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习英语的步骤(零基础学英语步骤)不看后悔
今天给大家把群里的所有分享内容整理出来,一个是给在公众号里,但是没有入群的朋友参考,一个是群里已经交流过但是未来想回看的朋友一个记录。
为什么会有这么长的分享?前几天在我们的学习交流群里进行了差不多一周的英语启蒙学习的分享今天给大家把群里的所有分享内容整理出来,一个是给在公众号里,但是没有入群的朋友参考,一个是群里已经交流过但是未来想回看的朋友一个记录。
相信,如果有耐心的朋友,看完这个分享,会解开很多迷惑,也会推翻自己过往的很多错误理念和做法相信认真看完后你会对整个英语启蒙的阶段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清楚每个阶段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个分享适合谁看呢?还是这一类家庭,经济水平一般、英语基础一般,但是愿意花时间来思考规划孩子的英语启蒙学习,并为之付出一定精力的家庭。
下面是群里分享内容的整理:第一部分 为什么要做这个分享?网上已有很多英语启蒙的方法和资源但是我发现很多朋友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导致要么没法开始,要么开始了中途放弃,要么中途遇到各种因为理念的不清晰、信念的不坚定导致方法和路径的错误,而让英语启蒙这项工作进入瓶颈。
其实英语启蒙是一个门槛特别低一个工作,群里的大多都接受过高等教育,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这导致两个问题,一个是都有英语基础,但是理念都不对,所以方法依旧是老方法,开始得很轻松,后续却艰难;第二个问题是,有英语基础,但是却不够自信,认为这点基础根本不够用来教自己孩子。
还有就是,家长会不知不觉让英语启蒙这件事搁置到非常紧迫的时间段因为英语毕竟在大部分人看来是外语,所以,一般能想到要做英语启蒙的家长,大部分,至少孩子已经三四岁,再小也不可能刚出生就想这件事我们假设,一个家长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意识到可以给孩子做点英语启蒙了,这时候大部分的做法是简单找几本书,看一些视频,没有明确的目标,不会有清晰的计划和非常固定的学习安排。
零零散散的进行,可能不知不觉一两年就过去了,孩子到了四五岁,这时候意识可能稍微强烈一点,意识到不能简单蹦蹦跳跳,得有个固定每天的任务了,这时候可能会去很多地方去求经验、求资源但是得来的经验依旧是零散的,资源囤了很多,今天看一下这个,明天看一下那个,到底每天应不应该看哪个、怎么看,心里根本没谱,每天一边做一边怀疑,在混乱的各种尝试中,甚至在为了让自己心安而胡乱报的各种线上线下班中浪费了大把的时间,这一浪费,马上就拖到了上小学。
小学各种学习任务下来,英语启蒙彻底被耽误,只能被迫跟着学校的节奏走,跟着学校的节奏走着走着,低年级还勉强应对,到了高年级花的时间很多,提升的空间很小,把其他学科的时间挤占得很紧张,这个时候很多人开始抱怨,英语花太多时间,学了又没用,干脆别学了,甚至希望双减真的将英语减掉。
然而,我们学习的压力,真的是英语带来的吗?英语真的没用?只要不学英语,其他学科就没有学习压力?所以,这次的分享就是想跟大家除了谈谈这些问题,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怎样让英语不成为压力的同时,真的能学有所用第二部分 英语启蒙学习的误区和难点
一、英语启蒙学习的几大误区1. 现在英语课时减少,中国越来越强大,又有各种翻译软件,这些都说明不需要学英语,学了也用不上首先,双减,不仅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英语课时和考核方式有调整,对语文、数学的作业、考核统统都有调整。
可见,双减不是针对某个科目的问题,是对整体的学校教学体制的改-革而且,在可预见的时间里,英语还是会作为考试科目更何况英语是一种语言,在启蒙阶段,不应该当成学科一样学习,学校提供的英语学习本身也效果堪忧就像中文一样,我们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但是这个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规划内容,而应该是家庭规划的语言教育。
事实上,这个双减,对于真正要把英语学好的人来说,是一个更好的契机因为作业量和各种考试减少了,我们不用因为作业和成绩而焦虑,反而能在不追求应试的情况下,将英语真正学好然后,说一句最严重的,即便是取消英语科目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也不代表英语没用。
中国越来越强大,只会越来越开放,这种开放程度,决定了我们未来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将和国际上的朋友需要合作中文的语言文字决定了它要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有比较大的难度汉字属于象形文字,我们在解决了听和说的问题之后,如果需要识字,从而实现阅读,是需要先学拼音,然后每一个生字都是需要拼音的辅助,才能将字的读音和它的模样联系在一起的,更何况中文的各种同音字、形近字。
当然我们在学拼音前可以不利用拼音,直接学认字,但是,我们不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穷尽我们十万左右的汉字我们在学完常用汉字两千多个以后,必须利用拼音这个拐杖来认识其他的字,这个字的读音和形象对应起来,而在知道它的读音之前,我们大概都是需要通过部首法查字典才能知道它的拼音读法。
当然我们有多的形声字,
看看我们上面的这些形声字,如果某个字我们之前没有直接认读,即便知道它的声部是哪个,要最终会读,依然是要借助拼音,才知道具体怎样读。还有很多我们自己都会搞晕的各种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
多音字,我随便截个图
这是同音字
不仅有同音字,还有同音词组
这些决定了我们解决完听说,在读和写这一块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中文的汉字,即便简化后的汉字,含义依然是非常丰富,对于我们来说是国语,里面还有更多深层的意象、延伸意义,甚至汉字本身还有艺术欣赏价值,我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来探讨各种深意和审美价值。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尤其是作为国际交流的语言来说,大概率会考虑这个语言能不能花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然后能比较纯熟地去运用,会考虑的是这个效率和时间等成本而在这方面,英语未必是最简单最易学的语言,但是相较于中文来说,英语这种拼音文字确实能更简单、高效地被掌握和运用。
因为拼音文字,它的音和形基本一致,在掌握了音,有了相当的听力基础后,是能在掌握拼读规则后,高效地将听力词汇转换成阅读词汇,而拼读规则对于后面的拼写也是高度衔接的也就是说,这类拼音文字,在听说读写之间内在的转换关系是一致的,并没有另外的更多需要掌握的规则。
后面介绍英语的听力和拼读的时候,我会重点说一下,为什么英语的听力词汇可以这么高效地转换成阅读词汇,为什么听力词汇这么重要还有一个问题,有一些人一说到学英语,就说一句干嘛不让别人学中文这表面上很有气势,好像对自己国家很有自信的样子。
但是,说这种话,我自己认为反而是自卑心作祟,排斥的原因,就是潜意识认为学英语,是把自己放在比其他国家低一点的位置,才会以这种理由排斥但,问题是英语并不专属于某个国家,跟中国的普通话一样,英语就目前来说相当于国际上交流使用的普通话。
就像家里的老人可以不学普通话,一样生活没多大影响,但是我们却不能不让小孩不学普通话,因为如果哪一天他需要去其他城市闯荡,普通话是大多数地方的通用语言所以,对于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来说,不会英语,一样也对目前的工作、生活没有大影响,但是,未来我们的孩子会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去实现他的梦想,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肯定是不会现在就设想自己的孩子以后绝对用不上英语,也绝对不愿意看到他样样优秀,偏偏被自己轻视的英语挡住了某扇门。
就算只是个普通孩子,至少未来需要争取更多机会时,不至于让英语成为短板再者,说到各种翻译软件和工具的问题,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语言是非常灵活和多变的,翻译的及时性、准确性原因,只能是作为辅助还有,很多说英语没用的,大部分是什么情况呢?。
是因为学校花费了不少时间,在跟着学校的路子在家里也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学得的成果是用不起来的程度用不起来的程度是,没有字幕或者中文翻译看不了美剧、英剧;不能自如交流,即便交流也只能停留在肤浅层面,说你好、谈天气,然后没有然后;不能读符合自己年龄、兴趣、认知方面的读物;在写的层次就更不用说了。
这样的生活中不看美剧、英剧,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也不看英文读物,不用查阅研究各类英文原著,也不书写, 然后推论英语没有用事实上却是学的那种程度根本用不了,才将这些更多可能性的生活和工作内容踢出我们自身的世界。
而我就是这样,我的水平是根本用不了的程度,但是,我不能认为英语没用,我不能否认很多机会就在我面前,却确实是因为英语这个门槛把握挡住了,当然我依然可以有工作,不影响我生存,但是,如果不是这个门槛挡住,我就能说是我有其他选择不想去,而不是我不会英语所以不能去。
所以,所谓的英语没用,是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了即便就给孩子定位以后不用英语,只追求应试ok的话,我们会发现,不启蒙,直接在学校学了就考,这样我们花费的时间更多,却效果更差,考得未必好,用更用不上整个英语的启蒙最辛苦,需要家长花费比较多心思的也就四年左右,如果这个时间我们舍不得浪费,往后孩子却会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花这个时间在学,挤占其他学科学习拓展的时间,时间浪费不说,到头来还真的就是用不上。
相反我们辛苦这四年左右的时间,孩子的英语听读说写都会走上快速而良性发展的轨道,在中高年级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其他的学习和兴趣,而英语虽然我们要一直用来学习,但这时候是用它来学习更多的知识,会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拓展的动力,而不再是当成一种语言来学习,到了大学毕业,这会成为一种真正的能力。
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才能坚持在要不要学的这个问题上,为了孩子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建议不要按照我们目前的状态去给孩子去下否定的判断本来贫富差距就巨大,如果普通阶层的人们误读政策信息,认为英语不重要,不学习的,则是将未来孩子们更多的可能性的机遇直接拱手让给那些本来就财富、教育资源样样占据优势的阶层们。
也许我们的孩子将来只有一顶普普通通的学士帽,甚至没有,但是,在和表面相同学历的同龄人站在一起时,他额外拥有的能力就是他的竞争力,当然不仅仅是英语,但是这个群是关注英语的,我们就先只讲这另外一种语言所开阔的另一种视野,也是一种竞争力。
最后,在有没有用,要不要学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答案是开放的,你认为有用就有用,你认为没用,就真的会没用,就这么简单,不必与谁争执学好英语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保证你未来去哪都所向披靡,它是个工具仅此而已,只不过如果因为一些观念问题,无原则地排斥甚至放弃,我认为比较可惜,毕竟这个工具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费用和在一定时间就能掌握使用的,而且比起其他花钱的兴趣爱好可能更加实用。
2. 英语启蒙交给英语机构,自己可以完全放手英语启蒙,大家都在说“听说读写”的顺序,但是连本该最专业的英语机构都是上来就自然拼读,上来就搞跟读,完全将“听”这个最重要最基础的且贯穿整个启蒙阶段的环节有意无意地忽略。
最后导致,用原版的教材来包装的原版路线,事实上走的依旧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学校的传统路子然后,家长以为交给英语机构,按照机构按部就班的步骤,自己不用管了,可是几年一过,回来发现浪费了钱不说,浪费了孩子最珍贵的时间,却收获甚微。
读是会读,但是翻来覆去在低阶徘徊;说也会说一点,但是一样翻来覆去几句固定句式,不会灵活自如运用,更没有广度和深度;听是会听,但是基本上只能听反复读过的那些书;写,这样不合规律的慢而低效的输入,能指望写什么?。
后面在难点那里,我们再分析,为什么会这样3. 小学之前没必要学英语,跟着学校背单词就能学好英语昨天孩子他爸邻居拉的一个群里,在讨论学英语的问题有一个家长强烈反对小学之前学英语,认为天天学这个都没有时间学语文数学。
他是真的认为学英语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我不知道这样给孩子传递的情绪是不是会让孩子越学越痛苦事实上,英语的学习,小学之前都不应该叫学习,而是启蒙,是语言的启蒙,在学龄前解决听甚至说的问题,上小学了才是开始学,学是学习读和写。
如果学龄前孩子的中文听的能力不是在孩子痛苦的前提下获得的,那么英文的听的能力,也不会是在孩子痛苦的前提下获得的中文听的能力如何轻松获得,孩子英文听的能力一样也是轻松的事实上,难的是什么,难的不是孩子,难的家长,是家长如何能提供环境让孩子获得这个学龄前的听的能力。
只要家长有这个能力去营造,孩子一路是很轻松的这个家长是因为我们以前那种错误方式学英语带来的阴影而得出结论说英语难学,孩子辛苦不会听,不会说,直接让孩子读书和背单词,当然难,当然辛苦,当然难以继续,最可惜的是,还把这种错误方式和错误观念继续传递给他的孩子。
说到时间的问题,学龄前我们会拿着数学和语文课本来学习吗?除非特别超前学习的,大概率我们不会这样,那学龄前对英语的启蒙怎么会挤占数学英语的时间呢?到了小学,你学习数学和语文,因为没有进行英语启蒙,那每天不是还在花时间背单词背课文、默单词吗?这些时间不会挤占数学和语文的时间吗?这些背单词背课文哭的孩子难道不是因为学龄前没有做启蒙,直接读和背才需要花更多时间吗?
