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相声台词(八大吉祥相声台词)学会了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2-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这是天底下最难的艺术形式。相声尚未成功,同仁仍需努力。

相声台词(八大吉祥相声台词)学会了吗

 

古今世界一大“笑府”,我与若皆在其中供话柄,不话不成人,不笑不成话,不笑不话不成世界明·冯梦龙  当下,相声节目在社会上又成了一大热点,电视、网络、电台上关于相声的节目层出不穷,可见,这一传统的艺术以它所独有的魅力,感染着当下的人群,显示出了经久不衰的青春与活力。

作为一名高校相声社团的活跃分子,也来蹭一下当前的热度,把我对相声的理解写成文字,为自己大学四年的相声生活做一个总结,也为后来人提供一份小小的参考资料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特别是艺术水平很低,肯定会有许多谬误,欢迎大家予以批评指正。

每当我们谈到某某人相声说的很好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我遇到的人里主要有以下几种,“哎呀,这个人一定话特别多”“这个人一定爱损人”“说相声的,应该会很幽默吧”这些个印象都是相声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给大家的,也是由相声这门艺术自己的特点所决定的。

比如说,相声演员台词以逗哏为主,基本占台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所以才会给观众留下话多的印象;由于节目需要,台上演员会互相拿对方抓哏,所以观众会觉得他们爱损人;相声艺术是以“笑”为核心的,语言更是幽默诙谐,所以会给观众留下同样的印象。

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抓哏也好,贫嘴也好,都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把一个节目要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人说,相声嘛,无非就是逗人乐的,能有什么好表达的,能把人逗乐的相声就是好相声,能把人逗乐的演员就是好演员。

其实这一种观点是有缺陷的,能够逗乐确实是相声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但不可称之为相声的目的,能够逗乐的形式有很多,比如马戏团里的小丑,比如街头耍猴的艺人,但是从来没有人说他们是“某某耍猴表演艺术家”,我们既然说相声是一门艺术,那就一定有他的艺术性,绝对不是单纯的找乐所能代表的

由来

对于相声的艺术性表现在哪里,我不敢妄自揣测,只能从以往的经验里试着去阐述相声这门艺术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俳优”,《史记》里有“滑稽列传”就是这一类,他们通过自己幽默的语言,来达到劝谏君王的目的,比如淳于髡曾给齐景公讲过“韩子卢与东郭俊”的故事,韩子卢是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俊是天下最聪明的野兔,终于冤家见面,韩子卢拼命去追赶东郭俊,东郭俊也使出浑身解数去逃窜,就这样追赶了三天三夜,两者都累的奄奄一息,再也跑不动了,这时候来了一个农夫,轻而易举的将两者捉回家去,齐景公听完后哈哈大笑,便放弃了攻打赵国的打算。

这种形式被认作相声的萌芽,同样的人物还有楚国的优孟,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其中,后者更是被尊为相声的祖师爷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参军戏”,也叫“弄参军”,由两个人表演,一个扮演参军,一个扮演普通人,参军要痴傻愚钝,普通人要聪明伶俐,在插科打诨中戏耍这一位“参军大人”,这种形式得到了当时观众的喜爱,也被看做捧哏逗哏最早的雏形。

后来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出占了我们所熟悉的相声,从张三禄,朱绍文,恩绪,春长隆,一直到以后的德寿宝文明等,有了现在的规模和形式在此期间,留下了大量的相声作品,我们打开《中国传统相声大全》,一篇一篇的去阅读,不难发现,所有的相声都是带有极其鲜明的讽刺意味。

比如《哏政部》,讽刺的是当时的卖官鬻爵现象;《南征梦》,讽刺清政府腐败无能;《托妻献子》,讽刺的是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另外还有《文章会》《大保镖》《窝头论》《朱夫子》,如果联想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就不难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极其鲜明的讽刺意味。

无论是从春秋战国的“俳优”,还是现在的传统相声,都和讽刺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我们把他们中讽刺的意味拿掉,那就纯粹成了一种单纯的玩物,谈不到具备什么艺术性了所以,我个人认为,讽刺就是相声的灵魂,是相声的中心思想,也是其艺术性所在,离开了这一核心的,都不能称作好的相声作品。

当然,单纯的讽刺还不能叫做相声,必须要有自己的技巧和手段来表达这一个中心思想这一个手段就是“笑”,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手段首先,“笑”是充实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的,一个正常人肯定不会每天哭丧着脸,一定有去笑的欲望。

