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科技馆官网(北京科技馆官网)学到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及实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不

科技馆官网(北京科技馆官网)学到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及实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不断探索和实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

70年来,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北京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那么,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的模样?面对新时期、新阶段,首都城市发展又面临哪些新挑战、新问题、新机遇?在纪念建党99周年和即将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思考未来。

“北京城市故实”专题立足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从城乡规划、自然资源、建筑工程、市政交通、文化生活五个方面,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1949-1978)、改革开放后的30年(1979-2012)、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至今)三个阶段,讲述北京城市“故实”(注:“故实”指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带您重温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故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之路和辉煌成就。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它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5年中国科学技术馆一期工程向社会开放,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科学技术馆一期工程在规模、内容、功能等方面都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1996年,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技术馆在一期工程基础上分二期、三期两个工程扩建在三期工程筹备阶段正值我国2001年申奥成功,中国科协与北京市计委对三期工程的利弊进行了反复比较,最后采纳异地新建方案,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建设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位于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东北部,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与RTKL国际有限公司合作设计,与奥运主体育场、游泳馆和体育馆遥相呼应,是一座集展览、培训与实验、研究以及学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科技博物馆,荣获2010-2011鲁班奖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馆(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网)设计理念新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不光要有科技馆的基本功能,还要体现“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三大理念,通过对空间、环境等构成要素的分析,科技馆以“自然、科技、人

”为主题进行设计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二元关系:既具有科技馆建筑的一般类型特征,又体现奥运公园的特定环境;既有必要的标志性和纪念性,也突出实用性和大众性;既传递宏观和整体的东方思想,同时展现理性和逻辑的认知方式;既应因奥运会的近期需要,更注重长远广泛的社会效益。

这使科技馆不仅能够反映大型科技馆类型特征,对有限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利用,还能有针对性地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满足不同时期的需求

中国科学技术馆(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网)建筑形态建筑以一个规则的长方体为基本体量立面设计采用个体组合构成整体的设计语言,通过众多形态各异的组件单元的穿插、咬合,拼合成一个完整、规则的外部形象,呈现为一个巨大的。

“鲁班锁”各组件从属于整体而相互牵制;立面肌理的处理使每个个体既具有各自特定的位置特征,同时又具有统一整体的形式基因这种形式逻辑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特定的个体对整体、局部对全局的关系,表达中国科学思想中整体、宏观和相互关联的世界观和认识方法。

设计的启示来自于立体拼图和多种锁结等传统益智玩具这些与青少年智力发展相关的、探索事物构成机制、理解整体与个体关系的活动,与科技馆寓教于乐的本质和方式是相通的有意识的形式借鉴使得抽象的思想和原理变得更为直观和易于理解,使。

建筑设计得以有一条重要而有效的大众化途径与公众开始交流。

中国科学技术馆(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网)新馆的外部正面采用白色金属板,饰面折板采用不同的排列角度,随着太阳高度和方位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明暗关系,立面的形态成为时光流动的动态写照外部侧面为绿色反射玻璃,与“鸟巢、水立方”建立的红蓝构成对比式的色彩形态关联,从而强化奥运公园场所和领域感。

中国科学技术馆外立面(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技艺》)建筑空间与布局沿着东西通廊,建筑空间被划分为表现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别通廊南侧集中了所有外向型、相对固定、人流集中的内容,如影院、商店、餐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既具有表现性同时又能相对独立地对外经营。

展览功能则主要布置在通廊北侧,空间集中,便于分合

中国科学技术馆总平面(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技艺》)建筑内部主要分为4个楼层,影院、临时展厅、儿童展厅等人流汇集场所置于底层,可以直接对外,提供分区域开放经营的条件考虑到未来发展可能的地下连接方式,将快餐厅等服务设施放置在与步行街相邻的南侧,并于首层空间相同。

在保证目前经营效益的同时,为未来发展预留伏笔中央大厅及各专题展厅设置在2-4层,构成科技馆的内容主体培训、科研及管理办公区域位于建筑南侧和顶层,拥有相对安静、内向的自有环境,便于自然通风、采光,并有良好的景观条件。

中国科学技术馆剖面(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技艺》)二元布局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内部空间(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技艺》)景观环境多层次的内部空间使建筑与环境连为一体,不断提示“自然、科技、人”的设计主题用地西侧面对奥林匹克公园开阔的自然空间,东侧则是典型的城市人工环境,处于中间的科技馆成为两个特定环境之间沟通的通道和媒介,西侧自然景观和东侧硬质铺装和人造景观形成的城市景观,通过东西通廊进入到建筑中,。

吸引、引导公众走入科学世界,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建筑体块的穿插错动,使建筑形成室外展场、露天剧场、景观平台、内庭院等多种空间的排列从室外、半室外、室内,再到半室外和室外的空间,和景观进行交流融合,除了达到自然与人工相融合的作用,这些多层次空间同时起着实质上的内外沟通的作用,并使奥运场馆、奥运公园及洼里森林公园的景观成为科技馆参观经历得天独厚的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技术馆西侧景观(图片来源:网络)展览活动馆内常设展览以“创新 • 和谐”为主题,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努力为公众营造从实践中学习科学的情境,通过互动、体验等方式,引导公众进入探索与发现科学的过程。

除此之外,全年不定期举办数场国内外专题短期展览,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品和可参与互动的形式,使展览内容即反应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又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公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如现在正在热展的“从这里飞向太空——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通过仿真的太空场景还原、丰富的互动展品、最新的互动体验技术等营造出沉浸式的载人航天趣味科普空间

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官网)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设是中国科学技术馆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科普事业中的一件大事,对增强我国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宣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建成开放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也会对国内科技馆的建设起到示范和辐射的作用参考资料【1】中国科学技术馆[J].建筑技艺,2010(05).【2】杨超英.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J]. 建筑学报, 2009(10).

【3】柯蕾.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设计[J]. 建筑学报, 2009(1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