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历史小说有哪些?(唐浩明创作的历史小说有哪些)
将历史小说与所采用的史料进行对照呈现,是历史小说出版的创新。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历史的天空音乐:毛阿敏 - 天之大

01读《红楼梦》,入贾府荣府,在大观园与宝玉、黛玉、宝钗等一干人物共掬一捧清泪后,转头一想,这是太虚幻景还是人间曾有,莫不是“弹琵琶掉眼泪”,自觉多情这宝玉黛玉薛宝钗,是曹雪芹的身世自道,还是虚构的世界,虚构的人物?读者怀疑,这“红学家“也是争了上百年,连一个大观园身在何地,索隐派们上穷碧落下黄泉,到头来还是自说自话。
读《三国演义》,人们也是争论不休,这张飞鞭打督邮,曹操杀吕伯奢,刘备三顾茅庐,扑朔迷离,难辨真假赤壁大战,魏蜀吴三方相爱相杀,周瑜一代英才,可惜英雄气短,诸葛亮略施小计,一代豪杰折戟沉沙那诸葛亮神出鬼没,呼风唤雨,草船借箭,升坛作法,勾栏瓦舍,黄口小儿无人不知,是人是神,是史是文,也让人莫辨雌雄。
读二月河《雍正皇帝》,那邬思道深谙帝王术,化无形为有形,助雍正夺嫡登基,是史有其人,还是移花接木?四阿哥巧遇引娣,父女乱伦,是前世冤孽还是命中注定,是作家虚构还是史有所载?那雍正登基十三年,正春秋鼎盛,却忽然驾崩,是吕四娘复仇,是乱伦所致,还是服丹药中毒?
历史小说,因所描写的岁月久远,史实记载的语焉不详,或者有意省略,作家在还原历史现场时便逞其所能有三分实,有七分实;有四分虚,有六分虚虚虚实实,让读者莫辨真假是虚好还是实好,三分虚好还是七分实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为创作者增加了艺术想象的空间,为批评者提供了挥斥方遒的天地,但对读者而言,却往往以假为真,以实为虚。
现在,却有这样一位作家,将自己写作历史小说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正史所记,野史所载,个人著述,他人观察,沿小说情节的曲折发展,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一一对照解读,既能让读者享受到艺术之美,也能让读者在历史画廊的流连中汲取知识的营养;有志于写作者能领会作家谋篇布局的用心用情,文学史家,批评家能从中总结历史小说创作规律,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探索作家处理两者关系的苦心孤诣。
唐浩明文史对照本历史小说这就是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在21世纪之初出版,湖南作家唐浩明创作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上中下韩敏责编)、《张之洞》(上中下)(扬帆责编)、《杨度》(上中下)文史对照本可以说,在中国的出版史上,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这是作家第一次,出版社第一次,由作家本人,将历史小说创作中使用的文献史料与小说的情节与人物进行一一“对照”,同时呈现在一本书的字里行间。
02说来这是上个世纪的事了20世纪末,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二月河长篇历史小说系列、熊召政的多卷本历史小说《张居正》等受到读者和市场的瞩目,出版社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赢得了读者和专家的赞誉受此启发,我们希望扩大历史小说出版的版图,除了继续发现作者、培养作者,出版原创历史小说外,还希望将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产生了影响力的历史小说版权都拿到社里来,扩大历史小说出版的规模,形成出版社的特色。
当时,我们将国内已产生影响的历史小说梳理了一下,大家分头联系,很快拿到颜廷瑞的《汴京风骚》(3卷本),凌力的《少年天子》《暮鼓晨钟》《倾国倾城》的版权但有些历史小说,由于版权在其它社手上,如果版权未到期,只有采取新的出版形式,才能在不侵犯原出版者权利的同时,拥有新的版本。
于是,我们想到了唐浩明的系列历史小说唐浩明本人虽然是出版人,但他也是个学者在编辑整理《曾国藩全集》十年的过程中,他写下了二十多万字的研究文章对于人们认识近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晚清重臣曾国藩,起到了拨乱反正还其历史本来面目的作用。
