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词(快板词模板)快来看
快板《诸葛亮押宝》快板《武松打店》“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
快板《诸葛亮押宝》快板《武松打店》“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与“莲花落”一样,起 初是乞丐沿街乞讨时演唱的。
作为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历史相当久远;作为艺术表演形式,就比较晚如前所说,旧时的艺人总想找个历史名人,奉为开山鼻祖,以便增光添彩,“数来宝”的艺人当然不例外于是在历史上的乞丐群中找到明太祖朱元璋,奉为祖师爷。
云游客《江湖丛谈》说:敝人曾向彼辈探讨,为什么供奉朱洪武?据他们所谈,朱洪武系元朝文宗时人,生于安徽省濠州钟离县父名朱世珍,母郭氏,生有四子一女,三子因乱失散,女已出嫁四子即洪武皇帝,自幼异于常人都说这个婴孩不是寻常人物,将来定然出色……朱洪武名叫朱元璋,字国瑞,到了他会说话的时候,叫爹爹亡,叫娘娘死,剩下他一人,跟他王干娘度日,及其长大,送往皇觉寺出家,长老给他起名元龙和尚。
长老待之甚厚,庙中僧人待之甚薄,长老圆寂后,僧人将朱元璋驱逐出庙,他王干妈将他送到马家庄给马员外放牛放牛之处为乱石山,但他时运乖拙,牛多病死,或埋山中,或食其肉,被马员外驱逐王干妈又因病去世,朱洪武只得挨户讨要。
因他命大,呼谁为爷谁就病,呼谁为妈谁亦生病,后钟离县人民皆不准他在门前呼爷唤妈朱洪武在放牛之处自己悲伤,十几岁人,命苦运蹇,至谁家讨要谁家之人染病不准在门前喊叫,如何乞讨?他忽见地上有牛骨两块,情急智生,欲用此牛骨敲打,挨户讨要。
于是天天用此牛骨敲打,沿门行乞钟离县人民皆恐其呼叫爷妈,每闻门前有牛骨声至,都将剩的食物拿至门前,送给朱洪武直传到今日穷家门的乞丐,都不向人呼爹唤妈,即其遗传也社会人士管那牛骨叫牛骨头,穷家门的人管那牛骨头称为“太平鼓”。
上有小铜铃十三个,亦为朱洪武所留相传有一个铜铃能吃一省,有铃十三个能吃十三省也快板发展“数来宝”艺人的这类说法多有推今及古的色彩,只可聊备一说“数来宝”见诸文字记载相当晚《北平指南》说:“数来宝”,昔日名曰“善人知”,衣裳整破均 有,供奉朱洪武,手持竹板,亦有持牛骨者。
收养门徒,按户索说讨钱天桥等处很多,有依此为艺,设场演述者“数来宝”已经由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变为“撂地”卖艺佚名《都门竹枝词》说:人情总好奇,新闻诌出解人颐一群人聚如蜂拥,围着狂呼一气儿“数来宝”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沿街乞讨演唱,二是“撂地”卖艺,三是舞台演出。
旧时北京天桥有“数来宝”场子,但不固定皆因“数来宝”挣钱不多,出语粗俗,不大容易招来观众,场主不愿租给“数来宝”艺人他们见哪里有空地,就在哪里说,久而久之,也占一席之地天桥“数来宝”艺人中较出名的有小海
和曹麻子云游客《江湖丛谈》载云:“小海是久占天桥,至远到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赶个庙会,从不出北平的曹麻子是专走外穴,北平要不挣钱,就往各村镇去赶集场、庙会天桥虽然还有些个说数来宝的,但是艺术不强,比不上小海、曹麻子,亦没有人注意。
”目前在天津出现比较多快板形式过去艺人们沿街卖艺时,经常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他们看见什么就说什么,擅长随编随唱,宣传自己的见解,抒发感情从编、演,到传唱,比什么形式都迅速例如清末数来宝艺人曹德奎编的一段唱词(当时用牛骨击打节拍):骨头一打响连声,不表别的表前清。
专制时代人民苦,人都饿成骷髅骨自从光绪庚子年,北京闹了义和团四外刀兵人慌乱,城里处处冒黑烟眼瞧大清被推倒,老百姓个个都说好它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在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中进一步发挥了数来宝的战斗作用战士们编演大量快板作品,鼓舞士气。
人称“快板大王”的毕革飞同志 赞誉快板说:歌唱英雄唱胜利,批评具体又实际拿它娱乐都欢喜,指导工作有意义快板的演出形式主要有一个人演唱和两个人对口演唱两种对口还保留了“数来宝”的原名,也有称“对口快板”的。
在工厂、部队里也曾出现过三、四个人演唱的“群口快板”和十几个人表演的“快板群”有些地区还发展成用当地方言演唱的快板,如天津快板、陕西快板等,都很好地发挥了教育,娱乐作用快板有“数来宝”、快板书、小快板、天津快板等多种形式。
“数来宝”是两个人表演的;快板书是一个人表演的;小快板除了作返场小段以外,主要是群众文艺活动的一种形式;天津快板是用天津方言演唱的快板艺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从表现形式看,有一个人说的快板书,两个人说的“数来宝”和三个人以上的“快板群”(也叫做“群口快板”)。
从篇幅看,有只有几句的小快板,也有能说十几分钟的短段,还有像评书那样的可以连续说许多天的“蔓子活”从方音看,有用普通话说的快板“数来宝”,也有用天津方音演唱的天津快板此外,一些地方还用当地方音演唱类似快板的说唱艺术形式,如陕西快板、。
四川金钱板、绍兴莲花落等从内容看,既有以故事情节取胜的,也有一条线索贯穿若干小故事的所谓“多段叙事”的,还有完全没有故事的从韵辙看,既有一韵到底的快板、快板书,也有经常变换辙韵的 “数来宝”快板的艺术手段。
