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 云南财经)干货满满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11期目录

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 云南财经)干货满满

 

热点聚焦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产业基础刘志彪 作者单位: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8月25日,第7版度量中国的金融周期伊楠 张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摘自《国际金融研究》2016年6期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形成赵洋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7期“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缘构想的当代起源及其再认识侯艾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摘自《俄罗斯学刊》2016年4期

网络空间主权的国内法建构张新宝 许可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8期前沿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偏误叶航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6年3期盖亚假说的生态哲学阐释

薛勇民 谢建华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摘自《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年4期学人与学林郭沫若与汪国垣的诗词往来刘奎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27日,第8版

唐君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李春娟 作者单位: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摘自《孔子研究》2016年3期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薛稷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4期麦克卢汉媒介研究的文学意蕴

金惠敏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4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放哲学现实化:马克思的哲学范式转型王海滨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教学与研究》2016年6期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根本逻辑漆思 于翔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7期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及其当代建构张妍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学术交流》2016年7期

“大众化”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品格李兵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云南大学学报》2016年4期英美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吴苑华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宁夏社会科学》2016年4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性别理论的影响余永跃 秦丽萍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国外理论动态》2016年4期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柯锦华回归自然与超越自然:重思“自然历史过程”刘森林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摘自《哲学研究》2016年7期

中国诠释学研究的合法性依据与发展方向李清良 夏亚平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摘自《湖南大学学报》2016年3期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不可证伪性西山尚志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摘自《文史哲》2016年4期

什么是黑格尔的科学倪剑青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摘自《哲学动态》二〇一六年七期非洲哲学史的研究与编纂状况J.奥比·奥古埃吉奥福尔著 萧俊明译 作者单位: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人文学院,译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摘自《第欧根尼》2016年1期

当代美国“田野哲学”的理论内涵郭佳楠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国外社会科学》2016年4期19世纪美国传教士的中国观吴巍巍 作者单位:两岸协创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摘自《宗教学研究》2016年2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琳新媒体语境与“文学史的终结”吴俊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摘自《文艺研究》2016年6期新媒体时代文学的跨界异变及未来走势钟丽茜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摘自《文学评论》2016年4期

“滑稽”探奥祁志祥 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研究院,摘自《学习与探索》二〇一六年七期建构中国歌谣的研究体系陈书录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3期汤显祖的文学史观与文体选择

廖可斌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摘自《文学遗产》2016年3期新世纪自然灾害文学书写与文化功能张堂会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3期历史学栏目主持:周群我对历史哲学的几点认识

约恩·吕森著 李雪涛等译 作者单位:德国艾森大学文化研究所,译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摘自《历史研究》2016年3期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大局关照萧冬连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摘自《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6期

清代新疆民族迁徙与民族关系赵海霞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西域研究》2016年1期当代中国史学大众化的历程与反思王记录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郑州大学学报》2016年3期

《舜典》三危考罗骥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摘自《思想战线》二〇一六年四期说商代的“天”和“帝”晁福林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史学集刊》2016年3期宋代民谣传播与社会政治变革

田志光 孙朋朋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中州学刊》2016年7期民国时期顾颉刚对唯物史观的态度李政君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摘自《人文杂志》2016年5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方意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摘自《世界经济》2016年8期金融知识、财富积累和家庭资产结构吴雨 彭嫦燕 尹志超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摘自《当代经济科学》2016年4期

我国公共医疗服务受益归宿及其收入分配效应李永友 郑春荣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金融协同创作中心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摘自《经济研究》2016年7期财政扩张对服务业规模报酬的“挤出”效应

陈林 夏俊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广州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基地,摘自《财贸经济》2016年7期部门生产率收敛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郑江淮 沈春苗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6期

国内价值链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李跟强 潘文卿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自《管理世界》2016年7期区位与区域的关系张永恒 郝寿义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摘自《区域经济评论》二〇一六年四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放中国城镇化的政治学反思李万春 袁久红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学海》2016年4期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政策转化刘伟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摘自《理论探讨》2016年4期

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治理启示熊新发 曹大友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摘自《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5期村民自治基本单元的制度基础白雪娇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7期

