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告诉别人历史天气信息查询(历史天气降雨量查询记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5月10日(星期三)10:3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防汛抗旱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5月10日(星期三)10:3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应急厅副厅长周运逵,自治区水利厅党组成员冯大阔,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郑宏翔,介绍2022年全区防汛抗旱工作,2023年防汛抗旱面临的形势和重点工作任务。
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赖佩媛主持
主持人 赖佩媛: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应急厅副厅长周运逵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我区防汛抗旱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自治区水利厅党组成员冯大阔先生,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郑宏翔先生首先请周运逵先生作介绍。周运逵: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广西防汛抗旱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按照发布会议程,下面,我简要回顾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介绍2023年防汛抗旱面临的形势和重点工作任务。
一、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情况2022年,我区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龙舟水”等10轮强降雨、5个台风和1次干旱,共有145条河流472站次出现超警洪水,西江出现4次编号洪水,为2008年以来编号次数最多的年份,西江梧州河段连续超警长达13天。
全区所有市县均出现不同程度洪旱灾害,共有673.78万人受灾,需紧急生活救助56.8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55.3千公顷,倒塌房屋3052户5135间,超过550万户用电受影响,道路交通中断400余条次,直接经济损失157.95亿元。
面对空前严峻复杂的防汛抗旱形势,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协力抗灾,“龙舟水”期间,精准施策拦蓄洪量38亿立方米,最大程度减轻西江下游干流防洪压力;全年,调派34.3万人投入抗洪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下达自然灾害救灾资金8.26亿元,累计紧急安全转移61.7万人,成功应对了多起洪涝灾害险情,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同比近三年均值降低60%,杜绝群死群伤灾害性事件,取得“大灾无大难”殊为不易的成绩,得到了国务院和国家防总领导同志充分肯定。
二、2023年防汛抗旱形势当前,我区已经全面进入主汛期,根据预测,今年我区气候年景偏差,防汛抗旱形势严峻:一是我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呈多发强发态势,汛期部分地区出现较重暴雨洪涝概率大,后汛期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旱涝急转、旱涝并存的局面,影响我区的台风可能偏多偏强。
二是一些洪涝灾害打破传统的时间、范围、强度等规律,比如:“夜间出险”“非隐患点致灾”等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三是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还有待加强,科技支撑和应急能力还明显不足,基层防灾减灾能力仍然薄弱。
三、今年防汛抗旱工作重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在国家防总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推动今年防汛抗旱救灾各项责任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努力把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一)完善指挥体系一是坚持面向抗洪抢险实战,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权责明确、权威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二是强化各级防指统筹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专业支撑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
三是完善信息共享、协同处置等工作机制,发挥应急管理体系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改革效能(二)压实防汛责任一是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紧扣日常防范和全过程领导责任链条,落实逐级包保责任,推动责任体系延伸到村(社区)。
二是统筹好坐镇指挥和现场指挥,明确防汛关键时段的具体岗位职责三是结合领导岗位调整,及时跟进做好责任对接、业务培训工作,让防汛责任人知责担责、敢为善为(三)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有效联动一是提级预警,提前进入应急状态,凡是发布了橙色预警就要开始做好应急准备,抢在风雨前,赢得主动权。
二是建立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基层防汛责任人第一时间被叫应;三是落实“凡红必应、凡红必停”刚性措施(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江河水库方面,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加强堤坝巡查监测,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理、早消除,确保安全度汛。