而且对于那些假恶丑的行为,更容易引起人们对它们讥讽的嘲笑,当坏人们自食其果的时候,又会引起大快人心的笑,所以说,一个具有灵魂的作品,肯定会引起共鸣的相声演员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些丑恶面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自然会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比如说,《八大吉祥》里,逗哏演员一上来吹嘘自己是大文学家,结果捧哏演员要和他来一个文字游戏,结果这位文学家原形毕露,绞尽脑汁使用各种小聪明来应付,最终连“你奶奶问你妈”这样的句子都出来了,看到这样的一个爱吹牛的人原形毕露,观众自然会嘲笑,这个演员越是会耍小聪明,观众就会笑得越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别的艺术是审美,而相声是审丑”同样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少有女相声演员,或者一段相声被女演员表演的时候总觉得怪怪的,因为女性是美丽的代名词,是美丽的事物,而相声讲究的是“审丑”,比如《打灯谜》,能想象一下两个漂亮的女演员说对方是傻子的情景吗?。

表演因此,对于表演的演员来说,考虑怎样把人物表现的活灵活现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演员一定要理解了所表演的节目,然后去塑造人物塑造人物通过两个途径,即相貌之相,声音之声,双管齐下语言要精炼,要反复的琢磨是不是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而且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同时要配上表情动作。

举一个例子,马三立先生的《似曾相识的人》结尾时当“我”吹嘘了自己有知识、有文化、有高水平的艺术之后,作了如下安排:甲:我是个艺术家,有人称我是艺      术大师乙: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甲:不!我不只是人类的灵魂工程。

     师,我是所有的植物、动物和一     切生物的灵魂工程师乙:嗬!真了不起!甲:嗯!嗯!(点点头,洋洋得意)  说到这里,捧哏的把话题一转:乙:您的饭量怎么样?甲:饭量?什么饭量?(很惊异)乙:您能吃几碗干饭?

甲:干饭?我不知道我自己吃几碗      干饭乙:那可不是吗!  这段双关语,对愚蠢无知胡说大话的人形成了辛辣的自我讽刺,观众大笑,而“我”却看着台下发笑的观众,愕然不知大家为什么发笑语言形象的配合,更加深了这个说大话自我吹嘘者的愚蠢。

还有一些表演上的技巧,能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舞台上的站姿,眼神,人物的分瓣,欲远先近,欲近先远等等。这些表演技术是很重要的,会很大程度上帮助演员把人物立住。结构

 对于一段完整的相声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入活,正活,底入活即在正式表演之前的垫话,我个人觉得这一段内容要“稳”,就和平常聊天一样,把观众的心神自然而然的领到节目上来,一般会在这一阶段有一个包袱,当观众精神聚过来之后,开始正式的表演,这一段的精髓在于自然。

正活部分要有足够的包袱,在节目的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部分安排一个大的包袱,来保护整个节目的效果,在结尾百分之二十的时候不要安排包袱,以保护最后的底有的演员觉得自己的底老是不响,这就是原因另外,一个节目不管效果如何,底是不可或缺的,。

再好的包袱也不能把底替代掉。

配合要表演好一段相声,离不开捧哏和逗哏的配合前文已经提到,相声发展过程中,曾经有一段作为戏曲的经历,所以在相声表演中,也有很多和戏曲的影子如果把相声比作一篇文章的话,那么,相声的文体最常见的就是记叙文,有人物,有矛盾冲突,有最后的结果,结尾也是那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类型。

比如马三立先生有一段《讲卫生》,这样一个主题的段子里边,仍然塑造了一个“张大爷”,使得这样一个主题的相声仍然是那么吸引人既然是有人物和情节,那么捧逗两位演员首先就要明白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进入自己的角色之中。

然后运用各自的技巧如逗哏演员讲究“迟急顿挫”,捧哏演员讲究“蹬揙踹卖”对于逗哏演员来讲,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吐字要清晰,能够熟练运用说学逗唱;对于捧哏演员来说,并不是以台词多少来衡量其重要性的即便是一些一头沉的节目,捧哏演员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捧哏是一项技术活,既不能盖过逗哏的嗓门,又要控制着逗哏的节奏,还得扩大包袱的效果,如治大国,如烹小鲜。

现在流行的相声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好多演员通过感官上的刺激,比如说一些肮脏的事物,说一些违背伦理道德的事物,制造这样的反差来达到他们逗笑的目的,这是相声里极其下流的手段,这样做只会拉低相声演员的素质,也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这样的行为是必须要坚决抵制的。

图源网络文字王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