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翻译(生活中的错误翻译)万万没想到
芥子园画传1——画学浅说——论画十八则。金陵王氏三兄弟王蓍、王概、王臬在沈心友保存的明末画家李流芳原有43幅画稿的基础上斟酌增改,完成了《芥子园
芥子园画传①——画学浅说——论画十八则
——————①芥子园是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艺术家李渔(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的居所李渔在芥子园内与出身寒门的女婿沈心友商量要出版一部山水画集,托王概等人负责临摹。
金陵(今南京)王氏三兄弟王蓍[shī](王宓[mì]草)、王概(王安节)、王臬[niè](王司直)在沈心友保存的明末画家李流芳原有43幅画稿的基础上斟酌增改,完成了《芥子园画传》,经李渔帮助,刻印出版后画稿从43幅增至133幅。
李渔病逝后,沈心友又请杭州名画家诸曦庵画竹谱、兰谱,王蕴庵画梅谱、菊谱、花鸟谱、草虫谱,然后又请王蓍、王概、王臬三兄弟陆续临摹二集三集清光绪年间,《芥子园画传》旧版毁废,巢勋(嘉兴人)又重摹增编翻刻印刷,在上海出版印行,流传益广。
现今流传于世的《芥子园画传》共十三卷一至五卷分别为画学浅说/设色各法、树谱、山石谱、人物点景谱、模仿名家画谱六至九卷为兰谱、竹谱、梅谱、菊谱卷十至卷十三为草虫花卉谱一、草虫花卉谱二、翎毛花卉谱一、翎毛花卉谱二。
此书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用笔方法、具体景物的笔墨技法、创作示范、章法布局近代的齐白石、潘天寿、陆俨等大师级画家从中吸取了很多营养,该书更是初学者的重要参考书
青在堂①画学浅说鹿柴氏②曰:论画或尚③繁,或尚简,繁非④也,简非也或谓之易,或谓之难,难非也,易亦非也或贵有法⑤,或贵无法,无法非也,终于有法更非也惟⑥先矩度森严⑦,而后超神尽变⑧,有法之极⑨归于无法,如顾长康⑩之丹粉⑪洒落,应手⑫而生绮草⑬,韩干⑭之乘黄⑮独擅,请画而来神明⑯。
则有法可,无法亦可,唯先埋笔成塚⑰,研铁如泥,十日一水,五日一石⑱,而后嘉陵山水李思训⑲屡月⑳始成,吴道元㉑一夕断手㉒,则曰难可,曰易——————①青在堂:王概的堂号王概,初名匄[gài],一作改,亦名丐,又作王槩[gài],字东郭,又字安节,后改成王概,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久居江苏金陵(今南京)。
生卒年不详兄王蓍[shī],初名尸,字宓[mì]草擅长花鸟画,并善诗文、治印、刻竹弟王臬[niè],初名孽,字司直擅诗画王概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名,主要是35岁时,曾应李渔之婿沈因伯(沈心友)之请,与其兄王耆,其弟王臬,在沈因伯保存的明末画家李流芳原有43幅画稿的基础上,补绘完成《芥子园画传》山水集,后经李渔的帮助,刻印出版。
②鹿柴氏:王概的别名③尚:推崇、注重④非:不对的、不合理的⑤法:标准、规范、可效仿的,这里意指画画的章法⑥惟:同“唯”副词,相当于“单单”、“只”⑦矩度森严:矩度,规矩法则森严,严密⑧超神尽变:指绘画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⑨极:顶点、最高处⑩顾长康(348~409年):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杰出画家、书法家、绘画理论家、诗人⑪丹粉:丹指朱砂,粉指蛤粉丹粉,泛指中国画颜料⑫应手:随手、顺手。
⑬绮[qǐ]草:绮,艳丽、美妙、美丽绮草,意指有灵气的仙草⑭韩干(约706~783年):唐代著名画家,京兆蓝田(今陕西西安)人,官至右武卫大将军擅画肖像人物,尤工画鞍马,着重描绘马的神态,所绘之马雄俊健壮。
⑮乘黄:又名飞黄,古代传说中的黄色神马其状象狐狸,背上有两角,乘之可活3000年,据说黄帝乘过⑯请画而来神明:据《宣和画谱》十三卷《小马图》记载,因韩干笔法惟妙惟肖,有红衣鬼使敲门说,听说你善画良马,能否赐马一匹。
韩干挥笔为其画马,画好后焚毁第二天有人上门送来百缣[ jiān ](双股丝织成的细绢),韩干便知是鬼使来答谢他了故“请画而来神明”为连神明都来向他求画⑰埋笔成塚[zhǒng]:塚,坟墓埋笔的坟⑱十日一水,五日一山:十天画好一水,五天画好一山。
意指作画要构思细密,不轻易下笔⑲李思训(653~716年):唐代著名画家,也是唐代宗室大臣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善画山水、楼阁、花木、鸟兽,尤以金碧山水、青绿山水著称因曾任右武威大将军,故画史亦称之为“李大将军”。
⑳屡月:屡,屡次屡月,数月,接连着,不止一月㉑吴道元(约680~759年):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河南阳翟[yángzhái](今禹县)人擅画人物,亦专山水,风格粗放被后人称为“百代画圣”㉒一夕断手:一夕为一夜、一晚,指极短的时间。
断手为截断手,指完毕、完成、收笔
亦可惟胸貯①五岳②,目无全牛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驰突④董巨⑤之藩篱⑥,直跻⑦顾郑⑧之堂奥⑨,若倪云林⑩之师右丞⑪,山飞泉立,而为水净林空,若郭恕先⑫之纸鸢⑬放线,一扫数丈,而为台阁牛毛蚕丝⑭,则繁亦可,简亦未始⑮不可。
然欲无法必先有法,欲易先难欲练笔简净,必入手繁缛⑯六法、六要、六长、三病、十二忌,盖⑰可忽⑱乎哉!六法南齐谢赫⑲曰气运生动⑳,日骨法用笔㉑,曰应物写形㉒,曰——————①貯:同贮,储藏、储存②五岳: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
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③目无全牛:典故庖丁解牛厨师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游刃有余,技艺娴熟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得心应手的境地④驰突:突破。
⑤董巨:指画家董源、巨然董源,生卒年不详,南派山水画的开创者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巨然,五代南唐至北宋杰出画家,生卒年不详,师法董源此二人也称“董巨”⑥藩篱[fān lí]: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⑦跻[ jī ]:登、上升。
⑧顾郑(557~581年):顾指晋代画家顾恺之郑指北周末隋初画家郑法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师法张僧繇,善画人物⑨唐奥:房屋的深处比喻深奥的道理或境界⑩倪云林(1301~1374年):元代画家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散人等。
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幻霞子、懒瓒等山水学习董源、巨然,参以荆浩、关仝(荆浩、关仝为北方山水画的开创者,史称“荆关”)多画太湖景色,清远萧疏⑪右丞:唐代画家王维(693或694或699或701~761年)。
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荆浩《笔法记》推崇王维,称其“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⑫郭恕先(?~977年):即郭忠恕,字恕先,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画家,今河南洛阳人七岁能诵书属文,举童子及第,工书法,尤擅篆籀隶楷。
⑬纸鸢[yuān]:风筝⑭牛毛蚕丝:比喻多而细密⑮未始:副词未尝常常用在否定词前面,构成肯定⑯繁缛[fán rù]:繁多、繁琐⑰盖:通蓋、何,何不,何故⑱忽:忽视、忽略⑲谢赫:生卒年不详古代南朝齐(479~502年)、梁(502~557年)年间画家、绘画理论家。
工写人物撰《画品录》⑳气运生动:即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一定要把所描绘的对象的精神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㉑骨法用笔:把用笔当成是主要手段,即既用笔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又用笔表现"骨力"、"骨气",要有力。
也就是说强调笔墨的效果,以线造型,用笔要有力,它是书法用笔的一个重要特征例如画线条必须有力度,有运动感、节奏感、装饰性等㉒应[ yìng ]物写形:亦作“应物象形”指准确地描绘所要反映的对象的形状,做到形似。
随类赋彩①,曰经营位置②,曰传摸移写③,骨法以下五端可学而成,气运必在生知④六要宋刘道醇⑤曰,气运兼力⑥一要也,格制俱老⑦二要也,变异合理⑧三要也,彩绘有泽⑨四要也,去来自然⑩五要也,师学舍短⑪六要也六长
粗卤求笔⑫,一长也僻涩求才⑬,二长也细巧求力⑭,三长也狂怪求理⑮,四长也无墨求染⑯,五长也平画求长⑰,六长也——————①随类傅彩:亦作“随类赋彩”指着色要分类别,甚至要分季节及气候条件“随类”指“随物”,“赋彩”即施色,就是要根据所描绘的对象,确定相应的色彩。
②经营位置:即构图根据素材构思、布置画面③传摸移写:指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传,即移摸,通摹,模仿写,亦为摹④生知:生而知之一是指天生本能的知性、天赋二是指通过生活的体验而获取知识⑤刘道醇(约1028~1098年):北宋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绘画史论家。
著有绘画史论著作《宋朝名画评》、评传体绘画史《五代名画补遗》⑥气运兼力:即气韵兼力指作品的神韵与骨力力求统一,即要形神兼备⑦格制俱老:指作品从造型、布局到用笔,都要老到、熟练⑧变异合理:绘画不要拘泥于形似,在夸张、变化的同时要合乎规律。
⑨彩绘有泽:色彩要润泽,有美感⑩去来自然:构图合理,画面要自然⑪师学舍短:学习古人要取长舍短⑫粗卤[lǔ]求笔:画法在粗狂豪放的风格中,要有笔法可寻,讲究用笔用墨⑬偏涩求才:在狭隘的题材与风格中要有独创。
⑭细巧求力:细密纤巧而不失力度。⑮狂怪求理:画面构图、笔墨虽怪诞,但却合乎情理。⑯无墨求染:用墨虽少或无墨,但却韵味十足。⑰平画求长:亦作平画求奇。画面平淡,却很奇致,意味深长。
三病宋郭若虚①曰:三病②,皆系用笔一曰板,板则腕弱笔痴③,全亏取与④,状物平褊⑤,不能圆浑二曰刻,刻则运笔中疑⑥,心手相戾⑦,向⑧画之际,妄生圭角⑨三曰结,结则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滞碍⑩,不能流畅十二忌
