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历史小说巅峰之作2022)
只记录,不推荐。
今年读了78本书,这一年的进步在于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主题阅读,完成了一点大部头目标今年的总结,还是也按照类别和主题来罗列了通俗小说类:今年这一类本数上占了快一半,和大部头穿插着来通俗小说类细分领域太多了,科幻、奇幻、推理,个个都是大坑。
目前的兴趣点仍然在科幻领域经典作品的补完,然后开了一点推理类的浅坑今年要推荐的是两位作者勒古恩和KJ 帕克勒古恩:
今年本以为补完勒古恩引进的所有小说了,结果年底理想国又出了一本大部头的《寻获与失落》,只能等明年了勒古恩在国外可以说是科幻奇幻领域地位稳固的宗师级别作者了,但是在国内的传播度并不是那么高她最流行的作品《地海传说》系列更多被当作青少年小说。
原因可能在于国内对科幻探讨的关键词仍然在于“软科幻-硬科幻之争”,仿佛技术细节够不够磕牙仍然是评判好坏的关键但勒古恩远不止于此她的社科人文背景非常深厚,对科幻小说题材的探索重点并不在于技术,而是对社会形态的想象力实验。
正如她在《黑暗的左手》序言里讲到的“科幻不是为了预言,而是为了描述是的,书里的人是雌雄同体的,但这不代表我预言人类一千多年后也会雌雄同体,或者说,我宣称人类迟早总会变成雌雄同体我只是通过观察,用一种古怪而狡黠的,如同思维试验似的态度来对待科幻,就好像你在特定天气里那某种尴尬的特定时间段观察我们,大家不是已经这样做了吗。
我不是在预测,或是在限定什么我是在描述作为小说家,我通过精心捏造大量的谎言来描述某种心理特征下的真实所有的小说都是隐喻科幻小说也是如此它不同于传统虚构文学的地方大概是使用了新式隐喻,取材于占据我们当代生活的重中之重。
——科学,科学、技术、相对论、历史突破,诸如此类太空旅行就是这些新隐喻的一种,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生物;未来史是另一种新隐喻未来,在虚构的小说里,只是一种隐喻“嗯这一篇论述,可以堵住不少争论顺便提一句,这篇序言是。
47年前写的所以讨论“黑暗森林”是否合理又有啥意义呢?在引用了这么一大篇精辟论述后,我自己再评述什么也显得苍白了这里只简单纠正下大家对《地海传奇》的印象了前三本是非常优美隽永的YA小说,是少年少女的成长,是世界光怪陆离的展开,而后三本则对这一个世界作出了更深入的探讨,从失去力量的英雄暮年,到被压抑的女性力量,到魔法力量的消逝,既是拓宽,也是升华。
KJ帕克
这位作者是今年的惊喜发现他专注于中世纪历史背景虚构奇幻小说,古罗马、拜占庭、欧洲中世界背景设定信手拈来,作品中每每有意想不到的反转,同时还有腐国作者自带的讥讽之意,虽然看多了,容易有重复套路之感,但是绝对是值得一读的消遣读物。
目前国内出了《紫与黑》《浴紫而生》这两本短篇集,明年继续补全他的长篇系列非虚构类:关键词:拜占庭、地中海、奥斯曼、中世纪拜占庭帝国,或者说东罗马帝国其实是个认知盲区,在深入了解之前,对于其历史、疆域都毫无认知,哪怕是看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也没有细想君士坦丁十一世捍卫的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和传统。
在欧洲中心论下,拜占庭帝国被污名化了,同时被污名化的可能还有其疆域上的继承者奥斯曼帝国至于延续了拜占庭帝国宗教法统的斯拉夫人,那更是长期被欧洲边缘化扫盲之后,才发现拜占庭历史的重要性,也发现国内译介的相关书籍还是过少了,同时也比较陈旧,如果不拓展发散,只限定拜占庭,那可以找到的资料就更少了。
可能是由于欧洲中心论的历史传统,现有对于欧洲中世纪史的引入重点仍然在英法德之类的强国但从文明程度与疆域广阔角度讲,起码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世纪,欧洲的文明之光在拜占庭帝国自罗马戴克里先四帝分治开始,拜占庭帝国逐渐成形。
长达一千年的历史中,拜占庭皇帝们西拒蛮族,也就是后来的欧洲诸国,东拒阿拉伯文明,从波斯到塞尔柱到土耳其直到十世纪之后,拜占庭才在东西交困之下,领土范围慢慢被蚕食,西边是逐步崛起的西欧势力,一波波的十字军过境冲击不断,东边是崛起的奥斯曼帝国,最终攻陷君士坦丁堡,至此,拜占庭帝国落幕,引得精罗落泪。
其实从拜占庭所在的巴尔干、地中海地区复杂程度而言,帝国能延续这么久也算是武德充沛了。这一段历史,2023年仍然会继续阅读。具体书单如下《拜占庭的新生》《拜占庭的巅峰》《拜占庭的衰亡》
可能不是最好,但已经是目前国内最全的拜占庭通史了虽然被诟病过于关注帝王将相,对历史文化以及政治制度描述不够,但作为历史扫盲,这一套仍然是最合适的《拜占庭的赠礼:东罗马帝国对西欧、阿拉伯世界和斯拉夫地区的文化影响。
》
这一本书的主题,看标题就很明确了国内讲拜占庭思想与文化的书比较少这一本虽然是讲的对外影响,但也部分填补了知识盲区书中对于拜占庭的遗产着墨主要在于古希腊文化的留存对西欧和阿拉伯的影响,以及东正教对于斯拉夫的宗教影响。