“包袱”、“夸张”、“铺陈”是快板常用的艺术手段,但也并非是快板所“独有”而在其他艺术形式里“绝无”的,这些艺术手段,对快板艺术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1)包袱快板,特别是“数来宝”,具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跟相声艺术一样,“包袱”是结构情节、刻划人物的重要手段。
“包袱”是相声艺术的生命线,无“包袱”即不成其为相声快板里虽也经常使用“包袱”,但有时却以情节,人物见长,“包袱”居于次要地位(2)夸张快板里夸张不仅用来组织“包袱”,而且用来为描写增添色彩,使之鲜明生动,有时两种作用兼而有之。
如李白的诗里说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事实上,决不会有三千丈的白发但人们在生活里承认它不会有,而在艺术欣赏中却理解它的存在,夸张之妙就在这里如前所述,作为语言艺术的夸张,既不能信口开河,又不能不扩大,因此,常常是大处合理,小处不能死抠。
如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如果从语言夸张的角度理解,无疑是满腔悲愤的倾泻,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血泪控诉反之,如果照字面抠,“生男埋没随百草”,男的都死光了,那么生女要“嫁比邻”,岂能行?说起来像是笑话,其实在曲艺创作和欣赏之中却常常可以碰到。
(3)铺陈快板书以叙述为主,描写成分很多,常常运用铺陈 手法进行渲染,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快板种类1、小快板即通常所说的快板诗由一个人边打板边演唱,又叫单口快板这种快板形式最易掌握,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简单,只需十句八句,或一二十句,就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
2、对口快板由甲、乙两人各数一段,交替演唱每段句数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偶数它往往把若干材料连缀在一起,没有一个贯串始终的中心事件但组织材料仍然要紧紧围绕主题,防止漫无边际、杂乱无章3、群口快板又叫快板群。
参加表演的人数较多,四、五个人以致十来个人均可演唱时有领有合,也可以分成两三个小组交替演唱有时辅以集体造型演员的身份一般都不固定,可以是叙述者,也可以进入角色,以作品中人物的口吻演唱这种快板形式适于表现热烈的场面。
4、快板书由一个人边打板边演唱,有时插入白口它和单口快板的区别是:后者重点不在于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而着重在议论、抒情,容量小,篇幅短;快板书则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容量大,篇幅长,是一种叙事性的快板。
快书比较快书和快板属于中国曲艺中韵诵类即似说似唱的一类表演形式但快书与快板又有区别,是同一大类中的两个小类快书与快板虽然都以节奏感极强的数唱或诵说方式进行表演,所说唱的曲词均是句式比较规整的韵文但也有区别,除说唱表演时因曲种形式不同,即采用不同的方言,使说唱的曲调或者诵说的节奏感不同之外,曲词也有所不同:快书或者在快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快板书,一般都表演故事性强,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中、长篇节目,曲词的韵辙通常是每个回目一韵到底;而快板一般只表演说理或抒情性较强的短篇节目,且曲词的押韵方法比较自由,称为“花辙”,即可在一段曲词中自由转韵
无论是快书还是快板书,曲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为主的上下句体结构,但实际运用时只要与说唱的节奏与曲调不矛盾,常常嵌字、增字或减字,句式自由灵活快书类依流布地域、方言采用及说唱风格的不同,有许多不同的曲种。
如在山东省流行的任丘竹板书,上海市郊区流行的锣鼓书,天津市形成并流行的快板书等最著名也影响最大的,要数流传全国的山东快书 快板类也依流布地域、方言采用及说唱风格的不同,而有诸如数来宝、说鼓子、陕西快板等等曲种。
快书和快板在表演形式上均十分简单,一般由演员站着以手持击节的小型打击乐器,自行伴奏说唱有一个人表演的“单口”形式,两个人表演的“对口”形式,和三个人或三人以上表演的“群口”形式用来伴奏即击节的乐器,也依具体曲种而有所不同,如山东快书使用的是两个月牙形,方寸大小的铜片,表演时单手击节,称为“。
鸳鸯板”;数来宝或者快板用的是一大一小两付竹制击节乐器,其中大板为两块,小板为五块,大板较大,小板的五块竹片较小,用绳子串结起来,表演时演员左右手分持大板和小板说唱段落之间常常击节打板,演奏出各种花样的打击效果,以娱观众。
快书和快板作为韵诵型的口头说唱艺术类型,十分注重曲词语言本身的创作和艺术上的魅力不仅有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惯用的“赋、比、兴”手法,而且非常倚重诸如排比、对仗、双声、叠韵、谐音、双关、比喻等等汉语言丰富多彩的修辞技巧。
