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习

日本倾倒核废料为什么没人管_日本倾倒核废料我们怎么办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6-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日本往大海里倾倒核废水,污染海洋资源环境,让周边国家遭殃,难道这世界就没人管了他了吗,怎样才能阻止日本的倾倒行为?

日本倾倒核废料为什么没人管_日本倾倒核废料我们怎么办

 

日本往海里倾倒核废水,就没人管的他了么?战争有战争法庭,海洋权益有国际海洋法法庭日本往大海里倾倒核废水,污染海洋资源环境,让周边国家遭殃,难道这世界就没人管了他了吗,怎样才能阻止日本的倾倒行为??一、倾倒核污水不是第一次了,危害全世界。

日本倾倒核污水也不是第一次了在2011年3月11日海啸引发核泄露事故之后,同年4月,日本在未经与影响国告知、商定的情况下,就曾将内含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1.15万吨污水排入了大海,这件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十年时间,已被大家遗忘淡化。

直至目前,现在每天新增的核废水约为140吨东京电力共准备了约1000个储水罐,总容量约为137万吨,目前9成已装满,所储存的处理过的废水超过120万吨,预计2022年秋季达到极限福岛123万吨核废水,将从2022年起向太平洋排放,持续长达30年。

一旦核废水排放到太平洋里,将会对世界造成巨大的影响只需要57天的时间,日本排出的核废水污染半个太平洋一旦核废水排到大海里,里面的核废料就会随着暖流,遍布到处于南半球的澳洲,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核污染将随洋流遍布太平洋。

作为邻国的我们,也不能幸免而随着大气环流,这些核废料还会随着水蒸发和降雨给陆地带来灾难。放射性元素一旦进入生态圈,再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内,对于全世界来说都将是灭顶之灾。

核废水中含有碳14钴60锶90等大量放射性残留,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对外宣传,经过处理,核废水当中绝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都可以被清除,但污水的氚没办法清除氚亦称超重氢,是氢的同位素之一,原子量3.016,其原子核由1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

带有放射性,会发生β衰变,放出电子变成氦-3,半衰期为12.43年氚水可进入生物体内与有机物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氚由于有机氚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速率低,且随着食物链营养的迁移而逐渐富集,会对生物体产生持续的内照射危害。

氚损伤的长期效应为致癌效应人类持续在放射性物质氚的辐射下,会导致细胞死亡,它会损害人的DNA,会导致DNA遗传损伤,破坏染色体这种基因类疾病,无药可医☠️☠️☠️日本向太平洋倾泻的130万吨核废水,至少需要2万年才能被海洋生态系统完全稀释掉。

二、然而?除了反对,谴责我们就让他这样倾倒下去吗?怎样才能阻止日本的倾倒行为??这才是我们要真正关心的问题根据日本倾倒核污水,污染海洋的行为,违反了《伦敦倾废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核安全公约》、《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等国际公约,日本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适用日本的国际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日本将核废液排入海洋,不但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反而采取了扩大污染的做法,这是违背公约的行为根据 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 192 条规定,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是公约缔约国的义务。

这也是日本作为该公约的缔约国的一般义务,但是日本做法显然与公约要求的最基本的义务相违背根据公约第 194 条第 2 款规定,各缔约国为确保在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活动不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确保在主权范围内的活动所造成的损害不扩大到本国管辖的区域范围外,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控制此类行为的出现。

根据公约 198 条规定,当一国收到情报,污染行为可能损害海洋环境,该国有义务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国家或国际组织,及时采取积极措施,缩小污染范围

《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日本也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更有责任尽早提供有关核事故的情报,但是日本却没有这样做,当核电站系统失灵时,日本没有及时发布消息,当 1 号机组爆炸时,日本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除此之外,日本为了保住资产,还隐瞒事故情报,延误了应对核电站事故的最佳时期。

《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是事先通知核事故方面较为权威的条约,该条约对通报核事故的范围、情形、通报事项等问题都规定的很详细,事故发生地的国家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向可能受到污染的国家通报事故的发展状况以及潜在危险,提供相关情报、信息,便于周边国家采取防御措施,将核辐射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降低最低。

《核安全公约》日本使用“超龄”的核设施,未考虑核设施的使用年限,严重违反了《核安全公约》第 6 条的规定公约第 6 条规定,公约生效时已有的核设备都应接受国际核设备安全性的检测;如果检测的安全系数过低,那么缔约方应采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改进措施,提高核设备的安全系数;如果根据现有的科技条件仍然无法提高该设备的安全性,那么应停止运行该设备。