阿拉伯部分比较少,没讲到奥斯曼帝国,但是对奥斯曼之前,拜占庭对阿拉伯文明科学巅峰的影响讲的很明白至于对于西欧的影响,大家都很熟悉文艺复兴这一段,但是通常的历史书里面可能不会提到,文艺复兴的思想源头,古希腊、古罗马典籍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而且,欧洲人又是如何看懂古希腊典籍的呢?这里可能容易想当然地以为是西欧内部自己发现的,但其实典籍的保存、以及翻译都依赖拜占庭乃至于阿拉伯文明这么讲,可能更能理解拜占庭乃至阿拉伯文明对于文艺复兴的贡献所在。
《伊斯坦布尔三城记》说这本是为了不推荐三城指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这三段历史大部头,线索又不清晰,看起来很痛苦,别轻易尝试拜占庭衰落之际,欧洲发生了什么?这一部分可作为延伸阅读吧《欧洲的创生》
这一本讲的是中世纪盛期在欧洲内部发生的殖民化过程从地理范围上讲是加洛林王朝,传统拉丁基督世界在东欧北欧、地中海世界、凯尔特地区的扩张以及西班牙的再征服运动这一扩张并不是中央集权式的,而是底层细胞自我增殖式的,在法条、宗教、制度、商业等方面的全方位复制。
而这一增殖过程遭遇的种族冲突与困境及其解决经验也为1492年之后的向外殖民作好了预演这里有个很妙的比喻,这一阶段欧洲的殖民模式是字母表式的,最大程度消解了文化意义的,因而是易于复制的,与充满了文化内涵的中国文字处于两极。
同一地区顺着历史再往下走,就到奥斯曼了。奥斯曼可读的就更多了,2022年读的还不够,2023年继续补全。《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作为奥斯曼帝国历史通识书可入,可看度是不错的但作为七十年代的历史著作,视角确实略显陈旧,前半段是帝王本纪写法,叙述方式过于侧重于明君昏君之辩,未免有歌功颂德之感进入18世纪之后的部分偏列强视角,对英国吹捧不少。
成书之时殖民主义批判思路还未风行,很多史实描述现在看来过于粉饰想象下看一本大英帝国视角的晚清史是什么感觉就知道了这么看来,欧洲病夫倒是比大清强,奥斯曼是没了,但好歹在土耳其人龙兴之地塞尔柱留下了土耳其国呀。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补充本纯文学这里面奥尔罕最爱用的词是呼愁呼愁是土耳其语,指的是一座伟大城市没落之后,弥漫在大街小巷里的氛围这本书再版之后,补充了很多摄影图片,文字和摄影图片相得益彰清真寺的宣礼塔塔尖在每一副画面里闪现,有时候近,有时远,有时在朦胧的雾色中,有时在夜色中只剩黯淡而庄重的黑影,近处的现代广告灯牌渲染出白色的光点,这大概就是具象化的呼愁吧。
关键词:大家小书这一类别,都是历史、思想类的著作,篇幅短,讲的却很透彻,常有鞭辟入里,庖丁解牛之感。《三案始末》
讲的是晚明三大案。却从明初制度源头写起,书里的史实都已熟悉,但是作者写得纵横捭阖,又很精到平实,看似简单,实则难得,是大家小书的典范了。《浪漫主义的根源》
这是伯林的一篇演讲,可以称得上是肆意汪洋,狂飙突进之感与这本书的讲述对象也非常契合彼得·汉森在《思想史》里总结了三个思想史关键词,实验、灵魂、欧洲实验代表的是理性主义的部分,而灵魂是酒神精神的象征,在十七八世纪,则发展为德国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对启蒙主义的悖反,是普鲁士历史文化背景下,德国天才酝酿的思想结晶。实验向外,灵魂向内。在我们对外部世界探索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心智仍然一无所知。《筚路维艰》
一本小册子,讲完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党史。以这么短的篇幅涵盖这么复杂敏感的历史,其中功力无需赘言。《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
这个题材是少见的,应是《观看鹿柴的二十九种方式》以小见大,可见翻译与文化转译之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学趣味这本小书里包含了几层转译了一代又一代的鹿柴翻译,作者作为非母语者对鹿柴翻译的品评,我们作为母语者对英语翻译的体味。
每一层转译都“返”“复”出陌生感,最终带来的是对王维原诗的再次观照便如我,仿佛从来没认真思索过何谓“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现代性》汪安民重要思想母题的通识读本,温故知新通识读本:彼得·汉森《思想史》。
啃了两个月的大部头,虽然可能会被诟病欧洲中心,但忽略这点,坚持啃完这套后,看其它书时脑子里有条脉络。《法国高中生哲学读本》
