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科技有什么(新兴科技有什么样的伦理冲击,应该如何应对)这样也行?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中国伦理在线关注我哦~在这里,与伦理学爱好者在一起~
新兴科技的伦理挑战及其应对成素梅2022年12月8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素梅教授应大工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中国伦理在线关注我哦~在这里,与伦理学爱好者在一起~
新兴科技的伦理挑战及其应对成素梅2022年12月8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素梅教授应大工人文博士生学术论坛之邀为师生们带来了题为“新兴科技的伦理挑战及其应对”的精彩讲座本期讲座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哲学系于雪副教授主持,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部长、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哲学系王前教授、张卫教授等出席本次讲座。
01主讲人简介
成素梅,理学学士,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二级教授,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哲学分析》杂志执行主编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量子力学哲学、休闲哲学和人工智能哲学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上海市领军人才,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哲学协会”(CLMPST)理事,中国科协国际科学理事会委员会委员等,近期出版专著《改变观念:量子纠缠引发的哲学革命》;学术成果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牛津、剑桥、斯坦福、京都、哥本哈根以及南加州等大学访问学者。
02讲座内容
成素梅教授从“传统伦理学假设的局限性”、“数字化转型的伦理挑战与风险”、“智能化发展的伦理挑战与风险”、“技术会聚的伦理挑战与风险”四个方面展开报告在“传统伦理学假设的局限性”部分,成教授指出伦理规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埃吕尔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从自然环境角度看是适者生存,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完全受制于自然,以自然眼光评判断问题从社会环境角度看,伦理规范从无到有,社会化程度越高,伦理规范就越重要,演变出契约精神,从约束到自觉践行。
伦理规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动态发展的,社会变化会带来新的伦理问题从技术环境角度看,先是科学伦理,目前是技术伦理技术哲学的荷兰学派“道德物化”是将道德写入技术物中,实现规范与治理功能这是人的价值转移,不涉及关于“人是什么”等基本问题的思考。
传统伦理规范的预设前提是通过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秩序,科学技术主要是改造外部自然的手段问题在于如何重塑当代伦理的概念框架?这不只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风险我们需要建立关于未来的伦理学,我们需要从未来的视域制定科技略,从一体化视域建立适应智能文明的伦理框架。
在“数字化转型的伦理挑战与风险”部分,成教授指出数字化转型的最大特征人类文明进入信息-数据流时代数据-信息流替代工业化时代的物质-能量流成为指数式增长的新资源,颠覆了建立在所有权基础上的经济伦理假设从经济活动来看,共享性使信息-数据成为共有财产,共同享有数据与信息的行为方式和行动准则,最终会颠覆工业时代盛行的排他性占有的价值理念,淡化竞争意识,确立共享意识,即从追求占有和排他性转向追求相互性和共享性。
因为如果人们共同拥有资源的成本相当于一个人拥有资源的成本,那么,资源的独占反而变成了一件不再合乎道义的事情,因此需要重塑建立在关系自我和共享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伦理框架有些科技公司的营利模式不再是取决于用户的直接消费,而是取决于用户在免费使用或浏览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留下的数据-信息,或者说,将用户的数字行为踪迹变成可供利用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资源,来变相地获取利润。
比如,通过在网页上加注相关的广告提示等,来“出售”用户的注意力重视视觉营销艺术成为商业活动的最基本逻辑而问题在于当科技公司和广告商靠购买用户的注意力和个人消费偏好等行为数据或信息来营利时,用户的注意力和行为数据就被潜在地“货币化”了。
