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人比黄花瘦的意思(人比黄花瘦意思接近)
赵允芳,女,江苏丰县人,文学博士。曾在新闻一线行走11年,现供职于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为《传媒观察》(江苏新闻研究所)副主编。已在《上海文学》《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作家》《中国作家》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小说、历史散文及当代文学评论。
赵允芳,女,江苏丰县人,文学博士曾在新闻一线行走11年,现供职于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为《传媒观察》(江苏新闻研究所)副主编已在《上海文学》《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作家》《中国作家》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小说、历史散文及当代文学评论。
其中,21万字的博士毕业论文《寻根·拔根·扎根——九十年代以来乡土小说的流变》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9年卷),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多篇历史散文、文学评论被转载并获奖。
另出版随笔集《变形记》等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的尬与憾赵允芳5.青州十年青州,是清照的低地,更是她的福地就像黄州成就了文学史上的苏东坡,青州也成就了词坛李易安父亲远贬,相府败落,丈夫失官失意,本是坏到不能再坏的消息。
但青州十年,清照反倒在这块命运的低洼处,搭建起生命的高度青州之前,她更多地只是那个名动京洛、骄矜自负的才女李清照青州伊始,她气象渐成,终成意蕴深厚的一代“词宗”李易安而饱经波折的爱情,也日与安稳饱满比之新婚时节大相国寺的那种甜蜜胶着,青州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为了安置历年来的收藏,他们起造书库大橱,十余间屋子,被堆得拥挤不堪,连转身都很困难清照却很满足,自号“易安”,大得其乐青州“归来堂”,本为赵挺之生前所题,他原打算在此养老的,却终究没能如愿现在派上了另外一个大用场,成了明诚夫妇的书房库室。
他们住过真正的华屋美宅,那是皇帝为示恩宠,向赵挺之“赐第汴京府司巷”昔日的宰相府邸,豪华阔绰,热闹喧嚣,住起来,却远不如现在这样坦然自在远离了京城的纷纷扰扰、暗流旋涡,再也不用担惊受怕每每饭罢,二人在归来堂烹茶斗智。
赌诗词,比记性,赵明诚都只得甘拜下风,清照从来都是赢得多输得少每次赢了,清照都歪倒了身子放声大笑,茶水却不小心泼撒在了身上……多年以后再回忆青州种种,清照仍忍不住感叹:那种快乐,“在声色狗马之上”,“甘心老是乡矣”!
赵明诚很小就立志金石学,有“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一心想要写成一部像欧阳修《集古录》那样有价值的经典专著,以纠正、修补正史记载的种种讹误赵明诚在金石收藏上浸淫已久,形成了独特的读史心得他在《序》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
“君臣行事之迹,悉载于史,虽是非褒贬出于秉笔者私意,或失其实”“以金石刻考之,其抵牾十常三四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疑”在他看来,史书记载,因为是后人手笔,不乏谬误而金石碑文,则因为是时人所为,反而可信度更高。
两相比较,尤其是史书对于“岁月、地理、官爵、世次”等的记载,错误率之高,简直令人吃惊我们也由此读出明诚的素心夙愿,读出他的质直可贵……而青州时期,他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潜心学问可惜,因为体量巨大,《金石录》没能在明诚生前刊行于世,而是在他去世多年后,由清照上表朝廷,才终于文行天下。
明诚一生藏录考据,至此,方成正果了此大愿之时,清照已逾60后人评说明诚此书——“考据精慎,远出欧阳文忠《集古录》之上……真善读书者也”《金石录》洋洋30卷,承上启下,体大思精,至今仍为中国金石史上的重要著作。
《金石录》里,亦有清照心血的她陪在丈夫身边,笔削其间,一起参与校对整理收来的金石碑文青州十年,两颗心从来没有挨得这样近过《金石录》的字字句句,都是见证一个高贵的生命,命运环境的黯淡低沉,只能愈显其高贵屏居青州之时,清照“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她放弃了一切奢华无用的外在虚荣,每日以一张素脸,坦然面对失意的丈夫。
这必定是因为,她对于命运,已经有了一颗安之若素的心远离了东京的繁华喧嚣,却更接近本真的自己,她的精神世界也由此变得博大丰盈6. 孤独,如影随形北宋末年,帝国内忧外患,正值用人之际,徽宗对元祐党人及其子弟的政策渐渐有所放宽。