小学的时间可比学龄前的时间更难挤出来而做过英语启蒙的孩子,学校课本和那些单词,根本不用另外花时间,上完课,直接可以找老师背诵省下来的时间阅读更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书籍,以及留给数学和语文更多的时间4.认为检验英语启蒙有没有效果是看能不能说、能不能读、能不能写。
到底如何来检验英语启蒙有没有效果?大家都认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最后是要拿来用的,所以就看能不能用,就可以检验这个启蒙学习有没有效果了比如,最基本的,能不能说?口语怎样?也就是能不能跟人面对面交流?然后是,能不能用来阅读相关读物?最后是,能不能写?能不能跟人书面交流?。
这样认为,其实没有错但是,问题在于,语言的学习,不能为了能说、能读、能写,直接跨过听的积累去训练说、读、写的能力因为没有听力的足够量的输入储备,直接训练说、训练读、训练写,这样即便有所谓的效果,也是短暂的,而不能持续的。
听力是第一输入储备环节,听得足够多,才能开始学习读;学会了读,读才能成为第二个输入储备环节;听得足够多,才能自然进入说的这个输出环节;然后通过听和读两个方面的持续输入,才能在说的这个输出环节保证持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最后的写,是在听说读的各项能力加持下的输出。
如果本末倒置地追求输出,追求来的一定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虚假繁荣还有,这个英语的说和中文的说一样,怎样算是说得好和会说?这个标准很重要,以哪种标准来衡量?很多人觉得英语好,就应该能讲好故事,甚至能演讲但是,我们想象,我们身边的人,应该都可以说是中文很好的了,但是每个人讲故事的水平能一样吗?每个人都能上台去演讲甚至辩论吗?这个不是中文好不好的问题,这关系到,一个是这个人的个性,语言天赋,是否喜欢说话,是否善于组织语言,是否敢于上台。
这基本上不可能仅仅是中文水平好坏的问题,而是在拥有一定中文水平下是否经过演讲、辩论方面的训练的问题那英文,也同理,我们判断这个人的英文水平好坏,不应该用能不能讲精彩的故事和会不会演讲来判断这应该是在具有一定英文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专门训练的。
英文的写和中文的写也是同样的道理,并不是所有会中文的人都能写优秀的文章,写作是另外的一件事情,是需要另外专门的写作训练这应该是启蒙以后要学习的事情,而不能作为启蒙效果检验的标准5.英语老师更懂英语启蒙,能更好地做好英语启蒙这项工作。
英语老师,如果以前学英语走的是传统路子,现在又在学校和机构,如果本身理念方面没有扭转过来,大概率依旧是用传统路子在教学生们,甚至教自己的孩子英语老师,如果懂启蒙理念,但是只要在学校或者机构,都会受制于组织里的教学机制,因为课件要统一、进度要统一,只要组织里的教学机制不合理,在这个组织里都只能继续统一进行,会统一地一直错下去。
几年下来,蹦蹦跳跳很开心,但是反复蹦出的也就那几句话,那几个单词英语老师,如果本身英语水平非常好,或者其他英语水平高的人,又懂启蒙理念的话,他基本上教自己的孩子是占据先天优势的因为理念对,方法对,在家里可以非常好地开展这个英语启蒙教育。
英语老师的理念和方法只能对他自己家里的孩子有用,对其他英语不好的家庭是没有借鉴意义的为什么?因为他的英语好,可以在家直接给孩子读书,可以直接跟孩子对话交流,而英语不好的家庭,你不敢开口、不敢给孩子读书,你甚至自己都读不懂简单的儿童书籍,你怎么能,怎么敢去借鉴英语老师或父母英语好的家庭的英语启蒙经验?。
普通家庭,要借鉴英语启蒙经验的标杆家庭,对象不能找错,英语老师们的经验可能是没错的,错在套用不了我们父母英语渣的普通家庭里我所说的普通家庭,是指家庭成人英语水平都无法在日常跟孩子对话交流和全英辅导的,并且时间和经济都比较紧张的家庭,也就是夫妻双方都需要外出工作获得酬劳应付基本生活,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个英语学习的规划,也没有经济实力聘请一对一贴身语言老师进行高频的英语交流互动;即便夫妻中有一人全职在家,也是需要应付家中各种繁杂事务,同样没有太多时间和没有经济实力聘请一对一老师的。
所以,我们普通家庭应该借鉴的是,那些本身英语水平不好,不能在家里给孩子人肉读书,不能跟孩子日常英语对话,而且又没有办法请老师贴身教导的如果你找到一个非常优秀的英语启蒙经验,想要借鉴,请看清对方家庭和你是不是一样,一样的前提,才能有借鉴性。
自己每天家里可以跟孩子说英语,或者就读国际学校,或者天天请外教的家庭,他们的经验对我们普通家庭来说,是完全不合适的我自己花了很多的时间看各种英语启蒙大神,包括廖彩杏、盖兆泉等这一类的经验,发现他们本身就是英语好、家庭条件好的家庭,根本碰不到我们普通家庭会遇到的困惑和难点,跟着他们走的路线肯定会异常艰难又不知道问题何在。
我在比较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后,去在实践中摸索,舍弃和验证中,才重新梳理了我们普通家庭的这些困惑、难点,在各种调整中走上属于自己的路而我后面的分享,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很好、本身英语水平优秀又懂英语启蒙的家庭来说,也不是最适合学习的。
大家自己对标一下二、英语启蒙学习的几大难点1.传统英语学习理论和经验束缚传统的路子,就是多读、多背,多听听力题,然后新概念等这个路子,当然有成功的人,有学得优秀的人,但是大部分像我们这样,时间花的不少,效果是勉强应付考试,要拿来用那是没办法的。
很多人也都知道这样不行,但是依然逃离不了这样的套路,依然不自觉地继续这样做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分级读物是个好素材、知道wonders这样的原版教材,都说要走原版路线,但事实上是,用了原版教材,却依然在走老路线,因为,理念没变、方法没变。
把这些素材拿到手,就恨不得孩子们都能背下来,我看很多在启蒙的家长们在问,raz aa刷了很多遍了,为什么孩子还是记不住那些单词,还是不会读所以,这个raz分级对于这样的家长来说,跟学校发的英语课本功能有什么区别吗?没有,只是换了一本书来背单词而已。
很多人也都知道,英语学习,听力先行但是这个先行,是怎么个先行法?先行到什么时候?心里都没谱,总是忍不住去考验孩子懂了没有,知不知道中文意思,更是忍不住看看到底会不会读所以,折腾来折腾去又回到了老路子2.英语机构的逐利行为导致英语启蒙不仅慢且后续乏力
英语机构不知道英语启蒙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吗?我认为是即便知道,也不能按照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去给孩子们学习为什么?第一,是因为家长不知道英语启蒙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孩子这个阶段的表现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
把孩子送到机构,就天天问,我家怎么还不会读,怎么还不会说,根本就不知道在读和说之前要经历多长时间的听每个家长都天天要问这个问题机构为了让家长满意,为了迎合家长,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学成果,不惜违反规律,让孩子直接学习怎么读,每天反反复复几句固定句式教孩子怎么说,然后短期效果出来了,家长觉得这个课很值,可以上,可以继续上。
第二,是因为初期有效果后,将课程细化切割,拉长整个学习进度,对机构来说就有更长的收学费的时间这个大家应该一听就懂了,不用多说3.家庭自助启蒙走上不断地囤资源和求经验,未来不可预估的迷茫之路机构不靠谱、自己英语不行、又没那个实力送孩子上国际学校、请外教老师,这一系列的问题,没有打击到大家上进的心,所以有了很多跟我一样在到处找资源、寻经验的家长。
但是,大部分人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不断地囤资源,今天这个有人说好,明天那个有人说好,好像哪个都不能缺,但是一旦存到自己网盘里,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看起,不知道现在除了要看这个还应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现在做的一切未来应该有什么样的成果。
你说,问别人吧,别人说得再怎样具体详细,回到自己实践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实实在在的疑问,这个时候要么怀疑自己要么怀疑这个对自己根本没用,就又放弃了;要么别人真的很忙,办法每遇到一个问题给你详细解答,人家也没这个义务,更何况人家也不了解你的实际情况,大多也就是罗列各种粗略的建议,对你来说实际作用并不大。
所以,久而久之,在家庭自助启蒙的这条路上会越走越孤独,越走越迷茫4. 没有时间这个真的是貌似无解但是,只要你想做这件事,哪里会没有时间?无非是要重新审视自己目前的生活,需要做些取舍罢了每天上班回来很累,所以吃完饭就想刷刷手机,那是不是可以把回来刷手机的时间控制一下或者挪到孩子睡后?。
连刷手机的时间都没有,回来要做饭,要做各种家务活,做饭没办法不做,那家务活是不是可以先放着,把孩子学习搞定再来?可不可以忍受不要天天拖地各种清洁?可不可以几天搞一次?家里有伴侣有老人在家的,甚至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做孩子计划前,跟大家一起商量,统一共识,做好分工,其他琐碎事务委托家里的其他人,确定好一人专门负责孩子学习辅导?孩子还小,还没上小学的,也可以将他的学习任务做些拆解,哪些必须自己上手,哪些可以委托家里人帮忙做些简单工作的,比如播放一些视频,帮忙开一下点读笔让孩子点读陪读过的书,比如在孩子玩耍或睡前时开一下播放器?
