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学到了吗100个真实历史故事(100个真实历史故事的名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作者:爱琴海

学到了吗100个真实历史故事(100个真实历史故事的名称)

 

欢迎投稿《原平故事》,原平人最该关注的公众号《原平故事》长期征稿,投稿附带相关图片,欢迎原创首发叙述古往今来大小事,关注城市乡村各色人;品咂苦辣酸甜生活味,说道春夏秋冬世间情邮箱:718070459@qq.com 。

微信:zhtixj

同川历史的久远,既不在史志的描述里,也不在古人信步田园的随口吟咏中,而是渗透于千沟万壑的颜色、刻镂于残砖旧石的纹道、深藏于地底土层的器物、飘逸于古柏老楸的风信。

原平,早在旧石器中期,便有原始部落群聚居目前发现的6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4处在同川,分别是刘河底遗址、白沟遗址、东社遗址、赵村遗址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共发现123处,同川就占了27处,分别是王北窑遗址、王家岗遗址、刘长岗遗址、大脑山遗址、西头遗址、薛家庄遗址、薛家庄南遗址、北头遗址、中三村遗址、枣坡遗址、沟里遗址、都庄遗址、南寨遗址、四十亩地遗址、城头遗址、西头庄遗址、羊嘴梁遗址、上南白遗址、沟北遗址、朱东社遗址、呼家崖遗址、王东社遗址、合村遗址、磨湾遗址、杨家嘴遗址、贵儒遗址、永兴庄遗址。

在这些古文化遗址中,旧石器的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文化时代属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而新石器则有仰韶文化义井类型遗存和龙山文化白燕类型遗存。

东社遗址,南临同河,东靠福寿山,西北均为沟壑纵横的半丘陵地带共发现灰坑10余处、陶窑1处,周围有尸骨和兽骨,并夹杂有大量陶片和石斧、石刀、石环、陶鸟、犀牛臼齿化石和石球等仅此一例,即可证明早在数千年前,同河两岸就有原始人群在此生息繁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老同川的地下文物相继被发现康村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锛、石镰、陶鬲等;王北窑出土春秋时代的青铜车篷顶;温东社出土唐代的红陶罐;南河底出土宋代珐华陶棺、上庄出土宋代的绣花瓷枕;城头出土金兴定三年的副提控在字印;……。

据语言学专家考证,同川是我国保留古代语音最丰富的地方之一,用同川方言阅读《诗经·硕鼠》会朗朗上口,反之则韵味大失。

据姓氏研究专家考证,同川历史上是人口姓氏最为驳杂的地方之一唐朝时这里即有中国最早的姓之一:姚(贵儒村人、河东衙兵马使姚林其);后来又徙入中国最古老的姓之一:任;至今依然存有翟(狄、翟音同变化而来)、乔(匈奴贵姓)、侯(鲜卑族复姓侯奴氏、侯伏氏所改单姓)、胡(鲜卑族复姓胡骨氏所改)等非汉族姓氏。

《山西通志》“山川考”载:“崞县铜川之五都八十一村,金元两朝割隶五台,因五台升为台州,故廓其土宇前明复割还崞县然铜川在崞县别一区宇,距县一百数十里,距五台、定襄两城皆四十五里,语言风俗与两县同”

不知是哪一位高人对同川历史源流有这样的精妙概括:“一川二县四乡镇八十三村半,三城五都九寨堡两千六百年”。曾担任过原平市文联主席的张美庭先生又对这句话做出了详细阐述:

同川,由原平、定襄两市县乡村组成原崞县南同川宏道等七村,1946年7月初划属定襄,1950年3月复归崞县,后又于1954年7月最后划属定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世纪末,同川设有上庄、东社、南白、宏道四公社,上庄、东社、南白三公社有71个村庄,宏道原7个村庄后又划为13村。

其中,辛安南半村属定襄、北半村属崞县,故有83村半之说三城为战国时期赵古城、北魏军事重镇永安城、隋代县邑铜川城

明永乐年间,同川设有五都:上庄至东阎庄一带称同乐都;上社至赵村一带称崇信都;北河底至贵儒一带称贵儒都;南白至宏道镇北一带称神原都;北社至宏道南一带称崇仁都清初贵儒都更置为崇义都,赵村由崇信都划属其域其它都村建置,未发现有变。

其时,同川按都村体制分为五大片,同乐都俗称北同川,崇信都俗称东同川,崇义都俗称中同川,神原都俗称西同川,崇仁都俗称南同川清康熙初年设宏道镇,道光年间设东社镇民国时期同川为崞县第二区,建国前后又分为第八区(东社)、第九区(宏道)。

现按地理位置简称三大片:北河底以北为北同川,南河底以南为南同川,南白一带为西同川

九寨堡分四古寨、五古堡四寨为:同乐寨、郝家寨、神原寨、崇仁寨五堡为:同乐堡、东原堡、神原堡、崇仁堡、宏道堡若问同川历史有多久?从尧帝治水传说算起,应为四千三百年据王北窑古城地考古发现,自春秋战国晋卿赵大夫“居原”建城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年历史。

同川的大山是五台山的余脉,和五台山系有割不断、扯不尽的自然联系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出露水面的陆地之一,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

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而同川大山与五台山紧密相连,地层主要由云母片岩、绿色片岩、石英片岩、大理岩、石灰岩等组成,并有火山岩的喷洒和基性岩脉的侵入正因为如此,不仅造就了同川大山奇特的石质和多样的石形,而且也成为历史上崞砚的唯一产地。

同川的先民们对大山的敬畏由来已久,后人只要品味那山的名称就可以知道祖先的虔诚最为奇特的是,这里的山名竟然有许多是和《史记》中“赵世家”有关联的,蕴含了“赵氏孤儿”的纪念意义如善护山、三怀山、将军山、灵君山、明镜山、龙潜山、露头山等,苍茫的大山讲述了一段让人动容的历史故事,也自然可以让人联想到赵世家封地在“原”的历史背景。

受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影响,同川又是台外寺庙的集群地,大量的寺庙星罗棋布般分散于山麓、沟壑、村庄,成为厚重文化积淀中一道耀眼的风景城头村吉祥寺、赵村资福院、福寿山玉泉寺、尚义柏塔寺、明镜山佛殿、贵儒功德寺、西山底佛殿、北社东洪福寺、迴光岭观音寺、薛家庄佛殿、白鹤山显圣祠、北社东歇马殿、北河底护国寺、朱东社佛殿、合村普济寺、王东社铜佛寺、都庄华严寺、宏道观音寺、南社普济寺等,以及城头村文庙、尧山尧庙、观里棲真观、上庄玉皇庙、将军山韩厥将军庙、宏道三教庙、西头赵盾庙、漆郎山豫让庙、上社岱山庙、山西关帝庙、南旺村七庙等等。

如果一个个去追寻,恐纸短难叙

其实,许多旧时痕迹早被岁月长河渐次裹挟而去,同川的古老和神奇我们已经无法尽情领略,郝家寨遗址、古城地、城墙豁等等均成为历史之谜难以破解。

尘埃落定,追溯足迹。我们尽可以梳理过往,赞叹同川一代代先民,赤贫不失其礼,至苦不没其志。却不能颠倒古今,重书峥嵘岁月。正如同那一段段浸满同川人血泪的历史,可以叩问,无力质疑。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蓝字:【原平谚语中的生活哲理】【原平谚语中的农事物候】【原平谚语中的教育宝典】【原平谚语中的动物喻事】【原平谚语中的普世价值】【原平人最喜欢的100个原平故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