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习

原创微妙玄通(微妙玄通解析)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道德经》第十五章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其中的“微妙玄通”最为难解,有人将其解释为“细致、

原创微妙玄通(微妙玄通解析)

 

《道德经》第十五章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其中的“微妙玄通”最为难解,有人将其解释为“细致、深远而通达”,更有人将其拆分成“微妙”和“玄通”两个词组而分别解释实际上,这“微妙玄”是三个名词,用以表示天地间生命演化的三个重要内涵,正是第一章所论的内容,“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

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中的“其妙”“其微”和“同谓之玄”,正是需要人们通晓的“微妙玄”的三个重要内容一.老子时代的几个语文特点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智慧包含在字词和句子的信息之中,文章的真实意境存在于文字结构及其逻辑之中,核心思想尽在文章的内涵之中。

所以,重视文本,重视文字,重视语法,是正确解读老子的关键中国古代因书写材料缺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语书面语言,文言文中常常一字一义,语句精炼文字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字义随思维体系的不同而异,句式因时代的不同而有变化,故须熟悉古人的用字方式和思维特点。

在《道德经》中,存在一些跨越时代的具有特征性的语法现象,这些语法现象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生了变化,由于思维惯性的原因,这些语法现象常常被现代人忽视和误解,需要认真对待1.名词的并列老子书中有许多名词并列的句子,如金玉、明白、清静、安平太、微妙玄。

并列的名词是平等关系而非互相修饰,金玉即金和玉,明白就是明和白,刍狗就是草和狗草代表植物,狗代表动物,老子用植物和动物来代表天下的生物而微妙玄,就是微、妙和玄这三个名词的并列,不可将其当成偏正关系2.名词加动词的后前结构

老子时代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构词方式,即在部分由名词和动词构成的词组中,其后位之动词作用于前位的名词,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后前结构名词加动词的后前结构,类似宾语前置,由其后位的动词作用于其前的一个或几个名词在《道德经》中,除了具有明确传承的“谁与”“己知”和“我知”等几个例句外,“有名”“无名”“无事”“有事”“微妙玄通”和“绝学”也属于这种结构。

尤其复杂的是,“微妙玄通”中的动词“通”字,分别作用于其前的三个名词“微妙玄”,而表示通微、通妙、通玄的三通之意二.后前结构用词的例证古人对这种名词--动词后前结构的用法早有认识,老子和孔子时代是构词的后前结构与前后结构并存的时代,或者是字词结构正在发生演变的时代。

所以,在阅读前秦典籍时,不应忽略这种构词结构的历史存在例如:《论语·述而第七》中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从古至今大家都认可这里的“谁与”就是与谁的意思《论语》中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里的“不己知”和“莫己知”就是不知道自己,意思就是还不了解我《道德经》中的“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70],“不我知”就是不知道我、不理解我、不懂得我的理论圣人文中的“谁与”“己知”和“我知”是典型的名词。

--动词的后前结构,也是具有明确传承的句子,从古至今人们在读到这几个句子时,都认可采用后前结构的方式解释其意义,也都得出了合乎逻辑的认识我们能理解老子和孔子的“谁与”“己知”和“我知”这些话,也就知道老子时代确实存在着这种构词方式,那么也就应该采用同样的思路辨别诸如“无名”“有名”“微妙玄通”这样词组的句子。

从更为谨慎的角度讲,既然我们知道老子时代存在着这种构词方式,那么在面对那个时代的文章中的某些有疑问的词组时,或者在解释某些词组产生歧义的时候,可以试行两种方法,对比分析,以选取合情合理合义的解释三.微妙玄。

第一章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阐释了道的运行和生命的关系,从生命的角度认识道,从道的高度上观察生命,正是在论证有关微妙玄的核心思想《道德经》通行本中的“常有,欲以观其皦”中的“皦”,我认为是“微”字之误,经过论证可确定老子的本义为“常有,欲以观其微”而非“观其皦”,在《老子天道论》中有详细的论证,亦可由“微妙玄通”句所证实。

1.玄“常无”指常道的无,即“非常道”;“常有”指常道的有,即“常道”;不管常道还是非常道,都指道的运行,故“常道”和“非常道”两者“同谓之玄”常,规律也,在《道德经》中,“常”被赋予相对恒定的,相对标准化运动的概念,“常道”即星球体的“曲则全”运行规律之体现。

如以地球为视点,“常道”就体现为某一特定时间的标准化规律性的运行,出现了如一天的、一月的、一年的时间规律这种时间的规律,成为了对宇宙时空运行、生命演化、事物发展规律进行表述的一个所谓标准计量单位“常道”用以指宇宙时空运行螺旋的横断面,在“常道”的视点下观察宇宙天地,可以发现天地间生命现象的差别之“微”,就是“常有,欲以观其微”。

非常,指运动的连续过程,指道的运动进行时的模式,如数月,数年,数个世纪星球体连续的“曲则全”运行所体现的“枉则直”式的时空演变进程,一定时间段的玄之又玄,即宇宙时空运行螺旋的延续段,是谓“非常道”也在“非常道”的视点下观察,可以发现天地间生命现象演化之“妙”,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

