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教师行动网(教师个人行动策略)速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2-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本文发表在《中国教师》2018-7)

教师行动网(教师个人行动策略)速看

 

教师队伍建设行动策略的思考程红兵教师是人,是从事教育教学的职业人才,教师的成长是基于人的成长规律,也是基于教育教学的职业规律顺应人的成长规律,顺应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确立“目的人”的教师观。

将教师从“工具人”转变为“目的人”校长怎么看待教师,是把教师当作工具,还是把教师看作目的之一,这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就是视教师为“工具人”,后者视教师为“目的人”所谓“工具人”是指把教师仅当作实现外在目的的工具,教师的价值、意义完全体现在外在目的的实现上,这种。

“工具人”的教师只是满足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的代言人、执行者,是满足他人欲求、实现别人目的的手段,教师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目的人”的教师观则关注教师作为人的需要和尊严,不再仅以外在的社会工具价值的实现来甄别、评估教师,而是把社会工具价值的实现与教师个人成长的快乐、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融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成为张扬个性、肯定自我、升华精神、展示魅力的幸福事业。

教师是谁,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与教育价值判断,是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价值的投影和折射,重塑教师文化需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过去处于工具人阶段的教师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现在目的人的阶段要确立教师的主体意识,因为教师是发展主体,而不是工具,学校要实现每一位教师主体主动发展。

过去是工业化社会,技术理性,强调控制,制约摧残教师的想象力、创造力现在走向知识社会,解放理性,走向自主,主体能动性得到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主动发展是对过去教师被动接受培训的一种超越、升华学校发展的核心就是唤醒广大教师主体发展意识,真正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项外在的任务或者工作,而是一种职业生存方式与生活习惯,是一种自觉、自为、自立的文化行为。

二、构建“异质化”的教师队伍哈佛大学曾经发布过一篇名为“It’s Easier to Pick a Good Teacher than to Train One”的学术论文,其核心观点就是挑一个好老师比培训一个更容易。

明德学校以学校和教师个人发展的美好前景为召唤,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加盟,从职业理想、专业素养、教学基本功以及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特别看重教师的文化品位,尤其欢迎真心热爱学生、有书卷气、有研究意识的人加盟明德。

学校用人决策十分透明,制定了招聘教师的五级评审制度,以制度保障教师引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科学的招聘流程力图招到最适合明德的教师马云曾经说过:“我自己觉得,HR必须是生态链的思想,我们不希望变成农场一样,所有人都一样的,我们不需要这些东西。

我们应该是动物园,里面有猴子,也有大象,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我们欢迎各种各样性格的人加入”马云这句话的核心要义就是队伍不能同质化,而应该异质化企业如此,学校亦然就是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历、不同毕业院校、不同职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背景、不同性格的人组成学校教师队伍。

异质才有碰撞,异质才有活力,同质化的教师队伍活力不足,动力不足,思维容易僵化,行为容易僵硬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在2013年创校之初,就把异质化的教师队伍组建作为自己的目标明德打破教师招聘的传统思维,不再固定于从师范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教师,而是面向海内外各种类型的大学,有综合性大学,有理工科大学,有师范大学,有艺术类大学,有体育类大学,。

他们有的来自国内一流的大学:清华、北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厦门大学;有的来自师范大学: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华南师大;有的来自海外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澳洲墨尔本大学等等。

今后将进一步打开思路,可以从法官、律师、工程师当中选择愿意且适合做教师的,广开门路同时将教师引入过程与学校学科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科组合也做到异质组合,使教研组的活动能更大限度实现碰撞、互补三、守护青年从教初心。

作为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的创校校长,笔者所带的教师近80%是青年教师,而且基本上是应届的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每每向外人介绍我校的教师团队,那是非常骄傲自豪的,他们之所以被选进明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身上有书卷气。

选聘优秀的青年教师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健康成长是更为关键的一步,守护初心是至关重要的,守护他们原本具有的研究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守护青年教师从教的初心,守护青年教师原本具有的书卷气,守护青年教师原本具有的研究能力。

我们从优秀的大学招来了优秀的毕业生,之所以优秀就是他们身上原本具有的品质,如果不加守护,很有可能被极端功利的教育现实消磨殆尽事实上,教育界的人都知道,我们的青年大学毕业生在学校的应试环境下,不出五六年就可以成为“匠式教师”,他们会解题,他们会出题,他们会一次次地压迫学生做题,他们会一遍一遍地让学生模拟考试,他们会一次次地按照分数给学生排队,他们不再看书了,他们不再做学问了,他们不再搞研究了,不断重复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机械操练是他们的教学常态,说得重一点,他们就像驯兽师一样在日复一日地机械训练着学生,他们和学生身上原本具有的灵性、灵动、灵气一点一点地被蚕食掉。

何其可惜!何其可叹!守护青年教师,不是不要教师学会出题,学会解题,学会训练孩子的能力,而是与此同时,让青年教师不要放下书本,继续读书,滋养自己的心灵,滋养自己的书生气质,不要让心灵之花枯萎,不要让自己的气质变得面容猥琐,或者面目可厌、可怕、可憎;不要让青年教师轻易地放弃好不容易养成的读书习惯、研究习惯、研究意识。