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各类事项,把孩子学习摆在第一位,其他的围绕这件事情重新安排,总会找到合适你的时间安排方案把能交出去的交出去,不管是家里人还是其他外援,把必须自己做但是并不着急的安排在其他时间等等孩子已经比较大的,安排他在自己回家之前做一些不需要自己陪伴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不要等到你有时间的时候他又没时间。
5. 孩子没有兴趣,坚持不了这个一般不会发生在小童也就两三岁以内的孩子身上,一般都发生在四五岁以上的孩子身上对于小童来说,英文视频和中文视频没有区别,英文书籍和中文书籍没有区别,中文音频和英文音频没有区别。
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时候的任何事物都是在父母家庭的陪伴下,等待他发现和探索的,只要有你的陪伴,他就可以开始,然后自己发现趣味,自己主动继续接触以看儿歌为例,有一首“头、肩膀、膝盖、脚”,讲身体部位的,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跟着音频或视频,做动作、指着自己的各个部位,几遍以后,孩子就能轻松记得,不管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陪伴孩子的方法并没有区别。
英文的区别只在于家长这边,家长如果音频不懂,或者不熟练,那看着视频,和孩子一起做和视频的相同动作,这个总能做到吧?这个对孩子来说哪有区别?没有区别只是说,你是把他直接丢给电视,还是说会陪着一起来看其他的书籍,也是同理,无论什么书,只要是儿童类的,理论上孩子都会感兴趣,只是看家长愿不愿意陪着发现书本的乐趣,而英文类的,难度不在孩子身上,在于家长身上,家长看不懂,不懂如何演绎,有畏难情绪,所以觉得难。
在一开始的启蒙阶段,看中文书,你是怎样吸引孩子的,看英文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方法,前提是家长能懂这本书所以,这里的难点在于是父母自己觉得英文版的音视频和书籍困难要解决这个,其实找到合适的资源即可,而这几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也就是这个。
那中大童呢,中大童其实相较于小童学习来说,是有更大的优势的,因为理解力好,长时记忆能力也更好不感兴趣,无法开始的,唯一的原因是开始得太晚,中文强势,听到英文,觉得陌生害怕大童坚持不下去,是因为到了学龄期,时间紧张,英语走原版路线沉默期长,感觉没效果,中间放弃,在作业、成绩的压力下,父母也只能让孩子走回原来的传统学校路线。
这个时候,中大童如果决心要把英语提升上去,首先,选择性暂时不看学校的英语成绩,作业也不必过度关注然后,制定好计划,准备好资源,短时间内,尤其利用好大长假,把听力水平拉到一定程度,平时就做细水长流的坚持听读。
要坚持下去,这个时候中大童都有自己的想法,要跟他一起畅想学好后又哪些好处,来诱惑他最重要的是发现他内心最渴望的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告诉他,学好英语怎样能给他的这个渴望助力,从而增加他内在的坚持动力然后在平时给一些小小的及时激励,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及时给与反馈。
第三部分 英语启蒙学习分为几个阶段接下来这部分会给大家好好梳理一下,适合我们的英语启蒙学习应该经历的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重点和相关的资源、工具使用方法首先,是听力输入阶段听力不仅仅是这个阶段的大事,同时贯穿整个英语启蒙和学习,是未来阅读和口语和写作的基础、源泉。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不能跨越,不能和其他环节颠倒这个阶段的陪读时间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音频聆听最好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听力输入阶段是最初所有人都容易走入歧途的一个阶段不管是哪一个机构,只要学英语的,课程设计都会有跟读环节,而且是从一开始就会要求跟读。
而且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家长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反而不要求跟读,不打卡不发圈的学习方法会被怀疑包括我,一开始我并不认为跟读有什么问题不就是学英语吗?不跟读,能学会吗?能记住吗?能会说吗?我们网上可以找到很多英语启蒙学习的经验贴,他们说多长时间,读到牛津树几了,但是却没有说清楚是孩子点读书,还是孩子跟读书,还是孩子自己自主阅读书了。
这几个区别很大如果孩子孩子是点读这套书来看,那这是还在纯听力输入的阶段,也就是孩子基本上是不认识单词的,是文盲阶段如果孩子是在跟读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应该要么是纯听力阶段的末尾阶段,应该是认识高频词的阶段。
如果是孩子自主阅读这本书了,那是处于拼读课程结束后的自主阅读练习阶段一本书我们说我们在读的时候,因为我经历过它不同阶段的用途,所以我可以分得很清楚,你说读的时候到底是处于哪个阶段,应该处于哪个阶段但是,大部分的启蒙经验在说孩子读哪个级别的书了的时候,一些新手看了都没有办法辨别他到底处于哪个阶段。
所以,胡乱借鉴方法就会错了却不知为何而错还有很多人在问,像哪个哪个分级,到底读几遍能过呢?这个问法,就是根本没搞清楚自己的目标和阶段这个读几遍到底说的是怎样的读几遍?是爸妈读?还是孩子跟读?还是孩子自己读?基本上问这个问题的人,他的启蒙理念方法就是错的。
如果真有人回答你要读几遍才能过,要怎样才能过,那这个回答问题的人,他的理念方法也不会正确错误的理念又去引导这个问问题的人继续错下去但是,因为我经历过了,所以我看了他们的描写就能知道,大部分人都是点读和跟读是同时进行的,他们的听读和跟读和自主阅读基本上是混在一起的,概念是完全没搞明白的。
混在一起同时进行会有什么问题呢?然而,在听力输入阶段,前面的一大段时间我们要经历纯听力输入阶段,至少在能听懂桥梁书前,如果是小童站稳初章前,都可以是纯听力输入阶段这个阶段要求输入高频、重复、量大的听力内容。
高频,意味着我们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得多听而要求跟读,一个把听的时间压缩了,听的频率减小了,同时因为一上来就跟读,孩子的畏难、反感情绪,会让这个学习很难继续下去我们在纯听力输入阶段,没有任何压力地看和听,而不强调读,会让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吸收。
重复,因为语言就是需要不断地重复,才能最终被记忆且被使用但是,基于人性对于机械重复的厌恶,这种重复应该一种有变化的重复,也就是同一语言在不同的画面中,同类型的场景中出现,不知不觉地进行了我们所谓的复习,而不是短期内要求一本书怎样重复几遍。
这也就要求了这个阶段提供素材的量要大如果什么跟读、朗读什么的都在这个纯听力阶段全部混在一起,就会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都是读到哪,才能听到哪,没有读过的,听不懂,听力水平不要说高于阅读水平,可能甚至连阅读水平都不如。
这样听力受限于阅读水平,阅读水平也同样被拖累得更难前行而正常的规律是,我们在正式让孩子读书之前是应该有一定的听力水平才能开始,而且这个开始的时间不用着急在听懂桥梁初章书之前我们是在能听懂桥梁初章书以后才回去真正让孩子来开始读书的。
这个时候的读,是让孩子跟读,跟读到一定级别,在熟悉了大部分高频词汇以后,来学习拼读规则,也就是自然拼读,通过自然拼读规则来梳理曾经听到的和跟读过的这些单词的拼读规则,并开始练习自主阅读,也就是运用拼读规则来自己读书。
孩子自己读书,也是有阶段的,先是读出声,我们通过纯正的音频来纠音并复习拼读规则,直到非常流利地能将桥梁初章书读下来,才能开始默读所以明白了,第一个点就是,我们在听力阶段的桥梁初章前,都专心只抓听力,不要去搞跟读,更不要纠结怎么还不会说。
第二个就是这个阶段要选择符合高频、重复、量大的听力资源后面继续看听力阶段本身会经历那几个分阶段一:零基础到桥梁书阶段这个阶段听看同步,也就是看什么听什么,听的内容以看的为准,在画面和音频同步呈现并理解后,重点在于通过声音的反复熏听,让脑海反复呈现对应画面,让声音和画面建立深刻而准确的联系。
下面是资源类型的推荐和应用方法1.动画片:需亲自陪伴看一遍,并将视频内的画片和孩子在互动中确认理解,即一起指名词对应的实物,一起做动作表达动词,动作和指认表达形容词;后面需要看几遍,愿意看几遍就几遍,纯看即可;音频一般在牛听听APP都有,有牛听听设备更好,直接搜索找到对应资源,将最近在看或最近将安排看的音频设置熏陶计划,也就是定时循环播放,具体在哪个时间,具体播放多长时间看自己实际情况,建议在孩子起床、睡前、玩耍、散步时间。
推荐从简单的教学动画或儿歌视频如SSS+wowenglish+清华幼儿+洪恩+美语世界或神奇英语然后过渡到原版动画片(要进行难度分级,可以梳理分级动画表)想省事的,推荐小小优趣app,里面有适合这个阶段的很多资源,都是分好级别,且可以在电视和平板两个端口应用的。
2. 分级绘本:需陪伴听读,这里不是让孩子读,是听音频给孩子读书,陪伴者同样需要通过指认和动作确保孩子理解声音和绘本画面内容的对应,不用刻意关注文字为什么说不用刻意,因为这个时候是积累听力词汇,不是阅读词汇,所以不可以去认文字;但是有些孩子已经到了识字敏感期,已经自主关注文字,所以也不必刻意阻止。
大孩子,识字敏感期的孩子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确保他对声音和画面对应理解一致的前提下,不必阻止他对文字的关注但是,一定不要刻意引导这时候去关注文字,而是引导他关注音频对应的图画不要陪读着把方向搞错了经典分级在牛听听都有音频,同样将近期看的绘本设置熏听计划,定时循环播放。
具体资源,推荐牛津阅读树、大猫分级、培生分级、raz等因为要量大,所以以一套为主,同时多选几套,横向拓展来看为什么选择分级绘本?其实分级绘本叫做分级读物,大家可以找找绘本和分级读物的区别这里给大家感受一下:。
廖彩杏的第一阶段前面一些还算比较简单,但是第一阶段第八周的一本绘本,大家看看
英语四级低空飞过的我,在第一页内容就遇到这个看图片,联系上下文也猜不出来的单词,完全不知道含义这个是看绘本普遍会遇到的问题表面上绘本都是图,字不多,但是这些图所含的信息需要想象力去思考,表达的含义太复杂,和文字的联系不直接,本身就不是母语的人很多时候拿到这样的绘本没有办法去给孩子读,不知道怎么解释、怎么演绎。
看看上面的这个第二页,又出现了一个依靠我可怜的词汇量和贫穷的想象力无法去给孩子解释的单词所以,拿到这本书,应该是孩子看看图片欣赏一下就行了,要发挥英语启蒙的功能是很难的实在能力有限我们再来看看分级读物是怎样的,为什么说适合我们这种普通父母来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先看看牛津阅读树第二级,第一级是属于爸爸妈妈讲故事给孩子听的,也比较复杂,可以从第二级开始。随便选一本书,比如这本
首先,图片和字的区域是分开的,这个级别,每一页只有一句话,用的都是高频简单的词,结构简单,很容易给孩子解读。看一下其他页