山洪地灾方面,加强“人防+技防”体系建设,落实巡查监测责任人和转移避险方案,坚决避免群死群伤台风防御方面,抓好船只回港避风、海上作业和渔排养殖人员上岸避险以及陆上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安置等工作城市防涝方面,抓好预警发布、人员疏散、交通管制、应急抽排水等应急处置工作,减轻内涝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抓牢应急避险、抢险救援一是牢固树立“转移避险是避免群死群伤的‘王道’”意识,做到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二是组织防汛重点地区发放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明白卡,设立风险宣传栏,便于群众知晓洪涝风险点、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
三是优化抢险救援物资、装备储备布局,在重要防洪点位、交通不便地区适当前置抢险物资和救援队伍(六)统筹抓好抗旱保供水工作据预测,后汛期部分地区降雨偏少,可能出现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的局面要科学统筹规划水资源,加强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和调配,协调好生活、生产用水矛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下面,我和自治区水利厅、气象局的两位同事愿意就全区防汛抗旱工作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主持人 赖佩媛:感谢周运逵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2022年汛期广西出现新中国成立有记录以来最强“龙舟水”、西江4次编号洪水等罕见汛情,全区上下防范应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这其中主要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谢谢2022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自治区防指统一指挥下,全区上下勠力同心、奋发有为、奋勇抗洪、奋起救灾,成功防住了历史罕见的流域性较大洪水,广西江河安澜,人民安居乐业。
总结起来,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一是站位“高”坚持防汛工作高位推进、大事大抓,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多次研究部署、一线检查指导防汛救灾工作关键时刻,自治区党委、政府所有领导把防汛救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分头深入基层一线,全力投入防汛抗洪工作。
正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才能迅速团结最广泛的人民力量,坚定信念、万众一心、迎战洪水二是责任“严”突出抓好防汛责任制的“牛鼻子”,公布各类防汛责任人,接受群众监督按照“风雨到哪里、调度就到哪里”要求,对有关地区防指指挥长“点对点”调度416次,督导防汛逐级包保责任制、“一线工作法”和网格化管理落实延伸到基层末端,确保防汛责任“无缝隙”“全覆盖”。
三是准备“实”层层动员部署,汛前派出工作组排查出防汛风险隐患1.7万余处,储备防汛抗旱物资335.04万(件套),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方案3400多个,紧盯易发生人员伤亡和群死群伤的重点领域,加强巡查、前置物资,布局力量,加强防范。
四是响应“快”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挂钩衔接,建立直达基层末端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刚性落实“凡红必应、凡红必停”措施,按照“提前启动,延后解除”的原则启动调整应急响应,赢得防御主动,减轻灾害风险五是避险“早”。
坚决贯彻执行“三个必转”原则(达到预警阈值必须转移、发生险情异动时必须转移、险情不能准确研判时必须转移),确保险情早发现、群众早转移、危机早处置,成功处置山洪地质灾害险情45起,避免人员伤亡300余人六是救援“强”。
面对强降雨“车轮战”,及时下发紧急通知,紧急调动抢险救援队伍物资,全年累计投入包括消防救援队伍、各类专业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武警官兵等约33.76万人次、机械设备1.24万台(套)参与抢险,全力以赴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
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
目前,公众可以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最新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如何有效地理解和运用暴雨预报预警信息?谢谢。郑宏翔:
目前,公众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获取广西气象部门权威的、最新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一是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如广西卫视每天18:57播出的《天气预报》,主要发布广西未来3天的天气预报、山洪地质灾害等预报预警,以及农业气象、空气质量预报、森林火险预警等内容,如遇灾害性天气过程,滚动发布最新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广西卫视还在其他时段播出天气预报,如每天7:28的旅游景点天气、18:25全国主要城市天气广西综艺旅游频道和中国天气频道也有天气预报二是气象官方新媒体渠道大家可以下载“晓天气”手机App、登录中国天气网广西站或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扫码知天气”微信小程序,以及广西气象的新浪微博、抖音号、快手号、微信视频号和今日头条号等渠道,获取更多个性化的气象信息。
其中“晓天气”能够提供基于用户位置、具有自动推送最新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每6分钟更新一次气象预报三是手机短信12379是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号码,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专用于向公众发布气象预警等各类突发事件信息。
另外,在乡镇和农村地区,我们还通过气象预警大喇叭,每天播发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在这里,我简要介绍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和暴雨预警信号,便于大家理解和运用暴雨预警和暴雨预警信号,名字很相近,其实代表不同的含义。
预警主要是针对影响较大范围、时效较长的灾害性天气过程发布的,一般是由国、省、市三级气象台提前1到3天发,暴雨预警是同级防汛指挥部门启动灾害防御应急响应的重要支撑暴雨预警信号是由县级气象台发布(不设气象局县区由市级发布),暴雨预警信号一般提前0到6小时发布,预警落区可精细到乡镇或重点区域,其针对性更强,主要侧重提醒做好临灾防御和避险救援等。