郭氏抓住时机,向朝廷“奏请除挺之指挥”皇帝下诏,允准了郭氏之请,恢复了赵挺之生前赠官等一切待遇,赵家三兄弟也相继得到了任用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当写于此际:“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不是酒喝多了,也不是因为秋日的萧瑟败坏了心绪,那么,是什么让她焦虑清瘦?赵明诚起知莱州这让她平静的生活再起波澜“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对于朝廷的此次起复召唤,他们夫妇二人态度并不一致。
青州十年,清照早已萌生“甘心老是乡”的念头,不叫夫婿觅封侯,且学渊明归园田政坛莫测,宦海无边,十年前的那场惊吓犹在眼前……男人却大抵都是社会性动物,面对仕途,如牛就槽,很多人几乎是一种天然的自觉自愿虽饱尝浮沉之苦,亦宁愿走在路上。
在母亲郭氏的一再敦促下,赵明诚头也不回地走了千万遍阳关曲都留不住他的心,可见其坚决“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蝶恋花》)这首《蝶恋花》,当写于二人分别后不久归来堂里,尚未校对完的《金石录》文稿静静摊在书桌上,旁边还有一束没有用完的淡青缥带芸签一切,都还保持着原样,唯有书稿的主人不在目前她有气无力,形单影只,心里空得厉害,一个人哭了好久好久,把脸上的脂粉都融掉了。
佩戴的头饰能有多重呢,又不是凤冠霞帔,她却觉得沉不能当诗情酒意,谁能与共?可明诚总像是一个逃兵,从清照身边几次三番地疏离远去先是《行香子》记录了她被逐出相府时的孤苦徘徊那时候,赵明诚一定没有陪在她的身旁;。
屏居青州之时,他也不是和清照天天厮守,而是经常约了三五好友,不断寻访名山大川,很多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光是临近的仰天山和灵岩寺就去了好几回,又曾登顶泰山,观赏摩崖石刻可惜清照只能留守家中,每每以“寂寞深闺”(《点绛唇》)、“萧条庭院”(《念奴娇》)和“沉水香消人悄悄”(《木兰花令》)等词意,含蓄抒发自己的孤寂无奈。
这次去莱州,他干脆一人决绝赴任去也……在清照与明诚的婚姻之中,这种孤独一直如影随形,不远不近地跟着她究其实,无论是清照的诗情还是酒意,明诚都每每心有余,而力不逮“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
明诚每苦之也”他曾努力试过的,为了能与妻子才思比翼,他一夜发奋,填词五十首,将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杂在一起,交给好友陆德夫裁判德夫好眼力,独独指着清照词大声叫好明诚沮丧不已,从此泄了气面对清照横溢的才华、敏捷的思绪,作为词女之夫的赵明诚,能没有一点儿压力?甚至,些许的自卑?想要逃避的心理?
两人的精神世界,终究达不到同一个高度面对自己身边的这个女人,赵明诚一定发出过这样的感叹:我要的只是一个妻子,而你却注定要成为传奇!清照终于下了决心,离开青州,一个人远途跋涉,去莱州寻夫他却故意冷落她!他明知道清照过惯了诗酒书画不离手的日子,却偏以“寒窗败几无书史”来气她。
“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真是要啥没啥住不惯最好!你不是甘心老于青州?那就一个人回去吧……清照写下《感怀》一诗,自嘲境遇——“公路可怜合至此……”她深感此时的自己,就像当年的袁术,落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这是清照对这一时期赵明诚言行举止的一次冷眼白描“青州从事”,是指好酒,与代指劣酒的“平原督邮”相对典自《世说新语》“孔方兄”则指世俗钱物赵明诚闲居十年,甫一上任,很可能一度热衷于酒宴一类的应酬往来清照向来不喜欢这些,“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她宁愿在家待着,一个人写写画画,也比虚与委蛇有意义她这边的寂寞无聊,和赵明诚那边的热闹喧嚣,形成对比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僵赵明诚还在生闷气,每每喝多了回家,借酒寻衅清照却冷眼旁观,不动声色清照的理性与克制,对应着明诚的任性与冲动。
但总是这样冷战,也不是办法清照那么敏感聪慧,怎么会不明白明诚那赌气般的用意!这次来,她已经了然明诚奔向官场的决心那么就这样吧她决定随他在哪里过日子不是过呢从青州到莱州,一路上又是风又是雨的,着实累得够呛。
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清冷静寂之中,惟灵感翩然而至——“静中我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是苦中作乐吧,亦或是故作幽默轻松,她竟和子虚乌有先生交上了朋友其处境之尴尬困窘,令人同情其心态之幽默达观,令人心酸。
《天津文学》2018年第5期7.声声慢离开居住了十年的青州,可谓又一次痛苦的拔根此时,清照尚且不知,无论就她个人生活而言,还是整个王朝的前景命运,好日子都将一去不返仅仅五年后,金人渡河,南犯京师一个王朝,一夜更迭而为另一个,其间会有多少个惊心动魄的细节呈现?又有多少个命运推手下的身世突变?