在审美风格上,又很崇尚喜剧色彩和娱乐效果,讲究风趣与幽默,也注意使人发笑的“噱头”或“包袱儿”的创造,追求寓教于乐的美学境界地域种类天津快板天津曲艺曲种20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
“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演出时,演员手持节子板数叙,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自由活泼,颇富韵律。
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曲目多为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以天津话演唱,采用“数来宝”的演唱形式,开头多为“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武安快板武安快板是武安市文艺园地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它语言通俗、诙谐、生动、活泼、形象,具有浓郁的武安地方特色和农民生活气息,为武安乃至邯郸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
它诞生于解放初期,距今约有50多年历史武安快板以顺口溜的形式,长的二三十句,短的十来八句,配上板鼓、梆子、小锣来伴奏就象武安落子戏的数板,但说起来比数板节奏更加明快干脆,因为演说时用的武安方言,故取名叫武安快板。
开始时单人演说,后来发展双人对着说,名曰对口快板再此后又编成了带故事情节,象小戏一样的多人分角色演说的快板,取名快板剧以后,武安快板、对口快板、多口快板、锣鼓快板、快板剧就在武安大街小会逢年过节和各种文艺活动中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演说形式。
陕西快板快板是伴以竹板或鼓点等有节奏的语言表达曲艺的形式,民问俗称“谝于板”、“练子嘴”有些地方,还叫“快板诗”、“快板书”,表演方式是按节奏打板表奏,但中间可以加“解说”或散文体“道白”快板多为七字句,五字句较少。
七字句都得押韵,一二旬入辙押韵,其中二、四、六、八句等双句均要合韵,但三、五、七等句,可以协韵有时,四个整句押韵,从第五句起可以另押韵快板押韵之风俗,源于古代民间诗体和戏文,听起来合辙合韵,自然优美,词句语言独特,在最后一字的拖音上,不翘口,字正腔圆,入耳中听。
如谢茂恭的《国民党抓壮丁》中:“国民党,太横行,军麦、大粮、带壮丁,保警队,特务兵,查户口,抓烟灯,事如牛毛说不清”但有些快板也有十字句格式的,十字句既可用作农村的“劝善词”,又可说快板,在打竹板节奏上,形成“三三四”字句相连,“三三四”句式要以词嵌入,不能割断句式。
如谢茂恭的《咱陕西穷百姓的一段灾难》中:“有民国十八年春雨短欠,人无粮马无草麦根旱干,老一军公粮重日有千万,出不起哭爹娘也是枉然……男子汉卖婆娘二斤米面,恩爱的好夫妻不能团圆,庄稼汉把农器各样卖遍,把妇女用汽车载出潼关。
”又如眉县窦天顺搜集的《荒年歌》也是十字句,其中如:“这劫中病死人无法计算,各村有绝门户断了根源,把野草和树皮油渣当饭,又有那人吃人太得惨然”陕西快板的题材广泛,表演形式敲板说表,群众喜闻乐见,民间快板艺人村村皆有。
从民国至今,被各地选送参加省、地区表演快板,或以自编自演由一地说表到各地以至全国者,有名的如临潼县农民快板诗人王老九,一生自编自说快板诗一百余篇,出版有《王老九诗选》,发行至国内外;三原县的谢茂恭,自编自说几十年,建国初曾赴朝鲜为中朝战士演出;
大荔县的孙伯润、西安市的刘文龙、高陵县的俱志义、张诚等人,都有名作在报刊上发表,未发表的都流传于民间王老九、谢茂恭是快板艺人中有代表性的名人王老九(1894~1969),原名王建禄,男,陕西省临潼县人著名农民诗人,以快板诗鸣世。
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出版有《王老九诗选》(通俗读物出版社,1954年)、《东方飞起一巨龙》(东风文艺出版社,1859年)等其《进西安》、《除了肚里大疙瘩》、《关中恶霸秦颂臣》等在农民中广为流传。
谢茂恭(1906~1971),三原县鲁桥镇南权村人幼年失去双亲,靠拉长工度日,后以编说快板谋生全国解放后,任西北曲艺改进协会执行委员1951年10月,进京列席全第七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
总理的亲切接见,曾三次赴朝鲜前线慰问,“文革”中惨遭迫害,1971年秋含冤而死,终年66岁谢茂恭终生编讲了数百件快板,在民间广为流传著名者有《说土改》、《老谢见了毛主席》、《秀女结婚》、《根保服役》、《福娃卖牛》等,出版刊行全国。
快板技巧创作技巧直叙手法--开门见山直接叙述表达的内容贴近时代快、反映生活迅速,或赞颂、或讽刺、或配合中心搞宣传、或节日自娱自乐,都有“见效快”的功能接替关系---从对口到三人以上的快板群,写词时要注意角色的接替、转换,如果伴以锣鼓等打击乐器的,还要注意与器乐的合谐,并力求自然,避免生硬。
辙韵规律---较为自由,全篇可以一辙到底,也可视内容、情节分段转辙平、仄运用也很灵活,例如:叫你别动就别动,说你不行就不行!(一仄一平)说你不行就不行,你有错误我批评!(两平)说你不行你不信,咱俩比比谁有劲!(两仄)。
流行于北方地区是在快板、数来宝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种一人演唱,以节子掌握节拍,以竹板辅助和烘托气氛说唱故事为主,突破了快板的原有句式、节奏和押韵方式代表作品有《劫刑车》、《千锤百炼》、《奇袭白虎团》等其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是:一个“书”字——书中有人物、。
