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这样也行?历史天气查询2021(历史天气查询2021年8月份)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1年7月,我国遭遇了多次强降水过程,导致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多个省份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数百人死亡或失踪,数百万人受灾,数千亿的

这样也行?历史天气查询2021(历史天气查询2021年8月份)

 

2021年7月,我国遭遇了多次强降水过程,导致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多个省份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数百人死亡或失踪,数百万人受灾,数千亿的经济损失这些灾害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和同情,也引起了气象部门和专家的深刻反思。

为了分析当前的气候状况和未来的气候趋势,提出有效的气象服务提示和建议,中国气象局于8月3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根据8月整体气候趋势预测,给出了以下三点气象服务提示和建议:一是防范强降水、强对流及次生灾害贾小龙表示,8月仍是暴雨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期,阶段性强降水及其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强对流天气灾害风险较高。

他建议有关部门做好防汛、防雷、防雹工作二是防范华北、华东等地高温的不利影响贾小龙指出,华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南东部、内蒙古中西部、新疆等地高温(≥35℃)日数接近常年同期至偏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

他建议做好防暑降温、电力调度、户外施工安全保障等应对措施,继续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的准备工作三是华南和东南沿海注意防范热带气旋的不利影响贾小龙预计,有2~3个热带气旋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华南或东南沿海,需要关注台风带来的暴雨、大风、风暴潮可能造成的危害,做好防台各项应对措施。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每年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其中,洪涝灾害是最常见也最具破坏性的一种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在过去70年里,我国共发生了14次特别重大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平均每5年就会发生一次4。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造成4156人死亡,1.8亿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550亿元与1998年的洪水相比,今年的洪涝灾害虽然规模较小,但也有其特殊性首先,今年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地区,而不是传统的长江、珠江流域。

这些地区的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1倍,部分地区甚至超过5000年一遇6这说明气候变化已经打破了以往的气候规律,使得原本干旱少雨的地区也可能遭受暴雨洪涝的威胁其次,今年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而不是农村地区。

这些城市由于人口密度高、建筑密集、排水系统不完善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内涝、交通中断、供水断电等问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困扰同时,由于城市地区的经济价值较高,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更大例如,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和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在7月20日至21日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617.1毫米,其中郑州国际机场站达到948.5毫米7。

这场暴雨导致郑州市多个地铁站被淹,造成14人死亡、3人失踪8;同时也造成了郑州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瘫痪,影响了全国乃至全球的航空和铁路运输9;此外,郑州市还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暴雨中受损的汽车和电子产品估计价值超过1000亿元。

对于今年发生的洪涝灾害,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一方面,人们为遇难者哀悼,为受灾者祈祷,为救援者点赞许多人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志愿组织等方式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也积极参与了捐款捐物等救助活动。

另一方面,人们也对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质疑和批评比如,有人质疑为什么气象部门没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或采取有效措施;有人批评为什么城市排水系统如此脆弱或建设不合理;有人指责为什么一些政府部门或企业机构没有尽到责任或履行义务;有人反思为什么我们对自然灾害如此无知或无力。

总体来看,今年发生的洪涝灾害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警示。它考验了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也警示了我们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应该从这次灾害中汲取教训和经验。

这次洪涝灾害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截至8月3日,全国共有31个省(区、市)受灾,受灾人口达到1.9亿人,死亡或失踪人数达到30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446亿元。

这些数字令人心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平安其次,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由于洪涝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工业运行、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多个领域,预计我国的GDP增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拖累同时,由于洪涝灾害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和舆论争议,也给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信任和形象带来了压力。

最后,它给我国的气候变应和防灾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全球变暖等原因,我国未来可能面临更加频繁和剧烈的极端天气事件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城市和农村的防洪排涝能力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和恢复机制等。

除了上述直接的影响外,这次洪涝灾害也产生了一些附加效应一些效应是积极的,比如:激发了人民的爱心和团结在灾难面前,无数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无论是政府部门、军队、民间组织、企业机构、媒体平台、明星公众人物还是普通市民,都以各种方式为灾区人民提供了物资、资金、信息、心理等方面的支持 。

这些支持不仅减轻了灾区人民的困难和痛苦,也展现了我国社会的温暖和力量促进了科技和创新的发展在灾难中,科技和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一些高科技产品和装备被用于救援和防范工作,如无人机、卫星遥感、智能机器人等 ;一些互联网平台和应用被用于信息传播和服务提供,如微博、微信、支付宝等 ;一些科学家和专家被邀请参与分析和评估工作,如气象学家、水利学家、地质学家等 。

这些科技和创新不仅提高了我们应对灾害的效率和质量,也推动了我们科技和创新的进步和发展增进了国际的友谊和合作在灾难中,国际社会也给予了我国的同情和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机构、媒体、个人等纷纷向我国表示了慰问和援助 。

这些慰问和援助不仅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精神,也增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友谊和合作

另一些效应是消极的,比如:引发了一些疫情和卫生问题由于洪涝灾害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水源污染、饮用水断供、下水道溢流等问题,给灾区人民的饮水卫生带来了威胁 同时,由于洪涝灾害造成了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的拥挤、混乱、恐慌等情况,也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难度 。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灾后的疫情和卫生监测和管理,防止疫情反弹和传染病暴发暴露了一些管理和制度的缺陷由于洪涝灾害发生的突然性和复杂性,一些地区和部门在应对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失误,比如预警信息不及时或不准确、应急措施不到位或不合理、救援资源不充分或不协调、责任主体不明确或不负责等 。

这些问题和失误不仅加剧了灾害的损失和影响,也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和质疑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灾后的问题和失误的调查和处理,完善管理和制度的建设和改革激化了一些舆论和思想的冲突由于洪涝灾害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和关系,一些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时,可能会与其他人产生分歧或争执,甚至会出现谩骂、诽谤、造谣等不文明或违法行为 。

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网络空间的秩序和氛围,也影响了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舆论和思想的引导和规范,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和安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