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斌(杨乃斌现在如何)硬核推荐
1个聋儿康复的故事给聋儿家长的参考......................
1个聋儿康复的故事给聋儿家长的参考
在开始讲故事前,笔者介绍一个电影【漂亮妈妈】。这个电影,笔者反复看过N次,笔者认为作为孩子其实还好,大人承受的更重。
简介:孙丽英(巩俐 饰)数年前与丈夫离婚了,独自抚养着天生失聪的儿子郑大,她耐心的教会儿子说话、识字,母子俩生活艰难, 孙丽英认为自己的儿子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可是儿子入学考试失败还是让她感到失落郑大被其他孩子欺负的时候把助听器摔烂了,为了给儿子再买一个助听器,孙丽英打了几份钟点工。
经朋友的帮忙,郑大上学的事也有了希望她拿着辛苦钱给郑大买了助听器,可郑大还是受到了歧视,孙丽英追逐着走在大街上的孩子儿子问为何自己要戴助听器,孙丽英终于面对了现实,告诉儿子因为他是个聋子…这个电影在上映不久,就在聋儿家长中引起巨大反响,这部苦情剧给社会造成了一种康复聋儿的困难程度堪比登天的错觉。
我们来关注一下现实中的普通聋儿康复故事本次笔者会写1个普通聋儿康复的历程,给众多聋儿家长作为一个参考。首先介绍一下本文的主人公。
杨乃斌学历:河北工业大学听力:双耳听损110分贝职业:残联街道专员爱好:航天模型、游泳其他:科利耳耳蜗形象大使、感动中国人物、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1故事开端在92年康复的起点虽然家庭生出聋儿,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聋儿的康复程度,除了聋儿自身的品性是否刻苦、坚韧,家长的帮助占了至少8成因素。
92年在齐齐哈尔,有一对家庭贫困的夫妻,生了一个男孩,叫杨乃斌这个男孩在8个月时时因为药物中毒失去了听力按照常见套路,杨乃斌和家长经过各大医院看病,一顿各路“小诊所”的针灸、中药、偏方等治疗当然,不紧被折腾的不轻,还都没有任何效果。
第一个选择题,家长是应该先送孩子去康复中心,还是到处治疗无果后送往特殊学校?2北京聋儿康复中心善意拒收家长们向前冲这对夫妻带孩子经过多次治均疗失败,死心了也是幸亏这对夫妻都是上过大学的,比较懂得收集信息,没有拖延或者放着不管了,而是。
「迅速带着孩子去了北京的聋儿康复中心」,当时杨乃斌近2岁(已经配了助听器)然而,他被拒绝了,北京聋儿康复中心不收杨乃斌的双耳听力损失达到110分贝,康复中心回复说:“听力损失太严重,戴助听器效果很差,言语康复效果很可能是几乎没有的,建议家长省下学费,带孩子回家好吃好喝。
”(25年前的助听器是模拟式助听器,分辨率是很差的)孩子被重新推回了家长手里,接下来的康复之路只能靠家长了。
从左至右:杨乃斌和笔者杨乃斌的家长带着孩子从北京回到家中,治疗失败、北京康复中心拒收(尤其是北京康复中心的那句:听力损失太严重了,言语康复效果很可能几乎是没有)的压力让他俩痛哭了一场,夫妻很快决定父亲出门赚钱,母亲辞职在家教杨乃斌说话。
旷日持久的言语康复大战就这样开始了.... 3父母的拼搏一切靠自己01买拼音画报
开始教聋儿说话之前,必须先想办法让孩子能听到声音,对于听力损失程度较重的聋儿首先要给孩子配备助听器或者电子耳蜗等助听设备教聋儿说话的过程其实与教育普通孩子无异,只是更麻烦一些,需要反复纠正发音杨母买了一切早教所需的书籍,拼音字母挂图、幼儿手工卡纸书、大迷宫书、幼儿算数书等。
杨母十分下力气,特地去学习了如何教聋儿说话的课程,由于杨乃斌听力过重,当时助听器技术也落后,单纯的像教普通幼儿说话那样去教是不现实的杨乃斌的母亲就用很夸张的口型对儿子说话,还采取美食奖励法来诱导孩子积极学习。
02带孩子参与社会行为较为基础的社会行为,比如:带聋儿买菜杨母总带着儿子去买菜,5岁时,有一次找钱时就对菜贩子说:“你不用找钱了,和我儿子说说话”妈妈就把他抱起来教他:“这个是茄子,这个是土豆儿.....。