这就会带来很多伦理挑战和风险,如隐私权的丧失,或个人信息所有权的丧失,出现身份盗用、网络欺诈、病毒攻击、数字技术滥用,以及违背程序正义、侵犯个人权利等不同等级的伦理风险乃至违法风险每个人的在线行为都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自由选择权,但是,如何阐明和确立在数字领域内的一系列规范与价值,却并非只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数字化转型首先会改变经济领域内的游戏规则,成为变革社会和更新观念的巨型加速器其次会深刻地影响人的思想本质,使曾经有效的区分变得模糊起来:实在世界与虚拟世界边界的模糊、人类与非人类边界的模糊,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边界的模糊,乃至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边界的模糊。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为借助当代科技的深入发展来促进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行动纲领,如何重建更具有可操作性的问责机制等,成为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时代命题这一点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在“智能化发展的伦理挑战与风险”部分,成教授指出智能化发展的结果是智能机器人的普遍应用、人机关系的改变、自适应商业模式的兴起、机器智能等。
问题在于从事被迫式的劳动和发展经济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个核心目标但是,在劳动解放过程中,消除绝对贫困和传统劳动形态的改变,并非必然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能力会选择由兴趣引导的健康而有意义的劳动方式,来安顿自己的心灵或追求有担当的自我成长。
在这方面,我们当下教育是缺失的更加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拓展“按劳分配”原则,如何进行财富分配?为了生存而进行的被迫劳动的情况有所改进之后,如何看待与理解“劳动”本身?我们的教育和社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培育劳动技能,而不是提高人的休闲能力展开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我们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就有可能导致很多比物质短缺问题更加难以解决的精神空虚问题因此,需要在文明转型期开启新的征程:从劳动伦理拓展到休闲伦理转而重新塑造劳动和重新理解“休闲”从休闲哲学的视域来看,劳动与休闲并非必然是排斥关系,而是具有交叉性的融合关系。
从劳动伦理拓展到休闲伦理需要经过人的精神洗礼、心灵历练乃至人性反思的过程,或者说,需要经历社会转型的阵痛过程劝导式技术在电子游戏、社交媒体、通信等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利用了人的内在驱动力因此,算法、数字技术、心理学等学科的会聚和融合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劝导式技术所带来伦理挑战和潜藏着伦理风险,是当前迫切需要深入研讨的伦理学主题。
而这些问题在传统的伦理框架内无法解决结果,个人在社交媒体或计算设施上留下的行为数据成为他人或机构的认知资源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质环境具有某种形式的主体性,这进一步引发了问责难题弗洛里迪等人的解决方案只要人造的能动者能够显示出互动性、自主性和适应性,在它们不需要有自由意志和意向性或心智状态的前提下,就有资格成为道德能动者。
他们提出用“无心灵的道德”概念来讨论这类新型认知主体的能动作用这是当代伦理和法律研究新课题认知责任的界定成为将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关联起来的话题,认知关系蕴含了权力关系,或者说,认知实践在根本成为了伦理实践。
但是,主张对智能体的问责,不是减少对人类的问责,也不是将责任转嫁给非人类的实体,使人类规避责任,而是表明,我们在分配认知责任时,需要提出新的伦理概念,建构新的伦理框架,需要提供实践方案在“技术会聚的伦理挑战与风险”部分,成教授指出,就技术的本质而言技术是围绕着赋能于人类而展开的。
但当智能革命的深化发展使技术的改造作用从改造外部自然拓展到改造人的内部自然时,就使得人的身体技术化和精神技术化成为突出的伦理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基因编辑、脑机接口、3D器官打印机技术、心灵上载等后人类主义者认为技术本来就是为了对抗自然选择的生存法则、增强人的生存能力和延长人的生命周期而诞生的,但为什么通过植入电子元件来恢复记忆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修改胚胎基因则有所不同呢?后人类主义者把人类借助技术手段来克服自己的生物缺陷看成是人类应有的基本权利,应该尊重人类对自己身体的选择权。
目前双方争论依然在进行之中但提出了值得思考的新问题如治疗与增强的边界在哪里?限制增强技术发展是否会造成对人们改善身体和心智的自由权或自主权的侵犯?人的身体技术化会对人的自然权利和公平公正、自主自愿等原则的适应性提出怎样的挑战?人类的哪些特征是根本性的,“人成之为人”的内禀性是什么?这些问题无法归属于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而是需要发明将伦理学、认识论和本体论统合起来的新的伦理框架来解决。
