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创新素材名人_科技创新素材名人50字故事
“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一定要有勇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是因为他有着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一堆厉害的头衔,而是他身上散发着
“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一定要有勇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刘 先 林2017年因为一张照片78岁的刘先林意外成了亿万网友追捧的“网红”照片中一头银发光脚穿着旧皮鞋的他。
坐在二等座上埋头修改报告
刘先林院士为了交流方便,与团队同乘二等座民族脊梁大国工匠网友对他不吝赞美之词殊不知这是他一贯作风一套办公桌椅他一坐就是45年红色油漆早已磨掉但是这位节俭老人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
刘先林院士参加会议“祖国需要什么,一线需要什么,我们就要研究什么。”刚刚参加工作的刘先林把这句话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刘先林院士接受采访打破国外的封锁他扛起了测绘仪器自主创新的重担潜心研究58年他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两个一等奖主持研制的测绘仪器结束了我国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成功出口海外
刘先林院士研究数码相机助力智慧城市精准扶贫开展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已经81岁的他还在研究着测绘技术的最新课题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刘 先 林测绘科研一线的“大国工匠”——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刘先林。
第一台国产解析测图仪、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第一台国产数字航空摄影仪、国产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作为多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国产测绘仪器的研制者,刘先林在测绘领域“闯”了半个多世纪,亲身经历了我国国产测绘装备从无到有、代替进口的历史,见证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
去年2月退休的刘先林,忙碌还是常态每周要和团队开两三次会议,探讨科研问题,推动项目进展“即便退休了,我的大脑还是停不下来”如何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如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已经81岁的他,还在思考着测绘领域最新的科研问题。
“新测绘可以给城市看‘病’让城市更健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先林一直没闲着“大年初二就开始忙了”刘先林说,应中国工程院针对疫情的延伸研究要求,他申报了国产高分卫星影像准实时生产城市疫区三维GIS数据、无人机“入户”智慧物流等4项科研攻关项目。
3月27日,他受邀以直播的方式,做了一场《新时代新测绘》主题报告怎样结合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如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对测绘未来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刘先林在报告中进行了前瞻性分析一个小时的直播,观看人次达到9万之多。
有网友留言:“老院士讲得激情澎湃,听得人如痴如醉”刘先林说:“决策科学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和美丽街道、人工智能,甚至领导的离任审计,统计遥感、动态监测……都要我们提供可供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新测绘成果。
”新测绘,就是实体三维测绘,是他和团队正在研究的新课题“实体三维的生产方式是要利用空、天、地、网,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双并行云计算和人工编辑,利用电脑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产出知识”“我们想通过卫星实现自然资源的动态监测,以有结构的数据直接生产出三维的监测结果,也就是实体三维的监测。
”刘先林介绍,他和团队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就是利用实体三维监测,助力自然资源部的“两统一”职能履行在刘先林眼中,智慧城市就是用真实的数据和科学的决策,使城市运行在最优状态下,发展更绿色、更可持续、更幸福。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的就是如何生产出结构化的时空大数据,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城市多要素结构化实体模型,也就是城市全息三维,有结构的街景模型,让数据‘说话’,产生科学的决策”刘先林介绍,利用城市的全息三维作为基础数据计算城市的各类综合指数,如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城市热效应指数分布、城市5G信号强度指数等等。
“新测绘可以给城市看‘病’,让城市更健康”他表示智慧交通、智慧高铁站、智慧旅游、智慧医疗,在刘先林看来,测绘行业将迎来一次大的变革,国产测绘仪器更要抓机遇“一定要有勇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科技发展史大约每隔10年就会迎来一次大的科技创新浪潮,而我国测绘技术的每一次乘风破浪,都有刘先林的身影。
