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创新作文素材(科技与创新作文素材航天)越早知道越好
如今,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都是幸运的,他们正在享受着人类历史上的繁华时光。科技创新者就这样一棒接一棒地让我们站上了现代科技之巅。
如今,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都是幸运的,他们正在享受着人类历史上的繁华时光科技创新者就这样一棒接一棒地让我们站上了现代科技之巅这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和平红利,大部分国家都投入到经济建设和发展之中;也得益于全球化浪潮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世界市场;更得益于历史上无数的科技创新者,他们的真知和发明,历经沧海桑田,造福着后代子孙。
最近100多年的现代化过程,已经使传统社会在很多方面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未来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值得期待。
1、科技改变人类生活“人类文明摇篮”的中东地区,它率先开始了农业革命,最早进入了青铜时代和发明文字的王权社会到公元前700年,中东地区的科技创新数量超过人类科技成就总量的43%中东也是科学的发源地,始于5 000年前。
至今为止,中东的技术成就占比约为9.7%,科学成就占比约为4.8%由于中东地区农耕区小,而游牧区大,3 000多年前骑兵出现后,农耕民族抵挡不住游牧民族一次次的进攻,导致科技创新势头减弱但得益于长时间的积累,直到1300年前后,这里的科技成就累积量仍然是世界第一,占比约为29%。
目前这个地区的科技成就累积量约占世界总量的8%在公元前70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欧洲科技成就累积量居世界第二,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累积量排在中东、欧洲、印巴之后欧洲在公元元年到1300年间科技发展较慢,从1500年开始再次加速,并于16世纪下半叶超过中东,位列世界第一。
北美地区的科技创新活动从1800年后开始兴起,20世纪后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领跑者,到目前为止,欧洲重大科技成就累积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约为52%北美的科技成就累积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约为26%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始加速,在西汉末年超越了印巴地区。
唐、宋、元时期的几百年间,中国是世界上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其原创科技成就量快速逼近中东和欧洲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累积量占世界总量比例约为6.2%科学成就的占比很少,仅约1.8%,是几个主要地区中“科学成绩单”最差的一个。
进入19世纪,美国的效率类科技贡献很大,占比约为25%从19世纪晚期开始,美国在航空业和海陆运输方面的科技进步十分突出,并成为这类科技的现代领导者进入20世纪,美国进一步推动了信息科技发展,成为现代信息和娱乐领域的领头羊。
中东、中国和印巴这三个地区累积到今天最重要的三类科技成就是交流/娱乐、安全/健康和生存/温饱,而欧洲占比较高的三类科技成就则是效率/利用、安全/健康和交流/娱乐中国在耕种水稻的数千年前就发明了陶器,正是由于这项偶然性发明,后来以水稻为主食的农人可以用陶器煮饭吃。
而西亚地区的人们是在耕种小麦很长时间之后才发明和使用陶器的,此时他们早已建立了把小麦磨成面粉再做成面食的习惯,陶器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这种习惯作为以欧洲移民为主导的社会,北美地区的科技活动主要发生在近200多年,其科技成就的结构与欧洲相似。
到目前为止,欧洲及美洲等欧洲移民区,创造了人类科学成就总量的约90%如果一个地区最早实现了某项科技突破,并因此进入一个新的产业领域,那么它往往可以改变当地的社会需求结构,形成先发优势,而且能长久地保持领先地位。
比如中国发明的丝绸和陶瓷,从古至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100多年前率先发明了汽车,现在仍执高端汽车市场之牛耳美国首创了航空工业、计算机产业等,也一直占据着这些产业的技术优势和最大市场份额中国人在西汉时期发明了纸,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在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1 000多年里中国一直保持着信息类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当欧洲人在15世纪发明了印刷机后,后来居上了,黑火药也是如此!科技创新的直接动力是个人欲望和社会需求,外部因素则可以影响人们满足欲望和需求的方式人的基本欲望相似,这是世界各地科技创新的共性基础交流/娱乐层既受个人欲望驱动,也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人们对这类科技的重视程序增加文明最先发展起来的中东以及印巴和中国都没有发生效率/利用和探索/超越类科技的突破,中国和印巴等地的现代化是在欧美的“裹挟”和“冲击”下发生的科技反过来也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改变个人欲望和社会需求的表达方式。
人、社会、科技是互相塑造的复杂动力学系统过去100多年来,欧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科技传播浪潮其他国家先是从欧美购买产品,然后引进欧美的工业生产体系和教育体系,培养现代化人才,再改革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最后提升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国度,为人类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2、科技成就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震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显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安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地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这既是中国老百姓能够切身感受到的,也是国际社会普遍赞许的。