他作为曾国藩作品的整理者、研究者,后来又动笔写下了三卷本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之后,又相继写作了《杨度》和《张之洞》,因此他的小说既是文学的、文化的,也是具有一定文献价值的因此,我与社里同志商量后,发挥唐浩明历史研究的特长,请他将写作历史小说时参考使用的文献资料,附在小说情节的旁边。
这样的“文史对照本”,将不仅区别于一般的历史小说,也区别于由评论家从文学角度点评的小说(如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毛纶、毛宗刚评点《三国演义》),而完全呈现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出版形态2003年的8月,中秋节前,我与编辑部主任韩敏(现任崇文书局社长)、石斌,三人一行从武汉驱车至长沙。
2003年在长沙与唐浩明签署合同时合影事前,我们与唐浩明已经取得了联系,在宾馆里,大家愉快地进行了沟通,签署了协议这天晚上,他执意做东,请我们品尝湖南特色的佳肴因为历史的原因,他的父母均在台湾他拿来了从台湾带回的高粱酒,我们共话友谊,一醉方休。
分手时,他签名赠送了刚刚出版的《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两册2004年9月,文史对照本《曾国藩》(上中下)出版;2005年2月,文史对照本《杨度》(上中下)出版;2007年10月,文史对照本《张之洞》(上中下)出版。
03 时至今日,唐浩明的文史对照本历史小说出版已有十五年的时间了,现在回过头看,无论是出版界还是文学界,对于这个版本的特点与特殊的价值,未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前不久,因为审读收录入《荆楚文库》中的《汉冶萍史料汇编》(七卷本)的稿件,我对晚清洋务运动,晚清的政局,特别是张之洞治鄂18年于武汉的贡献与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延伸阅读了关于张之洞的史料,如我们已经收入《荆楚文库》的《汉冶萍公司志》,如冯天瑜先生的《张之洞评传》,进而重读了唐浩明的文史对照本《张之洞》,然后又阅读了《曾国藩》《杨度》,蓦然发现,我们的研究者,包括我自己,对于唐浩明先生在历史小说与历史科学结合上的创新,并未有引起足够重视。
于是,我放下了准备写作的有关张之洞的文章,转而投入对唐浩明文史对照本的回顾仅以唐浩明文史对照本《曾国藩》为例,据初步统计,作者采用了五十余种历史书籍的资料,来印证小说中的情节与文献资料的对应关系,或者,补充交代与小说有关的历史知识。
这些书籍包括如下几类:(1)正史:如《明史》、《清史稿》(2)史学专著:如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牟安世《太平天国》、萧一山《清代通史》、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3)曾国藩本人著作:《曾国藩全集》。
(4)曾国藩家人著作:曾纪芬《崇德老人自订年谱》、《曾国荃年谱》(梅英杰等编)(5)湘军将领幕僚著作:黎庶昌、王定安《曾国藩年谱》、梅英杰《胡林翼年谱》、《罗泽南年谱》、《彭玉麟集》、薛福成《庸庵笔记》、薛福成《庸庵文续编》、《左宗棠年谱》、《李续宾年谱》、李鸿章奏折、左宗棠书信、王闿运《湘军志》、王定安《湘军记》、赵烈文《能静居日记》、张澹然《刘铭传墓碑文》。
(6)外国人著作:(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7)太平天国将领著作:《李秀成自述》(8)清代笔记:欧阳兆熊《水窗春呓》、柴小梵著《梵天庐丛录》、易宗高《新世说》、朱克敬《雨窗消意录》、朱德震《三十年闻见录》、欧阳昱《见闻琐录》、王家璧《秋云行馆偶刊》、刘禺生《世载堂杂忆》、陶宗亮《归庐谈往录》、楚狂《投笔漫谈》、《王湘绮传记资料》、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欧阳生文集序》、容闳《西学东渐记》、徐珂编《清稗类钞》、《清朝野史三编》、《清朝野史大观》(卷一)、王闿运《湘绮楼杂记》、王之春《椒生随笔》、吴永口述《庚子西狩丛谈》、朱克敬《暝庵二识》、易宗夔《新世说》等。
(9)今人研究著作:张舜徽《爱晚庐随笔》、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姜穆编《曾国藩的幕僚群》、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10)其它:《新民丛报》在文史对照本中,作家是如何将这些文献资料与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比较呈现的呢?如下图,是在小说的旁边,将史料对应放置。
