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兴科技(2019年国家科技奖结果)一篇读懂
近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温州市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的通知》。
近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温州市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的通知》其中提到:到2027年,力争2所高校入选省“双一流196工程”院校,2所以上高校入选下一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实现国家“双一流”高校、职业本科院校零的突破,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数达到15个以上,高校毕业生留温率达到43%以上,温州作为浙江省三大高等教育中心之一的地位更加稳固,多项指标冲击全省前二对获国家科技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第一项目完成单位。
,分别给予最高奖励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获省科技大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第一项目完成单位,分别给予最高奖励300万元、100万元、60万元、20万元。
《方案》在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方面提到:优化高校层次和类型结构支持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争创省“双一流196工程”院校,支持温州大学建成侨特色“省部共建”高校;支持温州肯恩大学加快打造国际化、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支持温州理工学院、温州商学院创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支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双高计划”建设,加快整校或专业“升本”;支持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冲击下一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支持温州城市大学加快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终身教育新型高校;支持温州技师学院扩容提质,推动纳入高等学校序列;积极稳妥推进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转设。
完善高等学校规划布局科学编制高校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温州理工学院乐清校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文成校区建设;支持温州大学做强瑞安研究生院,支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永嘉学院办学发展;支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推进鹿城(藤桥)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
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和县(市、区)联合举办县域特色学院;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举办新型高校推动高校与县(市、区)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在加强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提到:加强高水平学科建设。
持续完善学科体系,支持高校创建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交叉学科发展特区加大力度培育5个左右冲击国家“双一流”的重点学科;支持20个左右省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并努力争创省优势特色学科和省登峰学科;坚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遴选建设15个左右市级一流学科。
支持温州大学等市属公办高校硕士点、博士点增点扩面工作,获批增设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点的,从次年起每个获批专业绩效额度增加20万元、35万元、100万元强化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鼓励高校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鼓励优先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现代农业等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康养、家政、知识产权等人才紧缺专业,调减或停办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
支持本科高校加快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重点专业,支持高职院校加快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市属公办高职院校获批增设专科专业的,从次年起每个获批专业绩效额度增加20万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评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市属公办高校,绩效额度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25万元,给予省属高校相应额度奖补
紧密对接温州产业发展需求,支持25个左右市级特色优势专业(群)建设《方案》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方面提到:一体培育创新人才构建高校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合作育人新机制,支持高校与产业园区及行业企业联合建设4个左右市域产教联合体、5个左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支持高校面向“315”科技创新体系、“415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探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打通高校与科研院所人才引育壁垒,协同开展科技攻关和研究生培养。
支持温州大学申请增列为浙江省选调生资格院校,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争创全国定向培养士官院校,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争创浙江省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学校促进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支持高校联合瓯江实验室、中国(温州)双碳科创港等高能级平台,围绕眼脑健康、大数据与信息安全、激光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支持高校牵头或参与建设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申报科技创新项目,联合申报科技成果奖推进高校毕业生留温就业创业工作,持续强化温州大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国领先地位。
支持温州市新能源学院建设,助力我市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对市属公办高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根据财力实际,统筹经费予以适当配套支持对获国家科技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第一项目完成单位,分别给予最高奖励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获省科技大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第一项目完成单位,分别给予最高奖励300万元、100万元、60万元、20万元。
支持高校建设50个左右市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来源:温州市人民政府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2019新兴科技(2019年国家科技奖结果)一篇读懂
近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温州市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的通知》。…
-
2019新兴科技(2019年科技进步奖)干货满满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
- 2019新兴科技(2019年科技进步奖)真没想到
- 2019新兴科技(雷凌2019科技版)干货满满
- 2019新兴科技(雷凌2019科技版)深度揭秘
- 2019新兴科技(2019年的科技成就)不要告诉别人
- 2019新兴科技(2019年科技大事件)全程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