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科技背景图免费下载(红色背景图免费下载)学会了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8月6日凌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与此同时,朋友圈“震感强烈”。特别是,在各社交媒体平台上,又有一些网友(甚至身处北京、江苏等地

科技背景图免费下载(红色背景图免费下载)学会了吗

 

8月6日凌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与此同时,朋友圈“震感强烈”。特别是,在各社交媒体平台上,又有一些网友(甚至身处北京、江苏等地的网友)称,震前拍摄到了“地震云”

社交媒体平台截图地震前一天,山东德州一男子称,拍到天空的云彩像鱼鳞状。当事人赵先生称,当时还跟同事开玩笑说要发生地震了,结果晚上真的就地震了。

山东多地网友称地震前拍到红色云霞究竟啥是“地震云”?目前来看,网上形形色色的“地震云”,主要是高积云与层积云两种这两种云容易形成网状(鱼鳞状)、波状(肋条状)、絮状、透光、放射状、荚状等“怪异”的样子,再加上时常出现在傍晚或早晨,染上了晚霞或朝霞的颜色,就更被疑为“天有异象”了。

而高积云、层积云,包括其它被疑为“地震云”的云,在云的科学分类中都有其对应的属种,其成因也有科学解释,科学家普遍认为,其不能用以预测地震高积云的出现说明天气很好,层积云的出现代表会有降雨,其实与地震并没有任何关联。

预测地震或针对地震的提前预警,目前有关部门主要是根据地磁电磁、地下水位等多方面的科技手段来进行综合研判分析谣言为何屡辟不止?20世纪80年代,“地震云”假说开始在中国盛行,起因是键田忠三郎与、真锅大觉、吕大炯等中日学者合写了《地震云》一书。

随后几十年间,中国和日本民间爱好者做了一些观测,认为“地震云”是地震在酝酿阶段向天空释放的云雾信号其形态或成一条狭长的云带,人称“飞机云”;或成辐射状的“扇骨云”带;或一条条平行排列的“肋骨状”云通常出现在早晨和傍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颜色。

但这当中的能量释放过程始终没有被证实而随着人们对大气活动、云状形成的认识加深,主流学术界已基本认同,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以证明,云的状态与地壳构造运动相关事实上,关于所谓“地震云”,地质和气象领域的专家已经辟谣过无数次。

但为什么每次发生地震后,这类说法还会登上“热搜”?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李汀认为,“地震云”理论能在民间收获信任,源于大众的心理需求“当人们遭遇诸如地震这样的重大灾难后,往往会反复回忆起事件发生前的各种细节,并倾向于认为这些细节是‘罕见和异常’的。

其实这些‘罕见和异常’经常发生,只不过平时人们不会去特意观察和记忆罢了”地震与气象活动有关?在古代,存有众多关于地震的记载,太吏掌管“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律例、卜筮等事”关于地震起源最早的记载来自周幽王时的太史伯阳甫。

他认为,地震是由于“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得升”导致的早期预测地震的方法记载于《晏子春秋》,齐国3位大臣看到“维星绝、枢星散”“钩星在四心间”,便预测会发生地震元代后期,观测地面上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地测震”开始盛行。

明天启六年(1626年),北京等地接连发生强震,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龙华民印发地震普及读物《地震解》,列举了如水象异常、光象异常、气象异常等6种征兆,这些征兆贴近百姓生活,不再高远飘渺、神秘莫测,但现在看来,科学性存疑。

在近现代,有关气象活动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仍吸引不少人关注譬如,有些人就指出,地震之后,震中区域容易出现降雨,或许两者之间存在联系对此,中央气象台原台长李小泉表示:“不能说地震后必然会出现降雨,地震后不下雨的情况也有很多次。

”“能量释放”“震后产生大量粉尘”等假说看似有一定道理,但需要注意的是,产生降雨的云层一般在几百米至一千米以上的高空,地质活动如何影响上空的大气,这还需更为扎实的证据,以及更缜密的研究中国气象报社作者:卢威旭。

来源: 中国气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