整本书出版社采用16开本,787*1092毫米的规格,所以放在一起并不显得拥挤
史料与小说的对照呈现 为了说明作者采用史料的情况,我择要介绍一二(1)正史《明史》是清人张廷玉所修本书中只是在《曾国藩》(上)第20页介绍康福棋子的由来时,略为提到《明史•后妃传》因为小说写的是晚清的故事,《明史》的材料仅此一例。
小说中大量的引用的是《清史稿》《清史稿》是民国初年由赵尔巽等清代学者组织编撰的一部清史未定稿由于该书并非官修,加之时间仓促,材料的剪裁使用存在一定纰漏,加之编纂者均系清代的遗老,对待晚清的有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存在偏见,所以近年来又在组织专家编纂清史。
但《清史稿》中汇集了大量的清宫档案,是今人研究清史重要的参考资料史学界在谈到二十五史时,已经将《清史稿》列为其中在小说中,作家多次引用《清史稿》中的资料,来与小说的内容进行对照如《曾国藩》(上)第48页在介绍湘军大将江忠源时,引用了《清史稿》中关于江忠源的资料。
在介绍与湘军有密切关系的张亮基时,引用了《清史稿》中关于张亮基的生平事迹《曾国藩》(上)第76页罗泽南出场时,也引用了《清史稿》中关于罗泽南传的事迹《曾国藩》(下)第7页,在介绍僧格林沁时,也引用了“僧格林沁本传”的资料。
由此可见,作者在对重要人物的介绍时,多引用《清史稿》中的内容(2)史学专著罗尔纲是胡适的弟子,从民国初即开始研究太平天国史,有多部研究著作出版他的《太平天国史》,是研究太平天国发展史最为权威的著作在《曾国藩》(上)第72页,描写太平军攻打长沙城,太平天国将领西王萧朝贵在城墙前被清军炮子打死,是太平军放弃长沙的原因之一。
小说在写这段故事时,引用了《太平天国史》中关于萧朝贵的事迹在《曾国藩》(中)第42页写三河镇之役,又引用了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的史料来印证小说:“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清咸丰八年)‘十月初七日,大军赶到三河镇,大败清浙江布政使湘军大将李续宾,歼其全军,李续宾自缢死。
’”《曾国藩》(上)第87页,还引用了另一位太平天国研究专家牟安世《太平天国》中的史料,补充介绍太平军在岳阳战役中的胜利和军事部署在《曾国藩》(中)第254页,引用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第九章《清代的中兴》一节的内容,说明李鸿章攻打苏州时,杀太平天国降将郜云官等二千人的史料来源。
(3)曾国藩本人的著作曾氏著作等身,主要包括奏稿、批牍、诗文、读书录、日记、家书、书信7个部分特别是他的日记和书信,完整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在对照本中,曾氏本人的著作引用是最多的据初步统计上中下三卷有上百处之多。
如在《曾国藩》(上)第1页,开篇从曾氏赴江西乡试主考官任时,接母亲讣告回籍守制开始,运用他的日记和诗词,补充交代他的履历和家世在第33页,写他见到阔别十二年的父亲及他为父亲置办寿材,说明他是一个大孝子在这里,引用了曾国藩的几次书信,作者说明这些内容是有史可依的。
在曾国藩的为官生涯中,他批评咸丰皇帝《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的奏疏,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年轻官僚为皇上分忧的抱负在《曾国藩》(上)第103页,小说为了烘托气氛,写在朝会上曾国藩于众大臣面向咸丰面陈奏疏要点,结果遭到咸丰的斥责。
为了完整地呈现这个重要的节点,作者完整地将咸丰帝关于这封奏折的批示旁注在一边将小说与咸丰帝的批示对照来看,更表现了咸丰帝的震怒,曾国藩的胆识靖港水战惨败,也是曾国藩早期率领团练与太平军战斗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刻画曾国藩性格的一场重要事件。
小说写曾国藩投水自杀被人从江里救上来回到水陆洲后,仍是决心自裁小说选录了他的遗折部分内容以及留给弟弟的遗书但在新的文史对照本中,作者将曾国藩将曾氏遗折后半部分内容放在一边,让读者和研究者可以了解曾国藩当时的所思所想。