“二十九日庚申,雪止,旦日出,其色如血城中之人见者无不惊惧,或以为杀戮之兆,皆忧洗城士庶皆奔走,城东徙於城西,城西徙於城东,狂行交互,莫知所适父子夫妇不相保守,至有全家自缢自杀者,又有由东西角门而入旧城者。
汴、蔡两河遗弃老幼,尸骸堆聚,哀号之声所不忍闻公卿大夫皆布袍草衣履混迹尘世……是夜,四壁火光犹赤,照耀城中”血色苍穹之下,上演着人间最为惨烈的一幕《宋史》为我们定格、还原了人性、尊严尽皆丧失的那一刻百姓们喧乱归喧乱,竟还没忘记“请甲救驾”,誓言保护皇上的安全。
皇帝自己却狼狈至极,仓皇间,“不觉坠帽”坠落的,哪里是一顶帽子,那是一个王朝的体统和尊严金人夺取汴梁之后,点名索求苏、黄文集和《资治通鉴》徽宗却从不把这些当好东西的,当年一纸令下,各地“尽毁坡、谷著作”。
北方蛮夷之国对文化的景仰敬重,比之北宋文化大国的轻慢亵渎,真是莫大的讽刺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北宋风流,渡江遂绝”国事、家事汹汹而来清照那令后世文人追慕不已的爱情和雅适,亦随着北宋风流戛然而止而对于个人生活而言,国破之痛,或许,远远抵不上家破之苦。
之后,连年的战乱流离,使词人心头一夜沧桑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斟饮,只可惜,物是,人非,再难找回往日的诗情酒意了她的愁苦太多太多,连双溪的舴艋舟,都载不动、拖不走她的词风亦为之一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少女时代逞才急快之《如梦令》,到中年寡居时期凄凉凝重之《声声慢》,眼见得她将自己一点点闭锁起来,一点点沉郁下去。
8.“宵遁”之憾清照以词显世可种种忧患、事事沧桑,使清照诗、文愈来愈老诗以言志她的诗一点不婉约的,而是倜傥有丈夫气,被后人赞为“闺阁之杰”她的“诗情酒意”,如天际最后的晚霞,喷薄绚烂了南宋的半边天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夏日绝句》,不只是刚正凛然,更隐藏着李清照的一桩憾事靖康之变不久,当年八月,赵明诚虽经母丧,却不能按制丁忧,而是在特殊情况下被紧急起用,知江宁府兼江南东路经制副使这期间,为避青州兵祸,李清照匆匆携带十五车典籍器物,从家乡赶至建康(今南京),与明诚汇合。
途经镇江时,恰逢张遇攻陷镇江府,眼见守臣弃城而去,清照一行也遭到冲击,所幸最重要的宝物没被洗劫一路所见所闻,使她失望至极到了建康,大小官员更是不顾危局,醉生梦死她不觉提笔写下“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以及“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的激愤诗句。
但一群执意装睡的人,是唤不醒的清照的《临江仙》,正是她这一时期热血渐冷的真实写照——“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建炎三年,就在赵明诚即将任满之际,建康城中发生了一次叛乱。
作为地方最高长官,他本已提前获悉此事,却不仅没有想法阻止,反而和几个同僚在关键时刻“缒城宵遁”,溜之乎也他也因此被呵责、罢免了官职北宋政纪废弛,官员玩忽职守、临阵脱逃的现象比比皆是,可此事发生在赵明诚的身上,这对性情刚烈的李清照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记重击。
真的难以想象,和“宵遁”后的赵明诚再次相聚,她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明诚被罢官后,夫妻二人乘舟离开了建康城途经乌江时,他们停舟上岸,凭吊项羽清照此时仍难以平复自己的心情,忍不住题写诗句,纾解胸中块垒这首《夏日绝句》,也正是她对大宋官员在危难之际退缩软弱、难当大任的整体性讽刺。
明诚读此诗,当五味杂陈此间,他一定多有反思、悔悟,所以当他被朝廷再次紧急启用后,立即“冒大暑”,“过阙上殿”……他太急于表现自己,他太希望将功补过结果却因此搭上了卿卿性命,病亡于建康明诚后事处理完毕,清照一个人辗转浙东。
靖康之难,中原人几乎倾巢南下,一夜间,北宋成了前朝,臣民成为遗老宋人笔记对此多有提及——“绍兴初,故老闲坐必谈京师风物”可以想见,一场繁华梦醒后的无限怅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录的正是一个时代曾经达到的物质高度和文化高度。
而“南渡”一词,像是一道沾满了耻辱的魔咒,将许多有着历史文化之思的人劈成了两半,精神、魂魄都不复完整斯事痛哉!清照却只用极简笔墨,触碰那段惨淡的历史——“今年冬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江浙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卜所之……”。