从生命的视点理解常道和非常道的内涵,可知微、妙、玄之间的关系,就是生命演化与道之运行的关系。道的时空运行模型示意图:

以十字坐标进行标示,沿横轴做环状运行的“曲则全”被命名为“常道”, “曲则全”连续运行就表现为沿纵轴延伸的“枉则直”,沿纵轴运行的“枉则直”延长段被命名为“非常道”单次“曲则全”为一次周玄,连续的“曲则全”就是“玄之又玄”。

所谓的又玄,指“曲则全”的一次运动周期完成之后,开始了新的一个周期,新周期的开始就是对旧周期的否定,连续“曲则全”运行的否定之否定形成了螺旋形前进,即“枉则直”也形象地说:常道,相当于时空螺旋中的单个环形;非常道,相当于时空中无数环形叠加所形成的一段螺旋管道。

常道和非常道,就是“同谓之玄”的“此两者”2.妙生生化化谓之妙,生命的演化和繁衍过程为妙,观妙即是观复万物和任何一个生物的生命过程,只能以一定时间段内(非常道)的视点观察妙3.微万物之生命和形体的差别为“微”,观微就是通过比较发现差别,在同一时间点内对万物进行比较,就是察微。

只有从某个时间点(常道)观察万物,以发现万物之间的差别之微道的运行为玄,不管是常道还是非常道,其本质都是道运之玄微妙玄是三个名词的并列,而不是互相修饰的关系微妙玄三者之间,正是道的运行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四.微妙玄通

第十五章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其中“微妙玄”三个字的含义,正是源于第一章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所论之“微妙玄”,强调了道的运行与生命演化的关系,正是本章所强调的需要“通”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微、妙、玄状态为宇宙现世,比宇宙现世更深之处的是宇宙前世搞清楚了微妙玄的含义,理解了微妙玄之间的关系,就达到了“微妙玄通”微妙玄通,微妙玄是三个名词,分别代表认识道和宇宙自然的三个不同领域;而通字却是一个动词,为通晓精通之意;后位的一个动词“通”字分别作用于其前位的微妙玄三个名词,就是通微、通妙、通玄的三通之意。

“微妙玄通”之句,正属于名词--动词的后前结构,一个动词“通”字分别作用于其前并列的三个名词微、妙、玄,而欲通微、通妙、通玄通妙就是知晓“常无,欲以观其妙”,从宇宙时空运行的一定时间段内,发现生命的演化;通微就是理解“常有,欲以观其微”,从宇宙时空运行的某一时间点上,发现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差别;通玄就是明白“玄之又玄”的实质是道的运行。

微妙玄的关系是天道运行与万物生命本质的关系,比微妙玄更深的,是宇宙生成的过程,以及生成之前的混沌状态1.通微微,指万物个体之间的差别,反映了生物个体之独特的五行特点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万物个体之间的任何差别都属于“微”,。

包括结构、形体、功能,和生活方式的差别通微,能精通事物的生命本质差异能通普通之微,是简单比较;能作概念比较,是为辩证也“常有,欲以观其微”,从宇宙时空螺旋之横断面的常道的角度,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可发现万物之间的差异。

通微者,把“常有,欲以观其微”这句话搞明白就达到了通微从道之行的常规运行的角度上,也就是从道之行的时空横断面的角度来观察,人们可以观察到世间万物的千差万别2.通妙,生生化化谓之妙,万物的繁殖演化叫做妙妙属于生命的过程,妙的过程中体现为生命运化的过程,

观复即是观妙精通事物的生化规律,明白世间万物生命演化的奥秘“常无,欲以观其妙”,从宇宙时空运行螺旋延续段的无常道的角度,来观察世间万物的生命演化把“常无,欲以观其妙”这句话搞明白就达到了通妙从道之行的无常道的角度上,也就是从道之行的时空纵深度的角度来观察,人们可以观察到万物的生生化化、生长化收藏的整个过程。

3.通玄,玄的本质是道的运行,狭义的玄为日月运行之玄影,广义的玄代表宇宙天道的运行规律知晓天道、天运、天文,精通天道之理,即为通玄微妙玄中包括了天道物理与万物生命,反应了有关天地人的知识与智慧能精通此三方面知识者,可称之为上士。

4.宇宙、运动、生命“曲则全,枉则直”定义了宇宙时空运行的本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定义了宇宙运行的时空意义;“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说明了生命在宇宙时空中的位置三者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相同的内容。

天道运行,从生命角度观察可见“微妙”,从时空角度看谓之“宇宙”,从道运行的角度看是为“曲直”从古至今,只有具备通微、通妙、通玄之能力的人,才可称之为高明的士人认识宇宙现世的微妙玄已属难能可贵,而认识有关微妙玄的由来,认识微妙玄的前身,就更加深奥,需要比上士更高的知识和能力。

(参见《老子天道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