据调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1 号机组的寿命就已经有近 40 年,可谓“超高龄”机组,在 2010 年 3 月,由于撤换机组需要大量的资金,东京电力为了自己的利益,向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提出申请,要求延长 1 号机组的使用年限至 20 年,日本政府作为东京电力公司受益者审核批准了这个申请,这为 2011 年福岛事故的爆发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日本向海洋排放核废液,随着洋流的运动,核废液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无疑已经扩散开,这必将对周边国家的海域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日本已经违反了《巴塞尔公约》的内容1992 年正式生效。

公约第 4 条规定,不管处置场所位于何处,都必须充分确认该废物的处置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跨界环境污染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第 18 条规定,当发生突发自然灾害或者其他意外事件的时候,各缔约国应立即通知可能受到有害影响的国家。

第19 条也要求,发生重大跨界环境损害时,各缔约国应事先并及时地通知可能受到不利影响的国家,致害国应尽可能与受损国磋商,提供事故信息,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伦敦倾废公约》日本拒绝接受国际援助,未采取科学污水处理方式,非但不谨慎处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液,还将核废液变成破坏海洋环境的污染源,这种对污染来源不进行有效控制的做法显然与公约的规定相悖。

1972 年,《伦敦倾废公约》第 1 条规定,各缔约国已经认识到,倾倒废物或者其他有害物质,将会污染海洋环境,损害环境舒适,若废物通过洋流运动扩散到整个海域,不仅危及人类身体健康,还会损害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破坏海洋资源,造成生态失衡,因此为防止此类情况发生,各缔约国应达成共识,增强国际合作,个别地和集体地对海洋倾废物质的污染来源进行有效的控制,促使各国合法、安全的利用海洋资源。

1972 年《伦敦倾废公约》无疑是关于控制海洋废物倾倒最具有权威性的一个公约,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专以控制海洋倾废为目的的全球性海洋环境保护公约,该公约在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相对其它公约而言,它对公约的适用方式、倾倒的行为方式、倾倒的物质、倾废的免责事由等相关问题阐述最清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世界级的海洋大法,它在海洋倾废管理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虽然它曾一度被誉为“世界海洋的宪章”,但是《伦敦倾废公约》相对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言,在规定控制海洋废物倾倒这一领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略输风采,它没有《伦敦倾废公约》规定的更专业、更具体、更权威。

日本的行为不仅仅违反了上述公约,还有《关于核能领域中第三方责任的公约》、《布鲁塞尔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核材料实质保护公约》等等日本应该为此负责!三、为何这些程序还没有启动,难点在哪?。

1、日本擅自排污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国际法,但由于核辐射污染产生的后果在短期内不会显现出来,它的影响是一个累积的过程,现行的国际公约也会存在法律漏洞,调查取证的难度很大,而且关于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认定责任的客观标准等规定也不明确,这些都会给认定责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固定证据,使受害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2、但是由于现有国际法的“残缺不全”,各国在认定日本责任并起诉进行索赔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比如:调查取证难度大,难以确定责任主体,因果关系证明标准不明确等等3、在11年事故发生后,日本禁止其他国家进入该地区去测量实际数据,所有数据都由日方提供,其他国家对日本辐射污染状况的了解完全基于日本自己的报告,这样就作出了一个“情况非常危急”的报告,伪造了免责基础之一。

4、除此之外,日本首相对外宣布,“向海洋倾倒是情势所迫,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又构造了免责基础的第二个关键然后根据以上两点拼凑出了《伦敦倾废公约》中关于倾废免责事由的规定根据《伦敦倾废公约》第 5 条规定,当人的生命安全或航空器、船舶等海上建筑物的安全受到恶劣天气、地震、海啸等不可抗力的实际威胁时,不得已而采取向海洋倾倒废物的处理方式,以维护人的生命安全或航空器、船舶等海上建筑物的安全,牺牲较小的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利益,且采取倾倒所造成的损失比采用其他措施所造成的损失小,那么这种倾倒行为不适用公约的规定,可以免予追究法律责任。

日本利用国际社会的同情心,用人祸伪装成天灾,将一切罪孽都嫁祸于自然灾害,企图扭曲事实真相,来逃避国际责任的承担

在海洋倾废管理制度中,1972 年的《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又称《伦敦倾废公约》),无疑是国际环境公约中最具有权威性的一个公约,日本作为该条约的缔约国,未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应付出相应的代价。

根据以上条约,日本在2022年开始倾倒核废水,两年时间,为缓解国内压力以外,也是国际间争取合作的契机,这两年期间变数会有太多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我们是否帮助日本一把呢,必经这个美好世界属于全人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