这是李清照追随高宗小朝廷,辗转浙东避兵金华时所作《打马图序》中的一段记载著者淡淡语,其实深深痛想想看,她不是轻车简从地逃难,而是一路要拼尽全力,想方设法保全她和赵明诚藏之多年的心血明诚死时,尚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可见收藏之富。
加上赵家的祖宗牌位等等,她一路无不“爱惜如头目”但当时的情形太糟,跟在皇帝屁股后头,一路颠沛仓惶,不断遭逢意外突变对于未来的情形,清照是清醒而无奈的——“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有矣”。
最令她痛惜的,莫过于她请明诚妹婿代为保管的“连舻渡江之书”妹婿时为兵部侍郎,请他保管珍贵藏物,在当时算是上上策了可金兵入犯,炮火之下,所有书物也竟悉数散为了云烟为了腾出精力保护余下的珍藏,“又弃衣被”她连生活用品大都弃之路旁。
此时,朝廷里一些有权有势的觊觎者,趁机对她恐吓勒索,宝物几乎散失殆尽到最后,她的手边只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可磨难并未就此结束一天,她寓所的邻居,一个姓钟的家伙,凿穿墙壁,又偷走了她藏在床下的五簏宝物。
清照悲恸不已,赶紧悬赏,重金收赎,“万计求之”……她手上最后持有的,和起初相比,已是“十去其七、八”损失之大,可谓惨重!9.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南渡途中,一路上眼见得山河破碎,清照却并没有一味沉浸在个人的悲伤之中,而是对国事益发关心。
金人立刘豫为帝,清照作《咏史》诗斥之:“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将刘豫比之篡权的王莽,如人身上多余的赘疣诗的末尾,又有“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借嵇康之慷慨赴死也绝不软骨背叛的气节,讥刺当下的苟安宵小之徒。
朱熹大赞她:“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她当然能她甚至还积极参政议政当她得知对她父亲家族有知遇之恩的韩氏后裔将奉命出使金国的消息,便连夜写成《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古、律诗二首,尖锐批评了高宗卑躬屈膝的外交政策。
并在诗末,鲜明地表示了自己主战的意愿——“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东山,即其齐鲁故乡,如今早已成金人盘踞之地而她虽已成了“闾巷嫠妇”,暮年白发,却也甘愿为收复失地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等豪迈之气,在当时求和路线占上风之时,绝对是冒犯天颜的。
但也由此可见清照不让须眉的胆气主战派个个都遭到了厄运,众人噤声,无语凝咽在临安城里做一个苟安之人,不是难事哪一个时代都不缺醉生梦死之人不久,宋金和议谈成,高宗大赦天下,诏令临安的臣工子民共庆上元灯节因为打仗,已经好久没这样热闹过了。
从汴梁跟随南逃的能工巧匠,纷纷拿出了绝活,扎出了最好看的灯笼灯节热热哄哄,时光仿佛倒流,人人恍若重又置身中州汴梁有痛感的人,却夜夜徘徊“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这眼前的节庆氛围,满大街兴高采烈的人群,只不过是一种屈辱的假象罢了,战火随时会燃起,家园随时会失去……。
好友乘着宝马香车,来了一拨又一拨,约清照出去赏灯散心,她却憔悴不堪,再没了当年的兴致她怕!怕触动旧肠,怕想起故人“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朋友们陆陆续续都走了,只剩下她一个人,躲在帘儿底下,听外面街上如织的游人,正在没心没肺地欢声笑闹。
笑声很远,又很近南渡后,清照独独对一件事沉默无语她诗词不屑写西湖西湖天下景清照晚年流寓杭州,与西湖近在咫尺,仅仅是为了验证东坡诗句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她也要去西子湖畔走一走的苏堤上游人如织,人声遥渺,湖景精致柔媚,暖风吹来,游人个个醺醺沉醉。
好一个逍遥安乐的销金锅儿啊!只此一湖,杭州便比汴州不差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清照即便醉着,也是清醒的杭州再好,却不是汴州西湖的碧波细浪,怎比得上汴河的波澜壮阔?所以她,“过眼西湖无一句”用今天的话说,她是有态度的人。
这是现代词学家夏承焘的一项重大发现他在《瞿髯论词绝句》中还有下半句:“易安心事岳王知”南宋民间,暗流涌动,抗金请愿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易安心事,可谓那一时代泣血之士的共同心声明诚已矣,“诗情酒意谁与共”?清照不孤独,岳王知她,稼轩知她,后世文人代代知。
清照游西湖,一定想到过她父亲当年之游洛阳名园,这父女二人看到的,皆是醉生梦死,是内忧外患,是风雨欲来只不过,此时的形势更为急峻,使她面对眼前美景,不能说,也不愿说但她不说,却又已是说了绍兴四年,清照51岁。
