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创新素材_青年科技创新素材人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攻坚克难,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让我们一起认识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优秀青年工程师,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攻坚克难,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在此,我们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水电人致以崇高敬意!。
初心不改 服务科技强国战略——优秀青年工程师李伟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伟,中共党员,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会员代表授权专利17项,发表论文8篇,参与编写完成专著3部,撰写的《智慧电厂设备缺陷分析模型开发探索与创新》获第九届全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论文大赛二等奖;获三峡集团《2020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奖励》8项;获三峡集团《第三届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 2019 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奖励》2项;获2018年三峡电厂防汛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1年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投身水电事业,成为一名大山里的水电人,用青春守护着大国重器2015年,长江突发东方之星游船倾覆悲剧,他主动请缨加入到施救团队,经过先后多轮紧张有序的运行方式调整和紧急停机,将出库流量由17200m³/s降至7000m³/s,为人民生命财产抢救创造了有利条件,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
2019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积极响应停休返岗号召,主动舍小家为大家,连续驻守电厂两个半月,克服了家庭身在疫区和半数人员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困难,圆满完成了抗疫保电任务,获得了上级单位的大力表扬。
2021年,他放弃了自己熟悉且安稳的工作,投身到崭新且充满挑战的科研一线他主动担任三峡集团重点研发项目《并网友好型风光储场站群智慧联合调控运维关键技术研究》联系人,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种种困难,历时8个月研发完成了三峡乌兰察布源网荷储智慧联合集控系统,他连续深入室外气温低至-30℃的内蒙古边陲风光储场站累积5个多月,完成了7类关键性创新设备的现场部署及调试,有力支撑了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成为国内外首个实现可测、可调、可控、可支撑的百万千瓦级风光储场站群;同时他担任“高温差恶劣环境新能源场站输变电设备绝缘状态高可靠感知与故障诊断预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完成了35kV开关柜、35kV集电电缆3类绝缘状态高可靠感知系统研发及现场部署,提升了恶劣环境下新能源场站输变电设备可靠性;以上科研成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三峡解决方案。
2021年,他主要参与申报的“并网友好型风光储场站群智慧集控与运维系统”已获批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参与申报的国重3.3《规模化储能系统集群智能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已获批李伟爱岗敬业,作风正派,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守望初心,用青春年华服务科技强国战略。
勇挑冬奥重任,真诚服务业主——优秀青年工程师杨晓蕾
杨晓蕾,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取得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工结构)注册资格现任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会员代表杨晓蕾长期从事水利工程设计、智慧水务设计工作先后参与了近百个工程的设计工作,担任设总的有近30项,其中包括南水北调、冬奥会延庆赛区A部分场馆配套基础设施-造雪引水工程等国家和北京市重大工程。
参与的项目获得全国及省部级奖项十余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取得专利4项杨晓蕾获得局级优秀共产党员2次,院级优秀共产党员4次,设计院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1次,事业单位考核优秀5次,院优秀设计总负责人3次,院优秀青年工程师9次。
延庆赛区A部分场馆配套基础设施-造雪引水工程项目启动晚,工作周期极其紧张项目与赛区内诸多基础设施在十分有限的空间、时间内统筹协调,工程设计、配合难度极大杨晓蕾勇挑重任,不辱使命,一边与院内各专业积极沟通,确保设计进度及设计质量,一边与业主单位、其他国内外设计团队、施工单位及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配合,确保整个延庆赛区项目建设协调推进。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正是杨晓蕾传递给设计组这种争分夺秒、不待明日的精神,确保了在设计周期极其紧张的条件下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2019年3月,杨晓蕾及项目团队进驻冬奥施工现场,是延庆赛区核心区工程第一批进行现场设代服务的勘察设计团队。
“推枕凌晨起,添衣奈冷何新霜浮瓦薄,缺月挂檐多”紧张的工程建设期间,每个周六的清晨六点,当大部分人刚结束一周的辛劳,在温暖的家里享受周末的安逸时,杨晓蕾都要踏上去往延庆的路,开始繁忙的一天上午赶到延庆大城堡,参加业主组织的协调会,解答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
