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解析(中国地理知识竞赛题库答案及解析)不要告诉别人
1.本次是讲解组合排列的专项课,国考地市级的逻辑判断后 5题会考查材料类的组合排列题,国考副省级会考查 2-3道组合排列题,省考每年也会考查至少
1.本次是讲解组合排列的专项课,国考地市级的逻辑判断后 5题会考查材料类的组合排列题,国考副省级会考查 2-3道组合排列题,省考每年也会考查至少1道组合排列题2.很多同学对组合排列有误解,在备考时可能想放弃此题型,但掌握思路后。
会发现此类题并不难本节课先帮助大家建立组合排列的解题思维,再通过练习真题让大家消除对此类题的恐惧感什么是组合排列?关于小王、小李和小张,我们知道他们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教师,并且我们还知道:小张比教师的年龄大;小王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
小李年龄小你猜猜小王、小李和小张都是干啥的?特征:1.题干给出两组及两组以上对象2.给出几组对象之间的关系【注意】1.什么是组合排列:如说明小王、小李、小张的职业是律师、医生和教师,小张比教师年龄大,小王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小李年龄小,问三个人分别做什。
么,属于组合排列题2.题干特征:(1)给出两组及两组以上对象如例子中,"小王、小李、小张"为三个人分别是谁,属于一组对象;"律师、医生、教师"为三个人可能从事的职业,属于第二组对象(2)给出几组对象之间的关系。
如"小张比教师年龄大"中"小张"属于第一组对象,"教师"属于第二组对象;"小王和医生不同岁"中"小王"属于第一组对象,"医生"属于第二组对象,均为两组对象之间的关系【排除法、代入法】1.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
【注意】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例 1(2018广东)单位接到一项工作任务,领导决定从张、王、李、林、沈、赵 6人中选出 3人组成工作小组工作组应符合以下 3个条件:①张、林两人中至少需要一人入选②王、李两人中至多能有一人入选。
③如果沈、赵两人同时入选,则王不能入选以下工作人员组成不符合条件的是:A.沈、李、赵 B.李、张、林C.赵、张、王 D.沈、王、林【解析】1.题干说明从 6个人中选出 3 人组成工作小组,问"工作人员组成。
不符合条件的是",要注意问法是"不符合"条件(1)"张、林两人中至少需要一人入选"说明选出的人员中不可以同时没有张和林观察选项,A项中没有出现张和林,故一定不符合条件,其他选项不需要看,直接选择 A项【选 A】。
【注意】直接使用排除法解出的题目虽然较少,但是也会出现例 2(2018江苏)某单位要从甲、乙、丙、丁、戊、己 6名工作人员中选派3名参加省职业技能大赛有 4位评委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1)甲、丙二人中至少选一人;。
(2)乙、戊二人中至少选一人;(3)乙、丙二人中至多选一人;(4)甲、丁二人中至多选一人后来得知,戊因病不能参赛,并且上述 4位评委的意见都得到了尊重根据上述信息,该单位选派的参赛选手是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乙、己 D.丙、丁、己【解析】2.题干说明"从 6个人中选派 3个人参加技能大赛",例 1说明"从6 个人中选择 3 个人参加工作小组",均是从 6 个人中选择 3 个人,且例 2 说明"符合下列 4个条件",例 1说明"符合下列 3个条件",故例 2与例 1 题型相同。
题干条件:(1)"甲、丙二人中至少选一人"说明要有甲或丙,无法排除选项(2)"乙、戊二人中至少选一人"说明要有乙或戊,D项中没有出现乙和戊,排除 D项(3)"乙、丙二人中至多选一人"中出现"至多",说明乙和丙不能同时被。
选择,排除 A项(4)"甲、丁二人中至多选一人"说明甲和丁不能同时出现,排除 B项【选C】【注意】无论复习哪个地方的考试,题目之间都会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例 1和例 2 非常相似,例 1 是 2018 年广东真题,说明"从 6 个人中选择 3 人,符合。