有故事,作品能给人鲜明的主题,人物有鲜明的性格结构巧妙——有扣人心弦的情节,通过感人的细节来表现,能给观众较深的印象辙韵要求——恰是一副对子:“上不论,下合辙,一韵到底;上落仄,下落平,四声调节”对“七字句”早已突破,运用了复杂的变格句式,并结合演唱和书中人物、情节的需要,穿插各种垛句,以及“快打慢唱、慢打快唱”等手法。
开头结尾——一个好作品还应有与众不同的开头、给观众留有余味的结尾表演技巧表演对口快板,既要求有功,更要求有情一个演员上台表演,能不能吸引观众,感染观众,感情是起重要作用的演唱对口快板,要感情真实真实的感情发自内心,在表演艺术上叫内在感情。
这个内心的感情来自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演员的真实感情又应是发自内心而形于外表的东西就是说演员要把内心的感情表达给观众,是要通过他的面目表情,外形动作,语言声调等表演手段来完成的凡成熟的演员,都能很好地把内在感情和外形动作结合起来,做到感情真实,表演自如。
表演对口快板,以下几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眼神人常说:看人先看脸,看脸先看眼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还有的说:表演表演,表的是“眼”也经常听到有人夸奖某一个演员:这个演员好,眼睛有神可见,眼神的运用对于表达感情起着直接的作用。
表演快板运用眼神要做到以下几点:1、视线要集中演员在舞台上要眼看一条线,而不要眼看一大片看一条线,视线集中,就能用你的眼神把观众拢住;看一大片,眼神就散了,观众也就跟着散了2、眼中要有物演员根据作品提供的环境、人物、情节,进行表演,无论台上调度大小,动作多少,眼睛总是闲不住的,或极目远眺,或近眼细瞅,或眉开眼笑,或怒目而视,都要做到眼中有物。
有物就是有实感,像真看到一样3、要同观众交流曲艺的表演都是直接对观众的,要通过你的眼神同观众进行感情交流,让观众进入你演唱的作品中来,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让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亲切、热情的印象,总像是在哪儿和你见过面、谈过话,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感,这回看完你的演出,下回还想来。
二、手势我国传统戏曲和曲艺的表演,都讲究手、眼、身、法、步把手放在首位,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演员在表演中,用手做动作是最多的表演快板更是这样了,像什么指人、指物、指方向,拿刀、拿枪、拿工具,敬礼、握手、抱孩子,写字、画画、。
翻东西,以及推、拉、抡、拽、扇、拍、扔、打之类的动作,都是通过手势来表示的在运用手势的时候要注意:1、配合唱词要唱什么样的词,就做什么样的动作,用手势协助内容的表达如何配合得好,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你的手是动在词前,或是动在词中,还是动在词后,要反复琢磨,反复实验,然后再确定下来。
2、配合眼神表演的时候要反过来,应该是手到眼到,手指哪儿,眼看哪儿当然也有看前指后、看左指右的,这在于演员的处理,不能绝对化手势对眼神来说,一般是起领路的作用3、配合身段照理说身段也包括着手势这里讲的身段,是除手以外的动作都在其内。
在表演的时候,要把手上的动作和身上的动作结合起来,协调起来,统一起来搞好这几个配合,或者说结合,还要求手势要准确,鲜明,大方,有目的性,不能含糊,琐碎,小里小气,乱划拉,比划了半天不知道你在干啥,这只能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表演快板,右手拿着大板,对表演有所影响,必要时可以把右手腾出来,有三种方法:夹板:把大板夹在左腋下挎板:把大板挎在左手脖上放板:把大板放在桌子上三、造型动作造型动作不是单指的抬手、转身、迈步之类的动作,而是指经过演员精心设计,有助于造型的动作组合。
造型动作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连贯性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演员把演唱的作品吃透,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具体的人物形象,从生活真实出发,而又经过加工、提练,设计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造型动作来在演唱一个作品的时候,其中有几组,或者一两组这样的动作,肯定会引起观众的反响。
在这方面,一些著名的快板演员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高凤山在和王学义表演《综合利用开新花》的时候,精心设计了一段“鸭子浮水”的造型动作,和唱词紧密结合,细腻逼真,绘声绘色,收到了强烈的演出效果李润杰、张志宽合说的《立井架》,对“拉起井架子”一段的表演,恰当地安排了造型动作,两个人紧密配合,一个唱词,一个喊号,同拽缆绳,协调一致,真实而又生动表现了
