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习

燃爆了微妙玄通(微妙玄通怎么理解)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生长到死亡,再生而至亡,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都遵循着过个运动规律,有如大自然中万物从春

燃爆了微妙玄通(微妙玄通怎么理解)

 

上一章学习了“致虚极,守静笃”在这一章里老子特别强调致虚守静的功夫老子主张人们应当用虚寂沉静的心境,去面对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生长到死亡,再生而至亡,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都遵循着过个运动规律,有如大自然中万物从春播,夏长,秋收,冬藏无有停止。

认识自然规律,合乎自然,顺“道”而行,才可长久,才可达到人人所追求的“没身不殆”,终身不会遭到危害但对于一些“不知常”者,他们往往轻举妄动的行为去追求生命外在的物欲所求,全然不惜损身耗命,这对生命存在来说,是很凶险的,“妄作凶”。

那么一个符合自然,言行合“道”之士又是怎样的精神风貌呢?今天学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古代那些善于行道的人,见解微妙而能洞察幽隐,其心灵深不可测正因为深不可测,所以只能勉强地给他一个描述和形容。

有“道”之士与世俗之人明显不同,独到的风貌,外在的“仙风道骨”还能让人望而起敬,但见他内在的精神形态却不是世人所能猜测的,所以才有“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的说辞而世俗中“嗜欲深者天机浅”,他们浅薄的言行,往往让人一眼就能看穿。

“豫兮,若冬涉;”他小心谨慎,仿佛在冬天里涉过大河君子慎言慎行有非礼四勿,而有道者更是对每一个行动,包括心念护持都如涉冰河一般,因为冰面脆危,一不小心会失足落水而有道者对不当的言语,行为,甚至心念都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因为他深知一旦言行有违大道规律,定会招咎“犹兮,若畏四邻;”他处处警惕,仿佛畏惧四周的邻居一样他不是怕邻居对他说短论长,而是畏惧逆道而行,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行为不过份放肆很多人认为,求道不是自由洒脱吗?为什么还要处处小心谨慎呢?这只是“无知者无畏”,对一个不知天道规律的人,自然是该吃就吃,该说就说,只要不犯法,谁也管不着的样子,诸位,不犯世间法律,还有疏而不漏的天网呢。

“俨兮,其若客;”他严于律己,仿佛在别人家里做客有道者在何时何地都象在别人家做客一样,以认真严肃的姿态处理生活问题俨,形容庄严以客人的姿态来生活处事,就会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而以主人的态度就会尊己轻他,这样往往会以一切唯我独尊,结怨成纠纷,把事物往反方面进行。

“涣兮,其若凌释;”他胸襟潇洒,仿佛春天里冰雪融化一样温和自如他是温和的,不像冰川一样寒气逼人,心中一团柔和之气,整体氛围让接触者不用说话就能莫名感动这其实是一种和谐的磁场效应“敦兮,其若朴;”他淳厚朴实,仿佛未经雕琢的玉石。

这是他和光同尘,有如璞玉,虽外表看着也如普通石头一样,但内蕴无价宝玉,可是外表并不光耀夺目“旷兮,其若谷;”他豁达开阔,仿佛那空山幽谷虚怀若谷,是因为他空旷幽深,宽容豁达与他相处时,没有威势压人,令人惧促不安之感。

胜气凌人者,心中充满自以为是的气息,早已把想接近他的人拒之千里之外,虽有表面阿谀者,但又有谁与其交心呢?“混兮,其若浊;”他浑浑沌沌,仿佛见污水浊流他外表好象浑浑噩噩的样子,但内心却如明镜这正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无为处世态度体现。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谁能在浑浊动乱中平静下来,使身心澄清如水呢?谁能在安定祥和中长久守持,使心平气和徐徐而生呢?世人每日逐名追利,身心无片刻宁静,每日心浪翻滚,焦灼不堪,哪能体会心平气和徐徐而生的安定祥和。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能遵循此规律的人,才能保持谦虚而不盈满,正因为他不盈满,所以总能不断地从陈旧中创新因为长久处在沉静安定之中,所以任何事情到有道之士面前,都能轻松化解这是空灵的智慧起用,物事则迎,物去不留,任何事物都有来迹,亦有去处,他只不过顺其自然而行之。

这样的人物是不是大家都心驰神往呢?“勿自曝,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如果没有人达到,老子还留下五千字《道德经》与世人呢?好好研习,知行合一,下一个就是你想起现在很多家长父母面对孩子不听话,叛逆,打不得,骂不得,轻则离家出走,重则跳楼,往往束手无策。

更好笑的现在双减,那些补习机构又摇身变成家长导师,割韭菜又出新招奉劝在迷途中的人,先放下心中的焦虑,从古圣先贤的智慧宝典中一定会找到疗苦良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