3个条件",例 2是 2018 年江苏真题,说明"从 6个人中选择 3人,符合 4个条件"一、排除法、代入法1.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2.代入法:假设选项正确,代入题干验证题干条件确定优先排除题干条件不确定尝试代入。
【注意】1.代入法:考试中较为常用,可以假设选项正确,再代入题干中验证2.什么时候使用排除法或代入法:(1)题干条件确定,优先考虑排除法(2)题干条件不确定,优先尝试代入法题干条件全都为真例 2(2018江苏)某单位要从甲、乙、丙、丁、戊、己 6名工作人员中选派。
3名参加省职业技能大赛有 4位评委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1)甲、丙二人中至少选一人;(2)乙、戊二人中至少选一人;(3)乙、丙二人中至多选一人;(4)甲、丁二人中至多选一人后来得知,戊因病不能参赛,并且上述 4位评委的意见都得到了尊重。
题干条件有对有错例 3(2018广州)去年,某镇把甲、乙、丙三个大学生村官分别分配到和丰村、团结村、杨梅村工作人们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当中究竟谁分配到哪个村工作,只是作了如下三种猜测:①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
②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③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后来证实,三种猜测都是只猜中了一半由此可以推出( )【注意】题干条件确定/不确定:1.2018年江苏:题干给出 4个条件,说明"4位评委的意见都得到了尊重",。
即题干的 4个条件均为真,属于题干条件确定2.2018年广州:题干给出 3种猜测,"只猜中了一半"说明猜测的前后两部分一对一错,但不能确定哪个部分为真、哪个部分为假,属于题干条件不确定例 3(2018广州)去年,某镇把甲、乙、丙三个大学生村官分别分配到和丰。
村、团结村、杨梅村工作人们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当中究竟谁分配到哪个村工作,只是作了如下三种猜测:①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②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③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后来证实,三种猜测都是只猜中了一半由此可以推出( )A.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杨梅村工作B.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丙分配到杨梅村工作C.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
D.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解析】3.本道题会讲解两种方法,即代入法和秒杀法题干将三个大学生村官分配到三个村子,不知道分配到哪个村,进行了三种猜测,说明"只猜中一半",先考虑代入法。
A项:代入题干,①的两句猜测均正确,不符合"只猜中一半"的要求,故不需要验证②和③,排除B项:代入题干,①的两句猜测均错误,不符合"只猜中一半"的要求,排除C项:代入题干,①的两句猜测均错误,不符合"只猜中一半"的要求,排。
除A、B、C项均排除,D项无需代入验证,直接选择即可代入法可以保证 100%的正确率,但解题速度较慢秒杀法:当题干出现猜测,且说明"只猜中一半",此时找提到条件中次数最少的信息,让其为真,因为只猜中一半,故另外的半句话为假。
若找出现次数最少的人,甲提到 3次,乙提到 2次,丙提到 1次,本道题中提到次数最少的是"丙",让②中"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为真,故"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为假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则①中"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为假,。