王铁人带领大庆工人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连续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范延东在表演上是讲求造型动作的他在表演《学雷锋》和《巧遇好八连》的时候,都设计出几组很好的造型动作如《学雷锋》中的“十五大员”《巧遇好八连》中的“旧上海的南京路”,就让他给演活了,可以说是句句有形象,动动打烙印,很受观众欢迎。
四、跳进跳出同其它曲艺形式的表演一样,对口快板的表演也是跳进跳出的演员既是叙述者,又是人物的扮演者,叙述时跳出来,演人物跳进去说快板演人物又同演戏不一样,演戏是固定角色,表演快板是模拟人物,而且是跳来跳去的:一会儿爹,一会儿妈,一会儿聪明一会儿傻,一会儿解放军,一会儿大恶霸。
这种表演主要是抓各类人物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带有一定的夸张性无论表演什么人物,不是要求你完全像,非常像,而是要求你“像不像,三分样”当然,做出这三分样来也不容易,不付出十二分的力气是达不到的这种跳进跳出或跳来跳去的表演方式,对演员的要求主要是变化快和自然。
演员的头脑要反应灵敏,动作要相当熟练,这样才能在瞬间的转换中,保持具体人物的声调、动作、感情、性格的一致性五、打法介绍(一)、五功三技为了给下一步竹板击节的各种『板式』创造条件,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1)搧功:将节子立直,〝食指〞横穿底板前隙,〝拇指〞自然扬起,〝中指〞、〝无名指〞、〝小指〞,贴在底板的后侧,随即〝腕子〞摇动,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此动作就像搧扇子时手腕摇动一样。
搧功要求动作自然,每半拍一个声音,速度平稳均匀(2)撩功:以〝搧功〞为基础,速度加快一倍,用底板将上块板〝撩〞起,发出〝嘀〞的声音,用此功增强腕力(3)颠功:将节子横握,拇指按在节子的顶端,肘、腕往上推动,使节子颠起,也发出单点〝嘀〞的声音,速度与撩功相同。
(4)摇功: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拇指放在弟一块板的腰部,腕子左右摇晃,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当前四块托起的时候,再被拇指弹回,又发出〝嗒〞的声响,如此反复,前半拍为〝嗒〞,后半拍为〝嘀〞,速度均匀不要快。
(5)抖功:在〝摇功〞的基础上,腕子急速抖动,继续发出〝哗....〞的声音,速度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2、『大板』的基本功练习分为三种,即:〝握〞、〝挑〞、〝扬〞(1)握法:右手拇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 住,侧面朝外,持板位置在拴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
肘和腕子向前推动,撞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腕力似搧扇,速度较慢且均匀,手握竹板要松弛(2)挑法:将拇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拇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
(3)扬法:将底板握住后,臂往上扬,前板随着扬起的〝贯力〞,向上起翻,与底板成平行然后,臂肘下落,发出〝呱〞的声音,反复进行另外还有一种综合〝挑法〞和〝扬法〞的操作在上述〝挑法〞的基础,手腕转动更为用力,以底板下端与撞击前板,发出〝特〞的声音后,顺势将前板扬起。
再将前板往下砸,发出〝呱〞的声音,反复进行(二)、合成单项练习熟练之后,进入合成节段可按〝数来宝〞,〝三、三、七〞的板式,基本点儿合成,口诀为: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心念手打:(每小节为一拍)。
口诀 :│ 一 二 │ 三 0 │ 三 二 │ 一 0 │节子 :│ 嗒 嘀 │ 嗒 0 │ 嗒 嘀 │ 嗒 0 │大板 :│ 特 0 │ 呱 0 │ 呱 0 │ 呱 0 │口诀 :│ 一 二 │ 三 四 │ 五 六 │ 七 0 │
节子 :│ 嗒 嘀 │ 嗒 嘀 │ 嗒 嘀 │ 嗒 0 │大板 :│ 特 0 │ 呱 0 │ 呱 0 │ 呱 0 │练习要求:(1)位置:敲打节奏时,〝节子〞与〝大板〞侧面朝外持板姿式,〝低〞不能超过腹部。
在练习的时候,动作要求伸展,里外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自如,为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立搧〞、〝平撩〞,可进可退,防止一种姿式的倾向(2)节奏:以钟表速度做为节拍的标准,〝时钟〞、〝手表〞行走的速度有快慢之别,在练习时可采用各种速度,练习节奏的准确性。
(3)音量:要有〝强〞、〝弱〞的控制,要掌握节子方面的五指功能其功能为:拇指为挡,食指为挑,中指为托,无名指为贴,小指为协五指间互相配合,控 制音量(三)、演唱板演唱时,为配合各种句式,所采用的『板点』,用来烘托情节,这里称为『演唱板』。
