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大全及答案小学生(小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墙裂推荐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路径(一)注重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独有的性格特点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积极主动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促使其对问题主动思考其中,情境教学可分为故事、活动、生活以及问题式情境,应根据学生所关注的重点,对其进行具体运用。
故事化情境适用于小学低年龄段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数学教材中的画面整合成简短的故事,让学生感同身受,提高教学趣味性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生活化情境将数学趋向实际,让学生借助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加深理解的层次和记忆程度,促使其全面发展。
问题式情境则是教师依据小学生求知欲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课堂所讲述的内容,创设出悬念问答模式,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例如,教师在教学数字乘除运算时,便可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悬念的问题,如能被4整除的数字的特征,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并引导学生随机说出数字,教师随即对其判断并说出这个数字能不能被4整除,经过几轮精准的判断后,学生便会产生疑问。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模式,将学生带入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家里人买过东西吗?一袋牛奶4元,一箱牛奶24袋,那你准备付多少钱呢?买了一个西瓜16元,但发现不够吃,还需要半块西瓜,那你准备怎么付钱呢?利用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将付钱情景再现,引导学生交流与讨论。
在交流后,教师可提出数字乘除运算表,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数学运用能力小学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同时数学学习不仅仅依靠教师授课,还需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自我思考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需合理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确保教学科学、有效教师应利用开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优化学生自学能力。
除此之外,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以及地点限制,教师无法向学生展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解决遇到的问题对此,教师可组织课后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最优化问题后,可根据学生外出实践活动情况留下一道最优化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课后自我学习和思考。
如果本年级组织参加农博园参观活动,已知每个班级学生35人,共有三个班级,教师人数25人农博园共有三种购票方式:学生票每张20元;成人票每张40元;团体票每张32元,需要30人以上制订一种购票方案,使购票所花费的金额最少。
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告诉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在下节课前对此问题进行讲解在下节数学课教学前,教师可邀请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解决思路如有的学生提出教师和学生可以各自购买成人票以及学生票,计算出所花费总金额为3 100元;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全买团体票,计算出所花费总金额为4 160元等。
教师可向学生提问:那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购票方案?你认为上面两位同学所说的购票方案是最优解吗?在没有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说:那同学们看看我这个购票方案怎么样?我们为教师补充5人组成团体,剩下学生单独购买,那么我们所花费的总金额为2 960元。
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比这种购票方案更优的解了?教师与学生一起提出方案,从一种方案到多种方案,有利于学生参与讨论,并充分体现课堂的自由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三)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力量,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困惑,推动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教师需要改善原有的师生不平等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课堂互动交流。
通过教师对问题的设定,学生回答问题,以及教师针对学生问题的点评和讲解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活跃的氛围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述数字比大小的内容时,教师主要以提问的方式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向学生提问:由七个千、六个十所组成的数是什么?那由六个千和七个百所组成的数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中所组成的数字哪个大哪个小?有没有同学能够回答出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随机抽选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点评;也可继续提问:那说说看,是怎么进行大小的比较的,分享一下经验。
如果学生未能回答出问题,教师便可向全班同学提问:有没有同学能够帮助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等到有人帮助其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便可向没回答出问题的学生发问:你现在知道哪个数更大了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交流,体现数学教学中师生交流以及生生互动的过程,是有效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
(四)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思想数学学科从出现到现在,其中含有很多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根据数学发展史不难发现,数学发展离不开无数数学家对前人理论的质疑和批判。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核心素养,当学生发现课本知识与认知出现冲突时,应引导学生突破以往权威观念,具有质疑的心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积极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认识同时,教师需要融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新问题,并给予其表扬,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寻找答案。
(五)构建数学模型,提升知识归纳能力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知识中的公式、概念等运算系统,针对一些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符号解决其数量及变化规律的模型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数学模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归纳能力,确保学生在吸纳新知识时,顺利通过数学思维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将课本当中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及具体描述的知识点融入体系当中,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帮助学生搭建更具价值、容易理解、加深印象,实现学生思维创造的综合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述“鸡兔同笼”相关问题时,可从课本上较为简单的题目入手,如鸡兔12只,脚28只,问鸡兔各几只?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寻找答案学生可以用圆圈来代表动物总数量,并用直线代表脚在10个圆圈上都画上两条竖线,假设全都是鸡,经过数数后发现脚的数目不够,再让学生逐一添加两条竖线,来凑够28条竖线。
学生在画画中可以发现答案,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可逐步将题目难度增加,如笼中鸡兔共48只,脚116只,问鸡兔各几只?学生发现当数据过于庞大时,画图并不好用,便会在画图过程中发现问题规律,并主动构建模型,发现数学规律。
【工作单位】灵台县梁原学区杜家沟小学,甘肃 平凉——《新课程》杂志(节选)初审:张俐丽复审:李琴芳终审:郝二军校对:赵文静编排:孙守春2023年期刊订阅(1、2月刊)
关注《新课程》杂志社如下媒体(咨询\购书更方便)淘宝店:新课程杂志社【http://chinaxinkecheng.taobao.com】官 微:新课程杂志 新课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官 网:新课程杂志社【http://www.chinaxinkecheng.cn】
《新课程》杂志主 管: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 办: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4-1324/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2162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生活知识大全及答案小学生(小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墙裂推荐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
生活知识大全及答案小学生(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满满干货
什么是数学?当你看到这个问题时,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会有这样的问题吗?数学不就是计算,不就是加减乘除吗?如果是这样,只能说这只是数…
- 生活知识大全及答案小学生(小学生知识生活应用)干货满满
- 生活知识大全及答案小学生(小学生知识生活应用)燃爆了
- 生活知识大全及答案小学生(小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一篇读懂
- 生活知识大全及答案小学生(小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燃爆了
- 2016国考成绩(2016国考成绩公布的时间)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