看下面这一页,蛋糕的单词cake是这本书希望我们习得的,图片将cake重点突出,陪读的人一边读,一遍指图片,孩子自然习得。
下面这几页,连续的,反复在使用“put in”这个表示动作的词组中,不仅习得这个动作,同时习得跟图片对应的名词cornflakes、tomato sauce、milk。
所以,这个分级读物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重复,通过重复场景、重复句式,让家长在使用这个分级读物的时候可以在重复中自信地给孩子图文对应地解释和演绎,通过读,让孩子熟悉声音,通过指出图片中跟文字对应的图画,甚至做动作,让孩子将声音和画面、场景对应。
牛津阅读树是类似连续剧一样的,都是相同的主人公的故事,因为要把故事讲完整,所以一开始就是句子,对于有点英语基础,只是不能开口说的家长来说,可以给孩子读,或者通过观察图片配合音频来给孩子伴读,再配合日常的音频熏陶,效果是很好的。
这套分级也特别适合大童,喜欢故事,喜欢新奇事物的孩子来切入对于英语基础更糟糕的家长来说,有更友好的分级读物,raz,这是个级别多,从aa到Z;每个级别的配套书籍数量多,多达八九十本,是阶梯度更缓的分级如果是两三岁小童,可以这套切入,英语启蒙的同时做常识认知方面的启蒙,简单易懂。
看下面aa级别这本书
用最简单的规则的表述,反复重现egg,反复在不同的画面中重点突出egg,只是每一页介绍不一样的颜色的egg,这样在不变和变中,自然地知道什么是egg,同时还知道了各种颜色而且这些高频的词汇在同一级别和不同级别会不断地交叉重复,比如颜色的词汇,同一级别里的这本书:。
整个画面很干净,没有任何多余的、需要猜测的信息,反复出现red,自然习得这个颜色,反复的red的带领下,我们又认识了各种水果当然这些水果也会在其他的书籍里出现这些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这个体系里,通过不断的重复,而不是人为的简单的重复复习就自然习得这些词汇。
陪伴者也没有压力,可以很有信心地陪读下去总结起来,普通的绘本,是母语国家用来给爸爸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如果父母英语水平很好,能直接读然后去拓展,这当然很好但问题是,很多普通家长,英语水平都基础不好,要么担心口音,要么连这些单词自己都不认识,那怎么办给孩子读?。
分级读物其实是母语国家的人设计来给孩子学习阅读的在使用分级读物阅读之前,他们是积累了三到五千的听力词汇了为了给孩子训练阅读,所以设计了这种严格控制词汇量、词频,图文高度统一、有明确的梯度上升的、每个级别一定体量的分级读物。
而正是因为分级读物的这种特点,才非常适合我们非母语国家的人拿来做听力词汇输入的素材因为作为非母语国家,学习语言,同样要经历将听力词汇转换为阅读词汇的过程而这个严谨科学的分级体系,方便我们用来做听力输入,是方便家长操作,将家长为孩子读书的难度大大降低。
我们使用过的听力词汇输入素材,即这些分级读物,未来我们又可以用来给孩子将听力词汇转换成阅读词汇,这些书因为之前是听的,所以我们听力词汇和阅读词汇是基本统一的,未来我们读的书基本上就是听过的书,这个转换的效率就会很快。
今天先将听力的第一阶段给大家分享,基本上这个阶段完成后就是向桥梁书阶段继续了后面再给大家重点讲下一个阶段的重点和桥梁初章书的听力提升方法二:桥梁到初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实现听看初步分离,听完再看书这一步是为了未来适应脱离画面,通过原有的听力词汇,在原来足够熟悉的语境体系下去把握故事的整体走向,发挥想象力去理解其中的细节描写,进而不断积累新的听力词汇做准备的。
所以,这个时候是听那些原来看的同一体系下的但又未看过的内容,听完再看,还可以找同类级别但未看过的分级绘本音频来听或者找熟悉的中文童话故事的简单英文版音频来听牛树7点读完后可以尝试开始这个阶段比如陪读到牛津阅读树七或八,后面的级别音频播放不必同步,可提前听完再看,并可找来。
和牛津阅读树六七相同或者稍高一点水平的分级绘本来听音频,还可以找到类似轻松英语小学版等改编童话故事的简短桥梁书来听音频听完的书可再陪读,解决没听懂的部分我的建议是,这个阶段的陪读可以将牛七以后的级别暂停,找来其他同级甚至低阶的分级来点读,同时继续听牛七后面的音频以及目前点读中的音频。
比如,如果前期只陪读了牛津树,那这时就可以找来raz或者培生等这类的分级如果听力在牛7后面的比较吃力,则听力部分继续听之前听过的牛津树级别以及增加现在点读的分级音频等过一段时间再来测试听力音频难度是否可以往上提升。
总之,听力上不去,就在换一套分级从稍微低的级别来点读,多横向点读其他书籍甚至重看以前的点读书,不要自己焦虑,还给孩子传递压力在其他套系的分级点读到和原来暂停的牛津级别类似难度的时候,再来尝试往更高级别直接听音频。
如果一开始就多套分级穿插交替点读,同一级别的量足够的话,每个级别的坡度就更缓了,这样到了牛七后去尝试直接听后面级别的音频是会比较顺利的那这之后就是衔接各类桥梁书,大量的桥梁书这里重点看一下童话故事改编的桥梁书,大家看一下轻松英语小学版。
这是第一级的
这是第二级的
这是第三级的
这是第四级的桥梁书是怎样的呢,就是这一类以段落的形式出现在一页,并配图片的书籍,是为了让孩子未来看无图画或者插画非常少的书籍做过渡的上面的这些故事都是童话故事或者经典故事改编,中文版的大部分孩子都听过各式各样的版本,耳熟能详,情节大致都会知道。
像这个,即便不看书,听到音频,马上就能猜到是丑小鸭的故事,然后凭借对这个故事的了解,消除对音频内英语的陌生感,能顺利进入脱离文本的聆听状态,凭想象力和理解力以及原有的听力词汇基础,习得其他一些词汇而这套桥梁书也是分级递进的,逐级增加难度,逐渐提升听力能力。
推荐它是,音频质量非常好,很有意境,氛围营造得很好,听着就会入迷像这一类的桥梁书,因为本身也是分级的,所以当前级别听完,可以穿插其他套系的桥梁书一起听再继续往上升级,不要在一个级别死磕其他的推荐:培生分级阅读、reading house、step into reading、I can read系列、我的图书馆等。
还有其他类似这种童话改编的桥梁故事,都可以听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对动画类的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推荐使用小狐狸动画,分级明确,很多熟悉的童话故事改编,而且都配有纯音频资源,可以找到合适难度的,兴趣较高的几部给孩子看,看到一定程度,想办法让孩子听看过的音频,并且往前听一部分他没看过的。
之前暑假的时候,我就是这样操作,因为孩子对西游记感兴趣所以我让她看little fox的西游记英文动画版,然后在牛听听那里找到音频资源,给她收藏到设备的en按键,每天吃饭和玩的时候给她放音频,不知不觉把还没来得及看的已经听完了,听到入迷,不肯放下。
完全无痛过渡到纯听的世界这个阶段选择童话片要谨慎选择,不要选择背景声吵闹,又语言密度小的,要选择这种语言密度适中、语速比分级读物音频稍快的,不然有大片空白没有对话的,就纯娱乐且浪费时间了在little fox里选择是比较好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为了学语言而设计的。
合适的动画音频,这种有情节的画面,非常吸引人,可以构建孩子对整个故事的背景世界的想象,而后即便脱离画面,但是因为以前在脑海中构建过画面,所以能比较准确地通过音频把握故事的整体发展,借助曾经的想象去理解其中遇到的一些生词。
这也将成为孩子未来通过听来获取生词含义和学习新知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要练习阅读,在阅读能力还没有培养到足以用来学习其他知识之前,我们都需要靠听来储备知识。
这个阶段每天一个小时左右,停留大概半年应该是需要的,尤其孩子还小的,2岁开始的,这个时候才四岁左右的,心智和认知能力还没上来的,继续在这个级别多听听是可以的三:听力飞跃发展,初章到各类章节书阶段经过上一个阶段训练,能在这个阶段适应且主动地、长时间地听较长的有连续情节的故事。
这个阶段可选择全新但是和自身生活以及认知相符或及其感兴趣的故事,这时候选择的第一本故事书是能不能顺利开启这个阶段的关键所以要关注孩子,关注他的内心,关注他的向往,关注他的兴趣所在,找到能让他产生共鸣,可以代入主角沉浸在其中的故事。
这样的一本书就是打开他未来真正能徜徉在英语听的世界的一把钥匙,只要开始了,就可以一路往前从初章到中章到高章。比如疯狂学校这类初章书,
这里发生的都是学校的故事,但又是和我们的孩子们的真实学校里面的各种角色和规则大不相同,孩子听着亲切又新奇,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学校,带着浓厚的好奇心进入这个故事的世界孩子感兴趣的,听完会滔滔不绝地跟你说这个学校的各种奇怪事情,神情向往,希望自己也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完全代入。
这套书语言简单,但是语速比起上一个阶段的会比较快,所以有孩子不能马上适应,可以用神奇树屋前28本或者棚车少年这类语速较缓的过渡比如棚车少年,在适应听了几本之后,往后面的听时播放器1.2倍速听,1.2倍速听了一段时间后1.5倍速尝试。
整一套听完,再按这个速度听一套类似难度的,难度是指在词汇量和用词的难易程度以及认知深度上差不多的,按之前加速的速度来听一套,再来尝试像疯狂学校这类语速稍快的初章书这个时候语速方面已经能非常舒适地接受这个阶段可选择的听力资源是各类套系桥梁、初章和中高章节书,可按桥梁章节书单,的分级找到水平合适、兴趣合适、认知合适的书。
事实上初章书按一些人的划分也被划分为桥梁书。我们在上一阶段听的桥梁书是有插图,但是每一页文字都是以段落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很明显,上一阶段的这些书不仅段落空隙大,而且基本每一页都会有大图辅助理解,
这一类书都可称为桥梁书,这个属于是图大,段落空隙大的桥梁书,且每一本一般不会超过20页这一类桥梁书,一般每一本都是独立故事,每一本书即便人物相同也不会有非常强的联系,所以同一级别的从哪一本开始看都没有关系。
这类书的音频能帮助孩子适应听简短故事,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前面说过一般情况下,每天一个小时的听,听上半年左右来尝试初章书初章书,像神奇树屋,有人归为桥梁书,也有很多人当做孩子进入初章书的标志所谓初章书,也就是初级章节书。
章节书是,书较厚,每一本书都是一个连续故事,同时在里面分为多个章节的像这类初级章节书,每一章的内容可能就有10-20页,所以一本初级章节书如果一百来页的就相当于10本左右的上个阶段的桥梁书了
像棚车少年这类初章书,也有人依然归做桥梁书,是因为依然有图片的辅助,但很明显,它已经是一整页都是文字,段落间隔也稍微密了一些,几页才会遇到一页的图片,同时因为已经分了章节,所以为了区分低阶的桥梁和更高阶的章节书,称之为初级章节书。
可以说是低阶桥梁和中高级章节书之间的一个过渡听力到了这里,基本上就是一个里程碑是真正听故事了,也是正式通过听各类故事来积累更多的词汇我们以已经在听的级别的蓝思值或ar值作为参考,在桥梁章节书单的分级表里可以尝试找到合适的来听。
下表是我整理过的表格,大家桥梁阶段就可以参考序号书名lexilear1l can read 1/2汪培庭第1阶段120L-610L0.5-3.82I can read 1/2:汪培庭第2阶段70L-440L