故乙要分配到团结村工作,此时③中"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为假,则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D项当选若找出现次数最少的村子,和丰村提及 3次,团结村提及 2次,杨梅村提及1次,故假设"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为真,则①中"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和。
②中"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均为假,故①和②的后半句为真,即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D项当选【选 D】例 4(2018安徽)甲、乙、丙三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
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小李:甲是工程师,乙是教师小王:甲是教师,丙是工程师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后来证实,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那么,甲、乙、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A.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工程师。
B.甲是工程师,乙是律师,丙是教师C.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丙是教师D.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工程师【解析】4.本道题与例 3类似,说明三人从事不同的职业,猜测三人分别从事的职业,符合使用秒杀技巧的要求。
考虑秒杀法,甲提到 3次,乙提到 2次,丙出现 1次,"丙"出现次数最少,故假设小王的后半句话"丙是工程师"为真,小王的后半句为真,前半句为假,即"甲不是教师"丙是工程师,则小李的前半句话"甲是工程师"和小方的后半句话"乙是工。
程师"为假,故乙是教师、甲是律师,D项当选若考虑职业,工程师提到 3次,教师提到 2次,律师提到 1次,故小方的前半句话"甲是律师"为真,则小李的前半句话"甲是工程师"和小王的前半句话"甲是教师"为假,故乙是教师,丙是工程师,D项当选。
【选 D】例 5(2018天津选调)在一次摩托车比赛中,有五位运动员的名次可能是这样的(每个名次只能一人):①赵爱武第二,钱堂江第三;②钱堂江第一,孙达胜第四;③李积红第三,周关群第五;④赵爱武第二,孙达胜第四;
⑤周关群第一,李积红第二比赛结果证明,上述猜测中各有一句是正确的由此可如,冠军是谁?A.赵爱武 B.钱堂江C.孙达胜 D.李积红【解析】5.题干每句话给出 2个名次,且提问给出"上述猜测中各有一句是正确的",即一真一假,考虑用秒杀法解题。
若从名字入手,"赵爱武""钱堂江""孙达胜""李积红""周关群"均出现 2次,即从名字入手无法解题,考虑观察名次"第五"只出现一次,假设"周关群第五"为真根据"各有一句是正确的",得到:"李积红第三""周关群第一"均为假,"李积红第二"为真,"赵爱武第二"。
为假,"钱堂江第三"为真,"钱堂江第一"为假,"孙达胜第四"为真,"赵爱武第二"为假此时可以得到各自的名次,即"钱堂江第三""孙达胜第四""周关群第五""李积红第二",第一是赵爱武,对应 A项【选 A】。
【注意】1.例 3、例 4、例 5 均可以用秒杀法解题,即找到次数最少的信息,假设该项为真2.不需要关注做题的原理,重点是做对题做题技巧是总结出来的,不知道科学原理,从 2006 年国考开始出现一真一假的题,2019年也有这类题,用该方。
法均适用一:排除法、代入法1.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2.代入法:假设选项正确,代入题干验证(1)题干条件不确定尝试代入(2)设问中有"可能",考虑代入【注意】代入法:当设问中有"可能",考虑代入当问法为"根据以上条。
