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习

晋城这五个人出名图_晋城的五个人要出名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6-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王叔和王叔和(公元210年—公元280年),名熙,以字行,高平(其籍贯一说山东巨野,一说山西高平)人,他学识渊博,做了当时的太医令,王叔和被称为

晋城这五个人出名图_晋城的五个人要出名了

 

王叔和

王叔和(公元210年—公元280年),名熙,以字行,高平(其籍贯一说山东巨野,一说山西高平)人,他学识渊博,做了当时的太医令,王叔和被称为“脉圣”他性格沉静,博好经方,且熟悉修身养性之术,尤擅长于脉学之理。

他的主要成就有两点:一是整理《伤寒杂病论》一书,将该书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使之不可湮没;二是著有《脉经》,总结汉以前有关脉学之成就,系现存我国最早脉学专书,书中总结脉象24种,又论述三部九候、寸口脉等,对古代的脉学影响甚大。

脉学的起源很早,扁鹊就常用切脉方法诊断疾病 王叔和在整理中医古文献时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后世对王叔和评价褒贬不一,贬之者责其窜乱仲景原义如喻嘉言攻击曰:“仲景之道,人但知得叔和而明,孰知其因叔和而坠!”褒之者则认为王叔和编此《伤寒论》有功千古,尤其当该书处于存亡危急之际,王叔和使之保存并得以传世,其贡献之大不可泯灭。

刘羲叟

刘羲叟(公元1018年-公元1060年),字仲庚,北宋时泽州晋城(今山西晋城)人,天文学家,曾任试大理评事、权赵州审事判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刘羲叟的学识与著作是多方面的,尤其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宋真宗时,奉命编修唐史。

历时11载,编成《历志》6卷、《天文志》3卷、《五行志》3卷,为后人研究唐代天文、历法的重要史料由他主持编修的“崇天历法”被称为“羲叟历法”“羲叟历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宋史》还记载:刘羲叟精通算术之学,颇有造诣,而且说他有”观天象而知人事“的本领。

他的《长历》是一部从战国到五代的万年历谱,它大体上依据各个时期的通行历法,按年月日依次编朔闰,抵牾之处则照实际情况略加调整 关于刘羲叟的评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盛赞他为“异才”,欧阳修甚至把他比作“汉之向(刘向)、歆(刘歆)、张衡”。

慧远

慧远和尚(公元334年-公元416年),北周隋初高僧,俗姓李,净土宗之始祖之一,祖籍敦煌,世居高都霍秀里(今泽州县霍秀村)出身仕宦之家少随其舅游学洛阳等地博综《六经》,尤善《庄》、《老》21岁时往太行恒山(河北曲阳西北)参见道安,听讲《放光般若》,豁然开悟后,以为佛教远胜儒、道,遂从而出家。

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为道安的上座弟子,善于般若,并兼倡净土宗慧远和尚为佛教中国化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三点:一是以相即不离的政教观恰当地处理好佛教和政治的关系,取得主流社会的认可;二是通过引进、翻译佛典,与梵僧大德切磋教理,以儒、道典籍会通佛教思想,开展佛教义理的中国化;三是四方寻求、翻译戒律文献,创立各类僧制,进行佛教制度的中国化建设。

慧远大师提出并完善了“法性论”、“因果报应说”及净土理论,为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陈廷敬

陈廷敬(公元1638年-公元1712年),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 他是康熙年间的名臣之一,曾任内阁学士、经筵讲官、吏部尚书等职 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多彩,有很多值得一提的事情。

例如,他在康熙年间曾经教导康熙帝,并且在康熙帝晚年时被任命为太子太保 他工于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著有《午亭文编》五十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的评价很高,有人认为他是“清官之最”,因为他不仅清廉爱民,维护百姓的利益,而且宅心仁厚,精明强干,从善如流,却不乏铁腕 。

陈廷敬逝世后,康熙帝曾作《大学士陈廷敬挽诗》,仍不忘怀念陈“世传诗赋重”此外,陈廷敬的诗赋成就确实为康熙所赞赏他在京城任职期间,曾于康熙六年(1667年)与礼部尚书、诗歌大家龚鼎孳发起结诗社,参加者有王士禛、汪琬、程可则等著名文士 。

张慎言

张慎言(1577年—1645年),字金铭,号藐山,人称藐山先生他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书法家和诗人在书法上与董其昌齐名,时有“南董北藐”之称他的一生勤于著述,童试时的文章曾被作为楷模,遍示三晋 他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一品重臣。

张慎言著有《洎水斋文钞》《洎水斋诗钞》他的诗歌主张与当时的公安派、竟陵派很相似 在明朝天启初年,张慎言受任往督畿辅屯田他提出“可仿而行”,并在此实施了上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法之后广宁失守,辽人转徙入关者甚多,张慎言也把他们招集到津门(今天津),让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去开垦这里的荒地,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张慎言是山西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深受儒家思想与文化的影响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但同时,在处于人生不得志的时候,又能以甘于淡泊的心志对抗险恶的环境,体现了山西人随遇而安的适应性另记:孔三传孔三传,北宋泽州艺人,宋泽州(治今山西晋城)人。

在其早年的艺术生涯和成名后一直活跃在开封汴梁他在实践中将唐、宋以来的大曲、词调、绕令以及当时北方民间流行的乐曲和上党曲调搜集起来,按其声律高低,归纳成不同的宫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音乐体系 有人称孔氏以说唱内容皆演山西故事之佚名撰《刘知远》,董朗撰《西厢记》及王伯成撰《天宝遗事》三诸宫调驰名,故自号三传 。

孔三传不只是位说唱艺人,更是一位文人,智者,术士和谋略家,古代韵律宫调的发明者,堪称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师、中国戏剧之父晋城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尧舜禅让、神农播谷、舜耕历山、渔于濩泽、禹凿石门等众多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周襄王十三年(前639),晋文公围原,以信服原,迁原伯姬里于翼,以赵衰为原大夫,境域属晋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赵、韩、魏三分晋地,境域大部属韩,部分属魏晋城二字作为地名使用,始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宋太平兴国年间,乐史所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中曰:春秋末年,赵魏韩三家分晋,迁晋静公到此,故曰晋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