元饶自然⑪曰:一忌布置拍密⑫二远近不分三山无气脉⑬四水无源流⑭五境无夷险⑮六路无出入⑯七石只一面⑰八树少四枝⑱九人物伛偻⑲十楼阁错杂⑳十一滃淡㉑——————①郭若虚:北宋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并州太原人,生卒年不详,宋神宗熙宁中为朝官 ,著《图画见闻志》。
②三病:病,缺点、问题、错误三病指绘画中用笔的三个毛病③痴:迟钝④全亏取与:取与,即取舍全亏取与,对物造型取舍无法⑤褊[biǎn]:通“扁”,狭小,狭隘⑥运笔中疑: 行笔过程中迟疑不决⑦心手相戾[lì]:戾,违背。
心手相戾,心与手相违背⑧向:应为“勾”⑨妄生圭角[guī jiǎo]:圭,瑞玉,上圆下方圭角,指圭有棱角,笔画过于显露妄生圭角,比喻笔画不应有凸起,有棱角⑩滞碍:阻,不通畅⑪饶自然(1312~1365年):元代画家,字太虚,号玉笥[sì ]山人,江西人,工诗、善画山水,深得马远笔法,著有《绘宗十二忌》,该书简明扼要,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山水画创作时应注意的诸多技术问题,为历代山水画所珍视。
另外,他著的《山水家法》一书,已佚,非常可惜⑫布置拍密:也作布置迫塞指绘画聚密,章法拥塞,不透气意即绘画要疏密有致⑬山无气脉:意思画山不能琐碎乱叠,应气脉相贯,层叠而出,高低错落⑭水无源流:指水无源头出处,从何而来交代不清,出现的太突然。
⑮境无夷险:指画面平淡,缺少变化,没有险阻之处⑯路无出入:指画的路看不出来处和去处⑰石只一面:指画石头时,只画一面,画成石板,缺乏立体感画石头必须画正面、左面、右面,即所说的“石分三面”“石分三面”就是要在平面中表现出石块的高、宽、深三维空间,使之具有立体感,不呆板,表现出山石的立体感和阴阳向背、凹凸起伏的变化。
在画石面的时候,要把握好石面不同角度的透视表现及厚度表现⑱树少四枝:指画树枝只从左右出枝,画再多,也只是两边之枝,表现不出前后伸展的枝干意思画树要使枝干灵活穿插⑲伛偻[yǔ lǚ]:腰背弯曲,弯腰驼背⑳楼阁错杂:建筑物的布置没有透视感,且缺乏合理的布局。
㉑滃[wěng]淡:墨色的浓淡。
失宜①十二点染无法②三品③夏文彦④曰:气运生动⑤,出于天成⑥,人莫窥其巧⑦者谓之神品⑧笔墨超绝⑨,传染⑩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⑪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⑫鹿柴氏曰:此述成论也唐朱景真⑬于三品之上,更增逸品⑭。
王休复⑮乃先逸而后神妙,其意则祖于张彦远⑯彦远之言曰,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成谨细⑰,其论⑱顾奇矣!但画至于神能——————①失宜:指用墨的浓淡不得法,欠协调②点染无法:指用墨点染失调③品:画品。
指一幅画的画风、优劣品位等④夏文彦:元末明初画家,生卒年不详,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后迁居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字士良,号兰渚[zhǔ]曾官至余姚州事富于收藏,擅长绘画,精于鉴赏著有画史著作《图绘宝鉴》。
⑤气运生动:即气韵生动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一定要把所描绘对象的精神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⑥天成:不借助人为,自然而成,自然天成⑦人莫窥[kuī]其巧:所画之画不是没有技巧,恰恰是巧到了让人感觉不到技巧,只能感觉到自然的笔墨。
⑧神品:指最完美的画作自然天成,形神兼备的画作⑨超绝:出众、超群绝伦⑩传染:着色渲染⑪妙品:指画作意趣超凡,构思巧妙⑫能品:指画作形象逼真⑬朱景真(841~846年):即朱景玄唐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学士。
著《唐朝名画录》⑭逸品:逸,超逸、绝俗逸品是绘画的最高境界指经过精心构想和妙手偶得,超凡脱俗,难以复制的画作⑮王休复:应为黄休复字归本,北宋初年书画鉴赏家、画家生卒年不详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著《益州名画录》。
⑯张彦远(815~907年):唐代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字爱宾,官至大理寺卿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著有《法书要录》、《彩笺诗集》、《历代名画记》、《三祖大师碑阴记》、《山行诗》《历代名画记》共分十卷,结构恢弘,内容精详。
该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绘画通史,也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⑰谨细:谨严细密。⑱论:观点,理论。
事已毕,岂有不自然者逸则自应置三品之外,岂可与妙能议优劣?若失于谨细①,则成无非无刺②,媚世③容悦④而为⑤,画中之乡愿⑥与媵妾⑦,吾无取⑧焉?分宗禅家⑨有南北二宗,于唐始分,画家亦有南北二宗,亦于唐始分,其人实非南北也。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⑩,传而为宋之赵干⑪、赵伯驹⑫、伯骕⑬,以至马远⑭、夏彦之⑮南宗则王摩诘⑯始,用渲淡⑰一变钩斫⑱之法, 其传为张璪⑲、荆浩⑳、关仝㉑、郭忠恕㉒、董源㉓、巨然㉔、米氏父子㉕,以至元之四大——————
①谨细:谨严细密②无非无刺:没有过错和令人讥讽之处③媚世:求悦于当世④容悦:指曲意逢迎,以取悦于上⑤为:做,行,做事⑥乡愿:指貌似忠厚老实,实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伪善者⑦媵[yìng]:古代指随嫁,亦指随嫁的人。
后引申指姬妾婢女⑧无取:不取为己有指不采取这种做法⑨禅宗:指佛教⑩李思训父子:李思训(653~716年)、李昭道(675~758年)父子唐代山水画的重要代表画家他们擅工笔重彩山水,也就是“青绿山水”,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对父子有着李唐宗室尊贵的出身,又做了很大的官,世称二李父子为大、小李将军⑪赵干:五代南唐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南唐后主李煜时画苑的学生擅画山水⑫赵伯驹:字千里,宋朝宗室,生卒年不详擅长金碧山水。
⑬伯骕[sù](1124~1182年):赵伯驹之弟,字希远,亦擅长金碧山水,与兄齐名⑭马远(1140~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绘画大师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其曾祖父、祖父、父、伯、兄均为画苑侍诏。
所画山水构图多为一角之景,人称“马一角”他与李唐、刘松年、夏珪[guī]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⑮夏彦之:即夏珪,生卒年不详,又名圭[guī],字禹玉,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画苑侍诏所画山水,多去半边,人称“夏半边”。
他与李唐、刘松年、马远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⑯王摩诘(693或694或699或701~761年):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水墨山水画的开创者⑰渲[xuàn]淡:即破墨“破墨山水”,即把墨加水分破浓淡不同的层次,用以渲染,代替青绿颜色,并能用水墨表现出山形的阴阳向背。
为王维首创⑱钩斫[ gōu zhuó ]:先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然后用斧劈皴显示砍削之势北方山水奇兀,用钩斫显示其雄壮,用青绿着色,显示其沉厚⑲张璪[zǎo](?~1093年):字文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唐代画家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擅画山水松石撰《绘境》所画山水,以墨为主,不贵五彩,笔墨积微,是绘画技法上一个极大的突破⑳荆浩(约850~911年):字浩然,号洪谷子,河南沁水(今济源)人一说山西沁水县人生于唐末,卒于五代。
五代时期后梁著名画家,北方山水画派之祖㉑关仝(约907~960年):五代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字号不详五代时期后梁杰出画家画山水师从荆浩,有出蓝之誉,时称“关家山水”与荆浩、董源、巨然并称“四大山水画家”。
㉒郭忠恕(?~977年):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画家字恕先,又字国宝,今河南洛阳人七岁能诵书属文,举童子及第兼精文字学、文学,善写篆、隶书和“八分体”,以楷书最为著名尤以“界画”闻名于世㉓董源:字叔达,生卒年不详,洪州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人。
五代绘画大师,擅画江南山水,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㉔巨然:五代画家,生卒年不详,僧人,江宁(江苏南京)人擅画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
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画作有《秋山问道图》、《山居图》、《萧翼赚兰亭图》、《万壑松风图》、《层岩丛树图》、《秋山图》等㉕米氏父子: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1051~1107年)及其长子书法家、画家米友仁(1074~1153年)。
合称“二米”并以姓氏“米家山水”称其山水画,这在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所创立的“米点山水”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树一帜
