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生活知识大全及答案高中(高中文化生活知识)越早知道越好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高中政治教学研究】公众号,为您持续更新!

生活知识大全及答案高中(高中文化生活知识)越早知道越好

 

本站精品荟萃,干货满满,请星标/置顶公众号全国十万师生关注,欢迎您向同事和同学推荐!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习题集,详情点击【二轮专题】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习题集,详情点击【一轮复习。

】2020年高中政治(旧教材)新授课课件,详情点击【新课教学】

版权说明:本平台尊重作者知识产权,文章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所有,欢迎监督,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非常感谢!转载来源:本文转载于【高考政治】公众号,本站向原作者和平台表示衷心的感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四川教考联盟三诊)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1979年在北京首演,后又按照舞剧国际标准创排,40年来不断升级换代、常演常新,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2 887场,观众达400多万人次。

成功实现了“送文化”到“卖文化”的转变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②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是可以统一的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走向统一 ④文化的影响力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符合题意,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②符合题意,“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表明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是可以统一的;③说法错误,“走向统一”的说法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展现;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文化的影响力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而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故选A答案:A2.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订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人们在实践中感悟到微笑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可以促进人类自身身心健康,同时,能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①③正确;②与题意无关;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选C答案:C3.(2019·湖北宜宾二模)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很多文人雅士品酒、写诗、作画、饯行的美谈但后来,“饮酒文化”慢慢异化为另一种社交文化——“拼酒式社交”。

“拼酒式社交”要改,强迫性劝酒行为也该叫停这说明(  )①中国的“酒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②“酒文化”的创新应该顺应时代发展 ③人们是“酒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④“酒文化”作为落后文化要加以改造A.①③ 

B.②④C.③④ D.①②解析:饮酒文化,既留下了很多文人雅士品酒、写诗、饯行的美谈,也异化为一种“拼酒式社交”,说明中国的“酒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①正确;“拼酒式社交”要改,强迫性劝酒行为也该叫停,这说明“酒文化”的创新应该顺应时代发展,②正确;材料不是强调人们创造和享用酒文化,③排除;“酒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非都是落后文化,④排除。

答案:D4.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大众传媒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A.②④ B.①④C.②③ D.①②解析:①错误,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排除;材料体现了“互联网+”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由此可见②正确;“量身制定”体现了④;③说法绝对化,大众传媒不一定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排除。

答案:A5.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人们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人们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是因为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据此可选出

③④;传统走向现代,完全可以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城镇现代化的关系,因此①错误;②与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不符故选C答案:C6.(2019·郴州二模)为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必须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加快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研发,推动我国中药制造技术迈向高端水平。

要点燃中医药行业的生命力,需要(  )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以先进技术支撑中医药的发展 ③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要点燃中医药行业的生命力,需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正确;还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③正确;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并不能点燃中医药行业的生命力,②排除;与经济融合发展并不能点燃中医药行业的生命力,③排除。

答案:A7.(2019·天津河西区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②“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 ③“面向未来”就是要推动文化“走出去”,文化同一 ④要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③说法错误,“面向未来”就是要推动文化创新;④说法错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故选A答案:A8.(2019·四川绵阳三诊)63年前,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投身到西部高等教育事业中,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奋斗的“西迁精神”。

“西迁精神”的铸就表明(  )①群众的实践为民族精神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②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③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基本特征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实践中不断变迁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铸就艰苦奋斗的“西迁精神”表明群众的实践为民族精神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③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基本特征保持稳定;④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并没有在实践中不断变迁。

故选A答案:A9.(2019·四川内江二诊)浙江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乡村文化的培育,使各地形成了一大批区域道德品牌,如德清的“德文化”,嘉善的“善文化”,仙居的“慈孝文化”等这些区域道德品牌的形成(  )。

①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 ②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①错误,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丰富其基本内涵;②④正确,浙江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乡村文化的培育,使各地形成了一大批区域道德品牌,这些区域道德品牌的形成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③错误,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夸大了区域道德品牌的作用。

故选D答案:D10.近年来,W市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或扩建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工程,精心打造“名家论坛”,邀请梁晓声、易中天、李培根等一大批名流大家开展了数百场公益性文化讲座,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开阔了文化视野。

