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科技日报电子版阅读(科技日报电子版在线)干货满满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回望这一年,在中

科技日报电子版阅读(科技日报电子版在线)干货满满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回望这一年,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大学章程修订工作,加快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奋力开创学校各项事业新局面。

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中国这十年” 等重大宣传主题,结合学校“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两大核心任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全面加强新闻宣传策划,积极协调对接新闻媒体,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国内外媒体报道中国科大新闻

10000余篇/条(包括中央媒体、省市媒体,部分国际媒体,以及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国家级新闻网站原创新闻作品,其他各类网站转发新闻不计)其中,中央媒体报道约占38%;人民日报47篇、新华社79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49条、光明日报68篇、科技日报137篇;中国科学报和中国教育报也有众多专题报道值此癸卯新年来临之际,新闻中心挑选2022年部分中央媒体对中国科大的报道,集为《2022央媒看科大》特辑,以致谢忱,以飨读者,共贺新春!。

本篇选自《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对中国科大的部分报道,更多文章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中国科大新闻网【媒体关注】栏目。2022丨央媒看科大之

202201.11【科技日报】活动星系演化进程中恒星形成率的反弹现象被探测到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天文学系活动星系研究团队与国内团队合作,首次探测到活动星系演化进程中恒星形成率的反弹现象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研究人员利用斯隆巡天最新释放的数据,组建活动星系样本。

研究人员发现恒星形成率从低电离吸收线至高电离吸收线时期,恒星形成率出现下降,随后从高电离吸收线到无吸收线时期恒星形成率出现反弹,并建立了演化模型解释以上的观测现象202201.19【中国科学报】两院院士评选2021年中国、世界

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两院院士评选的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我国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我国团队凭打破“量子霸权”的超算应用摘得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1400万亿电子伏特,我国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嫦娥五号样品重要研究成果先后出炉;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获得新突破;我国研发成功-271℃超流氦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植物到动物的功能基因转移首获证实;

稀土离子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及1小时光存储。202202.11【科技日报】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拟 新型电子向列相 蛋白质设计一天三篇 中国科大成果论文登上《自然》

2月10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3篇成果论文,分别报道了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量子模拟、新型电子向列相、蛋白质设计3个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202204.11【科技日报】释光测年技术揭开远古良渚遗址奥秘。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由该校科技考古实验室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北村遗址中的陶器、红烧土和碳化植物遗存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分析并取得了重要成果,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第四纪地质年代学》上。

研究结果表明,在规范采样及针对性测试条件下,释光测年技术应用在埋藏陶器、烧土类受热考古材料的年代学研究中具有高准确度的优势,并有望确定最后一次考古受热事件,如祭祀、焚烧、烹煮等的高精度年代。

【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大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对外公布获奖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特任研究员吴征威带领团队开发的“医用外源性大气冷等离子体射流装置”(以下简称等离子体射流装置)获金奖吴征威表示,引入外源性等离子体,利用其特性治疗相关疾病,。

有希望发展成为全新的健康干预手段。目前,团队已申报多项专利,正在设计临床试验。202204.19【科技日报】硅基量子芯片中自旋轨道耦合强度高效调控实现

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郭国平教授、李海欧教授等人与合作者携手,在硅基锗空穴量子点中实现了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的高效调控,这对该体系实现自旋轨道开关以及提升自旋量子比特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应用物理知名期刊《应用物理评论》上。

这一新发现为实现比特高保真度操控以及提升自旋量子比特的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202205.05【中国科学报】流媒体技术显著提升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图像分辨率

日前成功发射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图像首次使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吴枫课题组研制的流媒体图像质量增强系统,显著提升了图像的清晰度和画质目前,图像增强系统已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待发段、发射段、上升段和交会对接段全程使用,后期能够用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返回段及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后续任务。

202206.14【科技日报】潘建伟等在《现代物理评论》发表综述论文——牢牢占据空间量子科研主导引领地位

由于在远距离量子通信特别是“墨子号”量子卫星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该校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陆朝阳、曹原应邀在《现代物理评论》上发表题为“基于‘墨子号’卫星的空间量子实验”的长篇综述论文。

这篇46页的综述论文,全面介绍了国际空间量子科学研究近20年来取得的成就,重点阐述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从前期关键技术攻关,包括卫星系统、科学应用系统等6大系统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建设和研制,到卫星在轨运行后所取得的系统性科研成果,

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02207.14【科技日报】白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制备成功

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肖正国教授课题组与化学与材料学院陈涛教授课题组合作,利用表面能很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衬底,实现了钙钛矿薄膜的巨量转移,并基于此成功制备出白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这一成果提供了一种在多种衬底上制备钙钛矿薄膜或微纳结构的可行方法,用于实现全彩色显示、白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等实际应用。202208.26

202210.19【科技日报】“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光荣时代”

“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能够得到党中央的肯定,我由衷地感到振奋和鼓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说16日,他通过网络直播聆听了二十大报告,报告中提及量子信息等重大成果“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光荣时代。

”潘建伟说,“通过近十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探月探火’,这是对国家整个月球和深空探测工程的肯定。

我为我们团队能够参与到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为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了解宇宙未知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感到骄傲和荣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汪毓明教授说202211.02【科技日报】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科技界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杜江峰表示,中国科大要坚持科教报国、追求卓越、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要把身处新时代的自豪、奋进新征程的自信,转化为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强大动力与担当作为”202211.24【科技日报】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研国家之所需——大学校长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所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大学,自建校之日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就坚守“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始终将人才建设、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

教育奠定基础、科技彰显实力、人才推动发展,三者协同配合对提升国力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将“一体化部署”落实到高校立德树人、攻关创新的根本任务中去,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202212.08【中国科学报】

舒歌群:聚科教人才之力  筑国家强盛之基

舒歌群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鼓励原始创新和自由探索,发挥一流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上的作用,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科大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舒歌群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丰富内涵和深邃理论,带领全校师生完成好‘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两大核心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02212.26【科技日报】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人士共同评选出的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于2022年12月26日揭晓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相关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成功入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认为,这项研究工作开辟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的新策略,为进一步发展基于电力驱动的新型农业与生物制造业提供了新范例。

来源:《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网站本期编辑:刘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