家①,亦如六祖②之后马驹③云门④也重品自古以文章名世⑤,不必⑥以画传而深⑦于绘事⑧者,代不乏人⑨,兹⑩不能具载⑪然不惟⑫其画,惟其人,因其人,想见其画令人亹亹⑬起仰止⑭之思⑮者,汉则张衡⑯、蔡邕⑰,魏则杨修⑱,蜀则诸葛亮⑲,晋则嵇康⑳、王羲之㉑、王廙㉒、王献之㉓、温峤㉔,宋则遠公㉕,南齐则谢蕙连㉖,梁则陶弘景㉗,唐则庐鸿㉘,宋则司马光㉙、朱熹㉚、苏轼㉛而已㉜。
——————①元之四大家: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②六祖:唐代高僧惠能大师,佛教禅宗南宗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俗姓卢,原籍范阳(今属北京)六祖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
③马驹(709~788年)或(688~763年):唐玄宗开元年间佛教禅宗高僧,名道一本姓马后世也称其为马祖或马祖道一其主张“自心是佛”、“凡所见色、即是见心”的道理④云门:即云门宗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流派之一。
在北宋时极盛创宗祖师为唐末庄宗时文偃禅师,以位于韶州云门山,故得名为:云门宗⑤名世:名显于世指名显于世的人⑥不必:没有必要⑦深:深入、精到⑧绘事:绘画,绘画之事⑨代不乏人:代,时期、时代乏,缺、少指每一时期或世代都有同类的人出现。
⑩兹:此、这⑪具载:详载、备载详细记载⑫惟:独、只⑬亹亹[wěi]:深远的样子形容勤勉不倦⑭仰止:仰慕、向往比喻景仰爱慕⑮思:意思、思绪⑯张衡(78~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
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张衡认为画家喜欢一些非现实的东西,因为可以借此虚构和想象张衡的绘画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仅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张衡用“足趾画怪兽”的传说。
⑰蔡邕[yōng]:字伯喈[jiē],东汉陈留圉[yǔ](今河南杞县南)人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章,工篆隶著《蔡中郎集》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⑱杨修(175~219年):字祖德,今陕西华阴人。
三国时期魏国人,曾任曹操的主簿后被曹操所杀聪明有俊才善图人物⑲诸葛亮(181~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发明家、文学家、书法家。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彦远按,常琚[jū]《华阳国志》:‘亮以南夷之俗难化,乃画夷图以赐夷,夷甚重之’”⑳嵇[jī]康(224~263年或223~262年):字叔夜,三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丰姿俊逸,博学多才,善鼓琴,工书画,著《嵇康集》㉑王羲之(303~361年或321~379年):字逸少,号澹[dàn]斋,官至右军将军工书法,亦善丹青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与儿子王献之被称为“二王”㉒王廙[yì](276~322年11月4日):字世将,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擅属词,工书画㉓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
工书画所作鸟兽牛马,风神超越㉔温峤[jiào](288~329年):字太真,晋朝太原祁县人善画㉕远公(334~416年):释惠远,本姓贾,东晋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西)人高僧、法师善画博综六经,尤善庄、老。
为净土宗初祖㉖谢慧连(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官至司徒府参军书画并妙㉗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
喜琴棋,工草隶,好著述㉘卢鸿(?~740 年前后):字浩然,唐代洛阳人唐代画家、诗人,著名隐士隐居嵩山工书,擅画山水树石㉙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宋朝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进士,著《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㉚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宋朝徽州婺[wù]源(古时由徽州管辖,今属江西)人著《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㉛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精诗文,擅画竹石㉜而已:助词,起修饰作用用于表示仅止于此,意思是罢了
成家自唐宋荆、关、巨、董①以异代②齐名③,成四大家后,而至李唐④、刘松年⑤、马远⑥、夏珪⑦为南宋四大家,赵孟頫⑧、吴镇⑨、黄公望⑩、王蒙⑪为元四家,高彦敬⑫、倪元镇⑬、方方壶⑭,虽属逸品,亦卓然⑮成家所谓⑯诸⑰大家者,不必分门立户而门户自在,如李唐则远法思训,公望则近守董源,彦敬则一洗⑱宋体⑲,元镇则首冠⑳元人,各自千秋,赤帜㉑难拔。
不知诸家肖子㉒,今日属谁?能变——————①荆、关、巨、董:是指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荆浩、关仝,南唐的巨然、董源四大山水画家荆浩、关仝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作品沉郁雄浑,气势宏大,尽显北方山河的雄奇他们开创了独特的构图形式,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
巨然、董源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笔法细腻,体现风雨的变化,写尽江南风景的秀美作为中国山水画重要技法之一的"皴法",在此时得到了很大发展,墨法逐渐丰富,水墨和水墨着色的山水画已发展成熟②异代:不同时代,不同世代。
③齐名:名望相等④李唐(1066~1150年):字晞古,宋代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人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长山水、人物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创大斧劈皴,笔法简括豪放,气势宏伟开阔,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且为南宋四大家之首。
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烟寺松风》、《采薇图》等⑤刘松年(约1131~1218年):号清波,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画院学生,光宗绍熙间为画院待诏山水师张训礼,笔墨精严,设色妍丽。
⑥马远(1140~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绘画大师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其曾祖父、祖父、父、伯、兄均为画苑侍诏所画山水构图多为一角之景,人称“马一角”他与李唐、刘松年、夏珪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⑦夏珪:即夏彦之,又名圭,字禹玉,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画苑侍诏所画山水,多去半边,人称“夏半边”他与李唐、刘松年、马远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⑧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工书法,画取法董源、李成创“赵体”书法,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此外,赵孟頫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著有《松雪斋集》。
⑨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元代浙江嘉兴人山水师法巨然,笔力雄劲,墨气沉厚⑩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江苏常熟人,画家山水宗法董源、巨然,水墨浅绛俱佳。
著《写山水诀》⑪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香光居士、黄鹤山樵赵孟頫外孙元代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末明初画家山水宗法董源、巨然,稠密幽深,郁茂苍茫⑫高彦敬(1248~1310年):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道人。
维吾尔族人元代大都(今北京)房山人官至刑部尚书工山水画,亦擅长墨竹,师法米氏父子、董源,笔墨苍润⑬倪元镇(1306~1374年):倪瓒,字元镇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清閟阁集》⑭方方壶(约1302~1393年):方从义,字无偶,号方壶元代贵溪(今属江西)人。
能诗文,工书法擅写云山,取法董源、巨然、二米,画风放逸⑮卓然:卓越、突出⑯所谓:所说的⑰诸:众、许多⑱一洗:洗刷、清洗⑲体:作品的体貌、风格⑳首冠:第一㉑赤帜:《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督军与赵军大战井陉[xíng]口,当时韩信背水设阵,并派人驰入赵军壁垒,拔赵帜,立汉帜,以奇计打败赵军。
赤帜,即汉军所有的赤色旗帜后比喻自成一家㉒肖子:比喻忠实于自然或时代的艺术家或其作品。
人物自顾、陆、展、郑①以至僧繇②、道元③一变也山水则大小李④一变也荆、关、董、巨⑤又一变也李成⑥、范宽⑦一变也 刘、李、马、夏⑧又一变也大痴⑨黄鹤⑩又一变也鹿柴氏曰:赵子昂⑪居元代而犹守宋规,沈启南⑫本明人而俨然元画,唐王洽⑬若⑭预知⑮有米氏父子⑯而泼墨之关钥⑰先开,王摩诘⑱若逆料⑲有王蒙⑳而渲澹㉑之衣钵㉒早具㉓。
