永林
青年艺术家1987年出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居江苏南京成澄
青年艺术家1989年出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居江苏南京
《同走一道 ,至人之境》赵永林、成澄/65×30×18cm/雕塑/2022 赵雨潮
青年艺术家1997年出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居天津
《游》 赵雨潮/35×35cm/岩彩/2022王泓力
青年艺术家1988年出生东华大学硕士在读现居上海创作理念:地铁是我上下班的交通工具,经常在地铁中用镜头捕捉新鲜有趣的画面这组照片是在车头拍摄的,这里能看到地铁隧道的样子隧道前方不断延伸,仿佛没有尽头一样,很形象地表现了“道无尽”的内涵。
不过,现实中的地铁当然还是有终点的,而艺术的求索之道,或许永远在路上
《On The Way》 王泓力/40×60cm/摄影/2022张晓帆
跨界艺术家1997年出生毕业于哈尔滨金融学院现居浙江杭州创作理念:我们寻求的道是什么,是大道,还是小道?顺应的是天道,还是自己修的小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道,与天地无关,与道法无关能在这世间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追求了。
《苦修》张晓帆/3024×4032像素/摄影/2022柳 丁
青年艺术家1990年出生毕业于天津大学现居上海创作理念:你的头里有大脑、你的鞋里有双脚,你可以把自己带往任何方向。
《红尘》柳丁/21×30cm/摄影/2022车定杰
青年艺术家1998年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在读现居江西景德镇创作理念:“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孙子兵法·军争篇》材料以陶瓷纸泥为主,结合投影仪影像的陶瓷装置,纸泥做出山峦起伏的造型,书中提到的六种状态“如风、如林、如火、如山、如阴、雷震”则以不同的影像内容投射到陶瓷纸泥山峦的形态上,以水的不同状态、流水的缓急、火焰的跳动一一进行表达,以中国古代文学题材《孙子兵法》体现出陶瓷装置中山与水、动与静的结合。
《孙子兵法》系列 车定杰/直径25×高10cm/陶瓷/2022张刘娟
跨界艺术家1982年出生毕业于运城学院现居北京创作理念:从小就喜欢绘画,却没有条件报专业的绘画班,也就只能自学自画,可是怎么画不出那楚楚动人的姿态跟感觉有天上课时看见老师用粉笔写来写去画来画去,用的物质就是粉笔,各种颜色的粉笔通过老师的手吱吱喳喳地在黑板上变成各种字迹和图形的时候,突然我就想,它如此的毫不起眼而又憨态可掬,却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别人的人生,将人类的知识一代代传承下去。
它们虽然平凡,却也伟大地让人唏嘘如果能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让它们接受万人瞩目,那么它也们不枉在这世上走了一遭,我也不辜负这么多年对它“折磨”和“摧残”
《十二金钗》 张刘娟/30×20×25cm/雕塑/2022更多阅读—READING MORE—
签约艺术家、代理艺术家招募艺术专访|美育匠心续传承——杨铭博士专访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无尽道科技_无尽道科技官网
每位艺术家的求艺之路也各有不同,我们在不断否定自己,我们在不断肯定自己,这个过程往往复复,循环不止,没有穷尽,但每次往复之后则对艺术…
-
无尽道科技_无尽道科技官网
近年来,网络贷款市场鱼龙混杂,各类金融骗局层出不穷,其中以“租机变现”为名的高息贷骗局正成为一种新型套路。受害者往往是在社交平…
- 深圳市易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_深圳市易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 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_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
- 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_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
- 驭光科技_歌尔收购驭光科技
- 驭光科技_歌尔收购驭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