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浙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国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满满干货
职工培养有实招,机制创新增活力。
编者按今年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五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部署,围绕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深化改革攻坚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为公司“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队伍保障。
即日起,“国网家园”微信订阅号与《国家电网报》同步开设专栏,展示公司部分单位相关工作的亮点举措和突出成效。
国网浙江电力
8月30日,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示范基地,该公司数智化供电所柔性团队成员钱东培向同事们分享了“电力表后报修”微应用在浙江省政务服务移动平台“浙里办”APP上线的工作经验职工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近年来,聚焦职工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国网浙江电力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以平台搭建和制度创新为抓手,深度融合“培”与“创”,多措并举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全面营造以“个人强”带动“人人强”的企业发展氛围。
国网浙江电力职工在人才孵化工厂交流研讨“双创”项目搭建岗位建功平台 提高职工技能2021年8月25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徐川子劳模融合创新中心牵头研发的杭州首个轻量级改造低碳数智园区项目在杭州市滨江区投运。
该园区应用低碳数智运营平台,可一键精准控制楼宇空调、照明灯等设备徐川子劳模融合创新中心自2020年4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骨干的榜样示范效应,以创新创造意识强、技术技能水平高的人才骨干作为成果产出的队伍支撑,集中开展“零碳”亚运、杭州“双碳大脑”、光伏倍增计划等专项攻坚,推动形成劳模创新带动全员创新、全面创新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国网浙江电力推动平台、智力、资源融合发展,对内依托各地市供电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双创”实践基地、新型电力系统重大攻关项目专班打造创新发展“自治区”,对外畅通与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渠道,组建跨专业、跨单位、跨行业的创新团队,搭建岗位建功平台,提升职工队伍技能水平。
2020年12月,国网浙江电力在国网嘉兴供电公司试点成立人才孵化工厂,组建“创培一体”虚拟团队,实现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两手抓”截至今年8月底,该孵化工厂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2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
依托融合创新中心、人才孵化工厂等平台,国网浙江电力还开展了“劳模大讲堂”“名师带徒”等活动,营造以老带新、比学赶超的氛围该公司创新打造“云学堂”,搭建劳模工匠与普通职工、青年职工的“云师徒”融学平台,助力基层职工提升技能。
目前,“云学堂”已吸引该公司7158名职工参与线上学习除畅通职工内部交流渠道外,国网浙江电力还扩大外部“朋友圈”,搭建多方交流平台,组织职工与外部人才交流沟通,拓展职工创新思路优化业绩评价体系 培育工匠集群。
2021年3月,国网浙江电力在国网嘉兴供电公司试点应用劳模工匠数字化评价培育系统,并在系统内导入了89名劳模工匠及新培育对象的业绩信息参考该系统的数字评价建议,国网嘉兴供电公司推选出1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劳模、3名国网浙江电力劳模、1名浙电工匠及1名嘉兴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如何加强劳模工匠培育,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效应?国网浙江电力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该公司创新搭建劳模工匠数字化评价体系,设置6个维度19个模块141个评价因子,形成劳模工匠评价的量化标尺和“人才画像”,让职工的发展优势和工作短板一目了然。
在开展数字化评价过程中,国网浙江电力还在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了“人才标签”功能单个维度排名前10%或积分达到该维度满分的90%的职工,即可获得对应的“人才标签”,例如创新创效维度达到标准即可成为“创新达人”,技术技能维度达到标准即可成为“技能大师”。
在队伍建设上,国网浙江电力搭建“金字塔”式人才梯队,将劳模工匠分为卓越层、骨干层、基础层三个层级,精准把握劳模工匠队伍情况此外,该公司还配套建设了劳模工匠储备库,形成梯队式评选机制,将数字化评价得分情况作为推优的主要依据,用以指导劳模工匠科学选树。
通过将评价结果与培育过程挂钩,国网浙江电力探索形成了劳模工匠“选-育-培-评-用”全链条机制,确保实现劳模工匠培育全周期跟踪与全闭环管理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激发职工潜力8月22日,国网浙江电力第一批虚拟项目收益分红核发到账,来自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和国网桐乡市供电公司的16名职工收到了一笔总额17万元的分红,其中个人最高分红为2万余元。
这笔收益源于他们参与的“三零智控补油装置”项目实现了成果转化“以前的创新工作主要还是业余爱好,现在开展创新还有分红可拿”“三零智控补油装置”项目的主创人之一徐洋超说,“自己的创新工作得到了肯定,我倍受鼓舞。
”除本次核发到账的收益分红外,国网浙江电力今年还促成其他6项成果实现转化,预计收益分红达100万元,届时还有39名科技创新人员会收到分红激励自2017年起,国网浙江电力着力打通职工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交易与收益分配两条通道,仅2017~2019年就促成65项职工成果实现市场化公开交易,转化收入达到1006万元。
这在激发职工创新创业热情的同时,也为国网浙江电力后续实施分红激励机制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激发职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国网浙江电力针对“双创”项目主创人员实施虚拟项目收益分红激励机制,精准衡量工作业绩价值贡献,推进知识、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除了实施与项目收益紧密挂钩的薪酬激励,国网浙江电力还在人才任用上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在科技创新领域,国网浙江电力配套建立柔性引才机制,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和项目研发需要,通过全职聘用、双聘双挂、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集聚内外科技人才,组织人才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人力资源由“硬流动”向“软流动”转变。
“这样的柔性引才方式为系统内有志于科技创新的人才提供了平台,也打破了企业初创期人力资源总量小、结构不尽合理的困局,实现了双赢”国网浙江电力新兴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总监刘周斌说2021年,国网浙江电力新兴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批引进双聘人员8名、兼职人员1名,为后续开展创新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国网浙江电力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搭建建功平台、优化评价体系等手段,持续激发职工潜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力。
责编:韩潇审核:张蓝方 宋磊志愿审读:陈玲(国网湖北电力蕲春县供电公司)胡贵珍(国网山东电力费县供电公司)戚飞(国网江苏电力徐州供电公司)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国网浙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国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满满干货
职工培养有实招,机制创新增活力。
-
国网浙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国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学到了
为“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加强带电作业专业交流与合作,5月17日至19日,浙江省电力学会供电专委会、带电作业专委会在桐乡举…
- 国网浙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国网浙江电力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不要告诉别人
- 国网浙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国网浙江浙电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居然可以这样
- 国网浙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国网浙江浙电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干货分享
- 国网浙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奔走相告
- 国网浙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招聘(浙江国网电气有限公司)怎么可以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