或创于前,或守于后,前人恐后人之不善变而先自变焉,或后人更恐后人之不能善守而坚自守㉔焉然有胆㉕不变者亦有——————① 顾、陆、展、郑:晋代画家顾恺之、陆探微,隋代画家展子虔、郑法士②僧繇[yáo](479~?年 ):即六朝画家张僧繇。
字号不详,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③ 道元(约 680~759年):唐代画家吴道子,又名道玄元同"玄"被称为画圣,开创“兰叶描”,人物画被称作“吴带当风”④大小李:大小李将军。
也就是画家李思训和他的儿子李昭道⑤ 荆、关、董、巨:荆浩、关仝、董源、巨然⑥ 李成(919~967年):字咸熙,祖上本是唐宗室,居长安后避地营丘能诗、善琴山水师荆浩、关仝,自成一格⑦范宽(约950~约1032年):字中立,宋代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绘画大师。
师李成、荆浩,风格雄强沉厚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⑧ 刘、李、马、夏:南宋四大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⑨大痴: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⑩黄鹤(1308~1385年):元末明初画家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
元代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山水宗法董源、巨然,稠密幽深,郁茂苍茫⑪赵子昂(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工书法,画取法董源、李成。
创“赵体”书法,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此外,赵孟頫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著有《松雪斋集》⑫沈启南(1427~1509年):沈周,字启南,号石田。
长州(今苏州吴县)人明代杰出书画家工诗文、善书画⑬王洽(?~805年):又称王默、王墨,晚唐著名画家大写意从王洽开始因创作泼墨画法,被称为"王泼墨"⑭若:好像、如⑮预知:事先知道⑯米氏父子: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及其长子书法家、画家米友仁。
米氏父子开新风,创作了大写意泼墨山水米芾,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与其长子米友仁合称“二米”⑰关钥:门闩和锁钥,锁门的工具比喻事物紧要的部分⑱王摩诘(693或694或699或701~761年):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水墨山水画的创始人⑲逆料:预料⑳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香光居士、黄鹤山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元末明初画家他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㉑渲澹[xuàndàn] :即破墨澹为"淡""破墨山水",即把墨加水分破浓淡不同的层次,用以渲染,代替青绿颜色,并能用水墨表现出山形的阴阳向背㉒衣钵:僧尼使用的袈裟和食器。
中国禅宗初祖至五祖师徒间传授道法,常付衣钵为凭证,称为衣钵相传后泛指老师传给学生的学业、知识㉓具:备、办。㉔坚自守焉:坚守优秀传统。㉕胆:胆量。
识①计皴学者必须潜心②毕智③,先功④某一家皴,至所学既成⑤,心手相应⑥,然后可以杂采旁收⑦,自出⑧炉冶⑨,陶铸⑩诸家,自成一家⑪后则贵于浑忘⑫,而先实贵于不杂⑬约略计之: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小斧劈、云头皴、雨点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
——————①识:见识②潜心:心静而专注、专心一意、专心用心③毕智:尽力思考④功:同攻致力研究、学习⑤所学既成:所学习的达到预期所学习的有了收获或成果⑥心手相应:意思是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指技艺纯熟,运用自如,随心所欲⑦杂采旁收:指广泛地吸取各种优秀的画法⑧自出:自己创建⑨炉冶:冶铸之炉、冶炼⑩陶铸:融化、融合⑪自成一家:指在某一方面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⑫浑忘:全忘。
⑬不杂:不混杂、不混淆。
更有披麻而杂①雨点,荷叶而搅②斧劈者至某皴创自某人,某人师法③于某,余已具载④于山石分图之上,兹⑤不赘⑥释名淡墨重叠⑦,旋旋⑧而取之曰斡⑨淡以铳笔⑩横卧⑪惹⑫而取之曰皴⑬再以水墨三四⑭而淋之曰渲⑮以水墨衮⑯同泽⑰之曰刷⑱。
以笔直往而指之曰捽⑲以笔头特下而指之曰擢⑳以笔端而注㉑之曰点,点施㉒于人物,亦施于苔树界引笔去㉓谓之曰画,画施于楼阁,亦施于松针就——————①杂:混合、掺和②搅:混合、搅和、搅拌③师法:学习④具载:详细记载。
⑤兹:现在⑥不赘:不说多余的话⑦重叠:层层堆积⑧旋旋:缓缓⑨斡:干的繁体字⑩铳[chòng]笔:铳,旧时用火药发射弹丸的管形火器铳笔,指精锐的笔法⑪横卧:把笔放平了画⑫惹:轻盈的样子⑬皴: 指皴擦一种表现山石峰峦的纹理、树木表皮形态或阴阳向背的中国山水画技法。
⑭三四:多次⑮渲: 即渲染中国画技法的一种用水墨或淡彩涂染画面,以烘染物象,增强艺术效果⑯衮:同"滚",混同⑰泽:湿、润泽⑱刷:即水和墨色混合一起平涂⑲捽[zuó]: 用笔直下缓提,似揪住一物而后拉起之势。
⑳擢[zhuó]: 笔尖在纸面上点戳。㉑注:集中。㉒施:给予。㉓界引笔去:用笔牵引线条而游走纸端。
缣素①本色萦拂②以淡水而成烟光③全无笔墨踪迹曰染露④笔墨踪迹⑤而成云缝⑥水痕⑦曰渍瀑布用缣素本色,但以焦墨晕其旁曰分山凹⑧树隙⑨,微⑩以淡墨滃溚⑪成气,上下相接曰衬《说文》曰:“画畛也, 象田畛畔也”《释名》曰:“ 画挂也,以彩色挂⑯象物也。
”尖曰峰,平曰顶,圆曰峦,相连曰岭,有穴⑰曰岫,峻壁⑱曰崖,崖间崖下曰岩,路与山通曰谷,不通曰峪,峪中有水曰溪,山夹水曰涧,山下有潭⑲曰濑,山间平坦曰坂,水中怒石⑳曰矶,海外奇山㉑曰岛,山水之名,——————
①缣[ jiān ]素:书画所用的白色细绢缣,双股丝织成的细绢②萦拂[ yíng fú ]:轻扫,轻轻地来回擦拭③烟光:烟色④露:显露⑤踪迹:所留的痕迹⑥云缝:云朵的缝隙⑦水痕:水浸的痕迹⑧山凹[āo]:山坳,两山间低下的地方。
⑨树隙:树林空隙⑩微:极少⑪滃溚[wēng dá]:渲染⑫《说文》:即《说文解字》汉许慎撰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分列540个部首列小篆为字头,先释其义,后解字形⑬畛[zhěn]:田地间分界的小路。
界限,区分⑭畔:田界⑮《释名》:后世亦称《逸雅》,东汉刘熙撰,训诂[gǔ]书⑯挂:钩取,这里是描绘的意思⑰穴:山洞⑱峻壁:陡峭如壁的山崖⑲潭:深水池⑳怒石:突出的岩石㉑奇山:奇特的、非凡的山岭、山峰
约略①如此②用笔古人云: "有笔③有墨”笔墨④二字,人多不晓⑤,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⑥、云影、明晦⑦,即谓之无墨王思善⑧曰:“使笔不可反为笔使⑨ ”故曰石分三面⑩,此语⑪是笔亦是墨。
凡⑫画有用画笔之大小蟹爪⑬者,点花⑮染笔⑮者,画兰与竹笔⑯者,有用写字之兔毫⑰湖颖⑱者,羊毫⑲雪鹅柳条⑳者,有惯㉑倚㉒毫尖㉓者,有专取秃笔㉔者,视其性习,各㉖有相近㉗,——————①约略:大概、大略、大致、大体上。
②如此:这么、这样③有笔:有笔有三层意思首先是谢赫所说的"骨法用笔",把用笔当成是主要手段,即既用笔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又用笔表现"骨力"、"骨气",要有力其次,中国画的用笔要讲究"书法入画",即把从书法中所学到的用笔功夫运用到绘画中。
再次是用笔要有变化用笔就是要讲究点、钩、皴、擦之法,有轻重、疾徐、偏正、曲直、干湿、侧笔、圆笔、中锋、偏锋、顺锋、逆锋之别这"笔"即是用毛笔蘸墨或色在纸、绢上画出的笔痕,又是运笔过程中的抑扬顿挫、提按转折等各种变化。
④笔墨:笔与墨国画中强调的“笔墨”即为用笔用墨⑤人多不晓:大多数人都不知道⑥向背:书法术语要求同一方向之笔画避免平行和雷同,尽量做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多样又统一⑦明晦:明暗⑧王思善:经考证,这里的王思善应为“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江苏常熟人。
山水学习董巨,水墨浅绛俱佳著《写山水诀》⑨使笔不可反为笔使:绘画的时候要驾驭笔而不能被笔驾驭⑩石分三面:画石头必须画正面、左面、右面,即所说的“石分三面”“石分三面”就是要在平面中表现出石块的高,宽,深三维空间,使之具有立体感,不呆板。
在表现山石的立体感和阴阳向背、凹凸起伏的变化在画石面的时候,要把握好石面不同角度的透视表现及厚度表现⑪语:告诉⑫凡:凡是,一切统括之词⑬蟹爪:毛笔的一种⑭点花:用大白云兼毫笔(秃笔为宜)画花⑮染笔:蘸墨挥笔。
⑯兰与竹笔:画兰花与竹子用的兰竹笔⑰兔毫:毛笔的一种,用兔毛制成,故名产于宣州⑱湖颖:湖笔产于浙江湖州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
因而,湖笔以锋颖名重于世,已成为中国毛笔的代名词⑲羊毫:毛笔的一种,用山羊毛制作其中宿羊毫存放多年,脂肪已干化,容易着墨陈羊毫有些刚性颖羊毫精细,尖端透明净羊毫无杂质,羊毫性均柔软,笔头肥厚滋润,适宜书写行书。
⑳雪鹅柳条:笔名。㉑惯:习惯。㉒倚[yǐ]:靠着㉓毫尖:细而长的毛笔。㉔秃笔:笔尖脱毛而不合用的毛笔。㉕性习:习性、习惯。㉖各有:每个、各自。㉗相近:彼此近似、差不多。
未可执一①鹿柴氏曰:“ 云林②之仿关仝③,不用正峰④,乃更秀润⑤,关仝实正峰也李伯时⑥书法极精⑦,山谷⑧谓其画之关钮⑨,透入⑩书中,则书亦透画中矣钱叔宝⑪游文太史⑫之门,日见其搦管⑬作书,而其画笔益⑭妙⑮。
夏昶⑯与陈嗣初⑰、王孟端⑱相友善⑲,每于⑳临文㉑,见草㉒,而竹法愈超㉓与文士㉓薰陶㉔实㉕资㉖笔力㉗不少㉘又欧阳文忠公㉙用尖笔干墨㉚,作方阔字㉛,神采㉜秀发㉝,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㉞,进趋晔如㉟徐文长㊱醉后拈㊲写字败笔㊳,作拭㊴桐㊵美。