流动人口网络认同个体化及其影响董敬畏 作者单位:浙江行政学院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摘自《浙江学刊》2016年4期国际关系·军事学栏目主持:舒建军全球卫生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徐彤武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摘自《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3期

印度对RCEP的政策取向:症结与出路贺平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摘自《国际问题研究》2016年4期巴基斯坦对中美两国南亚战略的认知与反应王旭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南亚研究》2016年2期

阿拉伯国家智库的发展态势与特点李意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摘自《西亚非洲》2016年4期国际关系视角下的美国少数族裔何晓跃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国际论坛》2016年3期法学

栏目主持:赵磊依法治国的文化解释喻中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律科学》2016年3期纯粹理性的法律构造许小亮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摘自《学术月刊》二〇一六年七期以指导案例读解辩护人妨害作证罪

吉冠浩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交大法学》2016年2期我国刑罚体系的适应性调整吉冠浩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交大法学》2016年2期行政案例指导制度转型的法理分析赵静波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摘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4期

规制理论解释社会政策的限度胡敏洁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清华法学》2016年3期我国食品消费者教育制度的构建应飞虎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法学院,摘自《现代法学》2016年4期医疗整容纠纷的疏导与化解

韩俊 凡振峰 胡思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人民法院,摘自《法律适用》二〇一六年八期我国境外投资权利救济路径选择张万洪 张玲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摘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3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冯小双语言与文字的社会学问题渠敬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自《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3期反思村落共同体研究马光选 刘强 李保林 作者单位: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摘自《学术探索》2016年7期

转型期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吴菲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学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摘自《社会》2016年4期啃老: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的张力刘汶蓉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摘自《社会学研究》2016年4期

社会服务政策构建的路径李兵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摘自《社会发展研究》二〇一六年二期人口流动对城市社区治理的重构樊佩佩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16年7期

城镇劳动力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因素王军 王广州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摘自《中国人口科学》2016年3期离土又离乡农民工贫困状况研究朱晓 段成荣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摘自《人口研究》2016年3期

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的学术领导力鲁烨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扬州大学青年发展研究所,摘自《高教探索》2016年6期科学创新人才的一体化培养母小勇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人文社科处,摘自《教育发展研究》二〇一六年九期

新闻学·传播学栏目主持:李琳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渠道融合严三九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摘自《现代传播》2016年7期展示政治:一个新的媒介分析视角李世敏 吴理财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摘自《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7期

论点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本的本性在于增殖  卢国琪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自主性的内涵  金民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功能  李小银人民性:中国梦的根本价值诉求  史家亮哲学·宗教学“恒”是宇宙万物的始基  白奚

“天地之心”的两重含义  沈顺福不同认知标准下的“显得善”  闫茂伟 斯坎伦的打破平衡论证  邓伟生文学·语言学文艺批评需重塑批判精神  张相森魏晋女性题材文学体现新兴审美观  刘永亮等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应正视理性思维  赵小琪

历史学博尔塔拉河流域岩画始于青铜时代  尼·葛丽汉代画像与“厌胜”之风  宋艳萍拉萨“四大林”辨析  喜饶尼玛等经济学财政转移支付影响地方经济增长目标  王贤彬等房地产属性、收入差距与房价变动  李仲飞等

大数据在劳动力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史珍珍等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许和连等政治学·公共管理发挥法治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比较优势  王培洲公共政策:国家意志与社会意志的统一  王春城等区域政策协同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  周伟

国际关系·军事学中国周边伙伴关系网络的安全价值  刘博文等六方会谈再议:议程调整与机制建设  成晓河阿富汗和平之路的现在与未来  王世达“伊斯兰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渗透评估  陈庆鸿法学厘定共同正犯的本质  张伟

预告登记制度的死亡与再生  常鹏翱劳务给付方式灵活化的制度回应  王天玉冲突法证立的结构  翁杰社会学·教育学互联网中女性力量崛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家庭老年照料降低女性劳动参与率  陈璐等夫妻教育匹配影响婚姻关系质量  牛建林

学科化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利弊  刘旭东新闻学·传播学媒介技术使用的伦理问责  蒋晓丽等智能传播平台的构建  郭全中等推荐论文篇名(159—160)学术信息短讯(20)(32)(83) 《艺术的本性》简介(8)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简介(28) 《文明的滴定: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简介(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