件,下列选项可能为真的是",说明通过题干不能直接得出选项,可能性有很多、不唯一,因此当问法为"可能",不能从题干直接推出选项遇到"可能""不可能",考虑代入法例 6(2017联考)某次学术会议,主席台(只有一排)需要安排赵、钱、孙、。
李、周、吴、郑和王 8位嘉宾就坐按照自左至右的顺序,座位安排有下列要求:(1)赵或者钱安排在最左边;(2)郑不要安排在最右边;(3)孙安排在李的左边,他们中间隔一位嘉宾;(4)周安排在吴的左边,他们中间隔两位嘉宾;。
(5)王安排在李和吴的右边以下哪项是可能的?A.赵第一,郑第八 B.钱第五,王第八C.李第三,吴第七 D.周第二,孙第三【解析】6.题干要求"安排赵、钱、孙、李、周、吴、郑和王 8位嘉宾就坐",属于排序题,考试中经常考查排序题,考虑列表。
将 1-8写入表格(如下图 1),然后看条件题干为"自左至右",即"1"是左边(1)赵或钱=1;(2)郑≠8;(3)孙□李;(4)周□□吴;(5)王安排在李和吴的右边问法为"以下哪项是可能的",出现"可能",考虑代入法解题。
根据条件(2)"郑≠8",排除 A项代入 B 项:钱填入 5,王填入 8,根据条件(1),将"赵"填入 1,同时符合条件(2)根据条件(3),将孙填入 2,李填入 4,周填入 3,吴填入 6,此时还剩郑,将郑填入 7(如下图 2),情况与题干不矛盾,B项当选。
【选 B】
图 1
图 2【注意】很多同学纠结时间,先专心听课,结课前讲解时间问题公务员考试时,行测时间是足够的二:辅助技巧1.最大信息(条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以此作为推理起点【注意】1.最大信息:指条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且以此作为推理起点。
即找到出现次数最多的词,再从此处入手推理2."最小信息"适用于"存在猜测,一真一假"的特殊题型,除了此种特殊题型,其他题型均不用最小信息、均用最大信息例 1(2017国家)大学毕业的张、王、李、赵 4 人应聘到了同一家大型公司,。
每人负责一项工作,其中一人做行政管理,一人做销售,一人做研发,另一人做安保已知:①张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安保;②王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研发;③如果张没有做研发,那么赵也没有做行政管理;④李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安保;。
⑤赵不做研发,也不做安保由此可以推出:A.张做销售,李做研发 B.赵做研发,李做销售C.李做销售,张做研发 D.李做研发,赵做安保【解析】1.题干给出 5个条件,找提及次数最多的要素"行政"出现 4次,。
"安保"出现 3次,"研发"出现 3次,数数一定要数清楚"行政"出现次数最多,从该处入手根据条件"张不做行政管理""王不做行政管理""李不做行政管理",且只有"张、王、李、赵 4人",得到"赵做行政"根据"赵做行政",B项"赵做研发"、D项"赵做安保"均错误,排除 B、D
项剩下 A、C项,再看条件③,涉及"如果……那么……"的翻译推理,"如果……那么……",前推后,得到"-张研发→-赵行政",根据逆否等价(系统班会讲解翻译推理的内容),即否后必否前,得到"赵行政→张研发"。
结合"赵做行政",肯前必肯后,得到"张研发",A 项"张做销售"错误,排除 A项,C项当选如果翻译推理掌握得较好,且会运用最大信息,那么本题可以轻松解决,不需要列表本题也可以运用排除法解题,只是老师讲解时从"行政"开始排除。
【选 C】二:辅助技巧1.最大信息(条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以此作为推理起点2.列表题干让我们列表题干关系复杂,排除代入无法做【注意】列表:即排序1.当题干让我们列表时,考虑列表2.当题干关系复杂,排除代入无法做时,考虑列表。
3.最常用的列表是排序4.列表后,应该将确定信息填入表格例 2(2019 国考)小若为了参加一项法律考试,准备在一周之内复习 14 门课程,其中民法课程 5 门、经济法课程 3 门、行政法课程 3 门、商法课程 2 门、。
国际私法课程 1门但是因为精力有限,小若每天只能复习 2门课程,并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星期四只能复习 2门民法课程,其余每天必须复习两类不同的课程;(2)国际私法必须在星期天复习;(3)民法和行政法不能在同一天复习;。