上世纪80年代,我国90%的测绘仪器都依赖进口在与外商打交道的过程中,漫天要价、白眼歧视,这些遭遇让刘先林既痛心又窝火“为什么就不能研制出自己的精密仪器?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一定要有勇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下定决心,刘先林义不容辞地扛起了测绘仪器自主创新的责任但是,自主创新何其难当时一没有现成图纸,二没有参考资料,三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每往前走一步,都将面对着无数鲜为人知的坎坷和荆棘1968年,为了解决空中三角测量程序中的一个难题,他在机房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1988年春节,助手们都回家了,他拉着10岁的儿子,整个春节期间在实验室连续焊接了几百个焊点,累得直不起腰…… 凭借这股在科研路上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他越过了自主创新之路的重重关山,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两次获得一等奖。
“如果在实验室作出成果就束之高阁,最多只是用老百姓的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刘先林说,“技术创新不是为了著书立说,更重要的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够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作用”1988年,他主持研制出JX-3解析测图仪,结束了我国解析测图仪全部进口的历史,并一举夺回国内市场。
德国一家企业设在香港的销售公司,一再降价也未能挽回市场,最后只有关门大吉1998年,刘先林凭着大胆的预判,又研制出JX-3换代产品——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JX-4的问世,成为我国模拟测图向数字化测图转变的里程碑。
刘先林又带领同行一起进行推广,使国产航测系统占据了90%以上的国内市场,并成功出口海外2007年,刘先林带领团队又研制出一款划时代的数字化测绘产品——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如今,SWDC系列数字航摄仪已经占领国内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实景三维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近10年,他一直在研究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这套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广泛应用于道路测量、地籍测量、违建调查等诸多领域通过云计算,这套系统可以实现结构化模型街景数据的快速生产,这对智慧交通、自动驾驶都会产生颠覆性影响,代表了未来测绘地理发展的趋势。
“祖国需要什么一线需要什么我们就要研究什么”2017年,因为一张照片,78岁的刘先林意外成了亿万网友追捧的“网红”那次是他乘坐高铁返回北京,穿着一双旧皮鞋坐在二等座上埋头修改报告这一幕被同行者拍了下来,并在网上火速传开。
网友直呼“又见扫地僧”,称他是“民族脊梁”“大国工匠”网友不知,朴素与节俭,是刘先林一贯的作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办公室里,刘先林自1975年开始使用的那套硬木桌椅,经年累月的伏案已经磨掉了红色油漆但就是这样一个“抠门”的人,多年来他的研究成果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
不认识的人第一眼看到刘先林,一头白发,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镜片,笑起来眉眼弯弯,和蔼可亲,有一种邻翁气质真正了解他的人,都说他“自带光环”不是因为他有着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一堆厉害的头衔,而是他身上散发着一种执着、纯粹的光芒,令人敬仰。
“祖国需要什么,一线需要什么,我们就要研究什么”1962年刘先林从武汉测绘学院毕业,分配到原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科学研究所(现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老所长语重心长的这番话语,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在测绘科研一线工作了58年,他的人生极其简单,只有“科研”两个字——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武装测绘生产、提高我国测绘科技能力。
上世纪80年代,许多科研人员一心想出国,刘先林的同学、朋友也邀请他去国外“你这样的人在国外,成为千万富翁不是难事”朋友们劝他刘先林谢绝了同学、朋友的好意他从不在乎金钱,身为3所大学的特聘教授,每年的酬劳加起来有几十万元,但他分文不取,全部补贴给了学校的科研项目和贫困学生。
打破国外精密测量仪器对我国的封锁,主动肩负起自主创新的重任,数十载潜心研究,刘先林的身体里跳动着的是一颗科技报国的拳拳爱国之心制 作:i自然·政务新媒体团队记 者:杨 璇编 辑:杨 璇、岳泽光(实习)初 审:程秀娟
审 核:汤小俊审 签:周 星·END·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中国科技创新素材名人_科技创新素材名人50字故事
“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一定要有勇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是因为他有着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一堆厉害的…
-
中国科技创新素材人物外国_中国科技创新的人物事例
埃隆·马斯克,一个在科技、汽车和太空领域掀起风暴的传奇人物。他的旅程始于南非,然后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并在中国等国家取得了一系列…
- 中国科技创新素材200字_中国科技创新素材200字怎么写
- 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作文800字_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作文800字突出青年
- 促进科技创新的例子_促进科技创新的例子素材
- 近年科技创新的例子_近年科技创新的例子有哪些
- 科技创新的分论点开头_科技创新议论文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