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科技日报官网下载(中国科技日报官网)深度揭秘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9年《科技日报》与《中国科学报》上的中国科大

科技日报官网下载(中国科技日报官网)深度揭秘

 

201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也迎来了中国科大第十二次党代会中国科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新成就、新进展、新气象,得到主流媒体的广泛深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国内外媒体专题报道中国科大新闻1300多篇(包括国内传统媒体、部分国际媒体以及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国家级新闻网站原创新闻作品,其他各类网站转发不计),其中中央媒体报道约占39%;人民日报17篇、新华社46篇、中央电视台10条、中国新闻社41篇、科技日报44篇、中国科学报53篇,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也有众多专题报道……。

值此庚子新年来临之际,新闻中心精选2019年部分中央媒体对中国科大的报道,集为《2019央媒看科大》特辑,以致谢忱,以飨读者,共贺新春!本篇选刊自《科技日报》(含中国科技网)及《中国科学报》对中国科大的部分报道,更多文章请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查看中国科大新闻网【媒体关注】栏目。2019丨央媒看科大之

201901.14【中国科学报】晒晒“科大新医学”一周年成绩单

成立一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生医部)“交作业”了1月初,生医部两项成果接连入选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和“国内十大医学新闻”201901.31【科技日报】攻克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关键难题 新型催化剂解除氢燃料电池“中毒休克”危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路军岭教授、韦世强教授、杨金龙教授等课题组合作,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攻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难题:解除氢燃料电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机,延长电池寿命,拓宽电池使用温度环境,在寒冬也能正常启动。

研究成果1月3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

【科技日报】癌基因蛋白Ras变构动力学机制揭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龙冬教授课题组运用液体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在癌基因蛋白Ras活性态变构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新进展,该项研究进一步阐明Ras天然活性态的构象动态属性,为完整理解及调控Ras信号转导活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201902.20【科技日报】肝脏驻留NK细胞免疫负调功能揭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田志刚院士课题组,研究发现肝脏驻留NK细胞能负调T细胞的抗病毒免疫应答及其机制该成果系统阐述了LrNK与cNK细胞在调控T细胞应答的完全相反的功能,提示LrNK细胞在肝脏免疫耐受微环境的维持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对于理解NK细胞亚群组成与区域免疫特性塑造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新依据。

201902.22

201903.04【科技日报】墨子号:树起量子通信中国标杆

近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为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201903.15【中国科学报】

包信和:让科技伦理贯穿科技发展全过程

履职7年,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已提交了3份关于科技伦理的议案通过相关部门的回复,他明显感觉到国家正逐步重视科技伦理建设未来,包信和希望科学家和伦理学家一起应对科技发展中的不确定性,“让科技伦理贯穿于科技发展的全过程”。

201903.30【科技日报】独辟蹊径,有机合成新药有望规模化生产

中国科大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基于可见光激发的分子间电荷转移用于光氧化还原催化的新概念,发现了一种简单易得、高效环保的非金属阴离子复合物光催化体系,仅仅使用廉价的碘化钠、三苯基膦(彩色胶卷显象的抗氧剂)和羧酸酯原料的三者的协同反应,成功实现了脂肪羧酸衍生物脱羧反应。

【科技日报】我首次完成超导量子计算在强关联纠缠体系的量子随机行走实验

中国科大潘建伟、朱晓波和彭承志等组成的超导量子实验团队与其合作者合作,开创性地将超导量子比特应用到量子随机行走的研究中该工作首次利用人工量子比特进行光子反聚束行为的模拟,为未来利用量子随机行走进行多体物理现象的模拟以及通用量子计算研究打下了基础。

201905.05

201906.03【科技日报】人类疱疹病毒基因组包装关键机制揭示

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刘云涛博士、毕国强教授与合作者合作,利用冷冻电镜首次解析了人类疱疹病毒基因组包装的关键机制以及病毒的DNA基因组结构该研究展示了疱疹病毒完整的非对称结构,获得了第一个真核生物病毒的DNA通道原子模型,也是第一次探测到DNA在通道里的扭曲状态。

201906.04【中国科学报】量子科学家调控出美妙双人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宇称时间对称研究人员调控金刚石中的一个氮—空位缺陷中的电子自旋作为系统比特,巧妙地加入核自旋作为辅助比特,实现了电子自旋的宇称时间对称调控,完成了这个领域“零的突破”。

这个观测方法及其过程突破了传统量子体系中对量子系统的调控方法,加深了量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微观世界的奇妙性质。

【中国科学报】太空“贪食龙”揭开类星体能量的秘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团队首次明确看到宇宙中最明亮天体——类星体中供应吸积盘的内流,填补了类星体结构解析的一块空白,将为理解类星体、超大质量黑洞归趋等问题提供全新的起点201909.09

201910.25【中国科学报】共生病毒可维持肠道黏膜免疫功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周荣斌、江维、朱书课题组率先发现肠道内的共生病毒对维持肠道免疫稳态发挥重要作用,并揭示了其发挥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该研究率先揭示了肠道共生病毒在肠道免疫稳态维持中的作用,并阐明了机制,提示肠道共生病毒失衡可能会诱发肠炎、肠癌等疾病。

【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大等首次实验实现噪声适应的量子精密测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相干和量子精密测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英国合作者在线性光学系统中通过实验验证了纠缠态的相干性对横向噪声的适应性,并进一步验证在横向噪声中纠缠态探针的量子测量精度仍可超越标准量子极限。

该项工作展示了被动噪声控制的可行性,在抗噪声量子精密测量的研究中迈出重要一步,有助于设计出更高效的抗噪声方案。201911.11

201912.16【中国科学报】心有理想 向阳而生 ——记中国科大教授、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李向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智能学部常务副部长、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李向阳教授,因在智能物联网与移动计算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当选ACM Fellow今年全球58名学者当选,华人7人,中国大陆仅3人上榜对于这次当选,李向阳坦言,“是对我和合作者共同工作的认可,是一份荣誉”。

来源:《科技日报》及《中国科学报》网站本期编辑:孙宗哲推荐阅读2019时光轴 | 央媒看科大之《人民日报》特辑

2019时光轴 | 央媒看科大之新华社特辑

2019时光轴 | 央媒看科大之CCTV特辑

2019时光轴 | 央媒看科大之《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特辑

我知道你在看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