(4)经济法和商法不能在同一天复习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两类课程不可能在同一天复习?A.经济法和国际私法 B.行政法和经济法C.行政法和商法 D.民法和经济法【解析】2.一周有 7天,复习 14门课程,要求排序,考虑列表,列出 7天。
小若每天只能复习 2门课程,所以每天留出 2个空格,将确定信息填入表格条件(1)"星期四只能复习 2 门民法课程"即星期四填入民法、民法"其余每天必须复习两类不同的课程"例如周一的两门课不能都是经济法条件(2)"国际私法必须在星期天复习"说明周日的其中一门课是国际私法。
条件(3)和条件(4)不能直接填入表格提问为"不可能",考虑代入法解题A 项:代入选项,国际私法只有 1 门,而且在周日结合选项,周日的另 1节课是经济法民法共 5 门,星期四学习 2 门,还剩 3 门;国际私法已经学完;。
经济法共 3 门,周日学习 1 门,还剩 2 门民法剩下 3 门,随意填入表格当中,例如周一、周二、周三填入民法;行政法还剩 3门,周五、周六填入行政法,由于"星期四只能复习 2门民法课程,其余每天必须复习两类不同的课程",所以。
剩下的 1 门行政法必然在周一、周二、周三中的一天,但是条件(3)规定"民法和行政法不能在同一天",选项与题干矛盾,不可能成立,当选。【选 A】
随时有可能出现的"材料题"……1.给出一段适用于多道题的材料2.2~5个独立的小问题【注意】材料题:1.考情:国考地市级最后 5道题是"一拖五"材料题,江苏省考每年都考查材料题,可能是"一拖二"或者"一拖三",即 1 则材料加 2~3 道题。
参加联考的省份可能考查材料题,因为联考考查过材料题不参加联考的省份也有可能考查材料题2.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与非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一样材料 1(2017 吉林)某园林依中轴线布局,从前到后依次排列着七个庭院,这七个庭院分别以汉。
字"天"、"地"、"人"、"日"、"月"、"星"、"辰"来命名已知:①"天"字庭院不是最前面的庭院②"星"字庭院和"辰"字庭院相邻③"地"、"人"两庭院间隔的庭院数与"日"、"月"两庭院间隔的庭院数相同。
(1)根据上述信息,"天"字庭院可能是:A.第一个庭院 B.第五个庭院C.第四个庭院 D.第二个庭院【解析】1.题干说明"从前到后依次排列",涉及排序,考虑列表,列出 7个空格题干给出三个信息,但没有能够填入表格的确定信息。
提问为"可能",考虑代入法A 项:代入选项,条件①规定"天字庭院不是最前面的庭院",排除B 项:代入选项,将"天"填入 5 号,记住原则"距离已知的越远越好",1、2号距离 5号最远,所以将"星、辰"填入 1、2号(星、辰位置可以互换)。
"地、人"和"日、月"可以分别间隔 2 个,即"地"在 3 号,"人"在 6 号,"日"在 4 号,"月"在 7 号;"地、人"和"日、月"可以分别间隔 0 个,即"地"在 3号,"人"在 4号,"日"在 6 号,"月"在 7号,均符合题干,当
选提问为"可能",将 B项代入,可能性很多例如"天"在 5号,"星"在6号,"辰"在 7号,"地"在 1号,"人"在 2号,"日"在 3号,"月"在4 号,同样满足题干条件或者"天"在 5 号,"星"在 3 号,"辰"在 4 号,。
"地"在 1号,"人"在 2号,"日"在 6 号,"月"在 7号。【选 B】
(2)如果第二个庭院是"辰"字庭院,则下列一定为真的是:A.第七个庭院是"天"字庭院 B.第一个庭院是"星"字庭院C.第三个庭院是"地"字庭院 D.第五个庭院是"日"字庭院【解析】2.提问为"一定为真",不能用代入法解题。
首先填入确定信息,将"辰"填入 2号因为"星"与"辰"相邻,所以"星"要么在 1号、要么在3号,只有两种情况"星"如果在 3 号,"天"不是最前边的,可能是 4-7 号,随意填入一个如果"天"在 4号,"地、人"两庭院间隔最近的是 0个,"地"在 6号,"人"。
在 7号,此时"日、月"分别在 1、5号,二者的间隔是 3个"星"如果在 3号,"天"在 5号,"地"在 6号,"人"在 7号,二者间隔0个,此时"日、月"分别在 1、4号,二者的间隔是 2个"星"如果在 3号,"天"在 6号,"地"在 7号,"人"在 5号,二者间隔。
