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信息管理平台(江苏省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干货满满
为回顾总结“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建设科技领域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科技引领行业发展,根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要求,厅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对“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建设
为回顾总结“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建设科技领域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科技引领行业发展,根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要求,厅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对“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建设科技创新成果项目进行遴选、梳理、凝练并汇集成册,形成《江苏·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案例集(2016-2020)》(以下简称《案例集》)。
近期,将开展《案例集》系列推送,分享部分成果,以飨读者本期围绕“信息平台研发和应用”主题进行分享。
江苏·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案例集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获奖等级:二等奖获奖年度:2015年完成单位: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完成人:路宏伟 陈 军 吴德敏 徐以扬 尹海培 金海军 康付标
1背景地方工程标准化建设为推动技术进步保证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管理手段滞后、管理流程不够透明等问题目前标准编制管理工作依然依靠手工整理纸质材料、收录及存档,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且容易产生漏项及错项,各种纸质文件版本的存档也占据了档案储存空间,需要提高编制、管理效率,为工程建设标准日程管理、编制、专家审查等提供一个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记录编制各方在编制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及信息反馈情况,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提高标准编制质量,从而提升工程建设总体水平。
2主要内容1.建立标准编制管理平台,其中包括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管理系统构建和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评审系统构建2.构建工程建设标准编制主编单位服务平台,实现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在线服务系统3.实现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管理体系构建,包括: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管理系统应用(管理、申报、公示、公告等发布);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评审系统应用(专家库、实现网上在线评审);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在线服务系统应用(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报告电子网络化)等。
3创新点1.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系统建设采用“五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2.利用计算机网络,构建B/S架构信息系统,实现标准编制流程中编制单位、标准化站的全过程网上互动,从而实现标准编制流程的全网运行。
3.构建全省工程建设标准数据中心,实现标准编制的多元化监管,包括网页表单、空间地图、档案式目录等多种监管方式,PC机、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种监管手段。
安全保障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4成果转化应用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是推动技术进步,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项目研发的工程建设标准管理系统通过了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的软件产品检测,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已经全面推广应用本项目研究成果,应用单位和相关部门对研究成果给予了一致认可和好评。
成果进一步规范了新编标准编制审核程序,从管理层面提升了工程建设应用标准的质量;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设咨询专家团队,提升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团队素质;扩大了工程建设标准宣传面,加快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提高编制、管理效率,为工程建设标准日程管理、编制、专家审查等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健全了信息反馈机制,提高了标准编制质量,从而提升了工程建设总体水平。
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系统界面基于BIM智慧建设管控平台获奖等级:二等奖获奖年度:2020年完成单位: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龙腾数字建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人:潘 龙 屈俊峰 刘清泉 徐正宏 潘卓兮 王友高 王骁睿 陆亚珍 集永辉
1背景“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业数字化程度偏低、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滞后的问题逐渐暴露,为促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攻克BIM轻量化关键技术,全面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各参与方的BIM应用,打造BIM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建筑领域综合管控平台。
2主要内容1.研究EPC模式下工程总承包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环节各类问题,以规范化、流程化、场景化的思维将数字技术融入工程建设。
平台功能架构2.研究基于IFC的各专业BIM模型的统一解析方法和基于JSON格式的建筑模型数据高效网络传输方式,攻克BIM模型轻量化技术,实现平台内三维模型实时可视化,构建项目管理的模型基础。
BIM模型轻量化技术流程 3.研究BIM技术与IOT技术深度融合的技术难点,解决各类传感设备信号和BIM模型的可交互性问题,提高虚实模型的映射精度,以BIM模型搭载智慧工地应用场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开发,最终形成基于BIM智慧平台的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赋能综合应用策略。
基于BIM+IOT的智慧建设应用场景3创新点1.研发了基于WebGL的BIM模型轻量化技术。2.研发了平台内BIM模型实时可视化技术。
BIM模型平台内可视化技术应用 3.研发了面向EPC的智慧建设管控平台及其应用技术4成果转化应用 成果获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5篇应用于4个工程项目管理,累计节约建设成本3600万元。
平台主页苏州市“智慧环卫”信息管理平台应用获奖等级:二等奖获奖年度:2017年完成单位: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完成人:何 晟 刘建国 薛 超 洪 毅 干 磊
谢瑞林 徐仁杰1主要内容在环卫系统构建上,实现环卫职能横向和纵向双向集成,完善环卫数据系统,实现环卫系统互联,以创新驱动智慧环卫发展,促进环卫行业转型在环卫功能上,使环卫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互联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建成覆盖范围广泛、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智慧环卫系统。