演唱板主要誁『节子』的运用:1、基本点儿:是叙述句子时用的板式,也是全段基础使用时,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腕子左右扭动,先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待回来时撞击底板,又发出『嘀』的音,当弟二次推起时,拇指横在节子的腰部踫出『嗒』的音,拇指又借样回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较慢。
嘀× 嘀嗒× 嘀× 嘀嗒×2、单 点 儿:拇指将节子的『顶端』按住,用腕将节子托起时,拇指下按,撞击底板机,发出『嗒』的单点机声音,此节奏适用于『垛板』为1/4节拍,速度较快嗒×××××××3、双 点 儿:。
腕子左右扭动将节子推动,拇指将节子的腰部挡回,撞击节子的底板机,推起时发出『嘀』的声音,挡回时发出『嗒』的声音,如同钟表的摇声、产生了双点节奏,适用于『俏口』的句式: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4、垫 点 儿:
用于句子的结尾处在演唱肘惟恐节子音量压演唱嗓音,因此,节子的音量要适当,当句子结束时,再加大节子的音量由于上述要求,才产生了『垫点儿』,但速度 和演唱时一样,发出『嘀嗒』的声向,大致分为三种(1) 句尾垫点儿:。
○满山.的森林密屋屋,○嘀嗒 嗒○(2) 无板垫点儿:句子演唱时无拍节,和说话样,使用垫点时再加节奏象『山东快书』的句式演唱相仿,唱完一句后加『铜板』的过门儿二武松一听火往上撞○嘀嗒嗒○(3) 达花垫点儿:。
句尾加垫点,发出『嘟』的长音,或句中加垫点机○一轮红日东方起,看日出,(嘟.....嗒○)您奔东岳蹬泰山5、颠点儿:将节子平端,放在腰的位置,拇指按住节子的『顶端』,腕子上下颠动,发出来『嗒』的单点声向,节奏1/4节拍,一字为一板,板起家出,字停板上的板式。
嗒××××××6、火车点儿:与火车行进时发出的节奏相仿要求速度均匀,双人快板或数来宝适用此点机,因它节奏鲜明一拍即合嗒×× 嗒×× 嗒×× 嗒××7、晃 板:无有节奏,拇指放在节子腰部腕子急速抖动,达续发出『哗』──的声音,表现紧张的情节适用于此点儿。
8、拈 花:将节子平端,用腕颠起发出『嘀』的声音,拇指放在节子的快板腰部,当颠起后踫出拇指发出『嗒』的音,随即挡回撞击底板机拇指与拈花相似胳膞可伸、可缩、可前、可后、可长、可短、可上、可下,此节奏适用于配合各种人物的动作,表现快活。
嘀嗒嘀 嗒× 嘀嗒嘀 嗒×9、凤 点 头:拇指将节子的顶端按住,拳至与耳相齐,肘腕大幅度甩下,至左半姆相齐,发出『嘀』的音,然后,肘腕臂拈又拳至耳齐,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由于节子上下舞动如鸡啄碎米,因此称为『凤点头』,此点机适用于『贯口』或『结尾』时使用。
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10、混合点儿:前边所述各种板式的结合『单点儿』、『双点儿』、『晃板』,等达环套用,可根据情节变化,起承结合,配合不同的板点机,也许一句当中前半句是『火车点儿』,后半句就改为『风点头』。
总之,变换频繁,适用于一些高难度的情节及人物处理,混合点的创造在人物多变,情节复染的处理上,给快板书演唱表演,解决了很大的困难(四)、开场板〝开场板〞使用于快板书演唱的开端,起到很好的〝拢神〞效果(凝聚观察的注意力),更是快板书表演的一大特色。
在前两节的竹板操作基础上,〝开场板〞更重于左右两手,节子与大板的互相搭配,难度也更大〝开场板〞是由各种不同的板式所组成的,组合则因人而异,可以任意拆组由于〝快板书〞演唱的派别不一样,〝开场板〞的演奏也不同,这里综合几位快板书名家的打法,分类解说,参照如下:。
1、基 础 板:是开场板的主要板式,也是各种花点儿,转换的扭带起着运接的作用,是最基础的点儿,由始至终全用此点儿贯穿起板时,节子甩动两下发出〝嗒、嗒〞的两声响,规定出节奏,然后大板与节子配合节子:│ 嗒 0 │ 嗒 0 │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嘀 │ 嗒 0 │。
大板:│ 0 0 │ 0 0 │ 特 0 │ 呱 0 │ 呱 0 │ 呱 0 │2、鸳鸯点儿:大板采用〝下点上敲〞的板式下点时,拇指穿入两块竹板之间,撑住线绳处以右手虎口夹住底板,向左敲打前板,发出〝台、台〞像小锣一般的声音。
然后扬起前板,连续板落,发出〝呱〞的声音由于细声粗声结为一体,故称之为〝鸳鸯点儿〞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嘀 │ 嗒 0 │大板:│ 台 台 │ 0 台 │ 0 台 │ 台 0 │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嘀 │ 嗒 0 │
大板:│ 特 0 │ 0 呱 │ 0 0 │ 呱 0 │3、马蹄点儿:这种板式酷似马蹄行走的声音,发出〝勃〞,〝得〞的声响演奏时,右手掌握住大板的底板,拇指横在底板上部打孔穿线处,其余四指弯在底板前面侧边;掌心拱起,捂住底板的瓦垄处(凹面),形成〝共鸣箱〞。
手腕转动,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勃〞的声音然后掌心动作不变,用拇指和食指原地捏住,固定底板,其余三指张开;手腕转动,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得〞的声音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喀│ 嗒 嘀喀│ 嗒 嘀喀│。
大板:│ 勃 0 │ 得 0 │ 勃 0 │ 得 0 │4、剃头:演奏此板式时,节子不再抖动用拇指将节子的腰部捏住,靠虎口的张合,以中指、无名指、小指,托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夹〞的声音右手大板扬起,上端相迭,用虎口握住两板迭接处,两板平行成一字。
