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什么意思(颠沛流离的生活是什么意思)学到了
社会的底色是优胜劣汰,人生的底色是生老病死。
很抱歉,这是一篇晚来的年度总结过去几年都是在 1 月前后,这次变为春节前后了一年之计在于春,鼠去牛来,回首 2020,恍如昨日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呢?新冠疫情爆发,线下经济暂停,大批企业倒闭,众多个体失业,流动的社会突然暂停、放缓,再加上外部国际环境变化,不得不依靠内循环,于是“内卷化”从一个小众的学术词语,迅速成了大众口头禅。
那么对于我这一个体来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失业、找工作、被中介和房东坑、搬家,许多人这一年的遭遇,我也一个没逃可以说,这个时代,只要你没恒产,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会像蜉蝣一样,一生颠沛流离——不是生活(比如搬家),就是工作(比如找工作)。
所以,这一年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在这样一个流动的社会里“安身立命”怎么做呢?1颠沛流离的根源早在 2015 年,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当时的主管想要创业,我当时也想到了孟子说的一句话“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这是我步入社会后对恒产的第一次认知2020 年末读到一本小说,某弟子多年游历归来,师父对他说:不错,游历闯荡是草莽散修常态,终其一生都处在这个阶段,我等虽然依托基业,正在逐步转变成为豪强,可也莫要失却初心,忘记自己的和先辈的出身,若不然,渐至流俗,不见大道。
不过经历过这一阶段之后,你也应当认识到,有恒产者方有恒心,草莽散修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到处游历闯荡,不事生产,终究无益于宗门,无益于万民,非我入世修行之法虽是小说,却也道出了一个现实:所谓的、光荣的打工者(包括上班族、白领),都是“草莽散修”,因为没有恒产,没有恒心,一生颠沛流离。
只有少数的一些人,进入“独角兽”公司,经历重重关卡升级打怪,随着公司上市而一夜身价倍增另外还有极少数的一些人,他们选择自己创业,开创自己的基业过去常说“劳动最光荣”,为什么劳动光荣?因为人民当家作主,你是新生活的创造者,新事业的创业者,你是那份事业的“股东”,你的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但同时也切切实实能获得回报。
现在呢?流动的打工人,不断被科技垄断的、消费的、风险的、加速的、个体化的社会异化,被圈养,被驯化,成了“社畜”如今这个社会,我们大多数人的前半生,都在颠沛流离那么,后半生呢?2有志、有识、有恒2019 年的某天,我整理书柜,翻到一本有关王阳明的书,里面有一句:。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壅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示弟子立志说》因为这句话,我把这本书留了下来2020 年,我时常想到这几年的迷茫,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是没有立志,没有航标,正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2017-2019 年对迷茫的认识2017 年 :所谓的烦恼迷茫,只是目光短浅当你将个人的时间尺度放大的5年、10年、20年,你就会知道自己当下该做什么了2018 年 :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我们不会从历史变迁和制度矛盾的角度出发来界定自己所经历的各种陷阱和困扰。
就像赖特·米尔斯所说的那样,我们很少会意识到,自己生活的模式与世界历史的进程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联,也不知道,这种关联如何影响到自己会变成哪种人,如何影响到自己可能参与怎样的历史塑造2019 年:所有的迷茫都来自于妄想和一步登天。
所有的内疚无不迷失于过去,所有的焦虑无不执着于未来2020 年11 月的时候,我看到曾国藩的一句话: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因为古代读书人以科举为重,放到如今商业社会,这里的“士人读书”,就可以看成是“我们工作”“我们经商”有志、有识、有恒,看到这三点,我意识到这可以是作为我们立身处世的指导“有志”,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在寻找,今年有所意识,开始行动。
它是根而“有识”,到2020-2021 跨年之后才真正重视起来怎么回事呢?因为当时我听到了一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刚听到它的时候一下子就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确实,我们永远赚不到超出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钱,因为那些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它们是你的盲区和视线之外。
即便靠运气获得,“最后往往又会靠着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提升认知很重要,多读书,多和人交流,2021 年我计划把这两点上升到生活方式之上——每周读书,每月找人交流,形成惯例“有恒”呢,我把它作为我的笔名,时刻铭记。
