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抖音标签生活知识是什么意思(抖音生活知识标签包括什么)难以置信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劳动节快乐

抖音标签生活知识是什么意思(抖音生活知识标签包括什么)难以置信

 

第一次手机写,正好五一坐高铁整理下笔记从知道抖音开始,我就一直在想,他怎么火起来的?高持续的MAU增长怎么去做运营?用户画像和场景会怎么改变​今天难得放假,起床刷了2小时抖音,发现跟期望的一样,整个内容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起步阶段:不可否认,抖音和拼多多一开始都是扎根于五环外,相对于巨头严防死守的中产阶级跟一线城市,这是一个具备野蛮生长的广阔天地:低廉的拉新成本,较低的用户心智门槛,都是从巨头包围中突围的重要因素但正如大家所评价的,他们身上确实就是有一个"low"的标签。

我经常问同事或者身边朋友,大家都说自己不刷抖音,似乎一个沉迷抖音的人,可能不知不觉就会被人打上"丧、沉迷、自控力差、无聊"的标签,被领导知道了可能对自己印象还不好我在家里的时候也是躲在厕所里看,免得被老婆发现说我无所事事。

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会坚持去看,每个人都不一样,只有多看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明白别的的用户都在想什么,都在喜欢什么,然后去思考商业价值在哪最初用户画像:1、微信替代我之前坚持的一个想法,就是认为2016-2017抖音崛起的时间点,跟微信流量饱和过程的时间重合,不是一个偶然。

大家最初用微信是社交场景,后来微信工作群和朋友圈营销将工作和生活绑定,才是996真正的发源地但是用户的工作性社交被压榨到一定极致的时候,就会有厌恶性替代心理,伴随的是朋友圈和公众号红利放缓,用户需要一个真正能让自己彻底释放人性另一面的平台。

2、焦虑社会转向逃避的宣泄口阶层天花板,买不起房,知识焦虑和中产焦虑,最初带火的是知识付费大V告诉你业余要充电,买在线课程,订购华尔街见闻黑卡,上得到和知识星球,希望就好比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是掏钱的第一动力,但结果发现折腾半天,自己9.9的课程只是成就了别人的财富。

当人挣扎过,但并没有达到期望的速成式成功时,寻求"奶头乐"的消费就上升成了一种刚需抖音的爆发生逢其时:这也解释了为何抖音最初的内容,都是唱唱歌,跳跳舞,好看小姐姐,讲笑话,洗脑音乐,因为不动脑啊短视频相对于文字和长电影,更加有利于多感官、高频、重复性的给予精神麻醉,加上头条的算法推荐,更加加深了这种精神麻醉的沉迷。

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呢?现在产品经理言必称"降维打击",就是用你看上去比你low,比你更激进的打法打败你,其实这些还是从毛选里能发现答案,太祖早就提过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那么问题是当用户增长到一定的阶段,包围城市之后怎么运营城市,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阶段,何况也到了头条和抖音要准备上市的一个阶段,必须要讲好一个故事,否则天天洗脑神曲,也支撑不了那么大市值。

如何转型并打破固有标签,是我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内容运营,悄悄发生改变1、吸引娱乐圈大V和KOL入驻,和微博运营思路基本一致我随机刷了半小时就刷到了,薛之谦,郭冬临,潘长江等等郭冬临演抖音,比上春晚卖力多了。

2、内容运营者的改变以往头条系的产品主要依赖于分发机制分配流量,所以营销大号自然有自己的焦虑,说白了没有自己的粉丝,流量靠平台分发,长期来看没有话语权,当平台做大了,过去淘宝小卖家相对于平台的下场,就是他们的明天。

应对之下,之前的小视频都是求点赞,现在都是求关注为了提高关注率,还采取了以下方法:每个视频只放一半,或者总结实用攻略,但是放的非常快,需要你关注回看,第三是重复性内容,比如每天5句英语,等等,诱导用户关注以获得持续内容。