目前我区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以黄、橙、红色表示,红色为最高级别对于暴雨预报预警信息的运用有三点建议:一是收到气象部门提前1—3天发布的暴雨预报预警时,需要引起注意,提前关注暴雨过程的时间、影响区域、强度等资讯,做好应对准备。
二是当接收到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后,注意警惕自己所在区域因暴雨引发次生灾害的可能性,需做好防范三是要时刻保持防灾避险和自救意识,听从防汛避险工作指挥,最大程度减轻或避免灾害影响
中国日报记者:
今年江河防洪形势如何,水利部门做了哪些准备和应对工作,保障防洪安全?谢谢。冯大阔:
从预测分析和会商看,今年汛期,我区桂江、柳江、郁江、西江等大部分主要江河可能发生常遇洪水;蒙江、北流河、贺江及桂南沿海部分江河可能发生5~10年一遇洪水;桂东、桂南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20~50年一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后汛期可能出现旱涝并存的局面。
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不容乐观我们充分认识做好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全力以赴做足应对准备,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洪水灾害风险和减轻灾害损失一是全面梳理,提前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
我们已在《广西日报》公布34个重点防洪城市、299个大中型水库(水电站)等防汛行政责任人、安全管理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1394名,逐个责任人发放职责告知书,确保知责、履责、尽责,并逐级落实“包保”责任,更新全区近20万名山洪灾害基层预警信息员,确保基层防灾抗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是防患于未然,全面组织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按照“全覆盖、深排查、快整治”的原则,我们汛前对各类水库水电站、闸坝、堤防等水利工程开展安全隐患全面排查,以及组织各地以村为单位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销号。
扎实开展水毁水利工程修复,393个项目已全部完成三是实战模拟,部署开展应急演练全区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其中,3月21日,自治区水利厅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千村万屯”集中培训演练,111个县(市、区)、382个乡(镇)、1641个行政村、10094个屯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及危险区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培训演练,有效检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了各方快速反应和协作配合能力。
四是逐项检查,全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我们继续强化监测预警设施维护,组织运维单位逐项开展排查,确保汛期正常运行;完善升级水灾害管理平台,实现水旱灾害防御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的全面提升;畅通预警“叫应”机制,做到预警信息发得出、收得到、有人管、直达责任人。
五是完善预案,做好洪水防御应急处置各项准备我们完善了水利行业洪水防御、主要江河超标洪水、大中型水库年度汛期调度方案等预案,组织各地全面下达水库控制运用计划,做好水工程抢险物资储备,充实专家库,为水利工程防洪调度运行和应急处置做好全方位准备。
4月1日全面入汛以来,全区各级水利部门已全面落实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确保信息及时上传下达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落细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突出抓好水情监测预报预警、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超标准洪水防御等工作,紧盯每一场洪水、每一场干旱,让防御措施跑赢水旱灾害,以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央广网记者:
汛期,我区山洪灾害总体形势将是怎样?我们要如何组织做好山洪灾害防御,群众需要注意些什么?谢谢冯大阔: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质,广西是全国山洪灾害较重的省区之一从气候条件来看,我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丰富,年均降雨量约1537毫米,是全国均值的2.5倍左右,其中汛期4~9月雨量占70%~85%。
从地形地质来看,我区山丘区坡高谷深,主沟沟底坡降大,汇流速度快,短时间内非常容易形成暴涨暴落、破坏力大、冲刷力强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给沿河居住的群众造成严重损失根据调查评价,广西山洪灾害影响区面积为14.82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2%,涉及人口约为1995万人。
近10年来我们在全区开展了山洪灾害防治,已初步建成了一套适合广西实际、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山洪灾害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保障率;继续压实县、乡、村、屯、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完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山洪沟、洪痕标识建设,做好群测群防,落实预警“叫应”机制,确保预警、转移到位。
我们提醒公众朋友,汛期要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居住在山区或者要去山区旅行的,要密切注意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强降雨影响期间尽量避免到山洪灾害预报风险大的区域活动要树立山洪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掌握避险知识,了解本地山洪转移路线。