——————①未可执一:不能固执地只用一种笔②云林(1301~1374年):倪云林,即元代画家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散人等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幻霞子、懒瓒等元四家之一山水学习董源、巨然,参以荆浩、关仝(荆浩、关仝为北方山水画的开创者,史称“荆关”)。
多画太湖景色,清远萧疏③关仝(约907~960年):五代时期后梁杰出画家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字号不详画山水师从荆浩,有出蓝之誉,时称“关家山水”与荆浩、董源、巨然并称“四大山水画家”④正峰:峰应为"锋"。
正锋即中锋指用毛笔写字、作画时,将笔的主锋保持在笔画正中,与“偏锋”相对⑤秀润:清秀而有光泽⑥李伯时(1049~1106年):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北宋时期舒州(今安徽桐城,一说安徽舒城)人官至朝奉郎。
工书画、精鉴赏绘画范围广阔,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等无所不能,且精于临摹现存作品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等⑦极精:非常精美讲究⑧山谷(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山谷老人。
宋代分宁(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善行草书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
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⑨关钮:比喻关键、根本⑩透入:渗入、渗透、透过。
⑪钱叔宝(1508~1579年):明朝画家钱榖 [ gǔ ],字叔宝,号罄[ qìng ]室子明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山水师文征明,疏朗稳健编有《续吴都文粹》等⑫文太史(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征明,曾授职翰林院待诏,故人称文太史。
他对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⑬搦[nuò]管:握笔⑭益:更,更加⑮妙:美⑯夏昶[chǎng](1388~1470年):明代第一画竹圣手。
字子昭,号自在居士,明代江苏昆山人擅画墨竹,初师王绂[fú],后融会吴镇、倪瓒画法,以法度谨严的楷书笔意入画,气态安闲,韵度翩翩,别具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夏昶是继王孟端之后的画竹魁首,有“夏卿一个竹,西凉一锭金”之说,其竹潇洒大方,气势挺逸,为后人所推崇。
⑰陈嗣初(1370年~1434年):陈继,字嗣初,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擅文,写竹尤奇,亦为画竹高手⑱王孟端(1362—1416年):王绂,一作芾,又作黻[fú],字孟端,号友石,无锡(今属江苏)人明代画家、书法家。
工画山水,多学王蒙著《友石山房集》王孟端以书法画竹,号称有明一代的画竹大师,被后世视为明代绘墨竹第一人所画之竹秀逸挺拔,含蓄丰润⑲友善:形容朋友之间亲近和睦⑳每于:常常在㉑临文:临,就是照样子摹仿、临摹。
文,就是别人的文章这里指夏昶模仿陈嗣初、王孟端画竹㉒草:初稿、草稿㉓超:从后面赶到前面,胜过㉓文士:读书人、文人有知识文才的人㉔薰陶[xūn táo]:即熏陶,熏染陶冶,受到好的影响㉕实:真实,实在㉖资:供给、提供。
㉗笔力:指画画用笔的力量㉘不少:多㉙欧阳文忠公(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即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传世著作有《欧阳文忠公集》㉚尖笔干墨:指写字用的笔比较尖锐,蘸墨少而干㉛方阔字:字形方正偏宽㉜神采:即神彩精神和风采,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指景物或艺术作品的神韵风采㉝秀发:神彩焕发,才华出众㉞清眸丰颊[qīng móu fēng jiá]:明亮的眼睛、丰满的面颊。
㉟进趋晔[yè]如:也作进趋裕如,进趋奕如晔,火光很盛的样子如,作助词,同"然"进趋晔如是指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这里形容欧阳修写字,得心应手㊱徐文长(1521年3月12日~1593年):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明代山阴(浙江绍兴)人。
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精,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㊲拈[niān]:用指头夹或捏㊳败笔:写字、画画不好的一笔。
㊴拭[shì]:擦,揩。㊵桐:轻脱貌。《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毋桐好逸。”
人,即以笔染两颊,而丰姿绝代,转觉世间铅粉①为垢②,此无他③,盖其笔妙④也用笔至此⑤,可谓⑥珠撒掌中,神游化外⑦书与画均无歧致⑧不宁惟是⑨,南朝词人直谓文为笔⑩”《沈约⑪传》曰:“谢元晖⑫善⑬为诗,任彦升⑭工⑮于笔。
”庾肩吾⑯曰:“诗既若此⑰,笔又如⑱之”杜牧之⑲曰:“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⑳”夫同此笔㉑也用以作字作诗作文,俱要抓着古人痒处,即抓着自己痒处若将㉒此笔,作诗作文与作字画,俱成一不痛不痒,世界会须㉓早断此臂,有何用哉㉔!。
——————①铅粉:妇女化妆用的铅华②垢:脏东西、尘垢③无他:没有别的④笔妙:笔中妙品意为妙笔生花⑤至此:到这里、达到这种地步⑥可谓:可以说是、可以称为⑦神游化外:神游,指身不在某地而在想象或梦境中游历某地。
化,造化、大自然的功能这里比喻在人精神境界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的涌现出来⑧均无歧致:这里指书法与绘画,同样用毛笔挥运,具有极大的内在相通性尤其是书法的笔线的生命律动,完全可以贯穿到绘画之中去⑨不宁惟是:宁,助词,没有意义。
唯:只是是,这样不宁惟是,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⑩南朝词人直谓文为笔:这句话是南宋诗人陆游说的直:径直、一直谓:叫做,称为文指散文三国时的吴国(亦称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唐朝都称散文为“笔”。
整句话的意思是南朝词人一直称散文为笔⑪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南朝梁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是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刘宋建威将军沈林子之孙、刘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且为南朝文学领袖。
官至尚书令博学善属文,著述颇丰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帝本纪》等史书,其中《宋书》入二十四史⑫谢元晖(464~499年):谢朓[tiǎo],南朝(宋、齐、梁、陈)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⑬善:擅长⑭任彦升(460~508年):任昉[fǎng],字彦升南朝梁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与沈约诗并称"沈诗任笔"⑮工:擅长⑯庾[yǔ]肩吾(487~551年):字子慎,南朝梁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文学家、书法理论家擅诗赋、工书法著有《书品》⑰若此:如此、这样⑱如:像、似、如此⑲杜牧之(803~852年):杜牧,字牧之,唐代万历年人唐代文学家累官中书舍人善属文有《樊川集》人号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⑳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这是杜牧写于晚唐的一首七言绝句《读韩杜集》时的感受,表现了他对韩杜文学成就的推崇原文如下:"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杜指杜甫,韩指韩愈。
杜诗韩笔,指杜甫的诗和韩愈的散文杜甫的诗沉郁顿挫,韩愈的散文精深博大愁来,点明杜牧研读杜诗韩笔时的心绪那时唐朝安史之乱后内忧外患,藩镇割据,内战频繁,致使边防空虚,民生凋零,吐蕃又占据河西、陇右,威胁京都,河西、陇右人民长期受到吐蕃奴隶主奴役之苦。
愁,忧伤苦闷的心情这内忧外患时刻萦绕在诗人的心头,他不可能不愁从中来这愁,是诗人报负的流露、见识的外溢和正义感的迸泻杜牧愁来读杜诗韩笔,说明诗人与杜、韩灵犀相通 ,并能从中汲取睿智、胆识、力量倩:请麻姑,传说中的仙女。
她的手爪长如鸟的爪子东汉时,“蔡京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㉑夫同此笔也:此笔,这样的文笔这里指一定要用愁读杜诗韩笔、麻姑抓痒这样合时宜的文笔去写㉒将:带着㉓会须:适逢需要、应当、正应当。
㉔有何用哉:就是有什么用,也就是没有用。
用墨李咸①惜墨如金②,王洽③泼墨④沈⑤成画夫学者必念⑥惜墨泼墨四字于六法三品,思过半矣⑦鹿柴氏曰:大凡⑧旧墨⑨,只宜⑩画旧纸,仿⑪旧画,以其⑫光芒尽敛⑬,火气全无⑭,如林逋⑮、魏野⑯具⑰属⑱典型,允宜并席⑲。
若将旧墨,施⑳于新缯㉑、金笺㉒、金箑㉓之上,则翻㉔不若㉕新墨之光彩直射,此非旧墨之不佳也,实以新楮㉖缯难以相受㉗,有如㉘置㉙深山有道㉚之淳古衣冠㉛于新贵暴富㉜座上,无不掩口胡卢㉝,臭味何能相人㉞余㉟故㊱。
——————①李咸(919~967年):即李成,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祖上为唐朝宗室,虽胸怀大志,但因身处五代十国的动乱之中,始终郁郁不得志,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客舍李成的绘画才能超凡绝尘,山水画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树木劲挺,变幻多姿。
