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兴科技有哪些(2021中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不看后悔
2021中国科技十大成就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回首中国百年征程,科技
2021中国科技十大成就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回首中国百年征程,科技为中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这意味着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正式迈入三步走的最后阶段“实现太空长期驻守”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也终于脱离试验阶段,开始实现太空往返常态化。
梦想的壮美和现实差距,时刻激励着中国航天人,他们殚精竭虑、奋起直追,终于在50多年后,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从此,我们在外太空也有了家!有了家人!
二 、中国28nm和14nm的芯片预计会在今明两年开始量产!前几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28nm和14nm的芯片,预计会在今明两年开始量产国产芯片正在蓬勃向上,有中芯国际参与先进芯片的研发,还有紫光展锐的芯片设计,再加上上海微电子也即将交付28nm光刻机,在今年或者明年实现成熟工艺芯片的量产,相信不是什么大问题。
三 、中国科学家在磁性芯片高精度检测领域取得新突破!磁性芯片生产过程中的磁性薄膜检测这一关键技术,属于我国长期被“卡脖子”的技术北航集成电路学院科研人员利用其研发的晶圆级磁光克尔测试仪,通过微小的磁性针尖在在5个原子层厚的纳米磁性薄膜上写下“100年,中国‘芯”,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
四 、中国核聚变研究获得重大突破!2021年,中国的“人造太阳”,在1.2亿摄氏度下,成功“燃烧”101秒!这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究又获得重大突破,也为人类获得可控核聚变能源,奠定了商用的物理和工程基础但要产生核聚变,得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比如,在太阳中心,氢可以在1500万度K的高温和2000亿个大气压的高压下聚变成氦。
而在地球上没有那么高的压强,要发生聚变,温度就需要达到上亿度而中国的“人造太阳”,恰恰就把可控核聚变,做到了1亿度高温,还坚持了101秒
五、中国将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光量子存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将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刷新了2013年德国团队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存储器,即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
而我国科学家们通过调节介质的折射率将光的速度降下来,然后用能量状态低的晶体将光线吸收,光就会被“刻”入晶体当中,当晶体的电子处于有规律的往复跃迁时,光束就会被晶体牢牢束“缚住”,只能在晶体间不断震荡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个巧妙的方法,成功将光线储存一个小时,打破之前德国科学家一分钟的记录。
六 、中国首条采用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铁路成功运行!今年,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性进展我国采用移动闭塞技术体系的重载列车成功发车运行,标志着朔黄铁路成为我国第一条采用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铁路移动闭塞是国际铁路公认的提升安全指标和提高运输效率的最佳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同一条铁路上多列列车安全间隔时间,防止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
七、中国能源装备领域获重大突破!今年我国首台套天然气长输管道国产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成功鉴定验收该机组性能完全满足我国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与运行要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能源装备领域的重大突破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成熟的大功率工业型燃气轮机产品,国内天然气长输管道燃驱压缩机组长期依赖进口,设备采购和运行维护费用居高不下,国家能源输送受制于人。
而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对于实现能源核心装备自主可控、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八、中国研发全球最大量子比特数的超导量子体系「祖冲之号」全球最大量子比特数的超导量子体系,在中国诞生了!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62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目前国际上超导量子比特数量最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编程的二维量子行走
“祖冲之号”究竟有多领先?以前谷歌的“量子计算机”,不是号称实现“量子霸权”了吗?它仅仅用了短短200秒,就完成世界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花费1万年所需的计算量,计算速度堪称“恐怖”!但与“祖冲之号”相比,谷歌的“量子计算机”不过如此。
九、中国现场光纤量子通信突破500公里量级!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创世界纪录,我国现场光纤量子通信突破500公里量级潘建伟团队利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小组研制的超导探测器,基于“济青干线”现场光缆,突破现场远距离高性能单光子干涉技术,分别采用激光注入锁定实现了428公里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同时利用时频传递技术实现了511公里TF-QKD。
上述的工作在实际环境中证明了TF-QKD的可行性,并为实现长距离光纤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十、我国初步掌握火箭长筒段研制技术2021年,我国首个3.35米直径火箭长筒段贮箱在八院800所问世,经过各项检测和强度试验考核合格,基本具备工程应用条件长筒段将现有多个筒段整合为一,有效提高了火箭结构的可靠性。
尤为重要的是,生产效率可提高30%以上,研制成本可降低20%以上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2021新兴科技有哪些(2021中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不看后悔
2021中国科技十大成就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回首中国百年征程,科技…
-
2021新兴科技有哪些(2021中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居然可以这样
回顾过去一年,尽管全球疫情仍未结束,但这并未妨碍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让我们盘点一下2021年中国取得的9项杰出科技成就,这…
- 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期末考试)不看后悔
- 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期末考试)不要告诉别人
- 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期末)一篇读懂
- 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 云南财经)干货满满
- 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 云南财经)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