为此明德一部分教师自发地组织了读书会,不断地阅读,不断地交流,不时地研讨,不时地发表高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青年教师保持一种良好的研究习惯,保护年青人那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守住那种开明的、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心态,而不是老气横秋、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心态。

只要坚持下去,假以时日,成就一批优秀的教师,成就一批学科专家,甚至造就一些有深厚实践经验的教育学者,都是极有可能的四、努力习得教学规范教学是科学,因此它有其内在的本质属性,有其基本规律、基本规范教学也是艺术,因此它具有人的个性化特征,有其艺术化特征。

教师的成长首先要认识教学的基本规律、习得教学的基本规范教学是有共性特征的,这些共性特征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基本规律、基本规范、基本准则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的本质属性,每一门学科一定会有它的规定性,每一门学科都。

是科学而有序的,教学的共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习得这些基本规律、规范、准则,但又不能导致教学的机械刻板以笔者所在的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为例,培训青年教师从课堂模型研究入手,我们为什么说模型而不说模式呢?主要是鉴于今天许多学校、很多教师所。

谈的模式通常是指课堂教学的“程序建构”,侧重于课堂教学的“程序步骤”,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是“程式化”,一不小心就容易刻板机械,比如课堂教学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一共有几步,或者老师讲课只能多少分钟,学生展示必须多少分钟等等。

这里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刻意回避“模式”一词,代之以“模型”,并刻意切割“模式”与“模型”原有的关联、原有的类同,把“模型”与“模式”区别开来我们明德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型”,指的是课堂教学“要素提炼”、“要素组合”,即先将课堂教学的要素提炼出来,要素即规律,即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对象、不同目标、不同情况将这些要素选择性地加以组合,组成多种课型,具有灵活性,富于弹性张力,那么就不是一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型,而是由一系列课堂教学模型组合起来的模型群,千变万化。

这样一来我们从课堂要素入手所进行的课堂模型研究,至少解决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一说规范,就导致机械刻板;一说灵活,就导致缺少规范明德教师在教学规范的习得方面努力实现一种规范而不刻板、灵活而不失规的效果,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有规律的自由行动。

这期间作为校长及其管理团队与青年教师们共同遭遇问题,一起听课评课,一起研读教材,一起分析研讨,同时也邀请各学科的专家参与研讨,参与听课、评课,建构一种共同面对、共同研究、共同行动的团队伙伴关系,一种学研共同体。

五、鼓励教师个性教学教学既是共性的,也是个性的,教学的个性显然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化的特性,个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为什么会有个性,这就回到人的本质属性上,人是有个性的,教师是有个性的,学生是有个性的,所以教学应该是有个性的。

教学既是有序的,也是无序的,无序的地方就是教师发挥个性的地方,教学的个性表现在课堂教学的不平衡性、随机性比如语文、历史、政治学科教学,表现出更多的主观性、审美性、多义性,主观色彩特别浓,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有多种答案,对一篇课文的鉴赏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

写作更是如此,在保证合乎基本规范、原则的前提下,反对千篇一律,主张各抒己见,主张创新而学生虽然同在一个年级、班级,程度各不相同,而且他们的个人趣味也各不相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因此,高明的老师,他们的课堂教学总是不平衡的,因为他们总是以学生为主体,总是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学生活了,偶然性、随机性的情况就会不断发生,甚至异峰突起,高潮迭出。

一堂优质课的轨迹,就是一条波浪线,一条心电图的曲线任何“一刀切”的教学设计,不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追求课堂教学的绝对平衡有序,只能把丰富的课堂教学“约化”,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慢慢变成机器,思维在教师的指挥棒下钝化。

教学的个性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自由性,这是课堂教学的不平衡性与随机性所决定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自由度比较大的创造性活动,为了达到某种教学要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传授式、启发式、探究式、训练式、点拨法、发现法等等。

我们并不只依靠某一种途径和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我们更没有必要不顾主观、客观条件去生搬硬套某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教师的个体素质教学是个人技巧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是通过个人的观察和实践才能得到。

而这种实践又多半无法按一定的法则来进行而要由实践者的知识、经验和个性来决定它牵涉到许多变项,即使人们了解这些变项的性质,却不能给它定量定序我们鼓励教师保持自己的个性色彩,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界百花齐放,各创新说,模式林立,教法纷呈。

任何一种模式,任何一种教派,只要它是成功的,就必然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的教育思想、一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因而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巴班斯基既反对由于赶时髦而迷恋于某些教学方式,也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完全排斥某种教学方法和方式。

面对色彩斑斓的教学世界,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以我为主,不盲目照搬,不盲目屈从,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品质学习他人经验不是引来滔滔洪水,淹没自己的一切,然后另起炉灶;而是引来涓涓清泉,浇灌自己的园地

(本文发表在《中国教师》2018-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