因好用淡墨,故有“惜墨如金”之称他画的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他与郭熙、范宽被誉为“北宋三大家”,且为宋代山水画三大家之首他是北派山水的开山祖师李成的山水画,在北宋被称为古今第一。
②惜墨如金:惜,爱惜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用墨恰如其分,不任意挥霍,做到了用墨不多而表现丰富③王洽(?~805年):唐朝晚期著名画家又被称为王默、王墨、王泼墨大写意画从王洽开始因创作泼墨画法,被称为"王泼墨"。
④泼墨:用于大写意其法是用大笔先饱蘸水分,笔尖再蘸浓墨,稍作浓墨调和,然后笔尖再蘸浓墨,焦墨,使笔上墨色从焦墨自然过渡到清墨,然后大笔挥洒,将水和墨分别 “溶绘” 在纸或绢上,横涂竖抹,尽情尽意,水墨淋漓,或随其自然形态或按照自己希望形成的形状之态进行绘画,笔势豪放,用墨如泼洒而出。
这种墨法易出枯湿浓淡皆备之效果,如不足则可再用水墨破之⑤沈:同沉沉浸⑥必念:必,一定要念,常思也,即想、思考⑦思过半矣:意思是已领悟大半⑧大凡:大抵、大概⑨旧墨:又称陈墨、退墨,即年代久远之墨⑩宜:适合于。
⑪仿:仿效、模仿⑫以其:因它那、因为它的意思⑬光芒尽敛:光芒都被收敛起来了⑭火气全无:火气,缺乏沉稳之感全无,全都没有这里是说年代久远的墨,画出来的画,具有沉稳之感⑮林逋[bū](967~1028年):北宋著名画家、书法家、隐逸诗人。
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奉化大里黄贤村人高隐于西湖之孤山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善作诗,随写随弃,从不留存有心人偷偷记下,得300余首传世善绘画,可惜他的画和他的诗一样,随画随丢,后人已经看不到。
书法工行草,瘦挺劲健,自有一番独特的味道林逋书法存世作品仅3件⑯魏野(960~1020年):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与林逋、陈抟[tuán]、陆放同为宋初“四大隐士”,并居四大隐士之首。
一生清贫,却又不随波逐流代表诗作有《寻隐者不遇》等,一生著述颇丰魏野为后人留下了近400首诗,多咏陕州风土人情、田园山水 ,诗风清淡朴实, 诗语浅而意深、潇洒空灵⑰具:“具”是通假字,通“俱”,全、都的意思。
⑱属:属于⑲允宜[yǔn yí]并席:允宜,合宜、合适、适宜并,指并列、平排席,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这里是指林逋、魏野都属于用年代久远的墨画在旧纸上,模仿旧画,火气全无的人,是适合并排坐在一起的同类人,即同属于沉稳之人。
⑳施: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㉑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这里应该指的是丝绸㉒金笺:供写信、题诗、题辞等用的精美的洒金纸张铺满金的纸张称"泥金",撒成散点的纸张称"冷金"㉓金箑[shà]:箑,用竹子、羽毛等制成的扇子。
金箑,洒上金的扇子㉔翻:反而、反倒㉕不若:不如㉖楮[chǔ]:木名,即构树,落叶乔木,叶似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古时亦做纸的代称㉗难以相受:相受,互相接纳难以相受,即很难相容㉘有如:如同、犹如、就像、好像的意思。
㉙置[zhì]:放、摆、搁㉚有道:指有德的人㉛淳古衣冠:淳,淳厚古朴衣冠,衣服和礼帽、服饰淳古衣冠,即淳厚古朴的服饰㉜新贵暴富:新贵,新近显贵的人暴富,突然发财致富的人多含贬义㉝掩口胡卢:掩,关闭、合上。
胡卢,笑的样子,或者说是喉间发出的笑声掩口胡卢,意思是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㉞ 臭味何能相人:臭味,气味何能,怎能何,哪里能,能够相,共同、交互这里指深山有德的人与新贵暴富气味不同,不能共处㉟余:我㊱故:特地,特意。
谓①旧墨留②画③,旧纸新墨,用④画⑤新缯金楮,且可⑥任意⑦挥洒⑧,不必过⑨惜⑩耳重润渲染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⑪改救⑫,渐⑬用浓墨者为上⑭董源⑮坡脚下多碎石,乃⑯画建康⑰山势先向笔画边皴起,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处,着色不离乎此,石着色要重。
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⑱山中有云气,皴法要渗软,下有沙地, 用淡墨扫⑳,屈曲㉑为之,再用淡墨破夏山欲雨,要带水笔晕开㉒,山石加淡螺青㉓于矶头更——————①谓:告诉、说②留:停留、留下、使什么停留③画:绘画。
④用:使用⑤画:描绘、绘画⑥且可:暂且、姑且⑦任意:任随其意⑧挥洒:挥毫洒墨⑨过:过于⑩惜:舍不得⑪可:可以、能够⑫改救:修改补救⑬渐:逐渐⑭为上: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这里的意思是最好⑮董源:字叔达,洪州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人。
生卒年不详南方山水画的开创者五代南唐杰出画家主要生活在南唐中主(934~940年)时期,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⑯乃:是⑰建康:今南京南唐的都城⑱矾头:山顶堆积的小石,形如矾石,故名⑲渗软:笔法温润,适宜表现江南多土而滋润的山石。
⑳扫:掠过。㉑屈曲:弯曲、曲折。㉒晕开:指的是墨水慢慢在纸上散开的样子,即晕染。㉓螺青:颜色名,一种近黑的青色。
觉秀润,以螺青入墨或藤黄入墨画石,其色亦浮润①可爱冬景借地为雪,以薄粉晕②山头,浓粉点苔③画树不用更重,干瘦枝脆,即④为⑤寒林,在用淡墨水重过加⑥润之,则为春树凡画山着色与用墨,必有浓淡者以山必有云影,有影处必晦⑦,无影有日色⑧处必明⑨,明处淡,晦处浓,则画成俨然⑩云光日影浮动于中矣!。
山水家画雪景多俗⑪,尝⑫见⑬李营丘⑭雪图,峰峦林屋,尽⑮以⑯淡墨为之,而水天空阔处,全用粉⑰填⑱,亦⑲一奇⑳也凡打㉑远山,必先香朽㉒其势㉓,然后以青㉔以墨——————①浮润:滋润②晕:晕染③点苔:即点苔点。
山水画中的点苔,是表示山石缝隙中的杂草和山间、溪畔的灌木丛,以及远山上隐约可见的树木点苔能增强画面的空间感点苔于“山巅石隙”处以帮助显示阴阳相背起伏点苔于“山水交互处”,以加强层次变化点苔于“界线未清处”,以分出空间层次。
点苔于“分界凹凸处”,以醒脉络转折④即:就、便⑤为:是⑥重过加:重复⑦晦:晦暗⑧日色:日光⑨明:明亮⑩俨然:宛然、仿佛⑪俗:俗气⑫尝:曾经⑬见:看见、发现⑭李营丘(919~967年):即李成,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号营丘。
原籍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先世为唐朝宗室,祖父李鼎,唐末时为国子祭酒、苏州刺史,五代时避乱迁家于营丘李营丘能诗善琴,更善山水画,初师荆浩、关仝,后常摹写真景而自成一家,喜欢画郊野平远旷阔的风景他与董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
所画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绘画寒林,开创“蟹爪”法,对于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李成的山水画被称为“古今第一”作品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
⑮尽:全部、全都⑯以:用、拿⑰粉:绘画颜料白粉⑱填:塞满、补满、充塞⑲亦:也、也是⑳奇:罕见的、特殊㉑打:涂抹、印、画㉒香朽:将檀香(卫生线香)点燃后熄灭,用来在宣纸上打草稿现在多用铅笔、碳棒来打草稿㉓势:姿势、姿态、形状。
㉔青:中国画里的青色分石青、群青、青金石和花青。
一一 染出,初一层色①淡②,后一层略深,最后一层又深盖③愈④远者得云气愈深,故⑤色愈重也画桥梁及屋宇,须用淡墨润⑥一二次无论着色与水墨,不润即浅薄王叔明⑦画有全不设色,只以赭石、淡水润松身,略勾石廓⑧,便风采绝伦⑨。
天地位置凡经营⑩下笔⑪,必留天地何谓⑫天地?有如⑬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⑭,下留地之位,中间方⑮主意⑯定⑰景窥见⑱世之初学,据尔把笔⑲,涂抹满幅⑳,看之添塞人目㉑,已觉㉒——————①色:色彩、颜色②淡:淡薄、浅淡。
指颜色不浓厚③盖: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④愈:更加、越发⑤故:因此、所以⑥润:滋润、润泽⑦王叔明:王蒙(1308年~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末明初画家元末弃官,隐居杭州黄鹤山(今浙江杭州临平),自号“黄鹤山樵”,直至晚年才下山出仕,于明初任山东泰安知州。
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创造出新风格兼攻人物、墨竹,并擅行楷存世作品有《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太白山图》等。
⑧略勾石廓:略微勾勒山石轮廓⑨绝伦:无与伦比⑩经营:构思⑪下笔:落笔⑫何谓:什么叫做、什么是⑬有如:例如⑭位:位置、方位⑮方:方可、才能、才可以⑯主意:主见、主张、立意⑰定:决定、确定⑱窥见:偷偷地看见,即暗中看出或觉察到,或者就是指看见。
⑲据尔把笔:据尔,应为"遽尔",突然、匆忙把笔,执笔借指握着初学者的手教其习字、绘画这里指初学绘画的人草率执笔⑳满幅:整张纸㉑添塞人目:添, 增加、增添塞,填塞、充满这里指看了涂满整张纸的画,没有留出一点空隙,把人的眼睛都填满了,令人眼花缭乱。
㉒已觉:已使人觉得。
意阻①,那得取②重③于赏鉴之士?鹿柴氏日:徐文长④论画,以奇峰绝壁,大小悬流⑤,怪石苍松,幽人羽客⑥,大抵⑦以墨汁淋漓,烟岚满纸⑧,旷若无天,密如无地⑨为上此语似与前论未合曰:文长乃⑩潇洒⑪之士,却于极⑫填塞⑬中具极空灵⑭之致⑮。
夫曰⑯:旷若曰密如⑰,于字句之缝⑱早逗露⑲矣破邪如郑颠仙⑳、张复阳㉑、钟钦礼㉒、蒋三松㉓、张平山㉔、汪海云㉕、吴小仙㉖,于屠赤水㉗《画笺》㉘中,直斥㉙之为邪魔㉚,切不可㉛使此㉜——————①意阻:情绪低落沮丧。
这里指看了没有留出一点空隙,涂满整张纸的画,意趣索然,即兴趣全无②那得取:那,通哪,哪里得,可以、能够取,得到、招致③重:重视、看重④徐文长:即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他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⑤悬流:从高处下注的水流,多指瀑布⑥幽人羽客:幽人,幽隐之人、幽居之士,即隐士。
