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生活知识误区(生活中的营养误区)越早知道越好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当一个人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时,他对于吃的要求,很可能就靠直觉,或者听信各种谣传。总之,当下有很多人抱着各种错误的观念,开始“胡吃、乱吃、随便吃”

生活知识误区(生活中的营养误区)越早知道越好

 

当一个人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时,他对于吃的要求,很可能就靠直觉,或者听信各种谣传。总之,当下有很多人抱着各种错误的观念,开始“胡吃、乱吃、随便吃”,即使吃出问题了也还有辩护理由。

误区一:吃饱了营养就够了很多人以为,我没饿着自己,肯定营养是够了,这是很片面的当下很多人所谓吃饱了,都是馒头、米饭之类把肚子填饱了,这只代表能量够了,但维生素、钙、铁、矿物质等都可能会缺乏对于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它们的量小到不太可能让你的胃肠感觉到饱,比如说维生素C在维生素族群中,已经算比较大的一种了,但如果以人体每天需要100毫克维生素C来论,100毫克大概连半片儿阿司匹林的份量都不到,人体怎么可能感觉到饱?所以饱不饱跟这些营养素够不够,并没有什么关系。

也有人问,吃很多菜吃饱了,是不是就够了呢?这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如果要靠吃蔬菜直接吃到饱的话,这个量就不是一盘菜的问题了——我们推荐每人每天吃一斤蔬菜,这已经不少了,但是这个量还不足以让你饱,因为蔬菜90%都是水,吃菜得吃到3斤以上,一般人是吃不下的。

所以,是否营养够了,首先要看你吃的种类是否比较齐全,如果吃得很单一,营养怎么都不够现在很多人虽然吃饱了,但还是有“隐形饥饿”的存在由于长期营养不均衡,体内维生素、矿物质等缺乏误区二:鸡鸭鱼肉吃得多就是营养好。

毫无疑问,鸡鸭鱼肉之类,确实是高营养的物质,它们的蛋白质含量都很高,但是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对某种营养的需要是有一定数量的,并非越多越好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于鱼和肉吃多少都有规定,比如鱼虾类每天不超过100克,肉类为50-75克每天,不要超过75克,同时还要吃一些豆制品、坚果类。

之所以提出这个量,是因为这些动物性食物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如果吃得过量,就会造成身体当中一些高血脂的情况出现如果蛋白质摄入过多,对肾脏会造成很大的负担长期偏向鸡鸭鱼肉,同样会出现营养不均衡的状况此外,吃动物食品较多还有一个额外的问题。

由于当今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而动物性食品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很多动物身上可能会富集一些重金属,长期大量摄入动物食品也可能不知不觉吃进去了很多重金属误区三:食物吃得越精细越好很多人已经完全习惯了吃白米白面,他们甚至以为主粮就等于白米白面。

但仔细想想,吃上这样精细的食物,也只是最近20多年的事在过去,大米其实都磨得很粗很多年前,北方都是吃小米为主食现在这样吃白米白面的生活,并不是五千年来的传统,在古人的“五谷”中,并没有白米白面,以前机器都没有,哪里做得出白米白面?如果我们认为吃白米白面是正常的,那才叫“不正常”。

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其实一直更适应的是粗粮吃杂粮可以很好地补充我们的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含量,它能有效降低得“三高”的风险,还能降低一部分癌症的风险,好处非常之多相反,天天白米白面的生活是跟高脂肪、高油脂密切相关的。

可以说,当前最为严重的营养误区,就是大部分人都以为粮食就是白米白面,习惯了这种“细软”的生活,这是非常糟糕的误区四:某一种食品具有神奇的功效西兰花抗癌、柠檬水抗癌、大蒜防心血管疾病……很多人特别推崇某一种食物,陷入了“食物崇拜”,网上甚至流传着“癌症免死金牌”这样的帖子。