1.7-2.63I can read 1: Splat the Cat系列300L-590L1.8-2.64fly guy苍蝇伙计系列270L-470L1.3-2.75I CAN READ Amelia Bedelia糊涂女佣系列
100L-570L1.8-3.26Amanda Pig系列110L-320L2.1-2.57I can read 2/3:汪培庭第3阶段140L-440L2.0-3.08ORT 4-5200L-300L
9RAZ E/F200L-300L10Step into Reading 2200L-300L11小猪小象系列300左右12我的图书馆Usborne Reading Library1200L-400L13
one story a day幼儿、小学、初中版14Nate The Great大侦探内特230L-570L2.0-3.215Mr. Putter and Tabby 系列230L-620L1.9-3.5
16Junie B. Jones朱尼琼斯系列250L-420L2.6-3.117Dog man神探狗狗260L-540L2.3-2.618I CAN READ 1级 Fancy Nancy漂亮的南希270L-540L
19Marvin Red post麻烦精马文系列290L-460L2.7-3.620Little Bear300L-400L2. 2-2. 721ORT 6-7300L-400L22RAZ G/H/I300L-400L
23Step into Reading 3300L-400L24我的图书馆Usborne Reading Library2300L-600L25Horrid Henry可怕的亨利320L-710L3.1-3.8
26Winnie the Witch 女巫温妮330L-560L2.3-3.027Roscoe Riley Rules罗斯科莱利规则349L-490L2.7-3.228I am reading系列2.1-3.5
29牛津阅读树 all star2.7-3.730Dragon Masters 神龙斗士360L-580L3.1-3.531Owl Diaries猫头鹰日记370L-560L2.5-3.132The Zack Files扎克档案
370L-590L2.7-3.933Henry and Mudge亨利和马奇370L-600L2.1-2.934The Berenstain Bear380L-820L2. 4-4. 235Magic Tree House神奇树屋系列(前28本)
380L-580L2.6-3.536Frog and Toad青蛙和蟾蛉400L-490L2.5-2.937ORT 8400-500L38RAZ J/K400-500L39Step into Reading 3
400-500L40Stink Moody 斯丁莫迪380L-600L3-3.641Secrets of Droon地下王国历险380L-670L2.9-4.442Jigsaw Jones小侦探琼斯390L-420L
2.9-3.143I can read 2: Arthur系列390L-600L2.6-3.144Big Nate捣蛋王400L-600L3.1-3.445莎士比亚The Shakespeare Stories
410L-890L3.1-5.746Roald Dahl系列420-1020L47Captain Underpants 内裤队长420L-890L2.2-5.448Ick and Crud440-570L
49Capital Mysteries440-660L50Wayside School 歪歪小学440L-500L3.3-3.451学乐The Notebook of Doom毁灭日记440L-510L
3.2-3.652Kung Pow Chicken 宫保鸡丁 (男孩)440L-520L53Judy Moody稀奇古怪小朱迪440L-600L3.0-3.754Princess the Black450-580L
55mercy Watson小猪梅西450L-550L2.6-3.256朱迪.布鲁姆(Judy Blume)的Fudge系列450L590L3.3-3.657Geronimo Stilton老鼠记者450L-700L
3.1-3.858flat stanleys worldwide adventures420L-750L3.2-4.059ORT X计划 Level-102.9-4.060My weird school 疯狂学校
450L-770L3.6-4.461Ready, Freedy 弗雷迪460L-660L3.1-3.462Cam Jansen470-6203.2-3.963Boxcar Children470-990
2. 3-4. 465学乐大树 Looniverse 怪诞世界480L-530L3.2-3.666Monkey Me猴子男孩490L-510L2.2-2.567Andrew Lost微观世界儿童百科490L-600L
3.3-4.068A to Z Mysteries 神秘案件490L-660L3.2-4.069ORT 9-10500-600L70RAZ L/M/N500-600L71ORT X计划 Level-11
3.1-4.372Ivy and Bean Series系列500-610L73The Kingdomof Wrenly 鹪鹩王国510L-630L74Thea Stilton系列500-700L75Mallory系列
500-750L76我的图书馆Usborne Reading Libr ary3500-800L77Flora & Ulysses: The Illuminated Adventures520L4.378
The Fourteenth Goldfish550L4.179The Ghosts of Tupeb Landinq550L4.280Calendar Mysteries日历神秘案件550L-650L
2.9-3.381The Spiderwick Chronicles560-690L82Three Tmes Lucky560L3.983The One and Only Ivan570L3.684学乐大树之Eerie Elementary 怪诞小学
3.3-3.685Harry Potter 系列570L-980L4.1-7.286Pendragon 超时空少年系列580l-660l4.3-5.087ORT 11-12600-7OOL88RAZ O/P/Q/R
600-7OOL89Turtle in Paradse610L3.790Because of Winn-Dixie610L3.991The 39 Clues 系列610L-730L4.0-5.892The Year of BW Miller
620L4.293Famous FIve670-750L94The Tale of Despereaux670L4.795What Was 系列680L-940L4.6-6.396ORT 13700-800L
97RAZ S/T/U/V700-800L98The Miraculous Journey of Edward Tulane700L4.499Andrew Clements 系列700L-950L4.9-6.0
100Little House in the Biq Woods 小木屋系列720L-1030L4.6-5.8101Guardians Of Galloole 猫头鹰王国730L-850L4.8-5.6
102When You Reach Me750L4.5103The Complete Ramona Collection 雷梦拉系列780L-860L4.8-5.2104Narnia纳尼亚系列790L-970L
5.4-5.8105Us borne heading Li br ary4800-1000L106Horrible Science800-900L107I Wonder Why800-900L108ORT 14
800-900L109RAZ W/X/Y_800-900L110Where Is系列800L-950L5.5-6.2111Wi mpy Kids Diary小屁孩日记900-1000L3. 5-6. 5
112ORT 15900-1000L113RAZ Z/Zl900-1000L114Dear Mr. Henshaw910L4.9115Diary of a Wimpy Kid 小屁孩日记910L-1060L
5.2-5.8116纽伯瑞获奖作者及其系列章节书117The Phantom Tollbooth1000L6.7就这个阶段和为了未来阅读,通过经验和比较,初章书500本搭配可参考这个顺序:小侦探内特、神奇树屋、棚车少年、神奇树屋百科、朱尼琼斯、照相机女孩、疯狂学校、怪诞学校、驯龙大师、a to z、老鼠记者、鸡皮疙瘩、可怕的科学、小屁孩日记、who was、历史亲历者、跟贝爷一起冒险旅行。
这些书,如果一般买家都会给音频资源,但也有些部分是没有大家可以参考,然后自己再找找其他来补充判断孩子能不能听懂当前级别的方法:一个是观察他的关注度,是不是沉浸在听故事的状态里,比如因为某些原因中断,他会不会要求再听和要求别人不要打扰等;。
二是他会不会听完给你主动讨论某个情节;三是,问他这个故事哪里有趣,他会不会通过中文或者英文复述某个场景的故事只要出现以上表现,就放心让他继续听这个级别的,想要上升级别也是可以播放音频后观察他的反应,就知道适不适应了。
很多孩子年龄小,也有一些孩子性格和表达能力的问题,听得懂但是不能表达出来,你问他,他没法用中文也没法用英文去说,这也很正常,只要他愿意听,就可以认为这个级别适合他,可以继续听我们在积累听力的时候就只是关注听,而不是说。
而且只要孩子感兴趣,所以对里面的一些生词和语速都忍耐度非常高我们关注他能不能愿不愿意继续听,而不是每个单词懂不懂会不会翻译,因为很多生词在听力的世界里并不影响孩子对整个故事的把握,而且这些生词大部分会在不同的地方重复,孩子能自然习得含义。
适不适应当前的音频级别,受听力词汇能力和音频语速两个方面影响如果选择的两套书语言难度类似,却有其中一套听不懂,大部分原因都是语速问题,可以通过倍速播放原来能听懂的音频,过一段时间听完了,再来听另一套语速较快但是语言难度类似的音频。
如果语速都差不多,语言结构和句式复杂程度类似,但是却听不懂,大体原因都是听力词汇受限,可能在某些认知方面需要补充短板,比如一直以来接触的都是虚构类题材,可能需要增加一些低级别的科普、人文方面的常识孩子如果是对该主题不感兴趣,不用强推,可以继续引导看更广泛主题的书籍或视频,引起兴趣后再来推。
听力输入的初章阶段,一般情况下开始学拼读了,所以这个阶段除了听力会发生飞跃发展,我们也可以着手安排拼读的学习而自然拼读的课程的学习和集中练习建议放在长的寒暑假下面是关于学习自然拼读的分享,这部分我会分享得很详细具体,很多人都会把这一部分交给机构或者外教,而这个是我自己操作中并思考总结的,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普通家庭来说比较容易上手的,成功可能性较大的一种方法。
然后,是拼读到自主阅读阶段这个阶段,每天读一个小时的时间算(听另外花1个小时),需要1-2年时间,拼读一年进入默读,默读进行一年后,词汇量差不多能达到9000词汇量的计算,因为到了这类初章书,听力词汇一般已经在三到四千,甚至五千,通过拼读后实现转换。
像神奇树屋和棚车少年这类书500本左右,按一般水平,假设一本这样的书有1万字,100本就有100万字,这100万字能帮我们新增1000个新单词,500本左右之前听的书,通过自主阅读转换,理论上这时的总体词汇能到到1万左右。
开始拼读学习和自主阅读练习是在听力输入的初章阶段,是听力发展的飞跃阶段,如果是大童,年龄关系可能提前到在桥梁阶段总体方法是,正式学拼读之前先跟读以前点读过的低阶分级读物,如牛树,跟读到牛6左右,找到一套系统拼读教程,集中花上两三个月学完,然后找。