羽客,道士的别称羽,含有"飞升"之意幽人羽客:泛指隐士⑦大抵:大多、大都、大致⑧烟岚:山林间蒸腾的雾气⑨旷若无天,密如无地:旷,空阔若,像密,细密画面中应该是空阔之处像没有天空,细密之处如同没有大地是指画面该疏的地方疏,该密的地方密,疏密相间,浑然一体。
⑩乃:是、就是⑪潇洒:形容一个人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不拘谨或无拘束⑫极:非常⑬填塞:填补、塞满、充塞⑭空灵:灵活而又玄妙⑮致:情趣⑯夫曰:夫,文言文中的发语词,不需要翻译曰:说⑰旷若曰密如:旷,空旷、开阔。
若:像密,细密如,像、如同整句话的意思是:空旷如什么,细密如什么⑱字句之缝:文章里的字眼和句子缝,空隙这里的意思是字里行间⑲逗露:透露⑳郑颠仙:郑文林,号颠仙,明代画家,闽侯(今属福建)人画人物颇野放生卒年不详。
活动时期约在嘉靖年间(1522~1566年)工山水、人物,与汪肇、钟礼、张路等均为浙派后期名家郑颠仙是继蒋嵩之后,尤其在画人物时,多用焦墨枯笔,点染粗豪《图绘宝鉴续纂》卷一以颠仙与袁尚统(字叔明,苏州人)并列一条目,称两人“画人物俱野放”,并被吴派讥评为“狂邪”。
其实郑颠仙的画作,有其独特风格㉑张复阳(约1403~1490年):名复,字复阳,号南山,道士,明代浙江平湖人明代画家工书法,善画山水、人物,善诗能书所写小行楷,秀气规整非凡㉒钟钦礼:生卒年不详,号会嵇山人,明代浙江上虞人。
生卒年不详工诗,精绘事,笔墨粗豪传世作品有《雪溪放艇图》轴等,描绘王羲之雪夜访戴逵的故事㉓蒋三松:蒋嵩,字三松,明代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善画山水人物画法宗吴伟,喜用焦墨枯笔,亦善用淡墨代表作品有《漁舟读书图》等。
亦工人物,与郑文林、钟礼、张路等均为浙派高手亦因他们纵笔豪放粗莽,多越矩度 ,曾被吴派讥为“狂态邪学”㉔ 张平山:即明代画家张路(1464~1538年),字天驰,号平山,明代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擅人物、山水,笔势狂放。
代表作品有《高士观瀑图》、《山雨欲来图》等他是戴进、吴伟画风的追随者,和吴伟等人被称为“江夏派”㉕汪海云:汪肇,字德初、克终,号海云,明代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工画山水、人物、花鸟,气势磅礴尤长于翎毛,豪放不羁,自谓其笔意飘若海云。
多用粗笔水墨,风格接近吴伟、张路,笔意恣肆,墨色淋漓苍润,气势迫人常自负作画,不经意处颇露天真传世作品有《起蛟图》、《芦雁图》、《柳禽白鹇图》等㉖吴小仙:即吴伟(1459~1508年),字士英、次翁、鲁夫,号小仙,明代江夏(今湖北武昌)人。
工画人物,兼擅山水,笔墨放纵是浙派画家中的领军人物,也是浙派支流江夏派的创导者代表作品有《松风图》、《捕蟹图》等㉗屠赤水:即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屠隆(1542~1605年),字长卿、纬真,号赤水、蓬莱仙客、鸿苞居士,浙江鄞县人。
博学多才,诗文、戏曲书画造诣亦颇深,与胡应麟等并称“明末五子”擅作长诗,尤精戏曲,著有《县花记》、《修文记》、《彩毫记》三种,书法擅行、草书另著有《白榆集》、《由拳集》、《鸿苞集》、《观音考》等多种㉘《画笺》:屠隆著的绘画论著。
此书论及画论、鉴赏、装裱等问题㉙直斥:当面斥责㉚邪魔:唐岱《绘事发微》:“至南宋画院,刻画工巧,金碧辉煌,始失画家天趣其间如李唐、马远,下笔纵横,淋漓挥洒,另开户牖[yǒu],至明戴文进、吴小仙、谢时臣皆宗之,虽得一体,竟于古人背驰,非山水中正派。
”屠隆《画笺·邪学》:“如郑颠仙、张复阳、钟钦礼、蒋三松、张平山、汪海云辈,皆画家邪学,徒呈狂态者也,俱无足取”这里指他们的画,脱离了山水画的正宗,被直斥为邪门歪道㉛切不可:这里的切,是切记、切莫的意思,也就是千万要记住。
不可,就是不要、不能的意思㉜使此:使,让、叫。此,这个、这些、这种。
邪魔之气绕①吾②笔端去俗笔墨间宁③有稚气④毋⑤有滞气⑥,宁有霸气⑦毋有市气⑧,滞则不生⑨,市则多俗⑩,俗犹⑪不可⑫侵染⑬去⑭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之气上升,市俗之气下降矣,学者其慎⑮旃⑯哉——————①绕:缠、缠绕。
②吾:我、我的、我们的③宁:宁可、宁愿④稚气:意思是孩子、儿童的气质、神态即童稚气⑤毋:表示对动作行为的禁止、劝阻 作状语 可译为“不要”、“不可”⑥滞气:滞,不流畅滞气,指笔墨呆板凝滞,没有生气⑦霸气:强横霸道的气焰。
⑧市气:即市侩习气,与俗气相仿⑨生:生动⑩俗:庸俗、不雅⑪犹:尤其、更加⑫不可:不可以、不能⑬侵染:感染、沾染⑭去:离开、摆脱⑮慎:小心、谨慎、慎重⑯旃[zhān] :文言助词,“之焉”的合音相当于代词“之”或“之焉”。
这里指的是绘画一定要小心,不要有滞气、俗气——————青在堂画学浅说白话文译文王概说:画画,有的人推崇繁杂,有的人推崇简单,推崇繁杂,推崇简单,都是不对的有人说画画很容易,有人说画画很难,说难说简单都是不对的。
有人认为画画贵在有章法,有人认为贵在没有章法,其实没有章法不对,最后有章法也不对初学绘画的人,一定要按照绘画的严格的规矩法则来画,然后才能超越规矩法则,最后达到没有规矩法则,即出神入化的地步只有先恪守章法,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达到以有法变无法,就像顾恺之不小心把颜料洒落,随手就把它画成了仙草,又像韩干擅长画马,连神明都来向他求画。
要想达到有章法也行,没有章法也行,只有先做到把毛笔画坏了,埋成坟墓一样,把铁砚磨穿如泥,构思细密,不轻易下笔,十天画一水,五天画一石,最后才能画出美丽的嘉陵江山水李思训数月画成一幅画,吴道子一个晚上就画完了,到了这个层次,我们才可以说画画难,也可以说画画容易。
只有胸中藏着五岳,眼里没有全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突破董源、巨然的约束,直达顾恺之、郑法士绘画的境界,就像倪瓒的老师王维,画出了山势欲飞,悬瀑直泻,水流幽静,树林空荡,就像郭忠恕画放风筝的线,一根线可长达数丈,画亭台楼阁,笔法又像牛毛蚕丝一样,画的非常细致。
正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水平,才可以说,他们画的繁杂可以,简单未尝不可以然而你想没有章法洒脱的去画,你必须先遵守规矩去画,你想画简单的,先要把复杂的画好你想练笔简净,一定要从繁琐的入手六法,六要,六长,三病,十二忌,是不可忽视的。
◎六法南齐谢赫说的第一法气韵生动,即绘画要有内在的神气和韵味一定要把所描绘的对象的精神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感染力第二法骨法用笔,强调的是笔墨的效果以线造型,用笔要有力度第三法应物写形,指要准确地描绘所要反映的对象的形状,做到形似。
第四法随类傅彩,就是要根据所描绘的对象,确定相应的色彩第五法经营位置,就是构图,根据素材构思、布置画面第六法传摸移写,就是要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在六法当中,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摸移写,通过训练,都是可以达到的。
但是气韵生动,仅仅通过训练是不能够达到的,要想达到气韵生动,一定要有天赋加后天的努力◎六要北宋的刘道醇说,画画第一要形神兼备,第二要从造型、布局到用笔都老到、熟练第三不要拘泥于形似,在夸张、变化的同时要遵循法理,合乎规律。
第四要是色彩要润泽饱满,有美感第五要是构图合理,画面要自然第六要是学习古人,要取长舍短◎六长刘道醇说,绘画第一长是画法在粗狂豪放的风格中,要有笔法可寻,讲究用笔用墨第二长是在狭隘的题材与风格中要有独创第三长是用笔细密纤巧而不失力度。
第四长是画面构图、笔墨虽怪诞,但却合乎情理第五长是用墨虽少或无墨,但却韵味十足第六长是画面虽平淡,却很奇致,意味深长◎三病北宋郭若虚说绘画用笔上有三个毛病,第一个毛病为板,即运笔的腕力弱,笔力迟钝,对物造型取舍无法,描画物体狭小,不圆浑,没有立体感。
第二个毛病为刻,即行笔迟疑,心手不能协调,勾画之时,线条生出棱角第三个毛病为结,是说运笔时,当放不放,当收不收,似乎被什么东西阻碍着,使笔不流畅纵观郭若虚的三病,其产生原因,还是用笔的功夫不到家◎十二忌
元代画家饶自然说,第一忌讳绘画聚密,占满整张纸,上下不见天地,章法拥塞也就是说画画要疏密有致第二忌讳远近不分,高低无错落,大小失调,形状单一重叠第三忌讳画山琐碎乱叠,山与山之间没有内在的关联这就是说画山应气脉相贯,层叠而出,高低错落。
四忌讳画水没有源头出处,水从何而来交代不清,出现的太突然第五忌讳山水构图平淡,缺少变化,没有险阻之处第六忌讳画的路看不出来处和去处就是说画路要弯曲自然第七忌讳画石头只画一面,画成石板,缺乏立体感画石头必须画正面、左面、右面,即所说的“石分三面”。
第八忌讳画树枝只从左右出枝,这样画再多,也只是两边之枝,表现不出前后伸展的枝干就是说画树枝要画出枝干的灵活穿插第九忌讳画人物弯腰驼背,没有精神第十忌讳建筑物的布置没有透视感,且缺乏合理的布局第十一忌讳墨色的浓淡不得法,欠协调。
第十二忌讳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渲染失调◎三品夏文彦说:气韵生动而自然天成,并不是没有技巧,而是巧到了让人感觉不到巧,只能感觉到自然的笔墨的作品叫作神品笔墨超群绝伦,着色渲染得宜而有思想意趣的作品叫作妙品能做到形似而不失规矩的作品叫作能品。
王概说:画品有神品、妙品、能品这一论述已成定论,唐朝朱景真在这三品基础上,又增加了逸品宋代的黄休复认为先有逸品,之后才有神品、妙品,最早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唐代的张彦远张彦远说:丢掉自然之后才能成神品,丢掉神品之后才能成妙品,丢掉妙品之后才能成谨严细密。
张彦远的品等论,是一套独立建构的非常独特的理论画到了神品、能品的地步,怎么会有不自然的呢?逸品则应该置于神品、妙品、能品之外,怎么能和妙品、能品论优劣呢?如果画失去谨严细密,便成了没有过错和令人讥讽之处。
为迎合取悦世俗而作画,就象是貌似忠厚老实,实际上是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伪善者和大户人家的姬妾婢女一样,我不能这样去做◎分宗佛教分为南宗、北宗开始于唐朝山水画有南宗、北宗也开始于唐朝,而不是人分为南北绘画上的北宗代表是唐代的李思训父子,五代南唐代表是赵干、宋朝是赵伯驹、赵伯骕兄弟、马远、夏彦之。
南宗则从唐代的王维开始,他改变以前仅用钩斫的方法显示北方山水奇兀、雄壮、沉厚的气势,用破墨山水来渲染浓淡不同的层次,用水墨表现出山形的阴阳向背 接下来南宗的代表还有张璪、荆浩、关仝、郭忠恕、董源、巨然、米氏父子,以至于元代的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
