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的生活黄页是什么东西(小米手机里的生活黄页是什么)万万没想到
这些大佬,一直干到了现在。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工作勤奋,说得在理,还能写书,仍在变革。
和两年前《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相同的是,周鸿祎的新书《智能主义:未来商业与社会的新生态》,似乎仍是将周鸿祎的讲话、邮件、朋友圈、微博的观点整合了一下,又补充了一些文字后出版的周鸿祎文字简单易懂,有自己独特而不讳言的观点(周也号称红衣大炮),因为不是一气呵成的,有些车轱辘话,翻来覆去的说,我觉得有必要提炼和总结一下。
2014年8月出版的《周鸿祎自述》
2016年11月出版的《智能主义》3本奇书一:先安利三本书,《定位》、《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周鸿祎在两本自著中,都提到这几本书,说演讲的时候他常向别人推荐,这几年他也经常翻看,每次看都会有新的心得体会。
这几本书,《定位》我时常看,两个作者,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后来继续合作或分别出了一系列的书,好像超过了20本,翻来覆去的讲定位这个道理我几乎全部看过,但我还是比较喜欢最初的那本《定位》,虽然浅显,威力巨大。
《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我最近会再读一读硬件不能免费二、关于免费战略2年前的《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以下简称《周鸿祎自述》)中大声疾呼,说“互联网上的软件必须免费,彻底免费,然后再从企业级市场上去赚钱。
,而且,免费也的确是一种推广产品的强有力手段,能够使产品迅速推广,短时间内成为事实标准,建立竞争壁垒” 周鸿祎甚至认为硬件也应该免费,当然他所说的免费,并不是零价格,五毛钱都不要,而是零利润,直接按照成本价销售。
他甚至认为,将来硬件真有可能变成零价格因为一旦硬件免费,就变成了厂商和用户之间交互的窗口和桥梁,用户用了我的手机、用了我的冰箱、用了我的洗衣机、用了我的车,看了我的电视后,我还能不断地给他提供其他的服务来赚钱。
但是经过两年时间,周鸿祎做了360手机、儿童手表、行车记录仪后,在《智能主义:未来商业与社会的新生态》(以下简称《智能主义》)中痛切的认为,硬件的产业价值规律和软件并不相同周鸿祎认为,软件可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要是一下子没做好,就是费点儿人力,一些bug同志们加加班修改一下,实在没有人下载,那就不要了。
但是硬件的难度也比软件大多了,需要解决工业设计、元器件选择、材质选择、质量控制、供应链等等问题 (我们在几次锤子手机发布会罗永浩的演讲里,可以看到老罗面对的难题也是这些),软件只是这些问题中间的一个而已。
比如硬件开模,周鸿祎说至少得3个月,从产品原型机到量产,需要面临极大的挑战,因为你需要生产10万台、100万台的时候,做产品的将不再是你的工程师了,而是产品线上的工人如果设计结构要求很高,工人在流水线上靠简单的手工做不出来,那设计的再好,在生产线上也有可能被卡住,生产不出来。
还有一个大坑,就是做原型机实验的时候,工厂可能会给你用比较好的元器件,一旦开始批量生产,为了控制成本,工厂可能就会想方设法去节省一些钱,用那些不是那么好但也不会太差的材料,做出来的产品也不会每一个都出现问题,但是良品率会下降。
如果硬件做的比较矬或者不好用,客户直接就不买,货就砸手上了,再修改出新款可能至少需要6个月的周期供应链管理不好也会是致命点,元器件如果备货过多,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卖不出去,就变成了库存,而且电子元器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贬值甚至过时。
但是如果不备货,一旦产品卖得很好,想加大生产的时候,某个元器件可能被别人买断了,看着订单干着急,但生产不出来还被用户投诉,让竞争对手占据市场,这更加麻烦(据说现在三星OLED显示屏就没办法充分满足中国手机厂商的需求,因为还要供应给苹果)。
周鸿祎说,软件积累100万个客户和做硬件卖100万个产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做硬件对物流、仓储、供应链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 通常每个硬件做到第三版的时候才能有点感觉但我估计很多人都熬不到第三版,周鸿祎、雷军、罗永浩都曾经面临这些问题。
雷军在2016年亲自上阵,主要负责产品研发与供应链管理团队罗永浩甚至曾住在廊坊富士康工厂里盯锤子T1手机的生产,然并卵周鸿祎最后说,智能硬件还得靠卖产品挣钱因为既然硬件产品能够给客户提供能够更优质的服务,那么理所应当就要从赚钱。