两套拼读故事(市面上的拼读类故事书都可以)练习拼读,再把以前听看的书拿出来开始练习自主阅读这个阶段的拼读故事书和自主阅读的书一定要求大声朗读,并在身旁陪伴及时纠音,家长不会纠音的,读完再听音频对比,让孩子发现差异所在并改正。
陪读陪到能读桥梁书,并读完50-100本以上类似疯狂学校的初章后才可以放手让孩子自行默读 学会默读后,之前听过的书都可以配合raz作为泛读素材先看看自然拼读规则是怎么帮我们解决符合拼读规则的听力词汇转换成阅读词汇的。
我一边说整个过程的做法,一边解释自然拼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正式开始拼读之前,家长先学拼读规则自己先看一遍拼读规则视频动画蒲公英拼读的视频和拼读海报,学会拼读规则我们在这个时候是要代替老师带着孩子来掌握规则的,所以这个我们必须家长要先学习,不能什么都不懂。
因为孩子的拼读学完以后练习阅读,长达一年的时间,这个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交给机构也就是课上的知识点讲完,不可能带着孩子一本书一本书把这个问题解决掉除非你请一个老师跟在孩子身边带着读书纠音一年自然拼读阶段是最费家长的一个阶段,这个时间顺利渡过了就非常轻松了。
那我们家长呢就可以在孩子已经在跟读阶段,就自己先找来蒲公英自然拼读的教材和配套视频先学习学完了,用拼读海报梳理一遍规则推荐蒲公英的是因为非常浅显易懂,到时候还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再来看教材学完,用这类拼读海报来把整个规则系统梳理过一遍,就有规则的整体观了。
这几页海报,是基本将所有能总结的规则都包含在内了,里面每个对应规则里的代表单词,几乎也应该都是我们的听力词汇如果这里还有单词孩子没听过的,不认识的,那还不到学拼读的时候,听力词汇量肯定是不够的因为这些代表单词就是给我们一个对照依据,来应用到其他的相同规则的单词里的,这样我们以此类推去拼读其他单词。
比如,孩子在学习自然拼读的-a-e规则的时候,我们示范读cake,孩子就可以把take、hate这类相同规则的单词正确拼读出来,而这些单词如果本身就是听力词汇,那他就成功把几个听力词汇转换成功为阅读词汇,因为本身就是知道含义的,现在是确认了正确的拼读,以后遇见它们就能直接读。
所以说,自然拼读的第一功能是把原有的听力词汇转换为阅读词汇,这个时候转换的词汇本身就是知道含义的,只需要会读就行了,所以听力词汇的量越大,转换的量就越大,效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不然只有一点点的听力词汇量,我们不仅要解决读的问题还要解决理解的问题,这是非常难的,非常慢的。
在未来,我们在拥有一定的基础词汇后,必须通过阅读来新增更多词汇的时候,需要借助它解决拼读,还需要通过上下文联系或者讲解来获得这个新增词汇的含义2. 可以给小孩先看一些拼读规则的动画视频,可以选择leap frog、儿歌等,熟悉字母发音。
每次30分钟到60分钟都可这一步跟下一步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在安排跟读的时候,我们先给孩子看一些拼读规则的动画视频,比如leap frog、sss里的自然拼读儿歌等让孩子培养一些韵律感,在欢快的音视频中提前把字母音这部分解决掉。
3. 小孩可以先跟读听过的分级(开始启蒙时间较晚的可以牛津六七听完回来跟读,小童听到桥梁初章后再来),从低级别开始,从而认识大部分的高频词,可以选择其中听过的两套分级,可以选海尼曼和牛津树RAZ留到正式拼读再用。
每天半个小时4. 小孩跟读到牛津6后,正式开始学拼读,教材可用蒲公英拼读教材和视频,每个知识点学完通过自然拼读海报和拼读小书(可打印)巩固练习。举个例子,我们带孩子先看蒲公英拼读视频的b的发音
然后回到蒲公英教材,让孩子来读,教材是可以点读的,先读完然后再听一遍。单独的这个辅音系列的学完了,可以拿出自然拼读海报
就是这个,让孩子整体过一遍,读一遍。这是辅音做首字母的,比较简单。如果是元音
比如学到这个a的短元音发音时,看完蒲公英视频和读完教材后,还要用下面这种拼读小书来巩固
这样子,不知不觉把各类相同规则的发音,和词族组合也一起学习了这个是要孩子自己读出声,然后家长在一旁纠音所以,前面为什么说家长要提前先学习规则因为这个规则从学到练,到用是需要这样的亲身陪伴的5. 全部知识点学完后再用自然拼读解码故事书(市面上的都可以,比如《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读故事书》、《大猫自然拼读故事》等看两到三套)系统读一遍。
最好安排在寒暑长假,每天一两个小时,能集中解决这里孩子自己朗读,然后听一遍音频,发现自己哪里有错误,然后找出这个错误拼读来,拿出之前用过的自然拼读海报和拼读小书重新熟悉规则6. 拼读解码故事书读完了,先过一遍同音词,比如下面这种汇总的同音小书,一起看一下,区分一下含义。
7. 拿出之前跟读过的低阶分级和raz,要求孩子读出声,然后用音频纠音每天一个小时在纠音过程中,符合自然拼读规则,但是没有读正确的,返回看自然拼读海报,或者找到对应知识点的视频看一下争取在这个过程中查漏补缺,把没掌握好的点巩固。
分级一级一级往上读,每天至少一个小时以上一边读一边回顾规则,将掌握的规则在自拼海报上打钩8. 直到桥梁初章书(神奇树屋、疯狂学校这类),可以读50-100本,读出声,纠音,观察流利度如果都很流利,基本不需要纠音的话进入下一个阶段。
每天至少一个小时9. 这个时候,大人基本上从这个一本书一本书的陪读中解放了可以让孩子将可默读的书自由带到学校课间看10.开始默读后,每天的朗读任务,只需朗读精读课文的内容,并将任务放在早读关于自然拼读的一些问题的澄清:。
可能有人有疑问,并不是一定要学完自然拼读才可以开始读书,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跟读?自然拼读规则是对字母发音和字母组合发音的规律总结母语国家的人因为听力输入的量远远大于我们,他们的语言沉默期不像我们这么长,而且他们开口后是处在一个一直都有及时反馈的互动交流的口语环境中。
他们在学自然拼读之前已经很会说话了,虽然在学龄前没有学自然拼读,但是拼读规则就在他们日常听到和自己的口语发音中贯穿始终所以,他们一边学自然拼读一般练习阅读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文字几乎都是他们的听力词汇,然后读出来,并且根据学的拼读规则对这个听力词汇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进行归类,并将这种规则应用到未来遇到的相同字母及组合的发音中。
比如cat bat ,这两个单词,老师在教自然拼读的时候念出来,并让大家感受规则,基本上大家就马上能掌握这个at的发音规则,然后应用到其他单词比如hat上如果我们听力词汇跟母语国家的人相当而且有足够的口语交流环境的话,我们也没问题的。
但是我们的听力词汇客观原因肯定比母语国家的人少,而且大部分普通家庭是没法在日常跟孩子交流的,所以是处于持续的输入,却没有输出环境,少量的输出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持续的反馈,所以会遇到沉默期长,甚至口语方面发展的的石化现象。
所以,在正式学习自然拼读之前,安排先跟读,让孩子实际感受这些单词这些句子的发音当然,我们这种安排比一开始或者听力词汇还在很少的情况下就跟读的人相比,跟读的效率会很快很快然后在正式学习自然拼读的时候能把这些在跟读时感受的发音跟教授的发音规则正式对应起来,从而在未来的阅读中把这些拼读规则应用起来。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定要学完自然拼读才来开始读书但是这也不代表能一开始启蒙就来跟读,因为有足够的听力词汇的支持再来读书和一开始就读书的效率是不一样的,没有足够的听力词汇就开始跟读,跟读的人会跟到哭,然后一直在低阶徘徊,整个启蒙会很艰难,而且可能推不上去。
自然拼读规则是用来转换听力词汇的工具,不是用来认识单词的,这些单词,在我们开始阅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属于我们的听力词汇,我们仅仅是通过自然拼读规则来认识它的书面字母排列组合,并且未来通过掌握的这种规则去拼读我们的生词,生词我们是通过规则来确定它的读法,它本身的含义是需要我们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获知的。
如果没有听力词汇就学自然拼读规则,然后开始一本书一本书地去读,本末倒置,会读,却不知道含义,这就失去了它的转换功能我们学这个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会准确发音,能够读出来,读出来跟自己原来听过的在脑海里印象的声音对比,对比后在脑海里储存的相同声音的词汇搜索出来。
比如,hat,我们学完自然拼读,知道这个拼读规则,把这个单词正确地拼读出来了,如果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图片或者其他人的翻译解释,但是它属于我的听力词汇,所以我就知道我读的这个hat是什么意思,是跟我的听力词汇对应的,只不过我现在知道了它是由h- a- t 拼成的而已。
而我们也只有通过自然拼读学会了拼,保证没有拼错,才能将这个我们见到的单词跟我们脑海里的听力词汇对应起来,否则如果读错了,就没法知道这个hat是我们以前听过的hat我们在学拼读前安排一定量的跟读是为了弥补我们非母语人员因为开口机会少,对发音的实际体验少的缺陷,并不是其他人一样一开始安排跟读就各种目的都想达到,又想孩子记住含义,又想孩子会读,又想孩子会说。
而是已经在打好这个听力基本功的前提下,为未来读书做的铺垫工作那还有一个问题是,自然拼读规则只能解决百分之七八十的拼读,那这个听力词汇怎么帮助其他的不符合拼读规则的词汇转换?自然拼读规则本身就是总结的语言发音的大部分共同规则,是先有语言,才有这个总结。
在使用自然拼读之前,我们之前不是安排了一段时间跟读吗?这个跟读就会遭遇到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和不符合拼读规则的一些例外的单词以及高频词这些单词我们还在没有学习自然拼读前,有一些高频词,因为非常简单,而且高频重复出现,所以,我们不知不觉已经记住了。
而符合拼读规则的,比如book和look,我们反复见多了这类“oo”的组合和发音,那后面遇到的类似的比如hook,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直接能拼读了,而通过后面系统的自然拼读的梳理和练习,则是把这个规则确定下来,后面遇到的这种符合规则的就可以快速而自信地读出来,基本不会出错。
而不符合规则的一些单词它也不是完全不符合拼读规则,比如一些单词,它一般只有一部分不符合规则,而这个部分不符合的我们3可以通过听力词汇矫正过来,比如字母”c”,它有时发k,有时发s,那这个He lives in the city里的city到底怎么读?我们就会尝试两遍,然后发现“c”只有读s的时候,符合我们的听力词汇的声音和当前的语境,所以这是有听力词汇的积累,而有这个能力进行辨别纠差。
如果英语我们不能理解,那么我们看一个昨天别人发的一个玩笑图
所以,即便是汉字,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根据我们的听力词汇的规则规范来自动在脑海里纠偏如果我们听力词汇里没有“顺序”、没有“影响阅读”,我们不知道“顺序”;“影响阅读”这些词语的本身的排列规则,那么是没有办法正确阅读这些的。