在“结论”部分,成教授提出三点结论结论之一,开启“人成之为人”的第二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我们应该做什么事情”的考虑,转向“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的思考结论之二,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转向智能文明的过程中,原有的伦理框架越来越不足以解决智能文明时代出现的伦理问题,需要建立科学-技术-社会纠缠发展的伦理框架。
结论之三,需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智能文明发展所隐藏的各类有伦理风险建立关于人类未来的伦理学
03总结环节
在提问环节,老师和同学们争相向成素梅教授提问,成教授针对老师和学生的提问进行了更深入地阐发提问环节结束后,王前教授对讲座谈自己的体会,首先,成老师概括了智能时代的特征,技术的改造对象由原来的自然界转变为面对人自身,这是根本性的转变。
成老师分析数字化转型的特征指出以往资源的类型是实物的、资本的、排他的、私有制方式的,在数据时代则是超时空的、共享的、永久的、跨域的、迭代利用的数据信息流成为新的资源类型数据信息流的属性本身会改变我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
成老师由此指出新的经济环境下就会产生新的经济伦理成教授指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所有权的丧失,淡化求真意识,以情绪替代理性反思的问题,这些问题发人深省数字领域的规范和价值是结构性的问题,这非常具有启发意义数字转型时代,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相互叠加、彼此强化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但对于这些问题,当下针对性的教育缺失成老师提到的休闲哲学不仅科技发展情况下的现实生活的必要补充,还把数字化时代文明转型时期和重新塑造劳动、如何理解价值、如何理解休闲的问题联系起来,针对责任主体和问责难题需要提出新的伦理概念框架和实践方案,成老师的思路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智能时代需要哲学工作者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去思考社会的变化,对以往的认知框架进行反思和调整,并实现创造性转化哲学研究的两个关键要素是理论上的洞察力,和把问题讲透的逻辑分析能力成老师的报告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谈纯学术的问题,还有考察现实问题,这对我们有重要的启发和帮助,感谢成老师的精彩报告。
李伦教授对成教授百忙之中应邀为大工哲学系师生带来精彩讲座表示感谢成老师对于问题的把握很有深度,从宏观来看,从农耕时代到机械工业时代再到智能时代,作为实践的伦理和作为学术的伦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微观来讲,道德变迁是科技伦理领域重要的话题,时代在变化,伦理观念和相关问题也要立足时代在学理上做出相应回应,将作为狭义的科技伦理和广义的科技伦理结合起来。
成老师的报告立意很高,强化了我们做科技伦理的意识,最后再次感谢成老师最后,所有参会人员再次对成素梅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图文来源:孙玉莹】欢迎荐稿中国伦理在线欢迎各位作者向我们推荐稿件。
稿件既可以是已经在期刊、报纸、网站或会议发表的文章,也可以是专为中国伦理在线原创的文章根据稿件类型,需注意:1、学术类论文需符合学术规范,力求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2、时评类文章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尽量代入伦理学及相关哲学学科视角。
3、推荐他人文章需简短说明推荐理由4、中国伦理在线将酌情对社会影响力较大、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章进行奖励稿件需使用word格式,附作者或推荐人照片、简介征稿邮箱:zgllzx2020@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伦理在线转载自大工哲学编辑 | 张超中国伦理在线编辑部
你“在看”我吗?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新兴科技有什么(新兴科技有什么样的伦理冲击,应该如何应对)这样也行?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中国伦理在线关注我哦~在这里,与伦理学爱好者在一起~ 新兴科技的伦理挑战及其应对成素梅2022年12月8日…
-
新兴科技有什么(新兴科技有什么样的伦理冲击,应该如何应对)这都可以?
5 月 8 日,中国学者雷瑞鹏、翟晓梅、朱伟、邱仁宗四人在 Nature 上发表评论文章,做出预警,政府必须做出重大改变,以保护他人免受鲁莽…
- 高新兴科技集团官网(高新兴科技集团是外包吗)墙裂推荐
- 高新兴科技集团官网(高新兴科技集团是国企吗)不看后悔
- 高新兴科技集团官网(高新兴科技集团是大厂吗)原创
- 高新兴科技集团官网(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这都可以
- 高新兴科技集团官网(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燃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