消费升级是一个必然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为更好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钱未来是IOT的世界三、关于IOT(Internet of Things),万物互联周鸿祎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老兵,以他的观察,说互联网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PC互联网,大家用台式机用笔记本上网,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颠覆了传统媒体;第二个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用手机用平板上网,目前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未来第三个阶段,可能出来两个分支,一个是O2O,线上线下,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很多行业会被互联网改造。
另一个分支,就是IOT,万物互联,大到工厂的机床、集装箱、汽车、远洋货轮、飞机,小到手表、眼镜、衣服、项链、腰带,还有家里的灯泡、开关、冰箱、彩电等,所有的硬件都智能化任何硬件里面都可能有一个类似手机里的芯片,还会有一个底层的操作系统,。
最终物理设备成为一个智能化的终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可以感知的世界在2020年前,中国会有200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家具家电眼镜手表都可能通过4G或WiFi与互联网24小时相连,会产生巨量数据生活中所有的数据都会被传到云端。
这才叫“大数据”,因为互联网连接的东西,会比PC、手机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有大数据才会有人工智能不过,我觉得,人工智能不光是帮你扫地做家务帮你写工作报告帮你点爱吃的帮你安排日程每个人都多了一个善解人意的小秘书,这枚硬币的反面,。
是人工智能会让那些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很难获得工作机会,《智能主义》中引述某专家的话,说有可能30年后,计算机可以从事人类的所有工作,造成超过50%的失业率现在最悲惨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将来最悲惨事是,是人工智能小秘书倒是有了,工作却没了。
另外,如果家里每件电器都能上网,被老大哥控制后,那就是升级版的《1984》呀周鸿祎在《智能主义》中着急的说,现在谷歌、微软、苹果和Facebook,都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加大研发力度,而国内的企业好像都在忙着做O2O,做与生活服务相关的业务,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研发的公司只有讯飞、百度等几家。
周鸿祎极为看重人工智能这个趋势,他说他可以对手机视而不见,对O2O不为所动,但可以为人工智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他现在做的行车记录仪,360net,还有人脸分析系统,就是为人工智能布局云云刚需痛点高频四、周鸿祎不看好O2O。
他说做产品就六字真言:刚需、痛点、高频产品必须是客户的刚需,必须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且必须是用户高频使用的企业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往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市场里面砸钱这种需求其实是一种伪需求,直接假定客户喜爱自己的产品,假定客户会用,然后接下来只谈材质、外形和工艺。
这其实就是本末倒置还有一些是需求,但没有它用户也可以很好的生活,这叫“痒点”,而非痛点比如智能手机是刚需,智能手环不是《周鸿祎自述》中也说过,做一个产品,核心是用户为什么非要用这款产品?这款产品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这款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到底有哪些不同?
周鸿祎说,“上门给用户送一只鸡,并且开着大奔找几个美少女去送,这就是体验、是惊喜,但是用户是不是每天都要吃鸡?这是不是客户的痛点和刚需?是不是需要高频消费?体验远没有产品需求重要,没有需求也根本谈不上体验。
”哦,上门送鸡,让我想起了“叫只鸭子”,开大奔送,让我想起了“黄太吉”,真是敢喷啊周鸿祎似乎一直不看好模式创新的O2O,他有产品情节,在《智能主义》中,周鸿祎说不忘初心,任何企业要想成功,都必须通过产品解决用户问题。
而不是看谁的企业市值高谁就是英雄,谁融资多谁就成功在《周鸿祎自述》中,周鸿祎说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做出一些别人没有做出来的产品,让这种产品能够影响很多人,能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这样才值得尊敬。