1个,此时"日、月"分别在 1、4号,二者的间隔是 2个。无论如何排列,"星"都不能在 3号,所以"星"只能在 1号,B项当选。本题涉及的情况比较多,只能逐一尝试。【选 B】
材料 2(2019 国考)某次历史、地理知识竞赛规定,每个参赛队必须由 3名选手组成参赛队每场回答 7道题,其中 3 道地理题、4道历史题同类题目均不连续出现,并依次编号比赛时按顺序答题,每道题只能由一名选手当场作答。
"镇美"队在某场比赛中派出了陈佳、赵义、王冰三名选手参赛赛前约定:(1)赵义只回答历史题;(2)王冰只回答其中 1题;(3)赵义、陈佳答题总数均不少于 2 题;(4)每个选手连续回答不能超过 2题(1)"镇美"队每个选手完成自己最少的答题任务之后,剩下的题目依次是:
A.地理题、历史题 B.历史题、地理题C.地理题、历史题、地理题 D.历史题、地理题、历史题【解析】1.本题正确率为 51.66%题目是 2019国考地市级真题,并且题库当中正确率不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共回答 7道题,其中有 3 道地理题、4道历史题,同类。
题目均不连续出现,并依次编号,属于排序题"3 道地理题、4 道历史题,同类题目均不连续出现"存在隐含信息,题目的排序只有一种情况,即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历史,必须是先历史,因为历史有 4道题,如果先地理,那么后面的题目当中必然有 2道历史。
题紧邻题干条件:(1)赵义只回答历史题(2)王冰只回答其中 1题(3)赵义、陈佳答题总数均不少于 2 题共 7 道题,王冰回答 1 道题,那么赵义和陈佳可能回答 2-4 道题,例如赵义回答 2 道题,那么陈佳回答 4 道题,。
不可能回答出现 1、5道题的情况"每个选手完成自己最少的答题任务",王冰只回答 1道题,条件(3)规定赵义和陈佳最少回答 2道题,三个人最少回答 5道题,即完成前 5道题,剩下的题目依次是地理和历史,A项当选。
B项:题目的顺序相反,不符合"依次是",排除。【选 A】
(2)如果在该场比赛中,陈佳和赵义均答对了一半的题目,则该场比赛"镇美"队答对的总题数最少为:A.1 题 B.2 题C.3 题 D.4 题【解析】2.本题正确率为 48.75%共 3 个人、7 道题,由于王冰只回答 1。
道题,那么陈佳和赵义共回答 6道题,二者均答对了一半的题目,不可能每人回答 3道题,因为 3不能平分出一半,所以陈佳和赵义回答的题量是 4、2或者 2、4,分开算,答对一半分别是 2、1 道或者 1、2 道,共答对 3 道题。
提问为"最少",那么王冰回答错误,C项当选【选 C】(3)如果有两名选手答题总数相同,则可以得出:A.赵义回答了所有历史题B.陈佳回答的都是地理题C.陈佳和王冰每人各答了一道历史题D.陈佳、王冰中的一人回答了一道历史题。
【解析】3.本题正确率为 37.97%"有两名选手答题总数相同"说明这两个人是赵义和陈佳,因为王冰只回答 1道题,并且题干规定赵义和陈佳答题总数均不低于 2道题,所以赵义和陈佳都回答 3道题A 项:共 4 道历史题,并且赵义只回答历史题,那么赵义回答 3 道历史题,。
不是所有的历史题,排除B项:共 4道历史题,赵义回答 3道历史题,剩下 1道历史题,可能是王冰也可能是陈佳回答 1道历史题,不能得出陈佳回答的都是地理题,排除C项:共 4道历史题,赵义回答 3道历史题,剩余 1道历史题,不可能陈佳。
和王冰每人各答了 1道历史题,排除D项:赵义回答 3道历史题,剩下 1道历史题,要么是陈佳、要么是王冰回答剩下的 1道历史题,所以得出"陈佳、王冰中的一人回答了一道历史题",当选【选 D】(4)如果在该场比赛中,所有的历史题都答对了,而所有的地理题都答错。
了,假定每题 1分,则以下哪项中选手的得分情况是不可能的?A.陈佳=1;赵义=2;王冰=1B.陈佳=2;赵义=1;王冰=1C.陈佳=1;赵义=3;王冰=0D.陈佳=2;赵义=2;王冰=0【解析】4.本题正确率 50.66%。
已知所有的历史题都答对了,赵义只回答历史题,并且至少回答 2道,所以赵义至少得到 2分,B项不可能,当选【选 B】(5)补充以下哪项,可以确定该场比赛中 3名选手各自的答题编号?A.赵义回答的是第 1、第 7题。
B.陈佳答了 4 道题C.赵义回答的是第 3、第 5题D.陈佳回答的是第 2、第 4和第 6题【解析】5.本题正确率 26.88%提问为"补充哪一项",考虑代入法解题A项:代入选项,赵义回答的是第 1题、第 7题,王冰回答 1道题,陈佳回。
