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_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什么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4-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_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什么

 

编者按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之路,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

今日起,《科技日报》连续刊登系列述评,集中展示新时代科技界坚持“四个面向”的生动实践和累累硕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四个面向”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根本和长远大计,发挥着基础和引领作用。

  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多光子纠缠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从体细胞克隆猴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建设了一批“国之重器”。

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头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基础研究发生格局性重大变化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看似科幻的一幕,真实地发生在实验室里  2021年9月24日,《科学》报道,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摄  这是“从0到1”的重大突破这类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往往成为催生变革性技术和颠覆性创新的源泉未来该技术如果具有经济可行性,工业车间制造淀粉将会成为现实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点是强化基础研究,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  十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在基础物理领域,我国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非常规新型手性费米子,取得大批原创性成果。

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铁基超导材料占世界一半以上,并且保持着国际最高超导转变温度纪录在量子研究方面,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并率先实现星地间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成功问世。

在深空探测方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即将建成  ……  这是基础研究捷报频传的十年,这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不凡十年  十年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取得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

“国之重器”发挥策源地作用  8月12日,安徽合肥传来好消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再攀“科技高峰”,创造出场强45.2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超越已保持了23年之久的45万高斯稳态强磁场世界纪录。

  强磁场是探索科学前沿的一种极端实验条件,在发现新现象、催生新技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投入使用以来,支持科研人员在物理、化学、材料、生命健康、工程技术等领域,开展了超过3000项课题的前沿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混合磁体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供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科学探索的不断深入,相当数量的前沿科学突破都是通过应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挥着策源地作用,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利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布局建设了一批“国之重器”,支撑我国科学家在科技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的脉冲星超660颗,基于FAST观测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超过百篇;同时,它的高灵敏度观测还发现了重复快速射电暴及偏振角变化,揭示快速射电暴可能来源于遥远宇宙的磁星。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记录到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打开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的新窗口。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2021年7月6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稳态高参数磁约束聚变研究领域引领国际前沿。

  ……  十年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范围、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的跃升,成为开展基础研究、获取原创成果的利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  2013年4月10日,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宣布:由双方组成的团队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是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  十年来,我国基础研究领域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越来越多的前沿科技领域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

优异成绩源于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系统部署十年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  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推进基础研究的纲领性文件,对新时期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作出全面部署。

  《意见》出台后,有科研人员称,它如同一阵春风,让我国基础研究发展迎来黄金发展期  此后,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等文件,围绕优化总体布局、强化原创导向、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支持机制等作出系统部署。

  此外,《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出台,逐步形成新时期加强我国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为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这些文件的统筹规划下,国家各项计划在关系国计民生和长远发展的领域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系统部署。

通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优化整合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组建国家实验室等战略举措,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十年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实现重大突破。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面向未来,新征程赋予科技事业新的使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强化自立自强的行动自觉,扎根基础研究,甘坐冷板凳,让科技创新的动力澎湃奔涌。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