他觉得未来的互联网一定是软硬结合的互联网,硬件必将成为我们接触这个世界的连接器安全第一五、关于安全周鸿祎作为“中国互联网安全之父”(《智能主义》这么介绍他的),依然抓住“安全”这个定位不放松,他果然常看《定位》这本书呀,说下一个五年,对互联网的安全,最大的威胁就是什么东西都能上网了,汽车冰箱灯泡洗衣机水杯空调衣服眼镜什么东西都能上网了,每个人身上会有至少5-10个智能设备,家里也至少有20个智能设备,中国会有140-280亿台智能设备,这时候安全就更重要,因为连接点越多,被攻击的可能性就越大,我想,将来总不能无人驾驶汽车开着开着,被黑客控制了,猛地一刹车跟别的车撞上了吧?总不能你的冰箱突然打不开然后收到一条短信让你往里面打钱否则永远锁住吧?总不能让人知道你啥时候回家啥时候睡觉吧(你家灯泡出卖了你)?因此周鸿祎认为,360就是要保护用户的数据,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你看,红衣大炮总是这么替天行道不过,我觉得“安全”这个点切的也比较准,是个永恒的需求,要不然VOLVO早就没了创业成功都是凭运气?六、关于创业周鸿祎说中国的创业形势已经非常严峻,现在被证明可行的市场基本都存在至少一个巨头。
你想到一个主意,估计10000个人都已经想到了,1000个人已经开始干了,100个人已经干得差不多了不过,《智能主义》鼓励大家,“产品经理即使是在别的公司上班,也要拿出一点创业精神,难道非要自己创办公司才能把一个产品做好么?在别人的平台上花着老板的钱,用着公司的资源,做成做不成都是公司在给你交学费,这就是公司能给予你的最好机会和平台,。
产品做成功可以给自己积累声望和人脉,失败了也可以积累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成功做铺垫这就是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在《周鸿祎自述》中他也说,“如果你的目标就是赚工资,即便我给你100个月的工资,你在北京可能也买不了一套房,工资其实就是养家糊口用的,想。
要安居乐业,你就必须做出好的产品,创造卓越的贡献”虽然有些鸡汤,有点资本家给员工洗脑的意思,但我还是觉得有点道理,反正做好做差一天时间都没了,不如好好干周鸿祎作为一个创业者,说创业成功是一件非常偶然的是事,在他看来,今天被大家热捧的90后、95后创业英雄,以及大家所熟知的行业大佬,。
这些人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偶然的好运气在起作用,这些人更多的只是在合适的时间,不小心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甚至包括周鸿祎自认为也是如此周鸿祎看不起那些教大家怎么创业的机构,他抨击道,很多创业培训机构都是滥竽充数,原来做传销的、做大众培训的,现在都开始教大家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这种培训活动多如牛毛,在北上广深,只要创业者愿意,一天参加四五个会是没有问题的。
周鸿祎也看不起那些教大家怎么创业的演讲者,说不少创业者,自己的事情还没有做成,没有摸清门道,就频频到各种会上兜售自己的成功经验,讲自己创立的某个O2O模式或创新模式(这让我想起了各类长租公寓各类创新空间),频繁参加交流活动真的能帮你解决创业中的问题么?
周鸿祎还半开玩笑,说在各种论坛上,理想谈的太宏大了,会惊动敌人,马总(家泰曰:反正不管是腾讯还是阿里,都是马总)看到后会对手下说,这小子怎么这么张狂?明天你们研究一下这个小子的产品,必要的时候抄一下创业者还是要保持必要的低调,抗拒虚荣心。
手机到底做1000元以下还是3000以上?七:关于做手机周鸿祎自称是小米模式的一个狂热拥护者,说自己是继雷军之后,最早意识到小米对手机行业会有巨大冲击的人据他的分析,小米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改进体验,小米的MIUI系统虽然是基于安卓系统,但是模仿苹果的iOS。
周鸿祎说,在中国创业,模仿苹果是一个不二法门,怎么做都不会错虽然现在大家都在做这样的事,但在当年,小米是第一个第二,突破模式,小米是第一个把高配置手机,价格降下来,变成“双核1999元”元,用硬件的低利润甚至不赚钱来击穿市场。
周鸿祎说他曾经和罗永浩吃过一顿饭,那时他是彻头彻尾的雷军派,认为做手机就要秉着“没有更便宜,只有最便宜”,就是要比别人价格低,哪怕亏本也是要这么干,绝对不能做千元以上的手机老罗看着他说,锤子只做3000元以上的手机。
“没有想到后来,我们两个的话,竟然都对对方起了奇迹般的作用”这个奇迹般的作用的意思是,后来周鸿祎做了2000多元的360 Q5手机,罗永浩也做了不到1000元的坚果手机虽然现在不少人在喷苹果手机,但周鸿祎在《智能主义》中说他们越研究,越发现苹果无论是制造工艺、制造水平、还是软件系统,在同行业都是遥遥领先。
但苹果手机哪里都好,就是识别不了诈骗电话,骚扰电话以及各种垃圾短信(安利一下,现在App store里面也有360手机卫士了,我用了感觉还不错)产品经理是怎么炼成的八:关于怎么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做一个好的产品,说起来比较容易,有三个办法,一,找一个别人没有做过的领域,用互联网思维去提高那个市场的效率。
二,颠覆或者改变整个市场的用户体验,比如把东西做的越来越就简单三,颠覆以往的商业模式,比如别人的产品很贵,你的产品很便宜,别人的服务收费,你的服务免费办法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在《智能主义》和《周鸿祎自述》中,都说想要做好产品,并不是只靠看几本书,听听周鸿祎等人的演讲,看看张小龙的幻灯片就行了,要是那样能做产品这个世界就简单了。