文史对照本中最后引用曾氏著作,是在小说的结尾,写曾国藩薨后,曾纪泽带泪朗读父亲的遗书在旁注中,作者说明,此段文字见于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二日给纪泽、纪鸿的家书中曾国藩本人的日记,记载详细其中除了记录军国大事外,还有很多生活细节。
这些日记除了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准确的参考资料外,也为对照本提供了第一手的史料如曾国藩在安庆所娶小妾陈春燕,入门十九个月后病逝《曾国藩》(中)第242页《一别竟伤春去了》写这段故事时,将曾国藩同治二年二十九日日记附上:“三更四点稍寐。
四更五点闻号哭之声,则陈氏妾病革,其母痛哭余起入内室省视,遂已沦逝时五月初一日寅初刻也妾自辛酉十月入门,至是十九阅月矣……”如湘军俘获太平军忠王李秀成一节,作者引用曾氏日记记载: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中午,曾氏由安庆抵达金陵,当天晚上即审讯李秀成。
(见《曾国藩》(中)第304页)再如写金陵攻陷,太平天国主力灭亡后,举行中断十二年后的第一次乡试曾国藩在日记中对江南放考记载比较详细,特别是对当时的天气,有具体的记载作者写作时,参考了曾氏日记并在旁注时,将曾氏日记做了对照。
如小说中写这一天“雨中还夹杂着雪粒”,在曾氏同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日记中写道:“早间,雨雪纷纷,念文闱点名之苦,十分焦灼……中饭后雨雪不止……申正,雨雪渐歇,心为稍纾”(见《曾国藩》(下)第75页)为乡试写榜,是一个崇高的礼遇,须年高德劭又是翰林出身才行,曾国藩乐于做这件苦差事。
小说详细描绘了他写榜的过程作者在文史对照本中,交代了此细节来自同治三年十二月十四日的《曾国藩日记》曾国藩任直隶总督进京,慈禧三次召见,曾氏在日记中均有详细记载作者将曾氏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的日记抄录在旁,印证小说中的情节。
从作者引用的日记来看,小说中曾国藩与慈禧等的对话,基本取自曾氏日记(见《曾国藩》(下)第204页)(4)曾国藩家人的著作曾纪芬是曾国藩的满女(北方称老幺),她在《崇德老人自订年谱》中,记载了很多曾国藩的生活细节。
女儿的观察和记载,是了解曾国藩的第一手信史对照本中多次引用了她的记叙如她在“同治十一年”一节中,详细记载了曾国藩去世那天的情形:是年正月二十三日,文正公对客,偶患脚筋上缩,移时而复入内室时,语伸姊曰:“吾适以为大限将至,不自意又能复常也。
”至二十六日出门拜客,忽欲语而不能,似将动风抽掣者,稍服药旋即愈矣众以请假暂休为劝公曰:“请假后宁尚有销假时耶?”......至二月初四日,饭后在内室小坐,余姊妹剖橙以进,公少尝之旋至署西花园中散步......公曰:“吾觉足麻也。
”惠敏(曾纪泽死后的谥号)亟与从行之戈什哈扶掖,渐不能行,即已抽搐,因呼椅至,掖座椅中,舁以入花厅,家人环集,不复能语,端坐三刻遂薨......时二月初四日戌时也再如《曾国藩》(下)第141页写曾国藩北上剿捻出发之际,因鸣炮壮行色,惊死了曾氏唯一的小外孙。
此细节说明取自于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晚年所著《崇德老人自订年谱》试想,如果不是在场者,不是曾氏的家人,这些细节,史家是不会记载的,而且也会众说纷纭,不得要领
曾国藩满女曾纪芬自订年谱(5)湘军将领幕僚著作在《曾国藩》一书中引用的湘军将领及幕僚文史资料,其湘军将领,包括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李续宾等,幕僚包括赵烈文、薛福成等,他们都有自己的著作,或者由他人整理的著作。
在《曾国藩》中,作者也多次引用这些将领和幕僚的著作《曾国藩》(上)第52页,在引出左宗棠时,通过江忠源之口介绍左宗棠系诸葛亮一类的人物,其中提到胡林翼曾在给张亮基的信中,“竭力推荐左宗棠”在小说的旁注中,作者引用了《胡林翼年谱》中的有关文字。
再如《曾国藩》(上)第178页写罗泽南劫营失败时,引用了《罗泽南年谱》中的文字来对照说明赵烈文是曾氏的幕僚,其所著《能静居日记》共五十四卷,起自咸丰八年五月初四日,终至光绪十五年六月二十三日,前后历时三十二年。
作者在小说中不少地方直接引用了赵烈文的记叙如《曾国藩》(下)第194页,作者在旁注中说明:本节中赵烈文与曾国藩的对话,其大部分素材源于《能静居日记》如关于曾氏日常饮食的一节便出自该日记同治六年八月二十八日的记载。