答 4 道题,每个选手连续回答不能超过 2 题,陈佳只能回答第 2、3、5、6 题,王冰回答第 4题,不存在其他的情况,确定了各位选手的编号,当选B项:代入选项,陈佳回答 4道题,赵义回答 2道题,王冰回答 1道题,不。
明确陈佳回答哪 4 道题,可能是第 1、2、6、7;2、3、5、6;3、4、6、7;1、2、4、5;1、4、5、7 题等,涉及的可能性很多,无法确定各位选手的编号,排除C项:赵义回答第 3题、第 5题,王冰回答 1道题,陈佳回答 4 道题,陈佳。
可能回答第 1、2、6、7;2、4、6、7题,无法确定各位选手的编号,排除D项:陈佳回答的是第 2题、第 4题和第 6题,赵义回答 3道题,王冰回答1道题,赵义可能回答第 1、3、5;1、5、7;3、5、7题等,无法确定各位选手。
的编号,排除【选 A】【注意】建议课后做 2020 年国考地市级的 5 道材料题,更加简单,所以不要认为组合排列题很难,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与非材料题的方法一样材料题备考提示:1.解题方法和非材料题是一样的。
2.当某题没有附加条件时,得出的结论可以应用于其他题目3.题干在排序,可以尝试列表4.当提问方式带"可能""补充哪一项",优先尝试代入法5.根据自身特点,考虑性价比【注意】材料题备考提示:1.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非材料题相同。
2.当某题没有附加条件时,得出的结论可以应用于其他题目例如材料 2第 4题中的"如果……"则是附加条件,得出的结论不能用于其他的题目当中3.题干在排序,可以尝试列表4.当提问方式带"可能、补充哪一项",优先尝试代入法。
5.根据自身特点,考虑性价比6.做题时间:行测考试不需要做完所有的题目,例如国考考查 135或者 130道题,省考可能考查 120道题对于正常人来说,用 120分钟不可能做完所有的题目,而且题目很难、题干内容很长,说明出题人没有想要同学们做完所有的题。
目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如果全部不舍,那么得到的很少,如果不足 1分钟就做出 1道题,那么正确率可能很低做题时正确率更加重要,因为答对题目才能得分,只有速度无意义(直接蒙选项更快),所以要保证正确率,舍掉自。
己不会的题目用精力主攻自己能够学会的题目如果自己非常不擅长数量,一直学不会数量运算或者常识,除非利用网络查询,或者是学不会判断,自己要知道自己能够学会的和不能学会的言语和判断的题量很多,每种题型可能是35-40 道题,最多可能共有 80 道题,不能完全放弃。
理清思路,舍掉学不会的题目,分配到每道题目的时间比较充裕,不需要用力做每一道题目询问身边上岸的、行测高分的伙伴,同样有舍弃的题目7.本节课讲解比较新的 2018、2019年的真题,只要掌握解题的思维和方法,。
就会发现近几年组合排列题的难度不大。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建立起信心。【答案汇总】排除法、代入法 1-5:ACDDA;6:B;辅助技巧 1-2:CA;材料题 1:BB;材料题 2:ACDBA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生活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解析(中国地理知识竞赛题库答案及解析)不要告诉别人
1.本次是讲解组合排列的专项课,国考地市级的逻辑判断后 5题会考查材料类的组合排列题,国考副省级会考查 2-3道组合排列题,省考每年也…
-
生活知识竞赛题库900题(地理知识竞赛题库900题及答案)这样也行?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知识竞赛题。2020年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试题。…
- 生活知识竞赛题库900题(常识知识竞赛题库900题)墙裂推荐
- 生活知识竞赛题库900题(睡眠知识竞赛题库900题)真没想到
- 生活知识竞赛题库900题(动物知识竞赛题库900题)干货满满
- 生活知识竞赛题库900题(历史知识竞赛题库900题)硬核推荐
- 生活知识竞赛题库900题(生物知识竞赛题库900题免费)满满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