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大连中考试题(大连初中语文中考试题)一看就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注意事项: 大连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

大连中考试题(大连初中语文中考试题)一看就会

 

大连市 2017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 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 。

2.给加点的字注音,改正画线词语中的别字( 4 分) (1)蝉蜕          (2)随机应 变        (3)味同嚼腊        (4)美不盛收 3.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4 分) ①古人云:‚上善若水。

②世上之人,没有谁不感慨水中蕴藉着的无穷力量,没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③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水很懂迂回,               ,                  

;水很识时务,遇到堤坝,它能理智地止步④止步不是不前,而是蓄势⑤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拦地倾泻而下⑥人,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1)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1 分)。

(2)根据上下文的句式、句意,把第③句补写完整( 2 分) (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⑤句中画线部分( 1 分) 4.默写填空(12 分)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3)                        /                          。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 。

(5)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雄伟险要的诗句是:                           ,                             (6)守住心中风景,尽享世间美好。

在喧嚣闹市,陶渊明守住那份淡泊,享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在茫茫边塞,王维守住那份超然,享受“                      ,      ”的壮美(用《使至塞上》中的句子回答) 。

5.名著阅读(6 分) (1)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一书中,作者认为宋江“明显是一个软弱不济之人”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从《水浒》中概括出两个支持你观点的事件(4 分)  (2)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2 分) 《童年》中的阿廖沙尽管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狭小天地里”,但他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着抗争;酒馆女主人无端辱骂外婆,阿廖沙就趁女主人进地窖时把她锁在地窖里;,                                

 二、古诗文阅读(18 分)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 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 曰:小惠未徧,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 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   (1)乃 入见 (2)民弗从 也 (3)忠之属 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8.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2 分)                                                              (二) 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

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

臣请鸿鹄举矣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

③瀹(yuè) :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 田饶谓 .鲁哀公曰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 大道之行也》) B. 守夜不失时,信 .也          谓为信 .然(《 隆中对》)。

C. 吾书 .子之言                即书 .诗四句(《 伤仲永》) D. 臣闻食其 .食者不毁其器      其 .真不知马也(《 马说》)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 分)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 分) 12.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的想法 (2 分)                                                        (三)入山 。

                                                            [元]刘因 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屈盘未转坡陀①尽,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

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 【注】①陀:不平坦 13.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子呈现的景象,并写出词句表达的情感( 3 分) 三、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4~17 题(12 分) 。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

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

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 【材料二】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遍富’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

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风筝是由中国传入的,学届一般 ..认为传入时间是中 国唐代,图形多为长方形和半圆形,上面没有任何装饰。

到了明治时代,浮世绘的画风成为日本风筝的独特风格在泰国,风筝则有男女之别,男筝称为鸟筝,女筝成为鱼筝鸟筝一般有2 米高,又叫‚猜朗康‛;鱼筝形如钻石,也称‚白宝‛,放飞时要由七个女子操控                                                                                                   (摘编自网络) 。

【材料三】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六人其中,两个着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中看清明民俗》 ) 14.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4 分) 

15.请简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 分) 16.材料二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17.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2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8~22 题。

(22 分)                                                              窑语 ①窑火,耸立,火鸟一样张开了翅膀,壮美地翱翔我们的胸膛灼热,与火鸟紧紧拥抱在。

一起,尽情幻舞 ②从窑山村回来,窑火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燃烧着 ③我熟悉南方的土窑:半圆形的拱门,长长的土砖垒砌的窑垄,方块的天窗,伏地而起的烟囱场院里,土陶坯已经晒得发白,泥浆水淌出的油状水痕成了陶器的花纹,泥池里黑褐色的胶泥温顺柔和。

 ④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一车一车地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和它说着亲热的话,喂上整畚斗的米糠,然后把它的眼睛蒙起来,牵进泥池踩泥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

制陶师用一把弓状的钢丝锯,把池泥切割成一块块,抱进茅棚里开始制陶在青石案桌上,师傅狠狠地摔打,反复地摔打,打得胶泥瘫软便开始揉,揉出泥皮片师傅托着泥皮片,裹在陶模上一只手转动模具,一只手给胶泥刮浆,浆水咕咕地淌下来,浓浓的。

 ⑤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陶坯暴晒之后一日比一日白,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有荷花,有丁香,有蔷薇,有如水的波纹烈日暴晒七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畅的酒。

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窑火,被噼啪作响的木柴唤醒,树脂吱吱吱地叫,火星四溅,如熟透的石榴一样迸开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⑥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家的大部分器物,我们用砖瓦筑舍,用碗盛饭,用菜缸腌制咸菜,。

用壶泡茶,用杯喝酒窑里烧出来的每一件物品都留有人的温度,有人的品性,和我们一样淳朴,一样要经过摔打,与我们的生命一样易碎、坚硬,最后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 ⑦记得在孩童时期,快过年了,我随母亲去小镇郑坊,拉一架平板车买土缸土瓮。

卖陶器店的有好几家,我们一家一家看过去,问价格,看成色,一条街走完,已是中午母亲拉车,我在后面推小跑,布鞋摩擦沙子的声音,沙沙沙的,和冷风的声音相互交混,至今不散 ⑧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所用的器物也在改变。

我看过很多土窑,但大部分废弃了,窑火熄灭把我们从远古洞穴带进家园的窑,慢慢消失,被我们遗忘 ⑨在窑山,我再一次看到了窑在老旧的窑场,我见到了制陶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一口口大水缸,。

整整齐齐地排在院子里,在阳光下散发圆润的光泽,黝紫黑的釉色却白得发亮我拍拍缸身,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 ...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在两栋瓦房里,码着晒干了 的土陶坯,一层一层,一垄一垄我推开满是灰尘的木门,黯淡的光线落在土陶坯上,器物如昨,鲜亮如初。

 ⑩瓦舍前后的院子里,瓜架上的南瓜花和黄瓜花开得粉嫩村子旁的丰溪河依旧流着,河流哺育这片土地,令它生生不息窑,是信江沿岸最具人烟气息的文明窑,我们曾如依赖屋舍一样依赖它窑,给了我们四壁,给了我们屋顶窑火,那么慈爱,那么倔强。

窑火,是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歌 ⑾我抚摸着大水缸,手久久不忍离开                                                                                         (文/傅菲,有改动) 。

18. 文中三次写到制陶师傅,内容各有侧重,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4 分) 第一次 (1) 表现制作工艺的繁杂、精细 第二次 写窑火点燃前的准备 (2) 第三次 (3) 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 19. 按照括号中的要求,揣摩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4 分) (1)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 分) (2)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 ....,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赏析加点词语) (2 分) 20.文中第⑦段有什么作用?(4 分) 。

21.请理解第⑩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义(4 分) 22. 时光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很多传统事物在慢慢消失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不超出所给字格)(7 分) 四、作文(70 分) 23.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题目:一面之缘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能够表达真情实感 (2)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某种可喜的天赋,某种幸运的机会,可以形成人上升的梯子的两侧,但是梯子的横梁必然是用禁得住摩擦和牵扯的东西做的,那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没有东西可以替代。

 请以“真功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