有恒产者方有恒心,恒产既是对自己的约束,也是对自己的寄托过去一事无成就是因为没有恒产事业立志,认知有识,有恒产有恒心,这是安身立命的一种途径,另外一种策略就是“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所谓安身立命,本质是在一个时代当中寻找自己的人生归属感、使命感。
选择自己的定居地,选择自己人生的另一半,这两点做好,人生 60% 的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前者可安居乐业,后者则是情感寄托特别是如今社会,地域对生活水平、生活机遇的影响非常之大——房子,只有一线和新一线的才有资产放大价值,超过通胀率;许多工作,只有在一线和新一线才容易获得。
而遇到一个对的人,可以免去许多生活上的磕磕绊绊3个体在社会的发展:幸存者偏差除了想明白了这几年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2020 年的一个收获是,对社会学有了一个更系统的认识就像我经常引用社会学家米尔斯的一句话那样:。
个体若想理解自己的体验,估测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将自己定位到所处的时代;他要想知晓自己的生活机会,就必须搞清楚所有与自己境遇相同的个体的生活机会2018年我开始接触社会学,到了2020年,我陆续读了《新异化的诞生》《加速社会》《消费社会》,再结合我以前读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与社会学同游》《社会学的邀请》《技术垄断》等等,让我对社会学有了全貌理解之后,又对社会的各个特征有了具体认知。
(具体可见《为什么今天我们会更容易迷茫,更容易被异化?》)如果说之前的社会学侧重于西方社会,2021 年我将开始关注中国的社会,比如《中国社会分层》(读了部分)《乡土中国》(已读)《金翼:一个中国家族的史记》(已读),还有年前刚买的《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巨变》《制度与社会冲突》《社会研究入门:如何理解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还有经典的《毛泽东选集》。
2020 年我对社会的一个认识就是:大批企业倒闭之后,剩者为王,自然与社会由幸存者形塑因为历史和现实靠胜利说话,失败不会浮出水面,只会沉默所以,社会不以正确错误,而是以成败论英雄,换句话说,社会的评判标准不是对错,而是成败。
只要有利于物种(包括人)生存和发展,只要具备适用性,它就有存在的意义,它就有成功的可能性就像赵南元在《认知科学揭秘》里说的那样: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目标并不是追求合乎逻辑的真理,而是追求生存本身;思维的基本任务不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找到最佳的活法;思考的基本方式不是逻辑演绎,而是利害的权衡。
一句话就是,不要矫情,个体和企业在社会中的发展,从这个层面上说,所谓的“对错”没那么重要,能解决问题,能促进发展才重要当然,这里有个底线,就是合乎人类社会的伦理和法律说到评判标准,学识或学问的评判标准不是有用与无用,而是真与假,精与不精。
所以,选书读书不要再以有用无用界定另外,社会的结构是网络状的,分层的,同时还是动态的,所谓的机会、机遇、命运都在这个社会网络生活中动态演绎而一个人如果有志、有识、有恒,那么他在自己的社会网络当中就很容易成为一个枢纽节点。
因为,志向可以让他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为他提供跃迁动力;学识有助于积累文化资本,与他人建立认知联系;有恒则是积累经济资本(恒产)和心力资本(恒心)再加上“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这是地域和家庭——地缘网络中的两个关键节点。
这样 3+2,正是我这一年所思所想的安身立命办法4小结时间是衡量一切的刻度,作为“现代人”,面对流动的、消费与内卷化的社会,在有限的生命历程当中,个体必须拥有丰富的经验,适应不同的时空环境,并有能力面对永无止境的欲望和风险。
但说实话,社会的底色是优胜劣汰,人生的底色是生老病死,而我们的大脑又惯于营造安乐祥和的幻觉,耽于享乐,追求生活的副产品——幸福与快乐所以,曾国藩有一句话说的是:“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同样的意思,孟子也总结道:“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我的一个缺点是不对自己狠,生活环境稍有好转就容易懈怠,然后又在麻木当中隐隐忧虑,但总是缺乏行动2021 年,我给自己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行动大于一切。
愿明年春节回看今日,有所成!上一篇:再见 2019,欢迎 2020写于 2021 年正月初一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生活是什么意思(颠沛流离的生活是什么意思)学到了
社会的底色是优胜劣汰,人生的底色是生老病死。
-
生活是什么意思(颠沛流离的生活是什么意思)学会了吗
#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人生#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是人生。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生活没有万事如意。美好的祝福诚然代表一份心意,但现…
- 生活是什么意思(好好生活是什么意思)学到了吗
- 生活是什么意思(多巴胺生活是什么意思)奔走相告
- 生活是什么意思(多巴胺生活是什么意思)深度揭秘
- 生活是什么意思(两点一线的生活是什么意思)新鲜出炉
- 生活是什么意思(两点一线的生活是什么意思)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