标题说是高中生,但是对于缺乏哲学素养的人仍然是适宜的入门读本,组织精当,主题全面。久违的课后思考题,起码能检验自己是否有认真思考。无主题单本推荐《游牧者的抉择》
今年中国史读的少,这是值得五星推荐的一本游牧民族于大部分人而言可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以为很了解,但其实知道的都是刻板印象看前面几章时,不免以为这本书的分析局限于汉朝断代史,看到最后一章豁然开朗,两千年的游牧民族抉择的底层逻辑与历史本相尽在眼前。
匈奴的脆弱帝国、西羌的反复攻讦、乌恒和鲜卑灵活的部落联盟概括了历史上游牧民族三种主要的模式,而根源还是在于地理环境造成的资源获取模式的差异《雕塑的故事》
年度Top1艺术读本,制作精良,内容丰满,引入节奏也不滞后买之前以为是常规的线性历史,买之后才发现是主题访谈一位是雕塑家,一位是访谈作者Martin Gayford后者与David Hocney的对谈《the spring can not be canlled》同样值得推荐。
两位对谈者各有视角,谈论的内容既有深度,但又对小白非常友好,可以作为雕塑/装置欣赏启蒙,也提供了深入探索的切入点他们从材质、空间、场所、光影等多个角度,总结与挖掘雕塑与装置艺术的母题原英文名或许比中文名更加准确,。
“shaping world”,雕塑是一种直接塑造世界的艺术形式。纯文学类:《九故事》
they don’t seem able to love us just the way we are. They don’t seem able to love us unless they can keep changing us a little bit. They love their reasons for loving us almost as much as they love us, and most of the time more. It’s not so good, that way.
这大概是我读过最适合为人父母看一看的短篇小说集。塞林格跟孩子的心贴得很近。《下到小船里》和《泰迪》是一正一反,亲子关系的两极。而整本集子都写得那么温柔又那么灰心。《木星的卫星》
今年继续看门罗,比之前读起来更能靠近可能是因为更早期一些,还能察觉到用力的痕迹,帮助我这种迟钝的读者来理解印象最深的是《火鸡季》白茫茫的圣诞节,以及《劳动节晚餐》结尾,暗流涌动的夫妇逃过死亡的黑影,茫然地停在自家院子里。
《断背山》《好人难寻》
美国南方小说。暴烈又粗粝。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催生出极端的人物关系与感情。“你我置身崭新的千禧年代,如此凄楚悲苦之事已不复发生。连这一点你都相信,你必定无事不信。”《大师》
科尔姆·托宾写亨利·詹姆斯情绪表现得很幽微克制,哪怕是那么一点同性情愫,也一句话便过去了就仿佛小说开头,亨利·詹姆斯在幽幽暗暗的梦里,周围是灰暗人群的影子,他仿佛也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去找谁着重墨的是他和去世的妹妹,去世的女性友人的关系。
艺术家对于周遭人群生活经验与热情的汲取,以及那么点自顾自的阴暗情绪,写得刻骨又克制《米德尔马契》《包法利夫人》这两本列一起,是因为可以对照起来看这两本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法国外省生活研究,甚至《米德尔马契》里面也有一对外省医生夫妇,妻子的虚荣心如何影响医生丈夫的职业轨迹,都可和《包法利夫人》对照起来看。
当然了,福楼拜下笔有多么冷酷无情,艾略特就有多留情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干货满满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历史小说巅峰之作2022)
只记录,不推荐。
-
快来看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历史小说巅峰之作2022)
本期书单关键词:【成名书单】,每一部都是中国文学的爆款与骄傲。余华成名作,豆瓣阅读TOP250的第二名。…
- 干货分享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历史小说巅峰之作贴吧)
- 学到了吗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历史小说巅峰之作贴吧)
- 学到了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历史小说巅峰之作推荐)
- 燃爆了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历史小说巅峰之作推荐)
- 学会了吗历史小说排行榜前十名(历史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