这就像佛教南宗的创始人慧能大师的继承者马驹、以及佛教禅宗五大流派之一的云门宗的传承是一样的◎重品自古以来,能以文章名显于世,便没有必要以画传名显于世而精于绘画的人,每个时期都不缺乏,这里就不详细记载了然而不是因为他的画,只是因为这个人,就想见到他的画,让人勤勉不倦起景仰爱慕之思绪的人,汉朝就有张衡、蔡邕,魏国有杨修,蜀国有诸葛亮,晋国有嵇康、王羲之、王廙、王献之、温峤,宋朝有远公,南齐有谢蕙连,梁朝有陶弘景,唐朝有庐鸿,宋朝有司马光、朱熹、苏轼。
◎成家自唐朝、宋朝以来,五代时期后梁的荆浩、关仝,南唐的巨然、董源以不同时代,但名望相同而成为山水画四大家后,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成为南宋四大家,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成为元四家高彦敬、倪瓒、方方壶,所画山水,均属逸品,也因卓越的画作而成为有名望的大家。
所说的众多大家,不必分门立户而门户已经存在例如,李唐就是远学李思训,黄公望则近学董源,高彦敬则尽学宋朝风格,倪瓒则在元朝成为第一这些人都各有千秋,自成一家不知各家忠实于自然与时代的艺术家,今天属于谁呢?。
◎能变人物画从顾恺之、陆探微、展子虔、郑法士到张僧繇、吴道子是一大改变山水画则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时是一大改变到了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又是一大改变李成、范宽又一大改变到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又一改变。
黄公望、王蒙又一大的改变王概说:元代的赵孟頫还守着宋朝的规矩,明朝的沈周,画出来的画俨然是元朝人所画唐朝的王洽好像事先知道有米氏父子而将泼墨的关钥先打开,创作了泼墨画法王维好像预料有王蒙而将破墨山水的衣钵早早备下。
或创新在前,或守成在后,前人恐怕后人不善于改变而先变化,或后人更害怕后人不能善于保持而先坚守优秀的传统画法然而有胆量不变的人也有见识◎计皴学画的人必须专心一意、尽力思考,先致力研究某一皴法,到这一皴法完全学成,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才可以广泛地吸取各种各样优秀的画法,自己创建炉冶,融合各家,自成体系。
画到最后贵在全忘了各家的画法,而开始画时贵在不混淆各家画法约略计算一下有如下皴法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小斧劈、云头皴、雨点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更有披麻皴混合雨点皴,荷叶皴搅和斧劈皴的。
至于某种皴法是某人创建的,马牙皴是学习某人的,我已经详细记载在山水分图上,现在就不多说了◎释名蘸了淡墨之后层层堆积,缓缓旋转着画的技法,叫做“干淡”用精锐的笔法,把笔放平一层层轻盈地涂抹的技法,叫做“皴擦”。
用水墨反复多次淋湿挥洒涂染的技法,叫做“渲染”用水和墨混合起来润泽平涂画面的技法,叫做“刷“用笔直下缓提,似揪住一物而后拉起的技法,叫做“捽”用笔头垂直落下,笔尖在纸面上点戳,快速提起的技法,叫做“擢”。
集中力量于笔尖在纸面上点戳叫做“点”点可以用于画人物、也可以用来画苔藓植物和树木用笔牵引线条而游走纸端,叫作画画可以用于画楼房,也可以用于画松针用淡水在白色的细绢本来的颜色上,轻轻地来回擦拭而留下的水痕,便是烟色。
完全没有笔墨的痕迹叫做“染”显露出笔墨痕迹而形成云朵的缝隙、水浸的痕迹叫做“渍”瀑布用白色细绢本来的颜色,仅用焦墨在旁边晕染叫做“分”山坳和树林的间隙,用极少的淡墨渲染成气 ,上下连接起来叫做“衬”《说文解字》说:“画田间分界的小路,就像画田界。
”《释名》说:“ 画就是挂,是用彩色描绘物象”山尖的叫“峰”,山平的叫“顶”,山圆的叫“峦”,相连的山叫“岭”,有山洞的山叫“岫”,陡峭如壁的山叫“崖”,崖间崖下高峻的山叫“岩”,路与山相通叫“谷”,不通叫“峪“,峪中有水叫“溪”,山夹有流水叫“涧”,山下有深水池叫“濑”,山间平坦叫“坂“,水中有突出的岩石叫“矶“,海里的奇山叫“岛”,山水的名称,大致如此。
◎用笔古人说:“有笔有墨”笔与墨二个字,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作画怎么能没有笔墨呢但是只勾勒出轮廓,却没有皴法,即是所说的无笔有皴法,但没有轻重、向背、云影、明暗,即是所说的无墨黄公望说:“绘画的时候要驾驭笔而不能被笔驾驭。
”所说的石分三面,是告诉我们绘画时既要有笔,也要有墨所有的画作,所用画笔有用大小蟹爪笔的,有用大白云兼毫笔蘸墨挥笔的,有用兰竹笔的,有用写字的产于宣州的兔毫笔的,有用产于湖州的湖笔的,有用羊毫笔的,有用雪鹅柳条笔的,有习惯依靠用细而长的毛笔的,有专门拿秃笔画的,看他们作画的习惯,各自都有彼此相似的地方,不能固执地只用一种笔。
王概说:倪瓒模仿关仝,不用中锋,写出来的字更加清秀且有光泽,而关仝实际上用的是中锋李伯时的书法非常精美讲究,黄庭坚说他的画关键是能渗透到书法中,书法也能渗透到画中钱叔宝有一天到文征明家中拜访,见他握笔写字,字好,而画更美。
夏昶与朋友陈嗣初、王孟端相友善,常常在临摹他们画的竹子,到后来,即使看见的是他画的竹子的初稿,也能看出画法已经超过他们与有知识文才的人在一起,受他们的影响,在画画上确实是能提供很多用笔的力量欧阳修写字用比较尖锐的笔,蘸墨少而干,写出来的字,字形方正偏宽,神彩焕发,才华出众,看他写的字,就象看见他明亮的眼睛、丰满的面颊,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字写的真是得心应手。
徐文长醉酒后拈笔写字,出现败笔处,便揩擦画成轻脱貌的美人,用笔染两颊,丰姿绝代转而觉得世间铅华如尘垢,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他能妙笔生花用笔达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珍珠撒入手掌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的涌现出来。
书法与绘画,同样用毛笔挥洒,具有极大的内在相通性不仅如此,南朝词人一直称散文为笔《沈约传》说:谢元晖擅长作诗,任彦升擅长写散文庾肩吾说:诗如此,散文也如此,都具有极大的内在相通性杜牧说:以忧伤苦闷的心情来读杜甫的诗、韩愈的散文,好像请古代神话中的麻姑仙女用那纤长的指甲搔着自己的痒处一样,酣畅、痛快。
一定要用愁读杜诗韩笔、麻姑抓痒这样合时宜的文笔来写写字写诗写散文,都要抓住古人痒处,即抓着自己痒处如果带着这样的文笔,写诗写散文与写字做画,都弄成一不痛不痒的地步,就是世界适逢需要早早砍断手臂,又有什么用呢?。
◎用墨李成惜墨如金,王洽泼墨沉淀成画学画的人在六法三品中一定要常想着惜墨泼墨这四个字,这样就已经领悟了大半王概说:大抵年代久远的墨,只适合于画在旧纸上,模仿旧画,因它那光芒都被收敛起来了,具有沉稳之感,比如林逋、魏野都属于这样的典型,都属于适合并排坐在一起的沉稳之人。
如果将年代久远的墨,用在新的丝绸、洒上金的纸张、洒上金的扇子上,反倒不如新墨光彩直射,这不是年代久远的墨不好,实在是旧墨与新纸、新丝绸很难相容就像把深山里有德之人穿的淳厚古朴的服饰,放在新近显贵、突然发财致富之人的座位上,没有不窃笑的,深山有德的人与新贵暴富气味不同,是不能共处的。
我特意告诉大家,用年代久远的墨画画,用旧纸新墨,还是用新丝绸、洒金的纸来绘画,姑且任随其意地挥毫洒墨,不必过于舍不得◎重润渲染画石头的方法,得先从淡墨画起,这样便于修改和补救逐渐用浓墨,是最好的董源在山坡的脚下多堆积碎石,画的是南京山势。
先顺笔勾勒出山石的轮廓再添加皴笔,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处,着色也在深凹处,石着色要重董源山头多画小石,叫做矾头山中有云气,皴法要温润,山下有沙地,用淡墨掠过,曲折画出,再用淡墨相破画夏山欲雨,要用水笔晕染山石,山顶上的碎石加淡螺青,更觉秀润。
将螺青加入墨中或者将藤黄加入墨中画石头,这样的色彩也是滋润可爱的画冬景借地为雪,用薄粉晕染山头,用浓粉点苔点画树用墨不要过重,干瘦枝脆,就是寒林再用淡墨重复润泽,就是春天的树凡是画山,着色与用墨必须有浓有淡。
因为山必然有云影,有影的地方必然晦暗无影有日光的地方必然明亮,明亮的地方墨色浅淡,晦暗的地方墨色浓重,这样画出来的山就仿佛有云光日影在其中浮动了!山水画家画雪景多有俗气,我曾经见过李成的雪图,峰峦林屋,都用淡墨画出,而水天空阔的地方,全用白粉补满,这也是罕见的画法。
凡是画远山,必须先用香朽打草稿以确定其形状,然后用青色用墨一一染出,起初的一层颜色浅淡,后来一层略深, 最后一层更深越远的地方云气越深, 因此颜色越重画桥梁以及屋宇,必须用淡墨润泽一二次无论着色还是水墨,不润泽便浅薄。
王蒙有的画全幅不设色,只用赭石淡水润泽松树,略微勾勒山石轮廓,风采就无与伦比◎天地位置凡是构思落笔,必须留出天地什么叫做天地呢?例如在一尺半幅的绢素上,上方要留出天的位置,下方要留出地的位置,中间部位才能立意确定景物。
我曾见过世上的初学者,草率执笔,涂满整个纸张,看了令人眼花缭乱,使人觉得兴趣全无,这样的画哪里还能被赏鉴之士所看重呢?王概说:徐渭论画,将奇峰绝壁、大小瀑布、怪石苍松、隐居的道士,大多以水墨淋漓,整幅画有山林间蒸腾起来的雾气,空阔如没有天、细密如没有地的作品称为上乘之品。
这话似乎与前面说的不符说徐渭是潇洒之士,却能在非常填塞的布局中具有非常空灵的情趣说空旷如什么,说细密如什么,早就在字里行间,将经营位置之道透露出来了◎破邪如郑文林、张复阳、钟钦礼、蒋嵩、张路、汪肇、吴伟,在屠隆著的《画笺》中,被当面斥责为邪门歪道,切过不能让这种邪魔之气缠绕在我们的笔端。
◎去俗笔墨中宁可有童稚气,不可有滞涩气宁可有强横霸道的气焰,不可有俗气滞涩则不生动,市侩则多庸俗,庸俗尤其不可沾染摆脱俗气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多读书,则书卷气上升,市俗气下降,学者应该谨慎,千万不要有滞气和俗气。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生活知识翻译(生活中的错误翻译)万万没想到
芥子园画传1——画学浅说——论画十八则。金陵王氏三兄弟王蓍、王概、王臬在沈心友保存的明末画家李流芳原有43幅画稿的基础上斟…
-
生活知识翻译(生活翻译成英文)这都可以?
刚到北美的时候,无论你出国前词汇量多么丰富,多多少少都会碰见一些陌生的表达方式,毕竟是生活用语,不是靠书本能轻易学来的。比如,去餐…
- 生活知识翻译(健康的生活翻译)原创
- 干货满满不足齿数(不足齿数打一数字)
- 生活知识翻译(学校生活翻译)一看就会
- 生活知识翻译(智慧生活 翻译)学到了吗
- 生活知识英语怎么写(我的假期生活用英语怎么写)一看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