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中国新兴科技公司(新兴医疗科技公司)不看后悔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保观 |\x26amp;nbsp;聚焦保险创新 近两年来不少医疗科技公司也开始把目光放在了保险中介这块“蛋糕”上,这些医疗科技公司大多在保险行业有一定资源,或者相关业务场景能与保险相匹配。那么医疗科技公司能否成为下一个保险中介的新兴势力?

中国新兴科技公司(新兴医疗科技公司)不看后悔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近日,卫宁科技收购上海唯家保险经纪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随着2022年监管加大对于保险中介市场的“清虚提质”,一边是大批的中小保险中介机构纷纷离场,另一边,以国资企业、共享出行平台、车企、大健康公司为代表的新兴势力争先入局。

而近两年来不少医疗科技公司也开始把目光放在了保险中介这块“蛋糕”上,这些医疗科技公司大多在保险行业有一定资源,或者相关业务场景能与保险相匹配医疗科技公司持续进军保险中介行业,他们想打开怎样的新局面?我们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医疗行业跨界保险,跨界融合下的巨大想象空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初至7月份各地陆续有超过2400家保险中介机构或因许可证期满或因不符合监管要求,被注销保险中介许可证,其数量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的1870家。

而保险中介机构被监管加速“淘汰出局”,归根结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整体业绩承压、盈利难“多散乱”问题凸显、经营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行业乱象多、监管引导中介机构集团化当然在不少中介机构黯然离场的同时,一些新兴势力开始野心勃勃的入局,其主要代表就是国资企业、车企、以及医疗行业。

而近年来,医疗行业跨界保险的步伐明显加快,且医疗健康与保险的融合也在加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政策的推进因为医疗和保险的天然契合,以及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风险递增等多方面因素,国家开始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前沿医疗技术、创新药研发等系列服务,增加新型健康保险产品供给,这也让保险行业与医疗行业的合作、融合也愈发频繁。

第二,跨界保险行业,可以帮助医疗健康企业完成服务、支付、场景落地等多方面闭环,通俗来讲就是医疗企业从一个单纯的经济支持的角色,转变成为推动整体综合解决方案的角色,在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下完成价值闭环比如我们熟知的微医、圆心科技、镁信健康、思派健康、美年大健康等头部医疗健康企业都通过自身的方式成功跨界到了保险行业。

其中思派健康布局保险领域,成为了医疗企业跨界保险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思派健康于2019年收购远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后改名思派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宣布开始正式涉足保险业据了解,思派健康主要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差异化的健康保险计划,为超2300万名客户以及876家企业提供向保险相关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思派健康保险业务在2020年到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0.32亿元、0.93亿元、1.38亿元,其毛利在思派整体的毛利贡献度已达到约35%虽然思派健康在2022年12月成功上市,但作为一家以卖药为主的公司,已经连续多年陷入盈利困境,也许高速增长的保险业务或成为思派健康摆脱盈利困境的突破口。

而随着越来越多像思派这样的头部医疗健康公司开始布局保险中介,也给保险、医药、健康管理的相互融合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卫宁科技入局保险经纪行业,背后打的什么算盘?除了前文我们所说的国资企业、车企、共享出行平台之外,医疗科技公司也开始在保险中介领域中频频现身,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入场券”,而保险中介牌照也成为医疗科技公司们跨界“瞄准”的主要目标。

近期,上海卫宁科技全资收购了上海唯家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首先我们分别看两家公司的背景、主要业务、相关业绩等具体情况卫宁科技成立于2012年,为卫宁健康旗下的子公司,是专业的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险数字化风险控制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主要的服务分为数智商保、数智医保、数字医健三个板块,主要业务覆盖医保基金监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运行管理、商业健康保险智能风控、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等,同时与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泰康等多家头部险企建立合作关系。

在融资方面,卫宁科技已经经历了多轮融资,其中在2020年10月得到了来自京东健康和药明康德的14亿大额融资,也是当月国内医疗健康行业最大的融资之一。

同时卫宁科技股东背景实力也非常雄厚,包括京东、卫宁健康、中国人寿、国寿股权等,其中卫宁健康持股比例为36.81%,是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持股比例为18.3%。