关于湘军打进金陵掠夺财物、纵火焚烧的情景,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中均有记载作者引用赵烈文六十六日、十七日、二十三日的日记,印证小说中描写湘军攻进天京后的情景(6)外国人著作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运动中,有一些外国人参加了洪秀全的队伍。
这些人在太平天国后失败后,写下了回忆录如《曾国藩》(中)第220页,写天京大火一章第一节中,写忠王府礼堂的集体婚礼,忠王李秀成的两个女儿出嫁二女儿忠二金金好下嫁英国军官毕尔斯、忠王三女忠三金金妙下嫁慕天安谭绍光,还有英国籍军官呤唎和葡萄牙姑娘玛丽、希腊籍军官包西和安庆姑娘姚弱琴。
此段史籍,作者旁注,系参看英国人呤唎所著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的第十七章与第十章呤利协助太平军防守九伏洲的故事,见呤唎所著《太平天国亲历记》第二十一章再如《曾国藩》(中)第254页,写李鸿章攻打苏州时,杀太平天国降将郜云官等二千人。
作者旁注,此事见(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第九章《清代的中兴》一节(7)太平天国领导人著作如《曾国藩》(中)第268页《洪秀全托孤》一节,引用《李秀成自述》“我王重用者,第一幼西王萧有和,第二王长兄洪长发、王次长洪仁达,第三干王洪仁干……第六方是秀成也。
……”(8)清代笔记晚清民国学者笔记,是作者创作时依靠的重要史料来源,也是他进行对照研究的重要史料其中如《曾国藩》(中)第98页,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将总督府放在安徽祁门,太平军分兵三路包围祁门,而祁门兵力只有三千人防守,形势危急,曾府中的幕僚们担心不敌太平军,纷纷瞒着曾国藩,私下买通二十号小划子,每天夜晚将自己的行李朝划子上运。
曾国藩知道后,虽然气得怒发冲冠,欲杀这些扰乱军心的胆小鬼,但他考虑这些人是自己请来的幕僚,不是朝廷命官,便亲拟一告示:“当此危急之秋,有非朝廷命官而欲离祁门者,本督秉来去自愿之原则,发放本月全薪和途费,拨船相送;事平后愿来者,本督一律欢迎,竭诚相待同,不记前嫌。
”而这个细节,唐浩明说明是来自于欧阳兆熊《水窗春呓》卷上《曾文正公事》另如《曾国藩》(中)第257页引用的史料,说明来自徐凌霄徐一士著《凌霄一士随笔》第三卷《尘(上小下王)字之封》《曾国藩》(中)第264页,说明史料来自徐珂编《清稗类钞》第四册《绝无良心科》,其写曾国藩与沈葆桢争夺江西厘金之事。
(未完待续)责任编辑:石慧作者简介
周百义 出版人、作家曾任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长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现主持编纂出版1600册《荆楚文库》大型文化丛书主持策划的有《二月河文集》《历史小说大系》《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新时期报告文学大系》等。
责任编辑系列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张居正》等本人写作并结集出版的有:小说集《竹溪上的笋叶船》《山野的呼唤》《黑月亮》,历史小说《她从魔窟来》(与人合作),报告文学《步履艰难的中国》《中国反黑行动》(与人合作),古籍整理《五经七书译注》《白话劝忍百箴》《预知.预兆.预见》,出版研究专著《出版的文化守望》《书旅留痕》《书业行知录》等。
有《周百义文存》3卷最新出版的有江西高校出版社《长江十年》一书
出版六家六个出版人的小家
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未经许可,请勿使用。欢迎合作、转载。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不看后悔历史小说有哪些?(唐浩明创作的历史小说有哪些)
将历史小说与所采用的史料进行对照呈现,是历史小说出版的创新。
-
不要告诉别人历史小说有哪些?(唐浩明创作的历史小说有哪些)
喜欢历史小说的人都知道,历史故事中的喜怒哀乐、权谋心术,远远比官方历史档案中要有趣生动的多。因为,官方史料所呈现出来的,是既定的…
- 快来看历史小说排行榜完本经典之作(12本足以封神的经典小说)
- 2013上海中考语文(2013上海中考语文答案)燃爆了
- 一篇读懂历史小说排行榜完本经典之作(十大公认穿越小说巅峰神作)
- 越早知道越好历史小说排行榜完本经典之作(历史小说排行榜完本经典之作明朝那些事儿)
- 快板词(快板词有什么讲究)满满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