一旦收到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不要慌张,有序快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如突遇山洪灾害,要果断向河道两侧高地快速躲避,不要顺着河道跑,更不要涉水过河;在屋内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等高地,设法以各种方式与外界联系求救,等待救援。
此外,大家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搜索“广西水旱灾害公众查询系统”,快速便捷查询、接收广西区域内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利于公众识险、避险
当代广西杂志社记者:
今年以来我区天气气候特征以及汛期气候趋势预测意见如何,对防范工作有何建议?谢谢郑宏翔:一、今年以来我区天气气候特征今年以来,我区降水总体偏少、气温偏高1—4月,全区平均气温16.8℃,较常年同期偏高1.0℃;全区平均降水量261.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6%。
今年以来我区主要的天气气候特征有:一是年初出现极端寒潮天气1月15—17日(春节前夕),出现了大范围强寒潮天气,大部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5℃线到达桂南一带,桂北出现雨雪、冰冻天气,资源县山区最低气温达-10℃,金秀县城最低气温达-2℃。
二是阶段性气象干旱较重2月中旬到3月中旬近40天时间里,全区平均降水量仅13.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5%,为历史同期最少,桂北、桂西部分地区重旱、特旱天数达20—40天三是强对流天气呈现较强的极端性发生了4次强对流天气(3月份1次、4月份3次)和1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3月23—26日出现今年我区首场大范围强对流过程,有56个县区出现冰雹,范围之广为历史少见;4月18—19日再次出现风雹天气,柳城出现12级(34.9米/秒)大风;4月24日陆川县良田镇小时雨强达166.8毫米(排全区第3),破了玉林市历史极值。
这些特征均表明,今年以来我区天气气候的极端性强二、汛期气候趋势分析及防范建议预计,今年汛期(5—9月),我区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在气温方面: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和高温热浪天气过程在降水方面:总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降水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涝并存的局面;暴雨集中期大部出现在 5—6 月、桂南及沿海在 7—8 月,发生阶段性暴雨过程致灾可能性大。
在台风方面:预计年内影响广西的台风有 5—7 个,较常年偏多、强度偏强、影响偏重结合今年汛期预测分析,提三点防范建议:一是要防范极端强对流、致洪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5月仍是我区强对流天气多发期,需防范局地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灾害天气;5—6月是桂北、桂中暴雨的集中期,受台风影响7—8月桂南及沿海降水偏多,需防范区域性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
整个汛期,要注意防范暴雨可能引发的城乡积涝、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二是要防范高温热浪带来的不利影响汛期全区大部气温总体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的可能性大,要注意防范高温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要提前做好应对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等相关工作。
三是要防范气象干旱的不利影响今年以来,桂西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预计后汛期,桂北、桂西发生中等及以上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大建议做好塘坝水库蓄水保水工作,合理开展用水调度,注意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由于汛期预测时间较长,气象部门将密切监视天气气候变化,滚动发布最新的预测预报信息。
中国新闻社记者:
根据预测,今年广西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暴雨日数偏多,阶段性暴雨过程致灾可能性大请问如何防范极端强降雨导致的群死群伤事件发生?周运逵:一是加密气象预报每一次强降雨过程气象部门都加密预报,努力做到精准预报二是强化预警发布。
各级防汛办通过手机短信、应急广播系统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发布到受影响区域的所有群众三是压实防汛责任凡是发布橙色以上气象预警信号的区域县级“包保”责任人要亲自过问乡镇主要领导要在岗到位村级“包保”负责人要逐户通知到位。
四是强化转移避险严格做到应转尽转、应停必停,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要坚决落实“三个必转”(达到预警阈值必须转移、发生险情异动时必须转移、险情不能准确研判时必须转移);发布红色预警区域,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落实“凡红必停”措施。
五是加强安全宣传增强群众防灾避险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坚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主持人 赖佩媛: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再次感谢3位发布人的回答,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自治区应急厅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丨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不要告诉别人历史天气信息查询(历史天气降雨量查询记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5月10日(星期三)10:3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防汛抗旱…
-
2013浙江高考一本线(2013年浙江高考第二批投档线)居然可以这样
温州医科大学2021年最新招生政策欢迎关注!
- 这都可以历史天气信息查询(历史天气记录查询天气后报)
- 新鲜出炉历史天气信息查询(历史天气记录查询天气后报)
- 难以置信历史天气信息查询(历史天气温度湿度查询)
- 一看就会历史天气信息查询(历史天气预警)
- 没想到历史天气信息查询(历史天气湿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