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它把食物的营养太绝对化,把食品当成了药从科学理论来说,某些蔬菜确实可能有抗癌作用,但它们都是基于一些细胞的或动物实验的证据,跟这种食物吃进去能够抗癌是两回事,甚至还差得很远如果有人认为 “我经常吃大蒜、西兰花”就不会得什么癌了,这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

得不得癌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你熬夜,环境污染又严重,饮食不合理,精神压力,或者过度疲劳,你在好几个方面都做得不好,那么吃什么东西都不管用而且一种食品很好,不代表你的整体膳食营养就合理,如果你除了西兰花其它都吃得很少,那么蛋白质、维生素会不会缺乏?维生素还有13种,西兰花也并不是每一种维生素都够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上流传的基本都是健康段子,并没有可靠的科学证据,其功效都被夸大了,但是这种段子因为意义明确,传播起来很容易,写得越夸张,传播效果就越好,但已经扭曲了食物的本来面目误区五:想吃什么就是缺什么?。

很多人认为,我特别爱吃肉,说明我身体就需要肉;我想吃甜食,说明身体就需要吃甜食……这样的想法在食品很匮乏、食物都很天然的时候还有一定道理,过去你饿的时候,吃点多油、蛋白质高的东西,那是对的,因为那时候确实缺乏这些东西。

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糖尿病患者还是想吃甜的,高血压患者还是想吃咸的,还是想吃精白细软,在这种“三高”的情况下,还这么吃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现在有很多加工食品,里面放了香精、高油、高糖,它诱惑你的感官,让你产生错觉,但这不代表我们的身体需要这些东西。

从感觉上来说,我们肯定很喜欢加了香精的东西,但是加了香精肯定不会比不加的食品更健康也就是说,在食品高度加工的情况下,想吃什么就说明缺什么,这个道理说不通误区六:贵重的食品能大补尽管有不少专家反复科普,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相信,某些食品对人体有特别的好处,比如燕窝、虫草、鱼翅、阿胶等,认为对人“大补”、“滋养”。

从营养成分的角度上来说,燕窝、鱼翅主要的含量就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在我们的食物里并不罕见,比如说鱼皮、猪皮,猪蹄,以及各种动物性食物的皮类里,胶质都很多,而且它还很便宜,完全用不着虫草里可能就是含一些微量营养素,但它跟那些植物性食物差不了多少。

总之,这些贵重“补品”与其它类似食品相比,在营养素上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差别,并非不可替代误区七:相信各种概念食品更健康走进超市,你会发现时下多了很多打着特别概念的食品,比如“无反式脂肪酸”的饼干点心、“无添加蔗糖”的香甜麦片、非油炸的薯片等,“天然健康”的果蔬干、“不含胆固醇”的油、你动心了吧?。

但是,千万不要被这些概念所蛊惑!这些概念跟健康的本质并不符合不含胆固醇并不是什么可炫耀的事,凡是植物油都不含胆固醇,这些油吃多了会长胖;无糖的食品不等于吃多了不升高血糖;非油炸的零食并不代表脂肪就更少,美味膨化食品的脂肪含量通常都在15%以上,少数产品甚至高达30%以上。

“天然”这个词,各国都没有定义,商家可以随便用,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天然”究竟有什么好处当然,我们会谴责商家有点无良,尽量拿这些概念来“哄骗”消费者但是,某种意义上,消费者自己也要反省,这些概念不都是因为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吗?很多人想吃健康、想吃天然,现在商家把这些“标出来”,正好给了他一个吃的理由。

在中国有1%的文盲,却有90%的营养盲”——这是我国营养前辈于若木曾经说过的话正如翟凤英所讲的,健康的身体不是靠一篇文章,几道食谱,一个段子就能获得的,营养知识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所以不要再拒绝和你聊健康的人!要做一个爱健康、懂营养的新时代人!。

这篇文章是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翟凤英在《科学新闻》发表的一篇论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