下午又到工地现场,了解工程施工进度,解决现场施工人员的疑惑每次回到单位,天已经黑了下来在他及项目组的辛苦努力下,塘坝蓄满一潭碧水,泵站扬起两条巨龙在工作中,杨晓蕾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念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他对输水系统过渡过程进行严密分析论证,优化了输水系统设备布置,在保证输水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节省了投资。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水资源保障工程中他大胆创新采用新型先进的堆石混凝土筑坝技术,使得投资节省的同时工期也大大缩短;在设计中考虑对融雪水及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循环利用,降低了能耗,践行了绿色办奥理念服务核电取排水工程
守护核能安全与近海生态——优秀青年工程师段亚飞
(左侧为段亚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段亚飞,中共党员,现中国大坝工程学会过鱼设施专委会委员、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环境与取排水工程水力学技术研究。
曾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多个科研课题,以及20余项国家重大核电、水电、光伏、国际项目的涉水工程技术咨询服务项目;授权发明专利7项,发表SCI、EI及核心论文20余篇,编写软件4项、标准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普三等奖1项、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一等奖,第十六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并入选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创新团队。
我国是核电大国,冷源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由于我国核电全部为采用直流冷却的滨海核电,取排水量大,安全取水和温排水对其安全运行和生态友好发展极其关键段亚飞围绕核电取排水问题,系统开展工程技术研究,并亲身前往多座滨海核电现场开展原位监测,为我国核电涉水工程的合理设计、科学布局、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撑。
段亚飞参与研发了“水陆空天”一体化温排水监测技术、多过程海温冰情动态预报技术,并基于此主持完成了海南昌江、山东海阳、辽宁红沿河、江苏田湾、广西防城港等五座滨海核电工程的温排水原观和模拟研究,被同行评价为“方法体系先进,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了示范”,为热环境容量评价和生态型水工布置奠定基础,已收录于《冷却水工程水力、热力模拟技术规程》,有力支撑了包括我国首座CAP1400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电站、首座核乏燃料后处理厂在内的众多大型火电、核电工程的取排水专题研究,为保障我国近海生态安全和电力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其研发的“气象变化和温排水协同影响下电厂取水明渠水温时空演变规律及实时预报技术”,提升了明渠水温、冰情的预报水平,在海南、山东等火/核电厂的运行管理和工程设计应用中,降低了电厂的运行成本,确保取水安全,体现了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成果获得业界良好反响,并为我国首个大型先进压水堆CAP1400示范工程石岛湾核电厂的取水防冰设计提供了科技支撑。
其还共同主持了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我国首个乏燃料后处理厂选址论证、中国滨海后处理厂含氚废水排放海域稀释扩散规律研究等研究工作;参与应对海生物或异物影响滨海核电取水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的科研工作,支撑了核电冷源安全工作,得到有关部门和业内专家认可。
铸造国之重器,需要勇于攻坚克难、本领扎实过硬的工程师来支撑段亚飞在自身坚持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围绕企业核心需求开展科技攻关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面向生产一线,注重提出实用可行的技术解决工程面临的急迫问题段亚飞,敬业奉献,敢于攻坚,勇于创新,为保障国家核安全和近海生态安全作出了贡献。
致敬这些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内容由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提供
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是由北京地区水力发电工程科技工作者自愿联合发起成立的科技社团组织,成立于1992年10月学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恪守公益宗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诚实守信,规范发展,提高社会公信力。
负责人遵纪守法,勤勉尽职,保持良好个人社会信用团结和组织广大水力发电工程科技工作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水力发电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水力发电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水力发电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广大的水力发电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青年科技创新素材_青年科技创新素材人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攻坚克难,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
袁隆平科技创新素材_袁隆平科技创新素材1000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
- 中国科技创新素材_中国科技创新素材2023
- 元旦联欢会主持人台词(元旦联欢会主持人台词四人)
- 科技创新素材人物事例_科技创新素材人物事例2023
- 科技创新素材人物事例_科技创新素材人物事例2023
- 以科技创新为话题的议论文_以科技创新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