转动手腕,以大板前板的前缘,往节子底板的顶端敲击,发出〝啪〞的声音然后再以大板前板的前缘,搭在节子底板的顶端,顺势拉下,在节子的前四块板上端,轻轻括出较长的〝聒~〞的声音节子:│ 夹 0 │ 夹 0 │ 夹 0 │ 夹 0 │。
大板:│ 0 啪 │ 0 聒~│ 0 啪 │ 0 聒~│5、滚板:衔接在〝剃头〞板式之后专用的板点由于大板的动作,呈现划弧一般的滚动,所以称为〝滚板〞,共有三个碰击点当〝剃头〞板式收尾时,也就是〝聒~〞的声音一完,左手腕向上翻转,以节子下端,撞击大板前板的凸面中段,发出〝翻〞的声音。
接着,节子不动,右手腕向上翻转,手往上抬,令大板底板凸面下端,撞击节子下端,发出:〝挑〞的声音随即,在节子发出两拍〝夹、夹〞的声音中间,右手掌心向上,反握大板,以底板下端,向左横向撞击节子第一块板的中段处,发出〝撞〞的声音。
节子:│ 夹 0 │ 夹 0 │ 夹 0 │ 夹 0 │ 夹 0 │大板:│ 0 啪 │ 0 聒~│ 翻 挑 │ 0 撞 │ 0 0 │6、莲花板:用运腕力,将节子快速抖动,发出〝嘟~〞的声音;延长两拍后,用大板将节子的节奏切住,这就是莲花板的打法。
由于〝嘟~〞的声音达续两拍,比起其它板式的节奏花样要特殊,因此称为〝莲花板〞节子:│ 嘟....│....0 │ 嘟....│....0 │ 夹 0 │ 嘟....│....0 │大板:│ 0 0 │ 呱 0 │ 0 0 │ 呱 呱 │ 0 呱 │ 0 0 │ 呱 0 │
7、连板:大板高高扬起,达续敲出,节子根据大板的拍节,配合节奏此板式在〝对口快板〞或〝数来宝〞中经常使用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喀│ 嗒 嘀喀│ 嗒 0 │大板:│ 呱 0 │ 呱 0 │ 呱 0 │ 呱 0 │。
8、收尾板:开场板即将结束时使用,速度缓缓减慢,为起唱做好准备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嘀 │ 嗒 0 │大板:│ 特 0 │ 0 呱 │ 0 0 │ 呱 0 │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0 │。
大板:│ 特 0 │ 0 呱 │ 0 0 │节子:│ 嗒 0 │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嘀 │ 嗒 0 │大板:│ 特 0 │ 特 0 │ 0 呱 │ 0 0 │ 呱 0 │节子:│ 嗒 嘀喀│ 嗒 嘀 │ 嗒 0 │
大板:│ 0 0 │ 0 0 │ 呱 0 │六、板头板头,又叫开场板,是最先送入观众耳朵的声音打好开场板有三个作用,一是吸引观众,二是酝酿情绪,三是确定速度万不可多打,观众不叫好,打起来没完,那就成了耍杂技了,效果会适得其反。
七、各种板式写快板要熟悉各种句式,唱快板要掌握各种板式板式就是节奏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节奏,才能唱得变化多端,起伏连绵对口快板常用的板式有以下几种:1、顶板就是演唱时顶着板唱,又叫整拍起对口快板速度较快,激情、火爆,顶板唱用得较多。
如:红十 月,十月 红,神州 大地 在沸 腾,北京 城,传喜 讯,全国 人民 齐振 奋2、让板又叫闪板,就是让开板唱,半拍起同是三、三、七的句子,唱法可有不同0从 0城 市,0到 0农 村,0百花盛 开 0喜 0迎 春。
0从 0内 地,0到 0边 疆,0山 0山 水水 披新 装这样就把速度放慢了,易于抒发感情但从头到尾这样唱就不行了,非把观众唱睡了不可演唱时顶板和让板是交替进行的这样才听着有起伏,有变化我们演唱的《说长征》中的。
大会师一段,是这样处理的:《说长征》讲解这样处理,由慢渐快,激昂慷慨,越唱越有劲,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3、垛板遇到垛句、贯口,用垛板唱如《说长征》中间一段:一把米传遍了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各地来的指战员。
演唱时要把这九个省名一气贯通一字板,赶板垛字,让人听着铿锵有力,提神鼓劲4、抻板把字音抻长,造成特殊效果如《送猪记》的结尾:远处传来一回音,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爱人民,军民团结一家人在演唱第二句中的解放军的军字时,有意把字音放慢抻长,让人们回味去。
5、切板唱着唱着突然停止,把板切住如《七遇好八连》中的一段:八连好,好八连,艰苦作风代代传,一滴水,一度电,一寸布,一条线,一粒米,一把面,一块煤,一块炭,一棵葱来一头蒜——都要在脑子里边转一转当唱到一头蒜时戛然而止,停两
三秒钟再起板,仍照原速唱下去这叫字断气不断,无声胜有声,能收到异峰突起的效果掌握各种板式的关键,是演员要有心板演员的心板,是多年的实践形成的,初学快板的同志务必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八、字音用气1、字音要念准。
说快板要用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听起来字眼清,音韵美我们东北地区的同志说快板就要特别注意语音,不能把日读成“意”,把热读成“夜”,把肉读成“右”,把人读成“银”2、尖团字要分清戏曲和曲艺都非常讲究尖团字。