避乱金华,弃舟上岸,刚刚喘定,为度漫漫长夜,排解烦闷,清照重拾打马游戏这是一种流行于闺房之中的雅戏,但她嫌弃其规则解说,“苦无文采”以她的自负和骄傲,是任何时候都不肯将就的,尤其是文字上的粗鄙她忍不住又要逞强好胜了。
她一口气写下《打马图经》《打马图序》《打马赋》一组文章,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那个恃才自骄、屡惹非议的才女,终于又回来了应该真心为她高兴才是!这至少说明,她已从丧夫之痛中慢慢走了出来。
这一年,距建炎三年明诚卒,已逾五年她是该走出来了!但对她来说,游戏并不只是游戏在《打马赋》的末句,有她执着笔墨游戏的真正深意——“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河!”如果年轻,她也会像好女孩儿木兰一样,横刀立马,收复江山。
李清照结句之“过淮河”,令人想起南宋爱国名将宗泽弥留之际,仍高呼“过河!过河!”二人的悲壮和遗恨,殊途同归,感人至深她此次为打马游戏重新命辞,引用了历史上多个有名的战役她多写豪士,多用豪语她最推崇“运指麾于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的疆场潇洒,又赞“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的谢安风度。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役重大,使国家转危为安最重要的是指挥者谢安那气定神闲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非凡气度他,才是清照心目中的真正英雄!如今的大宋,是多么需要这样一批豪气干云的贤士良将横空出世啊!。
而以一介弱质女流,在饱经沧桑之后,却能走出个人狭小的情感世界,纸上谈兵、纵论国事,其赤子情怀,令人感佩!同一时期,她还在金华写成《题八咏楼》诗——“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登高望远,她看到了祖国山河已然徒成半壁的惨淡事实,足现她的一片忧国情思而此诗中的“愁”,相比她此前《声声慢》里的“愁”,其意蕴、境界都有了一次极大的跃升小愁而至大愁,小词人而至大诗人她是那样的充实,丰沛,开阔,大气。
因为无嗣,清照晚年看似“流落无依”,却并非全部的事实。在世人都称羡她美满的时候,她其实孤独。在世人都感叹她飘零的时候,她其实富足。(完、原载于《天津文学》2018年第5期)
《天津文学》2018年第5期·特稿·冯积岐:艰难向善李云雷:艰难向善的力量——读冯积岐的《艰难向善》王仲生:冯积岐印象·小说·温新阶:左耳湖(中篇)王琼华:顾婶轶事(短篇)李心丽:幸福的闪电(短篇)·言语·
碎 碎:身体细节钱红莉:以爱之名·追忆似水年华·纪念改革开放·黄桂元:栖居于潮落潮起包 涵:四十年后的回首·诗·巴音博罗:城与人(组诗)竹芒:竹芒的诗·微小说名家展·申 弓:承 诺高巧林:越 狱 ·古文新语·
赵允芳: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的尬与憾·经典回放·赵本夫:天下无贼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难以置信人比黄花瘦的意思(人比黄花瘦意思接近)
赵允芳,女,江苏丰县人,文学博士。曾在新闻一线行走11年,现供职于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为《传媒观察》(江苏新闻研究所)副主编。已在《上…
-
国家科技管理公共服务(自治区科技计划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奔走相告
自治区科技厅转发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3年度第三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各有关…
- 国家科技管理公共服务(科技计划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干货满满
- 国家科技管理公共服务(新疆科技计划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登录)这样也行?
- 国家科技管理公共服务(新疆科技计划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不要告诉别人
- 励志电影语录(励志电影语录经典短句)太疯狂了
- 国家科技管理公共服务(科技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一篇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