来源:企查查而值得一提的是,卫宁健康2022年半年报中透露,在2022年上半年期间,卫宁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114.86万元,同比增长412.9%,表现可谓是十分亮眼但卫宁健康在今年一季度经营情况并不乐观,7月17日卫宁健康公布了一季度财报,其总营收4.49亿,净利润亏损6353.47万、同比下降300%,虽然整体来看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增幅较小,同时净利润下滑严重,盈利能力下降明显。

接着我们看唯家保险经纪的情况唯家保险经纪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持有全国性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的保险经纪公司,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基于投保人利益的非寿险、寿险、再保险等保险经纪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营收、净利润等业绩暂未公布)。

那么卫宁科技为何会收购唯家保险经纪?其实这和卫宁健康在保险领域的长线布局有很大的关系早在2016年,卫宁健康就与苏宁云商、简易东方、华远联智等10家公司共同建立金诚保险,其中卫宁健康出资一亿元,占总股本的10%。

卫宁健康也表示,成立金诚保险主要是想要涉足互联网+保险服务以及金融服务领域,但是由于当时牌照发放严格,此事没有了下文而作为国内医疗信息化的头部企业,卫宁健康在医疗大数据和B端的医疗机构都有比较深的积累,同时卫宁健康的发展战略规划是想促进医疗信息化与社会保险、财产保险的融合,因此卫宁健康迫切的需要一张保险牌照来打开局面

,而我们知道目前监管对于牌照的发放是处于停放状态,外界想要进入保险领域,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收购,而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保险中介具备轻量化、容易交易的特点,因此卫宁健康通过卫宁科技来收购唯家保险经纪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同时卫宁科技的背后有中国人寿、京东等各领域的头部公司,开展保险等相关业务相比于其他医疗健康类公司要更占优势。

优势明显,医疗科技公司要借保险打开新局面自2022年以来,保险中介领域的股权以及牌照更迭极为频繁,而国资企业和新能源车企作为保险中介领域的主要新兴势力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其实在卫宁科技收购唯家保险经纪之前,已经有多家医疗科技公司收购了保险经纪公司,具体来看分别有海南高济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广州天宸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联仁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医疗科技公司开始着手布局保险领域,那么与其他的新兴势力相比,医疗科技公司有什么优势呢?首先我们看新能源车企,新能源车企设立保险经纪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掌握了车主和客户信息以及汽车自身的相关风险信息,通过把汽车以及汽车相关的周边产品和保险相结合,因此来拓展生态圈,在打造生态闭环的同时,用自身累计的数据参与到保险产品的定制当中。

相比其他的新兴势力,医疗科技公司入局保险中介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 这些医疗科技公司在保险行业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资源这里的资源大多是指与保险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或者股东背景有保险公司比如前文我提到了卫宁科技就与多家头部险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中国人寿和国寿股权是背后的大股东。

又比如联仁健康背后,太平洋人寿是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5%

来源:企查查第二,手握医疗数据重要资源我们知道但凡涉及到了医疗器械或者医疗数据的公司,都是险企关注、合作、投资的主要对象而医疗科技公司,比如联仁健康,就建立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具有先进的核心数据架构以及海量医疗大数据集,可以说是手握巨大的B端数据和资源,而目前来自于医院或者医保相关层面的数据是保险公司所欠缺的,而医疗科技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数据对保险产品设计进行更深层次的绑定,以此来提供更好的保险产品和相关服务。

第三, 相关业务场景能与保险高度匹配像现在的医疗科技公司的主要业务都涉及到了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互联网医院,这些业务场景其实和保险产品是高度匹配的,比如在线问诊、疾病筛查、绿色通道等健康服务都可以融入到保险增值服务的控费、理赔各个环节中,这也是其他新兴势力所不具备的优势。

最后,虽然说新兴势力入局保险行业已经成为常态,但是保险行业作为一种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新兴势力想要彻底融入,还需要长期的匹配和打磨,对于医疗科技公司来说更是如此而医疗行业与保险行业是存在很多的相似特征的,同时随着行业发展,双方互相融合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也希望医疗科技公司能够在保险中介领域中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同时给行业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