凡以ZCS为声母的字,都是尖字,其他皆为团字这方面我们东北地区的同志也要注意,弄不好就把是读成“四”,把同志读成“同自”3、嘴皮子要有劲劲是指功夫,是指把字读得真,读得清,有时还要读得俏,而不是使拙劲用老艺人的话说叫喷口。
为了练好嘴上功夫,北京军区战友曲艺队的同志们,过去总结出一套经验,对练习嘴里每个部位的功夫都编了绕口令,每天坚持练习他们有这样一个口诀:唇齿腮喉舌,五位相结合,咬字分轻重:喷、弹、啃、吐、磨练习这五种口功的绕口令是:。
喷: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弹:断头台倒掉短单刀,歹徒登台偷短刀,断头台塌盗跌倒,对对短刀叮当掉啃:哥挎瓜筐过宽沟,快过宽沟观怪狗,光顾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狗吐:无父母,
不孤独,五叔督促苦读书,不读书,无出路,独宿竹屋哭不住磨: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十四不是四十,十四四十四十四,私自试一试把每个绕口令连续念多遍,由慢到快,字字吐真,坚持下去,定长功夫4、用气要匀称
无论搞说的,还是搞唱的,都讲求运用气口一段快板说出来悦耳动听,包含着几种因素:字儿,气儿,味儿字指吐字,气指气口,味指韵味 字靠气托着打个现代化的比喻:气是火箭,字是导弹演唱一个大段子,三四百句长,说起来声声清脆,字字如珠,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潮的时候气供得上,撤板的时候气托得住,激情时气不喘,抒情时气不散,这些都是气口上的功夫。
讲气口,主要是用气匀称,会换气著名的快板演员王凤山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总结出三种换气的方法,是很可取的攒气在演唱赶板、垛板、贯口之前,吸足一口气,做到深吸慢吐晃气在段落转折,人物对话的地方,用虚伸手或虚迈步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抓空换气。
晃是虚晃的意思偷气短促换气,叫偷气有时就在一个三十二分的休止符里换口气,不影响吐字,不破坏句子,还不能让观众看出来,这就得有个巧劲九、协调配合1、接替关系对叙述性较强的作品,往往是这样处理:甲唱一段,乙唱一段,两个人一递一段地替换着唱,都是演员身份,唱词的分担也都差不多。
属于这种情况,甲乙的关系就叫接替关系但这种接替关系决不意味着消极等待,你唱你的,我唱我的,你唱的时候我没事,我唱的时候你愣神,那就会破坏整个的演出情绪两个人应该是互相启发,互相烘托,互相刺激,一段连一段,一浪高一浪。
我和王铁虎表演《说长征》的时候,对于段落的衔接,感情的融会,眼神的交换,动作的配合,声调的协调,风格的统一等等,都做了认真的研究和细致的处理,较好地运用了接替关系,使这个叙述性较强而又比较庄重的作品收到了较好的演出效果。
2、捧逗关系天津快板作品《武松打虎》在对口相声中,甲是逗哏的,乙是捧跟的,双方的关系为捧逗关系对口快板从相声中吸取和借鉴了这种捧逗关系,使它本身更加生动活泼,饶有风趣对口快板中甲、乙的捧逗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类似相声中的“一头沉”,甲为主要叙述者,乙对甲的叙述表示赞同、疑问、反对,起烘托作用。
另一种情况类似相声中的“子母哏”,甲、乙二人叫着劲唱,相互比试能耐、才华、知识和对某一件事情的了解深度,造成艺术效果这两种情况,依据作品而定例如刘学智表演的《从军记》,我们演出的《巧遇好八连》,战士演出队演出的《送猪记》等,都属于“一头沉”的类型,《学雷锋》则属于“子母哏”的类型。
这些节目,都较好地运用了捧逗关系,效果强烈,趣味横生 3、人物关系这里指的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对口快板的表演中,经常遇到甲乙同时进入人物的情况,这就要借助戏剧表演的手段了,尽力把作品演活比如我们在表演《。
神枪手》的时候,甲的身分是固定的,从始至终是战士,乙是跳出跳进的,跳出来是演员,跳进去是团长作品中有老团长和小战士打乒乓球、睡通铺、比耐力几个重要情节我们在表演上注意了人物关系,结合对口快板的特点,运用了戏剧表演的手段,很受干部战士的欢迎。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赞赏
✎全国各地宗亲留言区(点击查看)✎百家姓家族起源简介(点击查看)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快板词(快板词模板)快来看
快板《诸葛亮押宝》快板《武松打店》“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
-
新兴科技焊机科技部项目查询新闻新兴科技
项目计划总用空中积18177平方米,实践用空中积18177平方米
- 科技特长生有哪些科目科技部官网站科技岛
- 不属于现代新兴科技有哪些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查询科技部信息中心校招
-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会国家科技管理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与创新 官网
- 科技馆卡通图片科技背景图片素材中证新兴科技100指数代码
- 快板词(快板词又短又好)这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