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_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含金量
今天上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颁发。这是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后,时隔两年多再次颁发国家科技奖。上海共有49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连续6年占全国获奖总数的比例超过15%。
今天上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颁发这是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后,时隔两年多再次颁发国家科技奖上海共有49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连续6年占全国获奖总数的比例超过15%。
上海牵头完成的有18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以及2位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的外国科学家上海合作完成的项目中,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上海3项一等奖项目含金量都很高上海市科技奖励中心介绍,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的含金量都很高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病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是以“创新团队”获奖,2019年度、2020年度、2023年度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创新团队分别都只有一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文东教授团队的“创建外周-中枢通路修复肢体运动障碍的重大技术突破及理论创新”是外科项目,上一次外科项目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要追溯到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毛军发院士领衔完成的“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成果已用于400多家企业,量产20多亿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病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以陈赛娟院士、陈竺院士和赵维莅教授为带头人,在国际上实现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分化治疗的原始创新,发展了APL革命性治疗的“上海方案”,使APL从最凶险的白血病变成第一个可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文东团队成果不仅开辟了“改变外周治疗中枢”的新领域,建立了覆盖伤、病、残联合治疗和康复的“肢体功能重建”新学科,还证实成人大脑仍存在巨大的脑可塑能力,一侧半球能同时独立支配双上肢,推动了脑科学发展。
“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研发出我国首套及系列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软件,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基本自主可控成果支撑了国产先进半导体工艺、5G基站和终端产品的自主研发,走出一条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创新突围之路。
国家科技奖竞争日趋激烈,要求越来越高这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家科技奖的提名制度作了优化和完善,加强了党中央的领导,并对评奖周期进行调整,由过去的一年一次改为两三年一次市科技奖励中心负责人表示,国家科技奖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要求越来越高。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意见》指出:要坚持公正性、荣誉性,重在奖励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
调整国家科技奖评奖周期完善奖励提名制,规范提名制度、机制、流程,坚决排除人情、关系、利益等小圈子干扰,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强化国家科技奖励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紧密结合,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
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公布从国办文件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修订,可以看到国务院对国家科技奖的提名制度、评奖周期、奖励质量等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优化举措,让中国特色科技奖励体系的“金字塔尖”具有更高的含金量和公信力。
在提名制度和机制方面,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提名工作较过去更为严格,要求压实提名单位和提名专家的责任,加强对科技项目及其完成人的审核把关同时,由以往的各省区市不限额提名改为限额提名,名额根据过去三年提名项目的获奖率确定。
今天揭晓的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已显示出改革和优化的成效从奖励数量来看,获奖项目与2020年度基本持平,但奖励质量显著提升这是因为,2021、2022年度都没有颁发国家科技奖,相当于积累了三年的项目在角逐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其获奖难度较过去大幅提升,最终获奖项目都是优中选优。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_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含金量
今天上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颁发。这是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后,时隔两年多再次颁发国家科技奖。上海共有49…
-
科技与管理_科技与管理期刊
积极拥抱数智化时代,深度探索核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11月19-20日,中核集团在京举办2024年度科技期刊培训交流会。中国原子能出版…
- 虎博科技_虎博科技朱俊杰简介
- 景联文科技_景联文科技有限公司
- 科技成果 验收_科技成果验收证书
-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广东瑞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 科技城市_科技城市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