这说明该市(  )①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 ③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市民基本的文化权益 ④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材料中政府是在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由此可见,①说法错误,故排除;②说法正确;③说法正确,政府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市民基本的文化权益;④与题意无关答案:C11.在现实生活中,香榭丽舍、挪威森林、金色维也纳等洋小区名称层出不穷,崇洋、求怪、贪大、逐奢的怪现状屡见不鲜;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建筑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二者形成鲜明反差。

这启示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该(  )①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恢复传统文化 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③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④加强文化交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在城市建设中,要传承好民族文化基因,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动文化创新,

②③入选;①忽视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城市建设要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但要符合本地实际,故不选④答案:B12.“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下列观点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有(  )①积重德则无不克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③君子怀德,小人怀惠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④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体现了科学素养与道德修养的关系,②④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①只强调了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③强调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物质财富的关系。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3.(2019·衡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材料一 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它与中国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强烈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在今天,书法仍是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一种形式。

但是在今天手机、电脑普及的网络时代,随着人民使用键盘和手机打字的增加,很多人的写字量逐步下滑,甚至提笔忘字成为常态,还有人认为“书法就是书法家的事,跟我没关系”,书法艺术有衰退的趋势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任表示,长期以来,由于文字与书法断裂,造成书法作为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的缺失,对汉字整体认识的缺失,继而造成对中国文字以及文化发展的断层。

她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标杆,不是去探讨该不该继承,而是应该坚定不移地继承,“书法不是少数人的艺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材料二 教育部提出要在中小学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年级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发扬书法艺术,光大优秀传统文化。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书法不是少数人的艺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11分)(2)请你为弘扬和宣传我国的书法艺术写出三条活动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答案:(1)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书法有利于激发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书法是一种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3分)③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人学习书法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文化,自觉继承和保护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3分)④学习书法,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分)(2)①弘扬传统,书写卓越②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③练中华书法,承传统文化④写气质人生,扬祖国精华⑤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4.(2019·黄山二模)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周年华诞一个国家的强大,根基在民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沃土,积淀于从未停歇的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国近现代历史、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众志成城,书写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壮丽史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辛勤劳作、不懈奋斗,甩掉积贫积弱的帽子,推动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快速发展,大踏步赶上时代、大踏步迈向世界舞台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心怀梦想、勇攀高峰,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凝聚伟大力量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前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还要闯过一个个。

“腊子口”“娄山关”我们坚信,当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弘扬者、践行者,“中华号巨轮”就一定会劈波斩浪,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1)我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12分)(2)班级举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主题班会,请从中学生的角度列举三个发言要点(6分)答案:(1)①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众志成城,体现了伟大的团结精神(3分)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国人民书写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壮丽史诗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3分)③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辛勤劳作、不懈奋斗,推动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快速发展,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体现了伟大的奋斗精神。

(2分)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心怀梦想、勇攀高峰,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坚持伟大梦想精神的体现(2分)⑤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

(2分)(2)①弘扬民族精神,立足自身实践,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②弘扬民族精神,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③坚持与时俱进,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5.(2019·西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指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从江竹筠到董存瑞,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邓稼先到林俊德……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为了理想信念不畏牺牲、无私奉献,我们才能不断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坚守这份理想信念,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根”“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失,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11分)(2)请你结合实际,以“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就如何对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给出三条具体建议。

(6分)答案:(1)①促使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3分)②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分)③发挥模范共产党员的榜样作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3分)④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分)(2)①观看党史纪录片或上党史课,帮助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跟党走的信念②举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展览,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③结合实际,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把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为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THE END—

推荐关注,不容错过

高中历史教学园地立足高中历史教学前沿,精选整合并免费推送优质教学/学习资源,分享名师教学备考经验,交流历史学习素材,实现教与学的双向进步。

高中政治教学研究服务高中政治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生学习,每日免费分享最新高中政治教学资源、新教材优质资料、时事政治素材及解读、高考政治精品复习资料。支持,请点亮在看

▼购2020届二轮复习课件,请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