3、实用型内容的回归从最初的平台用户来看,主要还是精神麻痹型的需求为主,但是沉迷多了,人毕竟还是会自责所以现在内容其实更多样化了,还打上了"学习"的标签,经我上午统计,高频内容包括:每天英语,PS技巧,人生鸡汤,商业道理,华为手机,汽车评测,excel技巧。

总结下来发现,这些学习内容共同特征是"低门槛,碎片化,生活知识"方面的标签更浓厚一些,让用户产生"反沉迷的心理安慰"因为一个关注了一个excell使用技巧的用户,上抖音也应该不是为了去学Excel,毕竟想真正想学的话买一本教材比啥都好,主要还是为了自我安慰,因为他可以自我暗示说我上抖音是上进的。

从这个层面来看,抖音内容分发的变化更加多样化,由"纯杀猪式魔性大笑"转变为生活学习内容收藏平台,其实还是从抖音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来推进的,目标还是要争夺更多层次的用户,更长的用户手机时间份额尽管身边还是有人不承认自己看抖音,但用户群体的上移,很可能已经开展。

连某大行也搞了全行的抖音挑战赛,虽然参赛的作品感觉都是来自平行宇宙,但抖音固有标签的洗白,正在发生,它正试图进化为一个不那么极端的平台这和当年某宝买假货起家,做大后进入品牌化的路径是一样的另一个例子是PDD,我是pdd的最早期用户,2015年我就在上面买东西了,见证了平台在城市买水果、回到农村卖假货和拼单、上市再杀回城市的整个过程。

我对拼多多简直不能更爱了,他跟我党当年在敌军围剿下建立革命根据地,最终发现壮大的创业历程完全一致啊现在拼多多开始卖品牌商品和大件商品了,而头条积累了内容开始做内容搜索,都可以解释"草根"到"野心"的发展。

本周两大新闻:阿里逼迫商家2选1,百度和头条互起诉对方侵权恩,旧军阀和新势力的决战开始了,以前是"新动能"对"旧基建"的挑战,现在BAT已经变成了"老钱",要对"新钱"严防死守至少对于用户来说,避免一家独大才是最有利的结果吧,所以在差不多价格和质量情况下,号召大家用拼多多跟京东,其实是最理性的。

最后,抖音对于金融业本身有什么启示呢,现在的商业银行焦虑的本质,归根结底在于互联网的用户场景不够粘性,仅仅是一个金融需求,太过于垂直和专业任何一家四大行的用户数,放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互联网顶级公司了但是对客户场景粘性方面却远远落后,活跃场景太低,可以说一手好牌但没打出理想的效果。

而且因为机制和内部渠道成本低的原因,我们本应线上运营的APP推广,发展到最后变成了下任务和地推,可以说平台运营方式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发现阶段从功能来说,银行的手机银行大规模做了生活化的服务场景,充话费,优惠券等等,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客户的打开率跟交易频次,可以说这个方向是跟月活KPI考核挂钩的,是为了指标而做的产品设计。

从一个好的方向去想,我们现在走的也是拼多多跟抖音的路线,先下沉用户,扩展用户使用场景,再考虑金融属性的"支付,理财,贷款"三大主线回归的问题从运营来看,挑战肯定也不小,因为在生活场景下面临的竞争对手是美团、微信跟支付宝,恶战结果未可知。

我们的投资客户群,更加面临垂直化和场景需求小的情况,在产品下沉,用户下沉方向要多向拼多多和抖音学习我相信,奶头乐并不是一个社会常态,是群体性的一种规避性和自我麻醉的阶段,对应于当前的社会分层和转型期的一种逃避。

若房产刚兑能打破,终究还是会有更多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金融投资,私募,公募,和自主投资将会是三种基本形态尤其对于自主投资,如果用户下沉不能跟随移动端流量增长同步扩大,真的需要思考一下产品体系重构和门槛如何下沉的问题了。

最后还有个问题挺有意思,招行最近发布的金葵花客户财富报告显示,1%的客户占有99%的金融资产那么银行还有个选择题:究竟是要走互联网公司的道路,做好数据和科技,服务好千人千面的用户场景,还是专注好1%,提供超强的资管服务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