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从国防驱动向经济驱动的转变、从学习苏联向学习欧美日的转变、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科技成就中国”是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壮丽辉煌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其实,自主创新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客观急需,关键核心科技,是买不来、讨不来、换不来的。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典案例是“两弹一星”的研制现在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重大科技成就,都是通过立项重大科技工程的方式取得的如核潜艇、载人航天、高铁、“北斗”导航系统等、大飞机、芯片、航空母舰等这些重大科技都关系国家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未来发展,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崛起并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
近代科学的发展及其应用,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让人类看到了科学的巨大力量,国家开始介入科学的发展之中发展科技离不开大批高素质人才,而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几十年来中国的大学培养了几代毕业生,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巨大的,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没有这些人的贡献,中国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来说,主动学习先进科技、千方百计引进先进科技、以市场换技术、实行“拿来主义”等,都是实现自身科技发展与水平提升的必经阶段和必要环节中国科技发展得益于开放,得益于世界科技革命,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成功的实践已经证明,坚持自主创新,根据国情和实际需要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是中国实现科学技术突破的关键事实告诉我们,关键核心科技是买不到的!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黄旭华院士,直到2017年11月17日,全国道德模范代表的他与习主席的合影映入人们眼帘,神秘的中国核潜艇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6个,分别为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中国核潜艇的研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1954年初,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试航,美国的“鹦鹉螺”号宣告了核动力潜艇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一大批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诸如原子弹、导弹、核导弹、核潜艇等相继用于实战,大大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中国核潜艇研制之初,曾试图争取苏联的技术支持,1957年11月,中国海军司令员肖劲光随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访苏,苏联海军总司令毫不客气地说:中国不需要建造核潜艇。
苏方不仅不让代表团参观核潜艇,连有关技术资料都加以封锁1958年6月初,苏联援建的研究性重水反应堆达到临界,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核反应堆正式开始运行,由此中国核潜艇的研制正式拉开序幕1959年9月底10月初,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率团来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中国领导人再次提出核潜艇技术援助问题,被赫鲁晓夫拒绝。
所以中国领导人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曲折,三年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保证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制,核潜艇就“暂缓”了。
因为核潜艇是“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国家重中之重的工程,所以国家对于核潜艇的“暂缓”建设非常谨慎,保留一部分人力继续研究核爆炸之类的问题从1962年到1965年3月,中国核潜艇工程的研制并没有真正“下马”。
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是“啃着咸菜造出来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上的每一块钢板、每一台设备和每一个零部件都是清一色的中国货,使用的材料有1300多个规格品种,设备和仪器仪表有2600多项、46000多台件,电缆300多种、总长90余千米,各种管材270多种、总长30余千米。
1975年8月,第一艘核潜艇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跨入世界核海军的行列,迈出了驶向远洋深海的长征第一步在研制鱼雷核潜艇的同时,中国还在为研制弹道导弹核潜艇而积极准备1988年9月,弹道导弹核潜艇圆满完成水下发射潜地导弹的试验,这一伟大成就,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技术,使核潜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隐蔽的核威慑与核反击力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导弹核潜艇的国家。
目前中国有16艘核潜艇,美国有71艘,俄罗斯有31艘,但在技术上并不逊色于其他国家,在排水量、深度和攻击力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可以说是在核潜艇方面的后起之秀。
3、科技造福于民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现在实行“创新驱动发展”即“科技强国”战略,中国出现了近代以来最大规模的科学革命与技术创新,正在形成科学技术全面追赶的态势,一场科学与技术的革命已经开始。
特高压输电是中国挑战美国创新领导地位的重大工程特高压技术是1000千伏以上的交流电和800千伏以上的直流电,采用这种等级的输电技术就是特高压输电技术目前世界上主流国家使用的都是50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技术。
超高压输电就像是省级公路,顶多可以算是个国道,而特高压输电则是一条电力高速公路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占地少的综合优势早在2004年,就前瞻性地做出决策,要自主研发、设计建造中国特高压输电网。
为研制特高压输电网,国家电网从2005年到2012年,拿出总计400亿元人民币投入研发,占营业收入的3%上万名科技人员浩浩荡荡集结在特高压输电网的旗帜下,踏上艰难的研制特高压输电网之路2013年冬季,有史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雾霾“攻陷”整个中国。
正是伴随着严重的雾霾,争论不休的特高压输电项目建设被推向前台2014年4月18日,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国家提出要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降耗增效。