所以,听力词汇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然后掌握拼读规则,不仅可以解决那些符合拼读规则的词汇,同时也减少不符合规则词汇读音读法的错误率还有一个问题是,个别不符合规则的词汇即便我们读错了,先不说在未来会有机会在听到正确读音后能纠偏,而且也并不影响词汇本身含义的习得。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说北大校长读错了“鸿鹄之志”这个成语,但是,我相信他肯定是知道这个成语的含义的,只是读错了,而这个读错也并没有影响他知道含义和使用这个成语所以,虽然今天在说这个自然拼读的事,但是,这个前期的听力的输入是非常重要的,我才会在这里反复强调听力的重要,才会反复强调不要提前去要求跟读,才会反复提这个阶段划分的事情。
我们在学拼读的同时,听力是需要继续同时提升的,这个阶段是和我们听力的飞跃发展阶段是同步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自然拼读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最后,是学习阶段前面的阶段,从英语的零基础到自主阅读初章书的阶段,我都把它化为启蒙阶段。
英语启蒙听着很简单,事实上也真是不难但是,培训班遍地,为什1么我们普通家庭还是觉得很吃力?通过我前面跟一一分说的做法,发现一个什么问题?事实上,在启蒙阶段,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家里,父母要承担整个规划、资源的筛选、操作的执行、进度的把控,因为这个阶段必须一对一,个性化,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培训班的那种模式,统一的课件、统一的讲解、统一的进度来做这件事情。
启蒙阶段,纯听力阶段,包括给孩子点读和另外的音频时间,每天要求的时间至少两个小时如果这件事情,不是在家里做的,是在外面的培训班做的,那按一个课时45分钟来算,差不多每天要三个课时孩子如果还小,送去托管班,双语的那种,那么半天的课程都要安排英语,这相当于是国际型托管班了,每个月的费用至少是五六千,还是比较便宜的了,如果要三到四年才能达到自主阅读的,每年六七万,三四年就是20万以上。
其他外面每天一个课时的普通培训班,根本也没法达到目标因为不管是这种托管班还是外面的短时培训班,他们都只能按设计的主课程上完,像自然拼读只能教会规则,规则的熟练运用,是需要每天带着孩子一本书一本书读到,直到能自主阅读的,这个工作还只能家里自己带着做。
所以即便花这么多钱,自己在自然拼读到孩子自主阅读,这段时间家长依然不能甩手,除非再承担更高的经济成本比如把老师请家里,或者把他放老师家里,否则根本没办法条件更好的,请老师全天在身边带着读书,带着听,带着学的,这样的老师,每年费用更是十万以下不可能请到,保守一点来算每年十五万,那如果是从一开始就跟着的,这三四年就是五十来万。
这个经济账算起来好像夸张,但是,很多家长肯定是潜意识感受到这个经济成本对自己的压力的,所以才会寻求各种看起来经济实惠,而自己又貌似可以解放的网络班、直播班,还有各种app这些东西,它们看起来都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声称学了它就能达到什么什么水平。
但是,它们其实都只有某一方面的有限功能我们要利用它们,要把它们的功能真正发挥好,从而帮助到我们实现目标,首先就要自己真的有目标,明白自己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下一步应该是到达什么阶段,然后在当下来去立体地规划各类资源和工具,然后去了解市面的这些产品,确定它们是否能在我们的规划里承担本阶段我们要实现的某个方面的效果,再决定是否纳入到我们计划中的资源和工具单里。
而不是在使用中和使用后笼统地去评价这个东西对学英语有没有用,而是能判断它对我们目前的英语学习阶段的某方面的目标有没有用所以,这个英语启蒙真正的门槛是什么呢?并不是钱,当然有钱的人可以比较轻松达到目标,这里的有钱得是很有钱,才能完全把这件事外包,否则就像拼读到自主阅读这一块家长还得自己亲自陪读一两年。
这个门槛,也不是要非常高的英语水平门槛其实有两个隐形的:一个是家长有没有意识到启蒙的重要性,这个决定了家长会不会把这件事情当成他要考虑的问题;一个是家长能不能正确理解英语启蒙阶段顺序,并作出正确的规划,这决定了他会不会受外界对英语启蒙的错误引导,决定了他会不会掉进普通培训班的坑里浪费钱和浪费孩子的时间。
这两个门槛都在于家长认识方面所以,英语启蒙其实经济和英语水平门槛低,却容易因为上述的隐形门槛而感觉吃力,不仅费钱还还费时间,关键还可能无效所以,在启蒙阶段的朋友,我之前的这些总结分析,我认为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还是可以参考的,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启蒙后的学习阶段,相当于我们小学开始的学科学习阶段此时,一般都到了上小学的阶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尽量保证每天半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听力时间也尽量继续保持半小时以上学习阶段的安排更多的是我未来的构想和计划,是目前重点要把握方向,设计方案的一个阶段,提供大家一个思路参考。
自主阅读到桥梁初章阶段,可以开始系统学习原版教材用wonders 精读作为语言学习,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法(基础语法),以及写作;同时增加自然和社会科学等的教材精读重点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中文的学习,我们进入学校之前解决了听说,在学校用语文这门学科来学习语言的阅读和理解。
然后用我们学的这个听读和阅读理解能力来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如果我们的英语在解决了听,然后仅仅通过wonders这样的纯语言学习教材来学习的话,就等于我们只学习了语文,不用这个语文能力去学习基本的学科知识,那么未来孩子实际的认知能力和英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之间就会存在越来越大的鸿沟。
所以,我们要用精读课程和泛读素材充实学科知识具体用哪些教材和课程,我是在考察阶段精读课上课形式的选择,看个人经济能力和备课能力经济实力允许,可以直接上日常高频外教课,线上线下均可经济实力一般的,可以选择高频录播课+低频外教课。
经济实力更普通一点的,可以选择只上高频录播课,做足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复述工作我们有试听一些外教直播课,但是最终还是选择放弃,至少目前这个阶段我认为还不是必须的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听说读写全面进阶阶段:目标是能听懂正常语速和多种口音的英语剧集或者新闻广播,能阅读大部分原版读物,能正常自如地进行口语和书面交流
总结来,就是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比较弹性,根据学业紧张程度安排,可以安排每日必做的单词积累任务、听力保持及需要假期集中解决的系统语法学习和口语训练主题这个阶段选择的素材电视电影类,从动作片向情景类的过渡,广播从慢速到正常语速和快速过渡,选择的话题主题从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向外拓展,增加同一主题的内容在短时间内的高频听看。
看之前可以先提前了解剧情,可以先看台词文本,然后再无字幕看一遍,再有字幕看一遍,最后无字幕再看一遍这个阶段才可以正式系统训练口语,上一个阶段的后期,有些人已经引入外教直播课,但是光靠那一点点时间算不上是真正的训练,也只有在这个阶段输入量足够的情况下,做这方面的专门训练才是最高效的。
关于这一点要重点说一下我们前面谈的都是听,是拼读,是自主阅读,到了这里才说口语按很多前辈们说的的语言启蒙路径顺序,是按听说读写的顺序来的这个是没错的,但是,在我们国内的现实环境下,普通家庭英语启蒙,这个口语的发展跟真正的母语国家,或者有能力创造真实母语环境的家庭是不一样的。
我们普通家庭启蒙英语,尤其大童,更可能的顺序是听读说写我们不跟母语国家比,就跟国内其他经济条件基础非常好,或者自身英语水平高的家庭来比较以下区别之前我说过,我分享的这些思考和方法都是适用一般普通家庭,其他家庭他们自有更高效不费力的方法。
我也解释过什么是一般普通家庭,就是要么没太多钱,要么没时间,而且自己英语水平也一般的对于经济条件非常好的家庭来说,只是花钱的问题,可以来营造英文环境,至少可以解决听力输入的问题之前我们所有需要亲身陪伴听读的各种分级读物、动画片之类的对他们来说都是锦上添花,他们这些东西看多看少不会有太明显的差别,。
而对我们来说,这些是我们现实条件下,唯一能选择并且需要完全充分利用才能达到接近他们毫不费力的水平我们在利用完这些资源,将听和读的问题解决后,写的问题不难,学完拼读,单词拼写规则是通用的,作文之类的,考试要求比起中文来说要求,这种难度不值得一提。
我们最需要费心去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个口语输出条件的设置和塑造,也只有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才需要刻意去营造的,要怎样才能营造,才能解决口语的各种问题,又能在我们的执行能力和经济能力范围内?我们先来确认什么是好的口语?我认为,
好的口语,有语言的内容维度和语法正确度、流利度和语音语调四个基本维度第一个,语言的内容维度,也就是说能表达符合他年龄段应该有的认知内容的能力,该蹦单词的年龄段蹦单词没问题,该说整句的年龄段说整句没问题,该讲童话故事的时候能讲童话故事没问题,该讲天文地理的时候也能讲天文地理没问题。
那这个维度和什么关系最大?和所输入的语言内容本身有关,没有跟年龄和认知符合的内容输入,那哪里会有这相关的输出?语言的内容维度,非常考验家长的课程体系搭建能力毕竟中文,我们即便家里不做任何安排,也有学校的完整的基础的学科课程给我们兜底。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即便不能成为某方面的优秀人才,在常识认知方面,是能支撑他与人沟通在基础层面的无障碍的,只是说如果需要深入地与专业人员交流专业领域的话题,需要这方面的深入钻研而已而英语,如果我们需要接近中文的这种程度,能够输出符合相当年龄的内容,不管是口语还是写作,都要求我们输入的内容一定是体系合理完整。
所以,解决口语的内容维度问题,需要搭建科学合理的输入体系,不能偏食,不能纯故事、不能纯百科、不能纯书面、不能纯对话,而且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要保证持续开拓输入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重视泛听、精听以及泛读、精读在不同阶段的内容、时间比例的调整。