“好的诗人,也不是天天在屋里看《唐诗三百首》,然后照着抄就能写出伟大的诗篇,他要有赤子之心,要有胸怀,也需要到处采风,游历名山大川,和朋友喝酒,和家人欢聚,这样才有灵感”周鸿祎自认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他的经验是,要像“小白”用户一样去思考,思考完了得出结论,然后再像专家一样采取行动。
需求一定不能直接问用户,否则会被用户牵着鼻子走,而是站在用户角度、把自己置于用户情景中,去看用户为什么会这么想,用户为什么会这么抱怨,这个抱怨的根源是什么只要处处留心,产品体验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抱怨的用户,哪怕去医院看病,也要想想哪些流程自己为什么会抱怨,该怎么改善,训练自己明确用户体验的过程。
要做好的产品经理,还要没心没肺,脸皮要厚,不要怕人骂,能够忍受来自市场各种用户的建议、正常的反馈、甚至包括恶毒的攻击得有一颗粗糙的心,得有一种没心没肺的精神,这样骂你的人多了,你也就习惯了甚至还会从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想法和创意。
不过,周鸿祎说,事实的创业中,很多人颠倒过来做,先像专家一样思考,然后像白痴一样采取行动不成功没人听你的九、关于成功《周鸿祎自述》中说,如果360没能上市,市值没能过百亿,不会有人请他去讲课一个人的思想和看法从来没有变过,但是公司上市了,市值过百亿了,大家就觉得这个人不一样了,我们每个人都愿意聆听成功者的声音,是因为很害怕自己会失败,。
我们对失败,在文化上并不是特别宽容(家泰曰:这也是为啥我们没乔布斯的原因?这也是为啥小米销量下滑大家就觉得雷军没戏了?)《智能主义》说,一个人想创新,想要做一个新东西,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大家往往很难理会叫他狂人,疯子,骗子,一旦他把原来大家质疑的一件事做成了,或者把企业市值做到了百亿,上千亿,。
原来骂他的那些人就会给他树碑立传,立马把他捧成神。(家泰曰:这也是为啥机场书店里一直放马云演讲视频的原因?)
后记:周鸿祎希望中国内地的互联网不要像今天的香港一样,香港的年轻人没有什么前途,因为永远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家伙们给年轻人讲怎么做生意,今天中国内地的互联网基本上还是70后的人唱主角,10年前是他们这些人,那时他们30多岁,现在他们40岁了,一开会还是这批人。
再过10年,如果中国互联网还没有真正的创新,一开会没准还是一帮50岁的老家伙继续和大家谈经论道被他这么一说,我觉得真是吖,前不久我刚看过吴晓波的新书《腾讯传》(那是我另外一篇文章要介绍的),说1995年的时候有个惠多网,是一种电子布告栏(BBS)建站程序,通过电话线联接,以点对点的方式转发信件,是技术爱好者自行搭建的一个替代性的通讯网络,上惠多网的几乎都是从海外拨长途的中国留学生,渐渐的,国内的技术爱好者也找到了这里,他们中的一些超级发烧友分别在各个城市开设了自己的站点,这些站点联成一张网,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网民的摇篮。
珠海的站长,叫求伯君北京的站长,叫雷军惠多网前100名的用户里,有个宁波电信局的工程师,叫丁磊深圳的站长,叫马化腾他们做站长的时候,杭州有个外语老师,做了第一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中国黄页”,他叫马云
2016年12月出版的《腾讯传》《腾讯传》说,现在很多中国互联网的大佬,都仍是90年代末创业的一批人1998-1999年的时候,新浪,搜狐,网易那个时候纳斯达克上市,鲍岳桥创办了联众游戏,朱骏创办了第九城市,陈天桥创办了盛大网络,沈南鹏梁建章季琦范敏创办携程,李国庆俞渝创办当当,周鸿祎创办了3721,刘强东创办京东,李彦宏创办了百度,马云创办了阿里,马化腾创办了腾讯。
这些老炮儿,一直干到了现在。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工作勤奋,思想新锐,还能写书,仍在变革。所以,把世界交给90后,我一直是不信的。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手机中的生活黄页是什么东西(小米手机里的生活黄页是什么)万万没想到
这些大佬,一直干到了现在。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工作勤奋,说得在理,还能写书,仍在变革。…
-
手机中的生活黄页是什么东西(红米手机生活黄页是什么)太疯狂了
今天说一下小米智能家居的未来,当然现在看小米智能家居会是现在最成功的,毕竟出货量和产品数量都很多,但是有一个…
- 手机中的生活黄页是什么东西(手机里生活黄页是什么)没想到
- 手机中的生活黄页是什么东西(手机里生活黄页是什么)越早知道越好
- 生活饮用水处理设备(生活饮用水锌超标如何处理)没想到
- 生活饮用水处理设备(生活饮用水反渗透设备价格)万万没想到
- 生活饮用水处理设备(生活饮用水反渗透设备价格)燃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