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一看就会日本历史朝代顺序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夏朝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

一看就会日本历史朝代顺序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夏朝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也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其主体部族或民族称为夏人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

夏代共传十四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殷商(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由商汤建立殷商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迁殷后才稳定下来,分为“先商”“早商”“晚商”三阶段。

其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拥有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西周商朝之后的朝代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由周武王姬发创建西周自建国起共历11代12王,享国275年西周初期成康之治政局稳定,后期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直接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西周融合了境内各个部落,逐步形成华夏族,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其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周继西周之后的朝代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其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后半期,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东周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享国十五年秦王嬴政即位后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后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天下响应,两年后秦朝灭亡

西楚秦汉之间的朝代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即西楚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政权,也是介于秦汉之间的一个朝代,为鲁公项羽(姬姓项国后裔)所建(今江苏宿迁)公元前206年四月,名义上统一了秦朝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

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国祚四年秦朝末年,爆发农民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身为楚国贵族的项梁、项羽趁势崛起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项羽率军五万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大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威震天下,名闻诸侯,被拜为诸侯上将军,拥兵雄厚,达四十余万。

次年,项羽在咸阳分封十八路诸侯就国,自立为西楚霸王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率军出蜀伐楚,爆发楚汉相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合韩信、彭越,应布五十万兵马将项羽合围于垓下,项羽战败,自刎于乌江,吕马童、杨武、吕胜、杨喜、王翳

无人分割其遗体,灭亡。

西汉大一统王朝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刘邦击败项羽之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西汉上承秦朝,共历12帝,享国210年,与东汉统称为汉朝经过汉初文景之治,西汉在汉武帝时期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拓疆域,奠定汉武盛世局面。

自汉元帝后,西汉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开始走向衰败公元8年,外戚出身的王莽废西汉末帝,西汉灭亡

新朝继西汉之后出现的朝代王莽新朝一般指新朝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出现的朝代,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史称“新莽”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

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地皇四年(23年),被绿林军推翻;共1帝、16年国祚历农民战争后,刘玄建立玄汉政权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称帝成功的先河,因为传统史观相对于通过战争革命取得政权,比较鄙弃禅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国史学家误认为是“伪君子”。

中国古代史学家对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尤其是《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后世亦是按汉书观点评价王莽,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有所改变

玄汉更始政权更始政权(23年3月—25年10月)是中国历史上承新朝下启东汉的过渡政权新末天下揭竿而起,地皇四年(23年)二月,刘玄在南阳淯水之滨被拥立为帝,复国号汉,定都宛城名义上恢复了汉朝统治,光复了西汉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

更始二年(24年)二月,迁都长安后,朝政日益腐败,地方豪强拥兵自重更始三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逃出长安,十月被迫投降,被封长沙王,随后被杀,更始政权覆灭更始政权在即将形成的新的统一王朝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参与了对旧王朝的否定;一方面,又推动了新的统一王朝的建立。

东汉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之一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称帝,延续“汉”的国号。

东汉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大国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国史上的盛世之一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三国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三国(three kingdom)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西晋上承三国下启东晋西晋(又称司马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古代上承三国下启东晋,由司马炎建立的统一王朝,定都于洛阳,与东晋合称晋朝公元265年西晋代魏,十几年后灭掉孙吴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再造统一,共历经4位帝王,国祚51年。

西晋统治期间政风相对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大量游牧部落在西晋时内迁中原,不同文化的碰撞加深了民族间的交流,但同时也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的乱象埋下了伏笔

东晋六朝之一东晋(The Tsin Dynasty,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五胡十六国非汉族国家政权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在中原建立汉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五胡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前燕等二十多个政权。

南朝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称,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共历二十四帝,计一百六十九年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宋朝,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后相继更迭齐朝、梁朝、陈朝四个王朝。

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均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因嫡传华夏之正朔,被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南朝与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北朝政权对峙,合称南北朝南朝疆土,宋时为最大,极盛时北至潼关、黄河一带,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江陵、扬州、成都等大城市,为南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南朝时期的建康城和同时期的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朝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五朝总称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完成了统一大业,故不在此列;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

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这五个朝代与南方地区在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即南朝)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北朝结束了中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

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础

隋朝大一统王朝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581年,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后于618年灭亡。

唐朝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唐朝(618年-907年),是在十二朝中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由李渊建立,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朝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即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657年建东都洛阳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705年神龙革命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朝,唐朝覆亡

五代十国中国历史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对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而在唐末、五代及北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统称十国。

北宋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国军队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南宋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古代上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由赵构创立,定都临安,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5世9帝,享国152年南宋初期不断与金交战,绍兴和议(公元1141年)后,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在宋孝宗时期有过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后期蒙古崛起对南宋进攻,南宋抵抗多年后最终于1279年被灭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

辽朝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定国号为“契丹”,此后国号在“辽”、“契丹”中进行过数次变更。

辽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辽创造了契丹文字,同时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等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了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公元1125年辽被金所灭

西夏在中国西北部政权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位于中原地区的西北方,国土占据黄河中上游,史称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

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

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金朝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120年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当金朝国势衰退时,汉族纷纷揭竿而起1234年,金国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金国后期吸收辽朝与宋朝制度,逐渐由二元政治走向单一汉法制度军事上采行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经济方面多继承自宋朝,文化方面也逐渐趋向汉化。

元朝元朝正式国号元朝(1271-1368)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西藏和台湾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元朝实行一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处理政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我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后期因统治腐败和民族压迫,导致农民起义,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元政权退居漠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鞭靼,北元亡

明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1368年初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称帝,国号大明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 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朝皇帝次序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坖、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相关的小说影响比较大的有《明朝那些事儿》《回到明朝当王爷》《明朝败家子》等;相关电视剧有《大明王朝1566》《大明风华》《山河月明》等

清朝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到1912年溥仪退位止,统治276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44年,清兵入关,先后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史称“康乾盛世”清朝开疆拓土,先后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统一新疆,鼎盛时期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

1912年,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