”,然后菜贩子告诉他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小杨就在那用饶有兴趣的眼神看着瓜果听着菜贩子介绍,并和菜贩子互动03培养爱好爱好不一定是有利于学习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娱乐上的杨母带着儿子来学游泳,儿子面对波光粼粼的泳池,摘下助听器,重新变成了一个听不到的孩子,教练一开始不愿意收他,后来被杨母的坚持打动,抱着他下水教会了他游泳,而杨父的工作单位离海边不远,他学会后就总去大海游泳。
04妈妈给予更多的陪伴外人是没有理由迁就一个沟通困难的孩子的,团体活动中聋儿必然有心理压力在学校里,妈妈陪伴着他在校外,妈妈也在陪伴他妈妈几乎是24小时在杨乃斌的身边保护他,生怕心爱的儿子有一点点闪失05
学会打电话社交中非常重要的技能--打电话很多家长会忽略这方面的锻炼杨乃斌在10岁做了耳蜗后,杨母就开始训练他打电话了他在家中守着座机,妈妈到外面给他打电话,他接电话时听不清妈妈说什么,就急躁的挂了电话不一会,杨母打家开门,焦急的说:“再多听一会,不打(电话)永远学不会。
”,于是杨母再次到外面给他打电话,就这样反复耐心的拨打,杨乃斌渐渐能听清话筒传来的声音了4上学才是刚开始入学难聋儿康复初有成果后,年龄也到了上学时期杨母带着儿子一家一家学校的敲门,希望学校能收下自己孩子,奈何学校一看见孩子带着助听器就直接拒绝。
终于一个女校长给了小杨表达自己的机会,小杨表演了画国画,并热切的表达了自己希望到正常学校上学的欲望打动了校长,校长破格收留了他,还允许杨母做他的“同桌”杨母为了不影响同学的视线,终日弯腰听课,帮儿子记笔记,保护他不受欺凌,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杨父则在他乡努力赚钱抚养一家。
十年如一日,杨母一直陪读至杨乃斌上大学
杨乃斌和妈妈5提高助听“装备”砸锅卖铁做耳蜗手术
现在的杨乃斌在杨乃斌十岁的时候,杨母用近乎砸锅卖铁的方式,筹来24万给他做了耳蜗手术,杨乃斌打过麻药后昏迷了过去,醒来后脑袋上缠着厚厚的绷带,杨母心疼的不得了,但是为了他以后,必须这样做耳蜗开机后,杨乃斌感觉声音从四面八方而来,感觉很可怕,吓得跑出了医院调机室,妈妈又把他抱了回来,感受了一会声音,感觉声音非常美妙。
之后又做了一段时间的言语康复,由于听到的声音变真切了,他更能意识到自己发音的不足,这段时间内他的语言能力突飞猛进并且参与社交活动更加游刃有余了--以后--杨乃斌2016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211大学),现于残联任职。
希望聋儿家长从中有所反思,正视困难,不必畏惧它,更不要夸大困难,要战胜它。来源:天津助残平台
残之家残疾人信息政策 补贴 征婚 交友 投稿...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小编微信:58351440 (投稿咨询/加群交流/合作/版权/其他)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杨乃斌(杨乃斌现在如何)硬核推荐
1个聋儿康复的故事给聋儿家长的参考......................
-
杨乃斌(杨乃斌现在如何)怎么可以错过
“同桌妈妈”陶艳波获评“感动中国”2014 年度人物。1991 年,老家黑龙江的陶艳波大学毕业分配到秦皇岛北戴河一家疗养院工作,并很快…
- 睡前童话(睡前童话长篇)快来看
- 相声段子(方清平最新相声段子)学会了吗
- 杨乃斌(杨乃斌与小白菜)万万没想到
- 杨乃斌(杨乃斌与小白菜)越早知道越好
- 杨乃斌(杨乃斌高考考了多少分)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