也因此,我在刚刚分享这个阶段的重点时,说到我们要考虑构建语言+社科+科学方面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的形式,这个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以后有机会,我也会把我的搭建想法跟大家再来交流第二个,语法正确度问题,我认为在学龄前不必纠结。
为什么说,在学龄前启蒙英语的不用纠结语法?因为语法事实上是对现实语言规律的总结,是现有语言,才有语法我们所听的各类有语音的素材,本身就是包含各类语法规律的,只要我们听的量足够,拥有正常的理解能力的人,都可以习得正确的语法。
我们任何人在儿时都不是先学一套语法,再来跟人说话的,我们的孩子学中文,说话的时候,肯定是听多了大人这样那样的表达,自然而然地学会这些方式的表达在真实的世界中,我们成人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按照语法来说的话,肯定不可能完全正确,但是,这并不影响真正的交流。
以前很多文盲,但是他们说话交流没有问题,能表达清楚,别人也能理解,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习得的我们的语言得到更正规的练习,要规范化,大多是在学校通过系统的语文课程训练的,虽然语文课程没有说这些课程里说的是语法,没有一开始就说主谓宾定状补,但是,我们朗读的规范的文章、训练的规范的组词、造句、写作文,这些都把语法知识贯穿其中让我们学习并练习了。
但,入学之前,我们肯定是已经把中文的听力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在没有系统学习语法之前就解决了所以,入学事实上是为了解决读和写的问题英语也是一样,在启蒙,非学习阶段,应该是把听力首先解决,然后足够的听力输入才能促成说的输出,而此时说的输出并不需要关注语法,只需要继续输入正确的听和读的内容,以及在学习阶段通过系统的语言艺术教材课程来规范化学习。
在全面发展阶段,确实学有余力,想正式系统训练口语,可集中将非基础、高级语法系统学一遍可以学english in use,甚至报考GMAT然后在原来的语言艺术系统课(比如wonders的语文课)中继续巩固。
即便是学english in use,甚至报考GMAT,也仅仅是将已经在日常的听和读的过程中已经习得的语法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已,绝对不能本末倒置,把语法放在第一位当然我们的英语语法是需要考试的,现在高考150分,真正的语法所占分数并不多,即便不专门学习的,通过习得路线的也大部分能根据习得的规律做对,并不需要把大把时间浪费在专门的语法学习。
习得路线的人,每天都要听要读,就像我们每天要听别人说,要读课文,要阅读课外书一样,在量的累计上,能自然选出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也就是读起来顺耳的,这也是所谓的语感更有难度和深度的语法知识,高考不会考而且有一点不要忘了,
我们学校的英语学习是最擅长教语法的,会从小学到高中由浅到深,来回反复地教,所以,这一点跟上校内该做的练习,基本上不会是问题第三个流利度问题,也就是所输入的语言信息能不能完整、准确、及时、流畅地表达出来很多人说,输入够多了,自然就有输出。
这句话是对的,却是不完整的因为这里的输入没有表达清楚事实上,说的能力虽然是紧接着听的能力顺序出现的,但是说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却会在未来滞后于能听能读能写的因为听和读的内容都会输入大脑储存,但是大脑和嘴巴的反应联结的紧密性是在需要表达的环境下刺激加强的,刺激频率越大,越能缩短这种滞后性。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制造环境来刺激大脑和嘴巴之间的反应联结回想我们当初学语言,是只看电视,只听书,只听爸妈讲就会讲了吗?不是的,我们一直以来的输入,最终都会应用在一种有反馈的互动交流中,本质上这是一来一往的输入内容。
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这种中文的互动式的口语交流都是没有停过的,我们的嘴巴跟脑子一直在这样高频的交流的互动中建立联系像我们,我们的母语严格来说应该是属于家乡话,普通话是我们的第二语言比如我,我的的家乡话是客家话,这个严格来说才是我的母语。
我在上小学前,只通过电视和广播接触过普通话,所以,很多听得懂但是不会说所以,对于第二语言普通话,我在小学前是解决了大部分的听的问题直到上小学,因为老师课堂是讲普通话,也要求学生课上回答问题用普通话,几乎每一科都是普通话,虽然家乡老师们的普通话不太标准,我们在平常下课也依然是讲家乡话,但是,我们在学习了拼音,学会了阅读,加上每天的朗读背诵任务,所以我们的普通话在这种环境下的强制输出中是得到了日复一日的练习。
甚至,我有一个习惯,在复习知识的时候,喜欢把自己当成老师来复述整个当天所学课文所以,我在进入大学,在城市里,日常生活都需要用普通话交流的时候,是能自由交流的而且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是在用普通话来学习各类学科知识的,所以,我能表达的,不管是口头输出的内容还是笔头输出的内容,这些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还跟我用这个语言学了什么紧密联系的。
比如广东粤语,很多人来到广东很多年,每天看粤语频道,依然不会说,或者说不能自如交流,最多也是简单的一些对白,无法深入按理他们来到广东,是有这个语言环境的,但是大家忽略了,这类人一般在家里还是家乡话,不会去说粤语,身边的人讲粤语,跟他说话的时候大部分迁就讲普通话,他也只能用普通话跟别人交流。
然后即便看电视,解决了听力问题,因为不像普通话经过学习多年用来学习各科的一个长期浸染和朗读以及回答问题的训练,他们自己也没有像学其他学科一样,学完后自己用粤语来复述知识没有任何的口语方面的输出训练,也没有系统的持续输入体系,所以粤语口语方面始终没有办法自如交流。
凡是真正把这个学好的,一定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持续的听力输入,然后自己有刻意去口语输出练习,才能把口语说到一定水平的所以,我们说回英语,我们能指望只是被动听就会说得溜溜的了吗?在启蒙初期,对一般家庭来说,都是可以实现互动式的交流,可以促进英语口语的输出。
比如孩子看到某个东西,说出英文名字,我们可以给与反馈,他说的是对的,那他以后遇到都会主动说;简单的一些句子,他听多了,刚好碰到类似场景了,他说了出来,我们给与反馈,他说的是对的,他以后遇到也会主动说但是,大多数就仅此而已了。
因为家长本身英语水平所限,没法随孩子英语水平成长变化给与同等水平的交流反馈慢慢地,孩子从听力和阅读方面输入的语言信息跟他能口语表达出来的信息的差异越来越大因为这些储存的信息,没有能在真实环境下一来一往的交流反馈中反复刺激嘴巴和大脑的关联反应。
所以,英语口语在这样的条件下,有更长的潜伏期和造成低水平的石化缓慢所以,前辈们说这都是因为没听够,这是一个原因,因为大多数不可能在听的量上能达到母语国家的量,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输入,也就是这些储蓄,没有一个可以双向沟通的环境下去刺激强化大脑和嘴巴的联结。
解决流利度的问题,如果家庭不能营造母语交流互动环境,如果不能请贴身外教进行高频互动交流,那么就要对照我们的母语普通话,刻意去营造需要口语表达的情境这种环境可以面对真实的人,也可面对虚拟的人,但是这个环境在前期必须是限制性的,对于表达的内容和方式是有框架、能反馈纠错或者能对照纠错来替代真人的反馈。
具体做法,可参考如下顺序:1. 听力输入的初章阶段前,不管输出,只管输入2. 拼读阶段,解决了自然拼读,自主阅读到桥梁书后,用englishsingsing/brainQ练习基本句型对话,即便不上外教课也可这样练习。
有更高要求的,可再用language stone系统练习口语对话这样基本的句型和基本口语框架就建立好了3. 找一套有趣的动画对白剧本,角色扮演看完听个三四遍再来角色扮演表演剧情家长不会的,直接找趣配音或者千读有电影动画配音。
这个是为了让语言在原来建立的框架里体会更生动灵活的应用4. 往后的精讲课上完,让孩子复习完做小老师,为家人口头复述讲解并录音,然后对比原音讲解内容这是让孩子将所学内化并表达的训练,为日后灵活自由组织语言表达做刻意练习。
5. 看孩子的兴趣,关注他们近期阅读和学习的主题,比如最近听了看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尝试用英文来分享,帮他录视频,未来可以观察其成长过程第四个,语音语调的问题,其实根本不是大问题,按这个路线走下来的都不必纠结。
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方法:1. 是保证纯正音频的输入,这个我们前面听力输入解决了2. 精读课的课文需要选段朗读背诵,并听原文对比语音语调3. 学有余力的,确实非常重视口音的,在流利度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后,再找到BBC发音学习视频,专学专练,或者花钱找一对一外教专门集中纠音一段时间。
我们普通家庭,不管是做英语启蒙还是启蒙后的学习规划,还是其他学习条件的提供,难点都在于本身普通,又希望孩子在普通中保持向上的潜力,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要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孩子的情况的基础上,在不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强行超车的前提下,树立合理但是能持续前进的目标。
我们在英语方面也不追求要跟国外小孩的水平完全同步,也不跟比我们各方面基础条件更好的牛娃牛爸妈去比快慢,因为客观条件也不允许,但是我们绝对可以做得比现在维持原状更好更好也许孩子在未来跟其他孩子相比,也并没有世俗眼光来看的哪方面的不一样,但是,跟孩子一起前进的这个经历,很美好,很珍贵。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零基础学习英语的步骤(零基础学英语步骤)不看后悔
今天给大家把群里的所有分享内容整理出来,一个是给在公众号里,但是没有入群的朋友参考,一个是群里已经交流过但是未来想回看的朋友一…
-
学习英语口语对未来有什么用处(英语口语学习视频)学会了吗
答主英专生,不请自来。本文科生自小学起就没有怀疑过学英语的用处,对我来说英语和汉语一样,就是一门沟通的语言,也是和语文数学并列的…
- 学习英语口语随笔(英语口语学习视频)一看就会
- 学习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英语作文(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英语作文)学到了
- 学习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英语作文(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英语作文带翻译)墙裂推荐
- 小时代电影台词(电影小时代一开头台词)万万没想到
- 发言稿结束语(教师发言稿结束语)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