主要开展了八个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示范:1.餐厨垃圾全过程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示范;2.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示范;3.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示范;4.垃圾收集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5.垃圾焚烧工况监控系统开发及应用;
6.“智慧环卫”标准体系研究;7.智慧环卫APP;8.苏州智慧环卫大数据应用平台。
互联网+垃圾分类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环卫微服务应用——环卫APP&公共卫生间定位与查询2成果转化应用项目团队主编或参与编制行业及省市信息化标准4部获得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国家及省市科技示范项目4项,13个项目入选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示范案例。
完成餐厨垃圾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一套,入库餐厨垃圾产生单位9041家项目相关成果在国内31个城市(区)得到应用,实现销售收入10068万,利润约3000万成果在提高苏州本地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同时,也为江苏省内其他城市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环卫信息化管理提供了示范。
垃圾分类综合管理
智慧环卫大数据平台机电管家——基于互联网+BIM技术的智慧绿色机电系统运管平台获奖等级:二等奖获奖年度:2020年完成单位:无锡市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江南大学完成人:朱 正 王炤文 王 呈 桂树东 杨培兴
刘旭东 俞 铮 周宏明1主要内容1.对远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包括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转换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应用层的研究2.基于互联网+BIM技术的可视化机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平台的开发、机电设备部件库相关信息的定位和可视化虚拟系统的研发、机电系统节能降耗管理平台开发、工程安全性与可靠性管控平台开发。
3.基于物联网(二维码+互联网)+BIM技术的机电系统工程安装过程管控平台开发与机电系统的多系统集成开发。
运管平台精细化管理2成果转化应用成果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安装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新技术新产品银奖,获软件著作权6项、相关专利11 项,应用于中海广东天然气横琴首站智能化平台等项目。
运管平台精细化管理
中海广东天然气横琴首站智能化平台界面区间高架工程建设企业技术标准认证公告机制、绩效、及信息化研究与实践获奖等级:三等奖获奖年度:2019年完成单位: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群耀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完成人:路宏伟 杨映红 陈 军 吴德敏 徐以扬1主要内容以2013年以来江苏省企业技术标准认证公告项目实施情况为分析对象,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项目实施总体情况及典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经济、经营过程、客户、成长和学习、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和总结江苏省认证公告项目实施情况,提出完善认证公告管理机制并建设信息化系统平台。
认证公告管理流程图2成果转化应用成果被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截至2019年底,江苏省工程建设企业技术标准认证公告已累计达146项,服务了百余家企业项目研究论文在《经营管理者》等期刊发表。
江苏省住建领域从业人员电子证照系统获奖等级:三等奖获奖年度:2019年完成单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执业资格考试与注册中心完成人:章小刚 高 峰 韦顺良 王宇旻 虞小平 金 强 金传春
1主要内容对电子证照系统、电子证照库管理平台进行研究创新信息共享方式,纵向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库一平台”和江苏政务服务网对接,横向主动对接全国各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实现从省域到全国的互通互认2成果转化应用
实现所有江苏省负责考核、核准的从业人员和执业资格注册证书电子化。截至目前已生成约500万条个人电子证书信息。
平台系统结构
平台总体架构多能互补能源站能效专家平台开发与应用获奖等级:三等奖获奖年度:2020年完成单位: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人:杜玉吉 钱辉金 周 霖 杨小刚 周长江 徐 亮 冯逸骁1
主要内容研究并建立了一套多种能源联合供能的全系统全过程仿真模型,通过提前预测需求侧用能负荷变化趋势,模拟系统最佳运行状态点,实时优化分配运行控制策略,主动调节管网的水力平衡,自动拓扑及诊断系统隐性故障,实现能源生产、输配、使用全过程的优化调度运行。
神经网络冷热负荷预测技术
主动式水力平衡控制技术
隐性故障诊断方法2成果转化应用成果获2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在全国10余座能源站项目中得以应用,应用项目2018~2019年累计实现节约用电1938万kW·h,累计节约天然气用量228万m³,折合标准煤约918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66t。
工程应用案例:贵阳未来方舟I区能源站自控系统END往期回顾江苏·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案例集(2016-2020)系列宣传丨新型建筑工业化江苏·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案例集(2016-2020)系列宣传丨抗震防灾与应急管理
江苏·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案例集(2016-2020)系列宣传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江苏·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案例集(2016-2020)系列宣传丨技术与产品研发江苏·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案例集(2016-2020)系列宣传丨相关施工技术研究
江苏·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案例集(2016-2020)系列宣传丨建筑节能相关技术拟稿 | 陈雨蒙校对 | 李湘琳 赵慧媛审核 | 张跃峰 张 赟发布 | 纪泳西 王其宽
绿色生态城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国家科技信息管理平台(江苏省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干货满满
为回顾总结“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建设科技领域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科技引领行业发展,根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要求,厅科…
-
国家科技信息管理平台(江苏省科技信息管理平台)怎么可以错过
关于2023年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标杆工程入选名单的公示根据省工信厅、省委网信办、省党信办《关于组织开展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
- 国家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四川省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学会了吗
- 国家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四川省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学到了吗
- 国家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广西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奔走相告
- 国家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国家科技信息管理平台 项目截止)难以置信
- 科技部信息中心怎么样(教育科学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硬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