包括特高压“四交四直”的12条重点输电通道工程即将全面启动,同年4月21日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已获得核准这意味着特高压输电将步入全面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以2009年建成的第一个特高压试验工程投运为标志,中国仅用四年时间就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输电工程。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犹如一个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我们面前中国正在迎来破解李约瑟难题的时代中国的科技创新正处在从追赶发达国家到领先的转折过程中。
特高压输电网的建成,在世界能源、电力输送以及电工制造多个领域,引发极大的震动在2010年,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秘书长让·科瓦尔认为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投运是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4年1月7日,美国能源部前部长(克林顿时期)比尔·理查森认为美国的能源传输系统就像一团乱麻,处在“第三世界”的水平。
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与美国类似,即连接本国最新的可再生能源电站与高度城市化的地区这些电站往往离高度城市化的东部地区很远,没有特高压输电,这一愿景将难以实现通过提高发电和输电效率,特高压输电还能优化煤炭的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特高压输电的输送距离是3000~5000公里,把新疆的煤电输送到5000公里之外的广东,把四川的水电输向2000公里之外的上海,把内蒙古的风电、光电输向北京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建设投用了30个特高压工程,包括16条直流特高压和14条交流特高压。
世界上输电距离最长的直流线路是新疆昌吉阜康准东---皖南±11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全长3324公里,跨越了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六省世界上输电距离最长的交流线路是陕西榆横--山东潍坊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采用的是双回路,全程的长度是2个1059公里。
特高压技术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了中国出口的一张主要名片,只有我们国家拥有全套特高压关键设备的专利和技术国家电网公司获得承建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2092公里的输电线路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约合18亿美元。
中国特高压技术成功竞标告诉我们,只有确立高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即形成不可替代性,才能把握机遇,拓展走向世界舞台的更大空间目前我国的特高压项目主要在葡萄牙、澳大利亚、希腊、意大利等7个国家和地区近期中断了7年向越南输电再次重启送电工作,广西防城港东兴市与越南签署了110千伏从深均至芒街联网工程购售电协议,中国即能将多余的电力出口到越南,又能提升中越两国双边关系,甚至影响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电力布局。
如果把特高压输电项目建设的圆心移向世界五大洲,每个圆心5000公里半径辐射的范围将可能是从北非撒哈拉沙漠延伸到欧洲腹地的德国,也可能是从中亚延伸到欧洲大陆,或者是从俄罗斯延伸到北极!科学技术已经不仅仅是生产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科学技术不仅体现综合国力的基础与核心,更是国际政治实力较量的重要“武器”。
特别是在21世纪,谁掌握了高技术谁就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特高压输电已经跨出技术创新的“小棋局”,当有一天真的实现跨国、跨州特高压电力传输时,难道不是在布一盘改变全球能源经济地理乃至地缘政治的新棋局吗?
结语科技、人和社会之间是一种复杂的互相塑造的关系,历经漫长岁月,科技已然成为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累积至今的科技成就,既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养料,也隐含了很多对未来的启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研发投入大国和第二大科技研发产出大国,各类创新指标已经步入世界前列。
科技发展水平从过去以跟随其他科技强国发展轨道为主,开始进入逐渐和其他强国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中国不再只是模仿者,而是创造者、领先者现在,中国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蛟龙”深潜、大飞机商运……。
超导磁共振系统、全球首个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阿帕替尼抗肿瘤新药等多项世界领先成就,也都在为我们未来的美好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中国新四大发明”令全世界惊叹!现在中国正处于5000年来科技发展最快速的时代,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科技与创新作文素材(科技与创新作文素材航天)越早知道越好
如今,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都是幸运的,他们正在享受着人类历史上的繁华时光。科技创新者就这样一棒接一棒地让我们站上了现代科技之…
-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1000字(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心得体会)居然可以这样
2022年第十届全国创新创业研究与教育研讨会将于2022年8月21~23日在杭州召开。
-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1000字(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心得体会)没想到
- 宋词鉴赏(宋词鉴赏沈祖棻)硬核推荐
-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1000字(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情况评语)速看
-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1000字(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情况)速看
-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1000字(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情况)一看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